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清学术简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晚清学术简史
  • 李开,刘冠才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4091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学术思想-思想史-中国-清后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晚清学术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鸦片战争前后的启蒙学术及其负面学说1

第一章 龚自珍古文经渊源、今文经学术思想和历史发展哲学思想1

一、龚自珍与古文经学1

(一)受外祖父段玉裁和父亲龚丽正的影响2

(二)与章学诚“六经皆史”相互发明4

(三)兼采汉、宋的经学史观点5

二、龚自珍的今文经学思想6

(一)师承刘逢禄之前,发挥《公羊》“三世”说6

(二)师承刘逢禄之后,发挥《公羊》和《尚书·洪范》历史进化说9

(三)经、史结合,阐发《春秋》大义三律11

三、龚自珍的哲学思想14

(一)历史发展观和历史发展循环论15

(二)世界为心力所造的唯心宇宙观15

(三)“名副其实”的名实观17

(四)无善无恶的人性论18

(五)社会变革的历史哲学思想20

第二章 魏源的今文经学术思想和启蒙哲学思想24

一、魏源的今文经学思想24

(一)对乾嘉学派的批评种种25

(二)以“经术为治术”的批评标准28

(三)《书古微》要义30

(四)《诗古微》要义32

二、魏源的启蒙哲学思想35

(一)朴素的辩证法与进化的历史观35

(二)以民为本的思想37

(三)以天为本的世界观和注重实践的认识论方法38

第三章 曾国藩与其他封建卫道者的保守思想43

一、封建卫道士的思想历程43

(一)封建卫道士的“一宗宋儒”43

(二)封建卫道士的“汉宋兼容”46

二、心学之实学与哲学上的倒退47

(一)宇宙观上的唯心主义天命观48

(二)认识论上的“格物诚意”论48

三、邵懿辰、戴望的今文经学思想49

(一)今文经学者邵懿辰和他的《仪宋堂记》49

(二)今文经学者戴望和他的代表作《论语注》51

第二编 从传统守旧到务实求变之新学转变中的学术思想53

第四章 左宗棠的程朱理学和经世致用思想53

一、西学东渐背景下的旧学名儒54

(一)“恪以程朱为宗”,在理气论方面的继承和发展54

(二)对程朱理欲观“存天理,灭人欲”的继承55

(三)“性受命于天”和“性不外道”说56

二、“义利之辨”与存心报国57

(一)从孔子“义利统一”到朱熹“义利对立”到左氏“义利统一”57

(二)忧国忧民与个人修养“须用敬”59

三、“穷经将以致用”与继承龚、魏的实学精神59

(一)从开读《论语》到继承龚、魏60

(二)读经求知和面向社会的方方面面60

四、“中不如西,学西可也”的文化主张62

(一)学习西方文化的认识深化过程63

(二)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认识63

