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杨树栽培科技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杨树栽培科技概论
  • 齐力旺,陈章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1571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83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杨树-栽培技术-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杨树栽培科技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北亚热带气候区杨树栽培科技概论3

第一章 北亚热带气候区的自然条件3

第一节 地理位置3

一、长江中游平原区3

二、长江下游平原区安徽段4

三、长江三角洲平原区5

四、江淮丘陵区6

五、江淮平原区6

六、皖南浙西低山丘陵区6

七、汉江平原区7

八、西秦岭南坡白龙江低山河谷区7

第二节 气候特征8

一、北亚热带温度热量指标8

二、我国北亚热带气候特征8

第三节 土壤12

一、潮土12

二、水稻土18

三、黄褐土21

第四节 植被23

一、芦苇群落23

二、水烛群落23

三、稗草群落23

四、荻群落24

五、苔草群落24

六、虉草群落24

七、辣蓼群落24

第二章 杨树栽培简史及当前采用的杨树品种26

第一节 杨树栽培简史26

一、在北亚热带气候区本无杨树栽培26

二、杨树引进栽培进程概况26

第二节 当前采用的杨树品种29

一、哈沃德杨、鲁克思杨、圣·马丁杨29

二、中驻杨、中潜杨3号、中汉杨17号、中嘉杨2号、中天杨、中民杨31

三、南抗杨32

四、巨霸杨32

五、丹红杨32

六、南新杨33

七、南林95杨33

八、南林895杨34

九、NL-80303杨、NL-80351杨34

十、美洲黑杨安林杨35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对策36

一、存在的问题36

二、今后的对策37

第三章 南方型杨生理生态特征38

第一节 光合作用38

一、影响杨树光合作用的内部因子38

二、影响杨树光合作用的环境因子39

三、杨树人工林群体的光能利用40

四、I-69/55杨光合作用及吸收CO2能力分析41

五、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功能量化分析研究41

第二节 水分生理45

一、杨树树体内自然含水率和水势45

二、杨树的蒸腾作用46

三、洪水对杨树生长影响47

第三节 芦苇伴生对杨树生长的影响54

一、芦苇群落的基本特征54

二、芦苇影响杨树生长的主要因素55

三、有无芦苇伴生的杨树人工林生长量对比57

四、芦苇群落中不同栽植密度的杨树人工林生长表现59

第四节 杨树林下植被群落演替59

一、实例简述60

二、林下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分析60

三、杨树林下植物群落类型及林分生长水平62

第四章 杨树人工林生长进程64

第一节 资料来源64

第二节 立地条件概况64

第三节 杨树人工林生长预测模型及生长进程预测65

一、湖南省汉寿市围湖区I-69/55杨树人工林各种栽植密度生长模型65

二、湖北省潜江市、长江中游水网农耕区66

三、天门市长江中游水网农耕区67

四、安徽省枞阳县凤凰洲长江下游冲积洲岛67

五、安徽省池州市乌沙,长江下游冲积洲岛,I-69/55杨人工林68

六、安徽省怀宁县模范洲皖河冲积洲68

七、安徽省怀宁县七里亭长江北岸江边滩地68

八、安徽省芦江县巢湖冲积滩地I-69/55杨人工林70

九、安徽省泾县泾河冲积滩地70

十、江苏省睢宁县淮河下游平原70

十一、陕西省安康县汉水冲积平原南抗杨3号70

第四节 杨树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78

一、生长水平简析78

二、生长水平存在地域性差异79

三、美洲黑杨安林杨杨树新品种值得重视79

第五章 栽植密度及其主伐年龄81

第一节 研究栽植密度的意义81

一、林木树冠生长状况因栽植密度而异81

二、胸径生长随密度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81

三、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小82

四、栽植密度对林木单株材积的影响明显82

五、栽植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82

六、栽植密度对材质的影响82

第二节 湖南省汉寿市I-69/55杨人工林11种栽植密度生长规律82

一、胸径生长规律83

二、树高生长规律84

三、五个密度组生长规律分析86

四、讨论87

第三节 安徽省泾县I-69/55杨人工林4种栽植密度生长规律87

一、胸径生长87

二、树高生长87

三、蓄积量生长89

四、结束语89

第四节 杨树生长阶段的划分89

一、缓慢生长期90

二、速生期90

三、后续缓慢生长期90

四、生长衰退初期90

五、分析91

第五节 不同栽植密度林分的主伐年龄91

一、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培育目标91

二、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的轮伐期92

