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管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行政管理学
  • 夏书章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3032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10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行政管理-管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1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

二、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3

三、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6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9

一、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进的行政学9

二、解放初期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及其中断11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13

第三节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16

一、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16

二、行政管理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19

三、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21

第二章 行政环境24

第一节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24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24

二、行政环境的构成25

三、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26

第二节 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28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28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1

第三节 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3

一、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3

二、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8

三、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40

第四节 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41

一、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41

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44

第五节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45

一、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45

二、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47

三、创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48

四、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52

第三章 行政职能54

第一节 行政职能概述54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54

二、行政职能体系55

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59

第二节 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60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60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61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61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62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64

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64

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67

第四章 行政组织72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72

一、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72

二、行政组织的类型76

三、行政组织结构78

第二节 行政组织理论81

一、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81

二、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84

第三节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86

一、编制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86

二、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88

第五章 行政领导90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90

一、领导及其特点90

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93

三、行政领导的含义和作用96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98

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98

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99

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99

四、行政领导权威100

第三节 行政领导制度102

一、民主集中制102

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103

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104

第四节 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106

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106

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106

三、行政领导方式108

四、行政领导艺术110

第五节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111

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111

二、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113

三、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115

第六节 公共领导:行政领导的发展趋向117

一、公共领导是具有“公共”精神的领导118

二、公共领导是政治或政策型领导118

三、公共领导是战略型领导119

四、公共领导更关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120

第六章 人事行政121

第一节 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121

一、人事管理121

二、人事行政123

三、人力资源管理126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129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129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132

第三节 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143

一、当代西方国家人事行政的变革143

二、中国人事行政的变革147

第七章 公共预算151

第一节 公共预算概述151

一、公共预算的含义151

二、公共预算的功能153

三、公共预算的目标154

第二节 我国的预算改革158

一、预算改革前我国的预算体制158

二、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迈向现代公共预算160

第三节 我国预算过程中预算的参与者、职能与预算周期163

一、预算参与者及其职能164

二、预算周期165

第四节 预算编制与审批166

一、我国预算的编制、审批程序167

二、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原则168

三、编制方法170

四、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175

第五节 预算执行177

一、控制与灵活性的权衡177

二、财政管理周期179

三、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180

第六节 政府决算184

一、政府决算的主要内容184

二、政府决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184

三、政府决算的审查和批准187

第八章 行政信息189

第一节 行政信息概述189

一、行政信息的内涵189

二、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视角198

三、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201

第二节 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206

一、行政信息管理体制206

二、行政信息采集管理209

三、行政信息存储211

四、行政信息分级分类214

五、行政信息公开216

六、行政信息交换共享217

第三节 行政信息开发利用223

一、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概述223

二、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228

三、行政信息法制建设231

第九章 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237

第一节 政策过程237

一、政策议程建立237

二、政策方案形成239

三、政策决定241

四、政策执行244

五、政策评估246

第二节 政策分析的方法251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251

二、专门的分析方法252

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258

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258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258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263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267

四、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举要271

第二节 行政沟通281

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要素281

二、沟通主体:行政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个人281

三、沟通内容:行政信息283

四、沟通渠道:质量与选择284

五、沟通对象:受众心理与状态分析286

六、沟通效果对行政过程的影响288

第三节 行政协调290

一、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290

二、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和方法291

第十一章 行政伦理296

第一节 行政伦理概述296

一、行政伦理:兴起背景与发展态势296

二、行政伦理的功能301

第二节 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内容:组织伦理与个体伦理304

一、行政组织伦理304

二、行政人员伦理306

第三节 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责任及其履行308

一、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308

二、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310

第四节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建构与行为约束315

一、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的来源316

二、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的内容317

第十二章 行政法治320

第一节 行政法治概述320

一、行政法治的含义320

二、行政管理的法律逻辑321

三、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324

第二节 行政立法327

一、行政立法的含义327

二、行政立法的权力配置331

三、行政立法监督347

第三节 我国行政管理的法治化348

一、我国行政管理法治化建设的目标348

二、我国行政管理法治化的主要内容351

第十三章 行政监督355

第一节 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355

一、分权制衡理论:以权力制约权力355

二、人民主权理论:以权利制约权力358

三、社会契约论:以道德制约权力361

第二节 行政监督体系363

一、行政监督的内容363

二、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367

三、行政管理外部监督体系372

第三节 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378

一、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378

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措施381

第十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384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384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384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397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02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405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405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能与机构407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409

一、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409

二、公共危机的决策机制417

三、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419

四、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422

五、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427

第十五章 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428

第一节 办公室工作的性质与任务428

一、办公室工作的性质428

二、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务429

第二节 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433

一、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433

二、办公自动化435

第三节 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内容437

一、后勤管理的意义438

二、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439

第四节 后勤管理体制改革442

一、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442

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445

三、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448

第十六章 政府绩效管理453

第一节 政府绩效管理概述453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453

二、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455

三、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456

第二节 政府部门绩效计划与实施458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458

二、绩效计划459

三、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461

第三节 政府部门绩效考核462

一、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462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463

三、个体绩效考核技术465

四、系统绩效考核技术468

第四节 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472

一、绩效反馈472

二、绩效改进和导入473

第五节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476

一、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476

二、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478

三、中国政府绩效管理优化480

第十七章 行政改革与发展483

第一节 行政改革概述483

一、行政改革的基本含义483

二、行政改革的必然性484

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485

一、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485

二、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492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496

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进程496

二、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及展望501

第一版后记506

第二版后记507

第三版后记508

第四版后记5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