第五章 郭嵩焘调和汉宋、经史兼治,探求西儒、中西会通之路66

一、时代发展和学术大势66

(一)有多种建树的近代名儒66

(二)“调和汉宋”学术大势下的学术主旨68

(三)训诂考订的丰硕成果69

(四)史地研究的求实之路70

(五)“立身制行”的治经目的72

二、通经致用和对外开放说73

(一)通经史以治身心73

(二)通经史以为政74

(三)引经史论证对外开放75

三、对宋儒的批评77

(一)宋儒不善于由文以通志77

(二)宋儒有支解、割裂经文之嫌77

四、中西哲学对比研究的尝试78

(一)平视诸家哲学,寻觅中西相通之理78

(二)“以议论相胜”的虚骄之气与中学务实、西学求证不相容81

(三)极深究“几”、明乎“理势”为成就功业之路的哲学反思84

第六章 刘坤一从守旧卫道走向开明务实90

一、刘坤一生平的五个阶段90

二、刘坤一思想的保守时期和开明务实时期91

第七章 皮锡瑞平实致用、倚重学术的今文经学94

一、科场失意和转治儒经94

二、政治改良中的渐变论96

三、兴学育才和使经学返归平实致用98

第八章 廖平“经学六变”与旧经学的终结101

一、孤学蒙擢和“经学六变”101

(一)“重思”之学习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才华101

(二)廖平的“经学六变”102

二、打破古今界限的“小大之学”和“经学六变”中的进步与倒退106

第九章 孙诒让疏证和绎《周礼》为变法维新寻找理念证据108

一、古文经家学渊源和集朴学大成的《周礼正义》108

(一)《墨子间诂》胜义纷纷,《周礼正义》古学丰碑108

(二)《周礼》学之冠109

二、寓变法理想的《周礼政要》110

(一)扼腕时局和变法的复古主旨110

(二)《周礼政要》的维新方案及其思维定势111

第三编 以发展早期资本主义和“中体西用”为重心的经世致用之学113

第十章 洪仁玕的儒学传统和近代早期谋求资本主义的思想113

一、一位有近代新思想的知识分子113

二、忠君爱国的新内容和近代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方略114

(一)儒家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114

(二)近代化思想和基督教神学唯心主义115

第十一章 李鸿章及其幕僚同好们的洋务思想与洋务实践117

一、李鸿章“一路扶摇”的政治生涯和受制于“诚”的洋务主张117

(一)处世治学深受曾国藩的影响118

(二)以“诚”和戎的外交思想120

(三)以培养新式人材为核心的内政改革121

二、李鸿章幕僚同好们的洋务思想和实践123

(一)冯桂芬和他的“中体西用”说123

(二)薛福成和他的“君民共主”说125

(三)郑观应和他的商战思想128

(四)马建忠和他的富民说以及旨在强国的语法学132

(五)容闳和他的教育救国思想136

(六)王韬和他的新式教育构想137

第十二章 张之洞从政、治学、综合汉宋和立足古文经学的中体西用145

一、为古文经学力挽狂澜145

(一)崇尚古文经学,力辟今文经学146

(二)为考据学张大军势和兼采汉宋的现实选择147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观151

