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理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法理学导论
  • 杨心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6339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法理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本体论3

第一章 法的本质3

第一节 法的概念3

一、法概念思想流3

二、俄国与苏联法概念9

三、中国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5

第二节 法的本质18

一、法的自由本质18

二、自由的现实化20

三、自由的法律形态23

第三节 法律价值24

一、正义24

二、平等27

三、安全28

四、秩序29

五、效率30

一、权利的概念32

第一节 权利32

第二章 法的内容32

二、权利的属性37

第二节 义务38

一、义务的概念38

二、伦理的义务观42

三、义务与责任44

第三节 权利义务的分类与关系45

一、权利与义务的分类45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8

第三章 法与道德53

第一节 法与道德的关系53

一、法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53

二、不同观点的交锋54

三、法与道德的结合58

第二节 法的道德基础59

一、道德的概念59

二、道德与伦理61

三、道德与法律64

一、道德建设的地位68

第三节 道德建设与法治实践68

二、法制建设的道德基础69

三、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72

第二编 历史论77

第四章 大陆国家法律体系的演进77

第一节 早期文明的法律制度77

一、早期文明的法律77

二、楔形文字法律与《汉谟拉比法典》78

三、早期文明法律的特征80

一、古希腊文明与法律制度81

第二节 古典文明时期的法律81

二、罗马帝国与罗马法84

第三节 中世纪法律制度87

一、宗教法87

二、日尔曼法89

三、城市法与商法91

四、罗马法的复兴92

第四节 近现代法律制度93

一、思想启蒙93

二、近代法的产生与发展95

三、现代法的主要特点98

第五章 英美国家法律体系的演进100

第一节 英国法的形成与发展100

一、盎格鲁-撒克逊法100

二、普通法的产生100

三、衡平法的兴起102

四、制定法的发展104

第二节 英国法的哲学基础106

一、经验主义理论106

二、自然法学理论108

第三节 英国法的传统特色109

一、遵循先例原则109

二、判例法传统111

三、诉讼救济中心主义112

四、英国法与罗马法112

第四节 美国法的形成与发展113

一、殖民地时期的法律113

二、美国法的形成114

一、实用主义理论116

第五节 美国法的哲学基础116

二、现实主义法学118

三、社会学法学119

第六节 美国法对英国法的继承与发展120

一、继承120

二、发展121

第六章 习惯法的发展126

第一节 习惯法概述126

一、习惯法的合理性126

二、习惯法的界定129

三、习惯法的意义131

第二节 习惯法的采用133

一、大陆法系国家习惯法133

二、普通法系国家习惯法135

三、国际习惯法137

第三节 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139

一、习惯法在法律中的体现139

二、我国习惯法的特点141

四、习惯法的整合145

三、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145

第三编 方法论151

第七章 法学方法总论151

第一节 法学方法论的概念151

一、方法与方法论151

二、法学方法论的含义152

三、法学方法的几个特征153

四、方法和方法论对于法学研究的意义15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15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156

二、唯物辩证法156

三、历史唯物论157

第三节 法律研究方法的类型159

一、评判的方法159

二、描述的方法160

三、解释的方法161

第一节 自然法学方法论的含义163

一、作为方法的自然法163

第八章 自然法学方法论163

二、自然法的方法165

三、形而上学的方法167

第二节 自然法学方法论的历史与现状169

一、古典自然法学方法论169

二、康德的法哲学方法论172

三、黑格尔的法哲学方法论175

四、新自然法学方法论177

一、实证主义的概念181

第一节 实证法学方法论的含义181

第九章 实证法学方法论181

二、孔德的三阶段论182

三、实证方法对法学的意义183

第二节 分析法学方法论184

一、分析法学的概念184

二、分析法学方法论的发展185

三、分析法学方法论的内容186

四、分析法学方法论的特征188

一、社会学法学189

第三节 社会学法学方法论189

二、现实主义法学190

三、经济分析法学192

四、行为主义法学194

第十章 解释学方法论197

第一节 解释学概论197

一、解释学的概念197

二、方法论解释学198

三、本体论解释学201

一、方法论法律解释学203

第二节 法律解释学203

二、本体论法律解释学206

第三节 法律解释学方法论208

一、运用208

二、目的209

三、方法210

四、原则215

五、步骤217

一、法律概念223

第一节 法律要素223

第四编 功能论223

第十一章 法律结构223

二、法律规则226

三、法律原则228

第二节 法律要素的关系229

一、法律形式要素概述229

二、法律要素之间的关系230

第三节 法律规范232

一、法律规范的特点232

二、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233

三、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234

第十二章 法的作用237

第一节 法的作用概述237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237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239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240

