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理论 新读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文学理论 新读本
  • 南帆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 ISBN:753391614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理论 新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文学理论:开放的研究1

一 两条线索1

二 文学观念的确立3

三 语言与社会历史6

四 话语分析8

五 文学形式与意识形态11

第一编 文学的构成19

第一章 文学的再现19

一 文学的魅力19

二 文学的再现21

三 再现、生活经验与符号24

四 文学语言的意义26

第二章 文学话语30

一 什么是文学话语30

二 回到历史之中32

三 陌生化和虚构35

第三章 作家38

一 文学理论史上的作家38

二 “作者已死”40

三 无意识、语言与作家43

第四章 文本47

一 新批评以来的文本理论47

二 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49

三 俄国形式主义与茵加登的理论52

第五章 文类55

一 什么是文类55

二 文类的划分58

三 承传与瓦解60

第六章 叙事话语63

一 什么是叙事话语63

二 故事、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65

三 人物68

四 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视角70

一 话语的情感功能与抒情诗74

第七章 抒情话语74

二 诗歌的意义表达76

三 意象、比喻、象征79

四 诗歌语言的结构原则81

第八章 修辞84

一 修辞的意义84

二 修辞立其诚86

三 修辞的差异与意识形态87

第九章 传播媒介91

一 传播媒介、符号与文化类型91

二 文字与影像93

三 电子媒介影响下的文学95

四 超文97

第十章 文学的起源103

一 种影响较大的文学起源说103

第二编 历史与理论103

二 研究文学起源的意义107

三 审美的维度109

第十一章 经典113

一 经典的地位113

二 经典的权威114

三 经典的遴选和变迁117

四 压抑与反叛120

一 经典体系与大众之学124

第十二章 大众文学124

二 大众文学的传播125

三 大众文学的两种含义127

四 批判与肯定129

第十三章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134

一 西方术语的引入134

二 广义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136

三 文学史中的占典主义与浪漫主义137

四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范式转换140

一 现实主义概念的缘起145

第十四章 现实主义145

二 现实主义的理论含义146

三 现实主义的泛化148

四 被质疑的现实主义150

第十五章 现代主义155

一 现代主义术语的历史155

二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157

三 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162

第十六章 后现代主义165

一 后现代主义概念之源165

二 从观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68

三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172

第十七章 文学与意识形态177

一 传统的定位177

第三编 文学与文化177

二 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178

三 审美产生意识形态181

四 文学与意识形态批判183

第十八章 文学与历史187

一 文学与历史的交融187

二 历史与历史演义小说189

三 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192

第十九章 文学与社会196

一 社会学批评196

二 地域风格199

三 文学与种族202

第二十章 文学与道德206

一 道德的批评206

二 道德与审美209

三 道德与历史213

一 文学史与思想史216

第二十一章 文学与思想216

二 文学与思想的冲突219

三 审美直觉与理性思想222

第二十二章 文学与性别225

一 性别的文化属性225

二 文学与性别227

三 女性文学228

第四编 批评与阐释235

第二十三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235

一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235

二 判断的意义237

三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批评241

四 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244

第二十四章 文学批评与作家中心传统248

一 作家中心的观念248

二 批评的挑战250

三 精神分析学与作家研究252

四 对话关系254

第二十五章 文学批评与作品的研究258

一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视野258

二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259

第二十六章 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259

三 从新批评到结构主义262

四 作品形式分析的层面265

一 接受理论与阐释学269

二 读者的积极意义272

三 问题与展望275

第二十七章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278

一 文化研究的崛起278

二 文化结构的描述280

三 研究对象的转移282

四 未来的问题284

参考书目288

后记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