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康梁到孙中山 清末民初宪政理念与实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爱萍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07125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宪政运动-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康梁到孙中山 清末民初宪政理念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的意义1
二、概念的界定7
三、研究回顾与特色创新11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17
第一章清末民初宪政理念概述21
第一节危机与变革:清末民初宪政理念产生的契机22
一、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23
二、“西力东侵”后晚清中国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的深化29
三、新的探索: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和甲午战后制度变革的开始32
第二节互释与转化:清末民初宪政理念形成的思想基础36
一、“西学东渐”对传统观念的触动36
二、清末民初宪政理念产生的西学渊源40
三、清末民初宪政理念形成的中学渊源43
第三节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形成和发展50
一、晚清中国宪政理念的萌芽50
二、康有为和梁启超君主立宪理念的形成54
三、清末民初从君主立宪理念到民主共和理念的演进57
小结62
第二章“变政改制”的哲学基础:进化历史观的形成及其影响63
第一节从循环史观到进化史观的变革64
一、以循环史观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历史观64
二、从循环史观到进化史观:康有为“公羊三世”历史观的形成67
三、康有为进化史观对其宪政理念的影响及其历史局限性70
第二节梁启超对康有为“公羊三世说”进化史观的继承与发展73
一、梁启超进化思想的形成及对康有为“公羊三世说”进化历史观的继承74
二、戊戌政变后梁启超进化史观的进一步发展77
三、梁启超进化史观对其宪政理念的影响及其历史局限性79
第三节从康梁“渐进”历史观到孙中山“突变”历史观的演进82
一、孙中山对“进化”的诠释82
二、孙中山“突变”进化史观的形成84
三、孙中山“突变”进化史观对其宪政理念的影响及其历史局限性86
小结88
第三章君权与民权:民权思想的演进89
第一节从“君权至上”、“义务本位”到清末民权思想的产生90
一、传统社会“君权至上”、以“义务本位”为主导的权利观90
二、近代西方民权思想的传入与晚清民权思想的产生92
三、清末民权思想的张扬:康有为民权思想的基本诉求94
第二节梁启超对康有为民权思想的发展97
一、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民权思想的基本主张97
二、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民权思想的发展:注重思想启蒙与新民思想的形成100
三、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核心——“以群术治群”104
第三节清末民初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发展与演进106
一、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06
二、民国初年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108
三、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精髓:“主权在民”110
小结112
第四章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宪政模式的选择113
第一节传统政治制度模式的弊端及其变革114
一、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政治制度模式之批判114
二、晚清关于近代西方宪政模式的启蒙介绍122
三、维新变法时期的制度变革与康有为对近代中国宪政模式的选择123
第二节梁启超关于中国宪政模式的选择125
一、从君主立宪模式到民主共和模式的转变125
二、从主张民主共和模式到回归君主立宪模式和开明专制126
三、从主张君主立宪模式和开明专制到对民主共和模式的认可128
四、清末民初梁启超宪政模式选择之“变”的原因分析129
第三节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关于宪政模式的选择与制度设计134
一、孙中山关于近代中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思考134
二、孙中山关于近代中国宪政的具体制度设计之一136
二、孙中山关于近代中国宪政的具体制度设计之二140
小结143
第五章改良或是革命:宪政路径选择的变迁145
第一节关于改良与革命的一般思考145
一、改良与革命的概念分析145
二、近代西方主要国家宪政路径的选择147
第二节清末民初宪政路径选择的变迁149
一、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宪政路径的选择——改良149
二、梁启超的宪政路径选择——徘徊于改良与革命之间150
三、从改良到革命:孙中山关于宪政路径选择的思考151
小结154
第六章从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宪政实践的考察及其效果考量155
第一节清末民初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宪政活动156
一、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的宪政活动156
二、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的宪政活动160
第二节清末民初时期孙中山的宪政活动及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立法成果162
一、清末民初孙中山的宪政活动162
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立法成果163
第三节清末民初宪政实践的效果考量166
一、百日维新期间政治变革的效果考量166
二、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变革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立法成果的效果考量168
小结171
第七章总结与思考173
第一节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清末民初宪政理念演进的原因分析173
一、以君主立宪理念为指导的政治改良运动的失败174
二、清末新政的姗姗来迟与差强人意175
三、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胜利对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演进起到了理论上的推动作用177
四、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民主共和理念的实践成为可能177
第二节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清末民初宪政困境的思考178
一、对近代西方宪政的认识偏差179
二、对近代西方权利思想的误读183
三、清末民初宪政之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的缺失188
第三节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清末民初宪政发展的启示191
一、要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宪政的实质191
二、宪政的确立必须建立在本国历史与国情的基础之上192
三、宪政的实现离不开民众积极的政治参与195
四、大力发展经济,为实现宪政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198
小结199
参考文献201
后记213
热门推荐
- 1433274.html
- 669733.html
- 728022.html
- 3777998.html
- 445872.html
- 722984.html
- 1485091.html
- 2031645.html
- 118657.html
- 2056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9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4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1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11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82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7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7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3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9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