三、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主伐年龄92

四、佐证93

第六章 杨树丰产林采伐利用94

第一节 南方型杨树二元立木材积表94

一、原始样木的实测与收集94

二、回归模式94

三、适用范围96

第二节 南方型杨树材种出材率表97

一、研制方法97

二、材种出材率的回归模型97

三、分析98

四、应用98

五、适用于部分美洲黑杨和欧美杨品种98

第三节 丰产林主伐技术程序101

一、清查伐区资源101

二、预测材种出材量102

三、采伐造材和归楞103

四、丰产林经济效益分析105

第七章 南方型杨人工林生物量109

第一节 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109

第二节 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110

第三节 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112

一、主根生物量112

二、侧根生物量112

三、根系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113

第四节 总生物量分配113

一、地上部分生物量113

二、林木主干重量114

第八章 南方型杨木材性质115

第一节 木材构造115

第二节 木材化学成分117

第三节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118

第四节 营林措施对树木材性的影响121

一、灌溉对杨树材性的影响121

二、施肥对杨树木材性质的影响123

三、不同栽植密度对杨树木材性质的影响128

第九章 丰产林栽培关键技术131

第一节 杨树品种选择131

第二节 立地条件质量评价132

第三节 造林苗木规格选择135

第四节 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136

一、插穗宜选择苗木的中部为好136

二、插穗规格应保证高标准137

三、用清水和药剂浸泡插穗,提高育苗成活率137

四、喷洒稀土生长剂,促进苗木生长137

第五节 冬季造林有利于林木生长138

第六节 植穴规格与造林方法139

一、不同栽植深度的植穴规格造林139

二、不同穴径的植穴规格造林140

三、不同栽植深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140

第七节 林农间作141

一、林农间作的基本概念141

二、林农间作的基本任务和适宜间种的作物品种142

三、林农间种的经济效益分析142

第八节 修枝技术及修枝对林木生长的影响144

一、修枝技术144

二、修枝对杨树生长的影响146

第九节 虫害的防治148

一、人工林内虫害种类148

二、危害概况149

三、虫害防治方法150

第十章 北亚热带气候区发展杨树的优势总结153

一、气候条件优越153

二、造林地不与农业争地、质量优良154

三、土壤深厚、透气性良好适宜杨树生长154

四、丘陵山地可以营造杨树人工林154

五、具备了速生抗虫杨树品种155

六、集约的经营管理技术措施155

七、伐期龄的确定具有技术指导作用156

八、杨树人工林是理想的碳汇林156

参考文献156

下篇 干旱半干旱区杨树栽培科技概论161

第十一章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范围及地理、气候特征161

第一节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理特征161

一、内蒙古高原栽培区161

二、黄土高原栽培区165

三、河西走廊栽培区167

四、北疆栽培区167

五、伊犁河谷栽培区168

六、南疆栽培区168

七、青海高原栽培区168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概况169

一、内蒙古高原栽培区171

二、黄土高原栽培区171

三、河西走廊栽培区172

四、北疆栽培区173

五、伊犁河谷栽培区174

六、南疆栽培区174

七、青海高原栽培区176

第三节 气候区及气候特征176

一、内蒙古高原栽培区177

二、黄土高原栽培区179

三、河西走廊栽培区183

四、北疆栽培区184

五、伊犁河谷栽培区185

六、南疆栽培区186

七、青海高原栽培区187

第四节 本章小结188

第十二章 各栽培区杨树栽培历史190

第一节 内蒙古高原杨树栽培区190

第二节 黄土高原栽培区191

一、山西省191

二、陕西省192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192

四、甘肃省192

第三节 河西走廊栽培区193

一、农田防护林193

二、水土保持林193

三、防风固沙林193

四、杨树人工林194

第四节 北疆栽培区,伊犁河谷栽培区,南疆栽培区194

一、农田防护林195

二、防风固沙林196

三、人工林196

第五节 青海高原栽培区196

一、农田防护林196

二、水土保持林198

三、防风固沙林198

第六节 本章小结198

第十三章 杨树天然林及天然次生林200

第一节 山杨林200

一、山杨林的地理分布200

二、主要山杨林型201

三、山杨生长概述203

第二节 小叶杨林209

一、小叶杨的地理分布209

二、小叶杨生长209

第三节 青杨林211

一、青杨的地理分布211

二、青杨生长212