一、指引作用240

二、预测作用241

四、教育作用242

三、评价作用242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243

一、维护阶级统治243

二、管理公共事务243

三、规范社会秩序244

四、法律的局限性246

第十三章 法的制定249

第一节 立法概述249

一、立法的概念249

二、立法的起源250

三、立法的功能251

第二节 立法体制253

一、立法体制概述253

二、中国的立法体制255

第三节 立法程序260

一、立法程序概述260

二、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262

一、立法的民主化264

第四节 立法的发展趋势264

二、立法的科学化265

三、立法的法治化267

第十四章 法的实施269

第一节 司法269

一、司法的概念与特点269

二、司法的意义270

三、司法过程271

四、司法的原则274

五、司法改革278

第二节 执法280

一、执法概述280

二、执法原则282

三、依法行政的发展趋势285

第五编 发展论291

第十五章 法与科学技术291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法律的关系291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291

二、科技进步对法律的影响292

三、法律对科学技术的功能295

第二节 生命科技的法学问题299

一、生命科技的新特点299

二、生命科技的法律问题301

三、规范的法理原则304

第三节 互联网的法学问题310

一、互联网的发展和影响310

二、互联网的法律价值分析311

三、互联网的法律环境分析313

四、互联网与立法技术315

第四节 其他科学技术的法理学问题318

一、非线性科学的法理学问题318

二、外层空间技术的法理学问题319

三、科学与法的展望320

第十六章 法与经济全球化322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概述322

一、经济全球化的涵义322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323

三、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325

四、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327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法律发展328

一、法律观念的演变328

二、法律与发展运动329

三、全球化与法律移植331

第三节 “法律全球化”的思考332

一、“法律全球化”概念的争论332

二、“法律全球化”的基础333

三、“法律全球化”的实践与发展335

四、“法律全球化”对主权的影响338

五、法律的“全球化”与本土化340

第十七章 法与可持续发展343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概述343

一、人类生存的危机343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345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346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法的发展349

一、生产方式的革命349

二、社会关系的变革350

三、可持续发展法的产生352

四、法学理论的深化354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法357

一、可持续发展法的特征357

二、生态利益中心主义的伦理核心359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361

四、确认及保障环境权的法律重心362

五、预防为先的立法倾向364

六、全球化的发展方向366

第六编 法治论371

第十八章 民主宪政的完善371

第一节 法治国家的理论意义371

一、法治的概念371

二、“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372

三、法治国家的核心能力374

第二节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377

一、破除法律虚无主义377

二、法制建设的理论探索379

三、法制建设的规律探索382

一、民主宪政的概念383

第三节 民主宪政的发展383

二、民主宪政的社会基础386

三、民主宪政的发展途径387

第十九章 社会自治的发展391

第一节 公民社会的形成391

一、公民社会理论391

二、公民社会的孕育393

三、民主政治的推动395

一、社区自治的理论396

第二节 社区自治的发展396

二、城市居民自治398

三、农村村民自治400

四、社区自治对民主政治的影响404

第三节 城市化的进程406

一、城市化的特殊历史背景406

二、小城镇发展战略实施407

三、城市化发展的社会意义409

一、社会中介组织的概念412

第四节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412

二、社会中介组织的功能413

三、社会中介组织的理论意义414

第二十章 法律文化的更新417

第一节 法律文化概念417

一、文化的概念417

二、法律文化的概念418

三、法律文化的涵义419

一、法律文化的形成因素420

第二节 法律文化的形成420

二、个体法律意识的形成423

三、社会法律文化的形成426

第三节 法律文化的传承431

一、法律文化的传递431

二、法律文化的继承433

三、传统更新与法律移植434

四、法律文化更新的意义439

后记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