(一)体用关系和“中体西用”说151

(二)“中体西用”说的哲学基础及其“开新”和“卫道”的统一152

(三)“中体”卫道之说153

(四)“西用”开新的不断丰富155

三、“经世”与“务实”之学157

(一)“经世”传统和内圣、外王157

(二)“易简”、“切用”之策九则158

第十三章 黄遵宪变法图强以走向世界,开发民智以学习西方的学术思想161

一、不走传统的为官、治学之路161

(一)请缨出洋,以明治维新为借鉴构筑变法图强的思路161

(二)“万国强由变法通”162

(三)向西方学什么?163

二、开发民智方能学习西方165

(一)办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开发民智165

(二)围绕学校教育的新教育观166

(三)协办《时务报》,传播新思想167

(四)以诗歌名家和“我手写吾口”的文学创作主张168

第十四章 曾纪泽长期结合外交生涯的经世致用171

一、经世之学和西学的结合171

(一)中西合璧的社会文化思想172

(二)生活在西方世界中的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174

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176

(一)执节不屈,据理力争176

(二)备战促和,以战止战176

(三)审时度势,以夷制夷177

(四)培养优秀外交人才179

第四编 维新改良派的学术思想180

第十五章 严复以摄取进化论而自强保种名家180

一、吸纳西方哲学以求经世致用182

(一)物竞天择,自强保种182

(二)在中西学术对比中阐述“维新”思想183

二、开启民智,教育救国184

(一)进化和进步离不开开启民智184

(二)西方近代科学精神在于求实、综合和试验186

三、对中西文化的重估187

(一)尊孔读经,利国善群187

(二)晚年对传统的“回归”及其意义188

第十六章 康有为的经学嬗变、抉发微言和哲学观种种192

一、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192

(一)国学基础和西学新知192

(二)七次上清帝书和办学、办报作维新变法准备193

(三)维新变法的设计师194

(四)流亡海外和时代的落伍者194

二、康有为的经学思想195

(一)从古文经学向今文经学的转变195

(二)《新学伪经考》的内容及其价值198

(三)《孔子改制考》重塑孔子为改革家和以复古为思想武库200

三、其他经学著作的内容和价值204

(一)《春秋董氏学》发挥董仲舒“三统”循环说助证托古改制205

(二)《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为抉发孔子“圣之时者”206

(三)《中庸论》阐说孔子《中庸》微言以使“孔子之大道复明”207

(四)《论语注》言《论语》为孔门弟子学说仍为孔子儒学宗守208

(五)《大学注》说《大学》最为孔子“内圣外王”209

(六)《孟子微》言《孟子》为求解孔子“平世大同之义”的必由之路210

四、康有为的哲学思想211

(一)康有为的自然哲学观211

(二)康有为的社会哲学观216

(三)“以仁为本”的博爱哲学观219

(四)“世界大同”的哲学观内容种种222

第十七章 谭嗣同以“以太”为始元构成的机械唯物论和反封建思想225

一、唯物论的“泛仁论”哲学思想226

(一)“以太”仁之本,道必依于器226

(二)以“以太”为本体的宇宙观,“仁”即“以太”说227

二、谭嗣同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思想231

(一)抨击名教,冲决罗网231

(二)“君末民本”说233

三、谭嗣同的经济思想234

(一)土地制度的改革:行井田之法234

(二)“以商立国”,发展资本主义234

第十八章 梁启超的经学演进之路和自强进取哲学236

一、梁启超早年今文,晚年古文,并中西结合的治经方法的演进236

(一)论《春秋》为明义之书236

(二)论《孟子》之言为孔子之言,所言为《春秋》大同之义238

(三)《清代学术概论》力倡“保教非尊孔”论239

(四)两种书目中《论语》《孟子》的首要地位及中国“思想之总根源”评价239

(五)书目中论记载孔子的其他典籍242

(六)书目从今文经学论《左传》不传《春秋》243

(七)书目论《诗经》为“古籍中最纯粹可信之书”244

(八)书目中的礼论,《尔雅》亦礼学一端说245

二、梁启超援佛入儒的进取哲学思想246

(一)心、物、环境三元宇宙观246

(二)认识论中的运动说247

(三)儒佛结合的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247

(四)对佛教的革命性改造248

三、梁启超重要学术著作评介248

(一)两种书目旨在指示学术门经和夯实学术根基248

(二)辨伪求真之作《古书真伪及其年代》249

(三)《中国历史研究法》和《先秦政治思想史》250

(四)《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252

第五编 革新革命派学术思想254

第十九章 孙中山光辉征程中的思想演进和综合进步哲学254

一、光辉征程和思想演进254

(一)从改良走向革命254

(二)愈挫愈勇的革命斗士256

(三)与时俱进的革命伟人259

二、孙中山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知行观和民生史观的综合进步哲学260

(一)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自然观260

(二)重视革命理论作用的唯物主义知行观264

(三)民生史观266

第二十章 章炳麟的批评专制主义的经学和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思辨哲学270

一、汇通经史子集,批判旧经学中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271

(一)学成于诂经精舍271

(二)早年考订《左传》古文经273

(三)论“六经”编纂过程及孔子为史学家274

(四)章炳麟与康有为异同论275

二、章氏学奠基之作《訄书》的哲学思想278

(一)《訄书》要旨279

(二)《訄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280

(三)《訄书》的物种起源保存说和人类进化论281

(四)《訄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282

三、庞大而个性鲜明的哲学体系284

(一)以佛教唯识法相为主的唯心主义哲学284

(二)以幻觉世界取代客观世界的唯心义宇宙观285

(三)主观唯心义哲学体系286

(四)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288

(五)进化论历史观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