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8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沈关心,徐威主编;邵世和,强华,黎明副主编;王海河,官杰,边育红等编者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2097X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医学院校-教材;免疫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8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
二、免疫与免疫学3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简史9
一、微生物学与抗感染免疫发展时期9
二、现代免疫学与现代微生物学时期9
第三节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医药学中的作用11
第一章 抗原13
第一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3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13
二、抗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4
第二节 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4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14
二、交叉反应16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及其在医药学实践中的应用17
一、抗原的分类17
二、抗原在医药学实践中的应用18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19
一、免疫佐剂19
二、超抗原20
三、丝裂原21
第二章 抗体22
第一节 抗体的结构22
一、基本结构22
二、J链和分泌片24
三、水解片段24
第二节 抗体的异质性25
一、抗原的多样性25
二、抗体的类型25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26
一、抗体的主要功能27
二、各类抗体的主要特性27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及抗体的多样性29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29
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30
三、抗体类别转换30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30
一、多克隆抗体31
二、单克隆抗体31
三、基因工程抗体32
第三章 补体系统34
第一节 概述34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34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35
三、补体的生物合成35
四、补体的理化性质35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35
一、经典激活途径35
二、旁路激活途径36
三、MBL激活途径37
四、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37
五、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38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38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40
第五节 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40
一、补体遗传性缺陷40
二、补体含量的改变41
三、补体与感染性疾病41
第四章 细胞因子42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42
一、细胞因子的来源42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42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43
第三节 细胞因子分类及其生物学作用44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44
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45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医药学46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49
第一节 HLA复合体及其遗传特征49
一、HLA复合体的结构、分区及分类49
二、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50
第二节 HLA及其功能51
一、HLA的分子结构51
二、HLA-抗原肽复合物52
三、HLA的生物学功能53
第三节 HLA在医药学中的意义54
一、HLA与组织、器官移植54
二、HLA与临床疾病54
三、HLA与法医学55
四、HLA与药物不良反应56
第六章 免疫细胞58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58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59
一、吞噬细胞59
二、自然杀伤细胞和其他参与固有免疫的淋巴细胞59
三、抗原提呈细胞61
四、其他免疫相关细胞64
第三节 T、B淋巴细胞64
一、T淋巴细胞64
二、B淋巴细胞71
第七章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74
第一节 免疫应答概述74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74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75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75
一、固有免疫的组成76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77
三、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77
四、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78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78
一、抗原的处理和提呈78
二、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80
三、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81
四、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82
第四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85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85
二、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87
三、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88
四、B细胞应答的效应88
第五节 免疫耐受88
一、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89
二、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90
三、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90
第六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91
第八章 超敏反应93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93
一、发生机制93
二、常见疾病96
三、防治原则96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97
一、发生机制97
二、常见疾病98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99
一、发生机制99
二、常见疾病100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101
一、发生机制101
二、常见疾病102
第五节 各型超敏反应的比较与相互关系102
一、各型超敏反应的特征比较102
二、各型超敏反应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103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105
第一节 免疫检测105
一、免疫学检测原理105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106
三、免疫细胞的测定111
四、免疫学检测在医学中的应用113
五、免疫学检测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114
第二节 免疫预防114
第三节 免疫治疗116
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11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119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19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120
三、细菌的分类与命名129
第二节 细菌的物理性质131
一、细菌的胶体性质131
二、细菌的光学性质131
三、细胞膜的半渗透性132
四、细菌的渗透压132
第三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132
一、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132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及生理功能133
三、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134
四、细菌的营养类型136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37
六、细菌的人工培养139
第四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143
一、细菌的酶143
二、细菌的产能方式144
三、细菌的代谢过程146
四、细菌的重要代谢产物147
第五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49
一、细菌的感染149
二、抗细菌免疫153
第六节 细菌的检查方法154
一、细菌形态的检查154
二、细菌感染的检查156
第七节 放线菌157
一、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158
二、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158
三、放线菌的生长与繁殖161