第四节 青海杨林216

一、青海杨天然分布及自然环境216

二、青海杨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概况217

三、青海杨生长基本规律217

第五节 冬瓜杨林217

一、冬瓜杨的分布217

二、冬瓜杨生长217

第六节 昆仑杨林、帕米尔杨林、伊犁杨林218

一、昆仑杨218

二、帕米尔杨林218

三、伊犁杨林219

第七节 密叶杨林219

一、密叶杨林地理分布219

二、密叶杨形态特征219

三、密叶杨生物学特性219

第八节 苦杨220

一、苦杨林地理分布220

二、苦杨的生物学特征220

第九节 欧洲黑杨221

一、欧洲黑杨的地理分布221

二、欧洲黑杨的生态环境221

三、欧洲黑杨生长221

第十节 额河杨林222

一、额河杨地理分布222

二、额河杨生态特性222

三、额河杨的生长223

第十一节 银白杨林224

一、银白杨地理分布224

二、银白杨的生态学特性224

三、银白杨林的生长225

第十二节 银灰杨226

一、银灰杨的地理分布226

二、银灰杨的生态学特征226

三、银灰杨林生长227

第十三节 河北杨228

一、河北杨地理分布228

二、河北杨的生态学特征228

三、河北杨生长228

第十四节 胡杨林229

一、胡杨天然林的地理分布229

二、胡杨的生物生态学特性231

三、胡杨林的林型234

四、胡杨天然林的生长235

五、胡杨人工林的生长240

第十五节 灰杨林240

一、灰杨林的地理分布240

二、灰杨林的生物生态学特性241

三、灰杨天然林的生长241

第十四章 杨树人工林生长242

第一节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杨树栽培品种演变简况242

第二节 新疆杨生长246

一、新疆杨地理分布246

二、新疆杨林下土壤246

三、新疆杨防护林249

四、新疆杨人工林255

第三节 五种国外引进的窄冠型杨树257

一、起源与特性257

二、防护林生长258

三、人工林生长260

第四节 青杨与黑杨杂交品种的生长265

一、群众杨265

二、北京杨269

三、合作杨273

四、小黑杨与黑小杨275

第五节 二种小钻杨天然选优品种——赤峰杨、白城杨279

一、起源279

二、分布279

三、主要特性280

四、生长水平280

第六节 哲林4号杨、哲引3号杨282

一、起源282

二、形态特征282

三、物候282

四、主要特性283

五、生长285

第七节 杨树栽培指数表286

第八节 本章小结291

第十五章 杨树栽培技术概论294

第一节 经营方针294

一、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94

二、林种性质以防护为主294

三、集约经营原则294

四、杨树优良品种的选择条件,以耐干旱、耐瘠薄为首选前提,强调品种多样性294

第二节 育苗技术295

一、营养枝扦插育苗295

二、新疆杨扦插育苗298

三、胡杨育苗299

第三节 栽培技术301

一、钻孔深栽法301

二、常规植苗造林302

三、伐根嫁接造林303

第四节 造林季节选择的研究304

第五节 施基肥效应研究305

一、试验地概况305

二、试验方法305

三、各处理间差异性分析307

四、经济效益概算307

五、小结308

第六节 施肥效应研究309

一、试验地概况309

二、试验方法309

三、试验结果分析310

第七节 灌溉效应研究312

一、试验地概述312

二、试验方法312

三、试验结果312

第八节 丛植效应研究313

一、丛植目的313

二、试验地立地条件特征313

三、实验方法313

四、试验结果分析314

第九节 杨树人工林择伐作业问题研究315

一、试验地自然条件315

二、试验方法315

三、结果与分析316

四、结论与讨论321

第十六章 部分耐旱树种的栽培特性322

第一节 沙棘323

一、沙棘的地理分布323

二、沙棘的生态特性324

三、沙棘的经济效益324

四、中国沙棘良种325

五、沙棘杨树混交林326

六、沙棘造林与经营327

第二节 四翅滨藜328

一、引种328

二、种源328

三、形态特征328

四、物候329

五、生态特性329

六、营养丰富,适口性好330

七、育苗技术330

八、造林332

九、小结332

第三节 枸杞332

一、分布332

二、生长发育习性333

三、种类和品种333

四、育苗技术333

五、造林技术334

第四节 沙枣334

一、地理分布及生态特性、经济价值334

二、播种育苗335

三、沙枣纯林和混交林营造335

四、经营管理336

第五节 梭梭336

一、分布336

二、生态特性336

三、梭梭林类型337

四、梭梭林的生长337

五、育苗技术338

六、造林技术338

第六节 沙柳338

一、分布338

二、特性339

三、沙柳的经济价值339

四、育苗技术339

五、造林技术340

六、抚育管理341

第七节 白刺341

一、适生分布341

二、生境及特性342

三、利用343

第八节 柽柳343

一、地理分布343

二、生态特性344

三、柽柳灌丛类型345

四、经营利用价值346

五、栽培技术346

第九节 菊芋346

一、起源及分布347

二、生态特性347

三、经济价值347

四、种植技术348

第十节 本章小结348

参考文献348

附录350

附录一 杨树栽培区地理位置及行政范围350

附录二 杨树二元立木材积表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