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治通鉴译评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资治通鉴译评 上
  • 原爱民编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8375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资治通鉴译评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一、纲纪为治1

二、治道效能2

三、唇亡齿寒2

四、司马光论德才3

五、君仁臣直言4

六、李克论选相4

七、吴起爱兵5

八、选相未必选功臣6

九、选人才用其长7

十、国君莫昏庸7

十一、调查研究知功过8

十二、立木予金在取信9

十三、太子犯法问师罪9

十四、为宝者异10

十五、坚持主张拒私求10

十六、轻敌轻信入网罗11

十七、田文求谏止过12

十八、至诚求贤士12

十九、公叔胡服上朝13

二十、齐人王蠋 宁死不屈14

二十一、相如大义 完璧归赵15

二十二、先国之急将相和16

二十三、田单抗燕 多谋善断17

二十四、田单攻狄 问鲁仲连18

二十五、赵奢收税不阿贵19

二十六、疼爱子女当远谋20

二十七、胶柱鼓瑟 纸上谈兵22

二十八、为国自荐显才能23

二十九、毁廉三遗矢25

三十、良将李牧26

三十一、项羽求学不用功28

三十二、天子蒙贵深居宫28

三十三、丞相难见秦二世29

三十四、刘邦请郦生谋31

三十五、忠言逆耳利于行32

三十六、约法三章得民心33

三十七、不识好歹烹韩生34

三十八、萧何推荐韩信35

三十九、背水列阵活用兵36

四十、韩信知人善任39

四十一、刘邦夺天下41

四十二、冒顿知地不能给42

四十三、躬行节俭示子孙43

四十四、改过不吝44

四十五、选相将45

四十六、张释之依法断案46

四十七、汉文帝用季布47

四十八、冯唐对文帝直言用将48

四十九、西汉真将军周亚夫50

五十、下马解鞍退胡兵52

五十一、直不疑53

五十一、师出以律54

五十二、公孙弘议事54

五十三、张汤似汤分淡浓55

五十四、霍去病56

五十五、务在得人心57

五十六、甘言勿轻信58

五十七、东方朔语59

五十八、班固论政60

五十九、司马光论政61

六十、苏武出使有忠骨61

六十一、司马光论治策62

六十二、军情勿欺63

六十三、边境无兵有大患64

六十四、曲突徙薪65

六十五、子孙当与凡人齐66

六十六、班固评霍光67

六十七、司马光论霍光68

六十八、五兵谚69

六十九、王褒论贤能70

七十、咸贵中国之仁义71

七十一、班固论君臣72

七十二、常平仓73

七十三、司马光论善政74

七十四、延寿斩首百姓哭75

七十五、孝宣之治 可谓中兴76

七十六、司马光论事君77

七十七、晓之以理78

七十八、司马光论人君之治79

七十九、明圣之治79

八十、了解自己80

八十一、司马光评孝元帝81

八十二、政即正81

八十三、权衡制宜82

八十四、大将军王商能压阵83

八十五、陈汤善谋知外兵84

八十六、朝廷大权勿予臣86

八十七、刘向上疏论葬仪86

八十八、高祖无敌于天下87

八十九、国之重器88

九十、博览兼听88

九十一、刘向建言89

九十二、刘向论礼与法90

九十三、刘秀修经编略91

九十四、社稷之卫93

九十五、疏导与开导93

九十六、贤才难得94

九十七、兵器不能私藏95

九十八、以天下之心为心96

九十九、杨雄劝谏97

一○○、黄支献犀牛98

一○一、东海南海北海西海为汉之四郡99

一○二、王莽主政100

一○三、宠女失权100

一○四、人为贵101

一○五、汉的司市钱府102

一○六、顺民心合天意104

一○七、奉法不避104

一○八、刘秀知人善任105

一○九、宣扬美德 天下安定106

一一○、刘秀自相矛盾106

一一一、分权与集权107

一一二、精简官员108

一一三、官吏的考核与使用109

一一四、当简天下贤俊110

一一五、有赏有罚110

一一六、盛称虚美令屯田111

一一七、袁安敢于负责112

一一八、邓训关心民众疾苦113

一一九、百姓以为便114

一二○、司马光论治吏114

一二一、奉公尽节115

一二二、不总大纲失边和116

一二三、忠良之吏117

一二四、以清白吏遗子孙118

一二五、征求直谏119

一二六、司马光论君主与君子120

一二七、古代四十做官121

一二八、左雄论忠奸122

一二九、见变思形123

一三○、司马光论政123

一三一、明君难求124

一三二、杜乔纳谏126

一三三、崔实论政127

一三四、刘陶上疏130

一三五、帝与谛131

一三六、投畀有虎134

一三七、登龙门135

一三八、信任忠良137

一三九、唯人万物之灵139

一四○、明哲保身140

一四一、舍本逐末141

一四二、选用忠贤142

一四三、捐舍圣戒143

一四四、不舍国土144

一四五、宦官之乱145

一四六、全胜之道146

一四七、战况评判147

一四八、自取灭亡147

一四九、授人以柄148

一五○、善于教诱149

一五一、纲纪经典150

一五二、捉放曹151