四、放线菌代表属162
第十一章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165
第一节 球菌165
一、葡萄球菌属165
二、链球菌属168
三、奈瑟菌属170
第二节 肠道杆菌172
一、埃希菌属172
二、志贺菌属174
三、沙门菌属175
第三节 弧菌属176
第四节 厌氧性细菌178
一、破伤风梭菌178
二、产气荚膜梭菌179
三、肉毒梭菌179
第五节 分枝杆菌属180
一、结核分枝杆菌180
二、麻风分枝杆菌182
第六节 动物源性细菌183
第七节 其他重要病原性细菌184
第八节 在分类学上列入广义细菌学范畴的微生物185
第十二章 真菌学189
第一节 真菌学概论189
一、真菌的生物学性状189
二、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192
三、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93
第二节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病原性真菌193
一、皮肤及皮下感染真菌193
二、深部感染真菌194
第三节 与药物有关的真菌198
第十三章 病毒学概论201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201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201
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201
三、病毒的分类203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204
第三节 病毒的人工培养206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207
第五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07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208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208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209
四、抗病毒免疫210
第六节 病毒感染的检测与防治原则211
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211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211
三、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212
四、病毒核酸检测212
五、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212
第十四章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214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病毒214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214
二、副黏病毒217
三、其他呼吸道病毒218
第二节 消化道感染病毒219
一、肠道病毒219
二、急性胃肠炎病毒222
第三节 肝炎病毒224
一、甲型肝炎病毒224
二、乙型肝炎病毒225
三、丙型肝炎病毒229
四、丁型肝炎病毒230
五、戊型肝炎病毒231
第四节 反转录病毒231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31
二、人类嗜T细胞病毒233
第五节 其他病毒及朊粒234
一、虫媒病毒234
二、出血热病毒235
三、疱疹病毒236
四、狂犬病病毒237
五、人乳头瘤病毒238
六、朊粒239
第十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41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241
一、微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242
二、质粒和转座因子243
第二节 噬菌体及其对细菌遗传性的影响247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247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248
三、噬菌体的分离与测定249
四、噬菌体在医药学中的应用249
第三节 微生物变异的常见类型250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的机制及其修复251
一、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251
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252
三、DNA损伤的修复257
第五节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医药学意义258
第十六章 微生物分布与医学微生态学260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260
一、空气中的微生物260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260
三、土壤中的微生物260
四、极端环境微生物261
五、微生物在人体的分布262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262
一、微生态平衡的标准262
二、微生态失调263
第三节 微生态平衡与医药学实践264
一、微生态制剂的应用265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与微生态调节剂的联合应用265
三、肠道微生物生态与健康265
第十七章 医药学实践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267
第一节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67
一、基本概念267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267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269
四、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因素269
第二节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70
一、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270
二、噬菌体对细菌的作用270
三、细菌素对细菌的作用270
四、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270
五、正常菌群拮抗作用与病毒的干扰现象271
第三节 生物安全271
一、生物危害程度分级271
二、生物安全水平分级272
三、实验室感染的控制273
第十八章 抗生素275
第一节 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275
第二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276
一、新抗生素产生菌获得的途径276
二、土壤微生物的分离277
三、筛选、早期鉴别与分离精制277
四、临床前试验与临床试验280
第三节 抗生素的制备280
一、发酵阶段280
二、发酵液预处理及产物提取阶段282
第四节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283
一、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283
二、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284
三、青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284
第五节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286
一、抑制细胞壁的合成286
二、影响细胞膜的功能287
三、干扰蛋白质的合成288
四、抑制核酸的合成288
五、干扰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电子传递体系统289
第六节 抗药性289
一、抗药性产生的遗传学机制289
二、抗药性产生的生物化学机制290
三、抗药性的控制291
第七节 抗生素含量测定291
一、抗生素的效价和单位292
二、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测定法292
第十九章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296
第一节 微生物来源的药物296
一、氨基酸296
二、维生素297
三、酶及酶抑制剂300
四、多糖301
五、微生物菌体来源的药物301
六、其他302
第二节 微生物在半合成药物中的应用303
第二十章 药物的抗菌试验308
第一节 体外抗菌试验308
一、抑菌试验308
二、杀菌试验310
三、联合抗菌试验311
四、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313
第二节 体内抗菌试验314
第二十一章 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316
第一节 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316
第二节 药品生产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317
第三节 药品的微生物学检查318
一、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318
二、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321
参考文献329
附录 微生物限度标准33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33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348
热门推荐
- 9957.html
- 2140504.html
- 2366237.html
- 3329265.html
- 2868040.html
- 112772.html
- 787946.html
- 1355700.html
- 2662410.html
- 1896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5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0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4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6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4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1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5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1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5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