一五三、深根固本152

一五四、在德不在强153

一五五、秉公服天下154

一五六、时代信誉155

一五七、因敌制变156

一五八、贾诩进劝157

一五九、袁绍与曹操158

一六○、田丰之策158

一六一、《申鉴》大要159

一六二、治乱兴废161

一六三、和洽达言163

一六四、开卷有益164

一六五、仁德爱民165

一六六、为治之要166

一六七、为政以安民为本167

一六八、司马光论教化168

一六九、辛毗谏诤170

一七○、汉中王即皇帝位171

一七一、论国家兴衰看民众苦乐172

一七二、赵咨说吴王174

一七三、家道正而天下定176

一七四、以逸待劳177

一七五、先胜后战178

一七六、唯贤唯德可以服人179

一七七、为治有体180

一七八、七纵七擒181

一七九、诸葛亮前出师表182

一八○、复行五铢钱184

一八一、诸葛亮斩马谡185

一八二、先人以夺其心187

一八三、诸葛亮后出师表188

一八四、贤人所在折冲万里190

一八五、张纮遗表191

一八六、羊质虎皮192

一八七、虎狼当路不治狐狸194

一八八、双面刘晔194

一八九、兵者诡道196

一九○、高风亮节197

一九一、丞相诸葛亮197

一九二、平水与明镜无私198

一九三、纵欲必亡199

一九四、舟水之喻200

一九五、天人相遂201

一九六、顾名思义201

一九七、举其纲振其领202

一九八、有容乃大203

一九九、洽世以大德204

二○○、十思而行205

二○一、无求不得207

二○二、过消业隆210

二○三、思善生活211

二○四、善始善终213

二○五、为而不恃214

二○六、进不求名退不避罪215

二○七、百姓所仰216

二○八、谏诤官216

二○九、政之大本217

二一○、求其大体218

二一一、安者制危220

二一二、笃志读书221

二一三、送礼者罚222

二一四、直臣固胜222

二一五、崇俭诘奢223

二一六、勿逐正人224

二一七、昼夜会计225

二一八、治道哲学226

二一九、圣贤谋事228

二二○、《钱神论》讽229

二二一、忌政出多门230

二二二、存不忘亡232

二二三、五难四不可233

二二四、刘渊权变234

二二五、卞庄刺虎235

二二六、骄奢生祸236

二二七、重虚名招实祸238

二二八、朝作夕改239

二二九、张寔征过240

二三○、治道述评241

二三一、世子年长243

二三二、兼容天下243

二三三、修城筑台244

二三四、天人相得245

二三五、不保永和246

二三六、大将军陶侃247

二三七、忠诚耿直248

二三八、劝粮249

二三九、晋室无敌251

二四○、评论古今252

二四一、资用未备 不可大举252

二四二、君柄不假253

二四三、人君执要人臣执职254

二四五、以治易乱257

二四六、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258

二四七、兵法十围五攻259

二四八、天下有法260

二四九、父债子还260

二五○、泊来精英261

二五一、苻坚宠信慕容评262

二五二、恩威并举263

二五三、知止不殆264

二五四、酒德礼饮265

二五五、军元赏士不往266

二五六、结士以心266

二五七、骄王御度民 未者不亡267

二五八、用人之道268

二五九、先计后战269

二六○、乾归勇略过人270

二六一、故名中国271

二六二、益人神智272

二六三、射钩斩袪273

二六四、高困低囚274

二六五、屈伸有时276

二六六、勿任爱憎277

二六七、顺应民心278

二六八、治理民众279

二六九、智勇与仁义280

二七○、随时任才282

二七一、延之复书283

二七二、亦任亦疑忌285

二七三、思无邪287

二七四、折箭教子288

二七五、教育子孙289

二七六、在德不在险290

二七七、为治之理291

二七八、弱肉强食293

二七九、尊师重教294

二八○、元嘉时代295

二八一、饥饿感296

二八二、货重物轻297

二八三、赏罚为治298

二八四、修撰国记299

二八五、天地无私303

二八六、密谋与反叛304

二八七、铸币有度310

二八八、好自为之312

二八九、允好切谏313

二九○、官得其才315

二九一、沈约论道317

二九二、尊重德义318

二九三、严谨言行319

二九四、谢庄守城门321

二九五、祖冲之新历法321

二九六、滥钱乱市323

二九七、宜立长君324

二九八、开诚心 布敦实325

二九九、同室操戈327

三○○、罪高佛塔332

三○一、皇帝飞棋333

三○二、坐以待毙334

三○三、沈约评论335

三○四、万世之宝336

三○五、革正其失337

三○六、为政尚宽339

三○七、范镇无佛340

三○八、长城五利342

三○九、劝人从善343

三一○、魏禁图谶345

三一一、储积九稔345

三一二、唯才是举 官方斯穆347

三一三、体恤民苦348

三一四、安定民心349

三一五、铸钱纪中351

三一六、魏祖轩辕354

三一七、魏迁中原355

三一八、远至四方357

三一九、治吏严明358

三二○、不学面墙360

三二一、何以是忠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