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一)
  • 罗根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10018·80
  • 出版时间:1962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周秦文学批评史3

第一章 绪言3

一文学界说3

二文学批评界说5

三文学与文学批评10

四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11

五中国文学批评的特点13

六文学批评与时代意识16

七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家18

八文学批评与文学体类20

九史家的责任21

十历史的隐藏23

十一材料的搜求25

十二选叙的标准26

十三解释的方法30

十四编著的体例32

第二章 诗说35

一诗人的意见35

二古诗的编辑36

三春秋士大夫的赋诗37

四孔子的诗说38

五孟子所谓“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40

六荀子所谓“诗言志”42

七墨子的用诗42

八诗与乐43

第三章 “文”与“文学”45

一古经傅中的辞令论45

二最广义的文学46

三孔子及孔门诸子所谓“文”与“文学”及“文章”47

四孟子所谓“养气”与“知言”49

五荀子的立言论准50

六易传对于文学的点点滴滴52

七墨子的“三表法”及其重质的文学观54

八晚出谈辨墨家的论辨文方法56

九老子的反对“美言”与提倡“正言若反”60

十庄子书中的艺术创造论、写作方法论及书文糟粕论61

十一韩非的反对文学及解老篇的重质轻文66

第二篇 两汉文学批评史71

第一章 诗的崇高与汩没71

一诗的崇高71

二诗的汩没72

三卫宏毛诗序74

四郑玄诗谱序78

第二章 “文”与“文章”及其批评81

一文学文的兴起81

二所谓“文”81

三所谓“文章”84

四杨雄的意见86

五王符荀悦的意见88

第三章 对于辞赋及辞赋作家的评论90

一辞人的意见90

二刘安司马迁的批评91

三司马相如的“赋心”与杨雄的“赋神”94

四汉书艺文志的辞赋分类95

五“爱美”“尚用”的冲突与融合96

六讽谏说98

七讽谏说的作用及价值100

八讽谏说下的作家批评102

第四章 王充的文学批评104

一王充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104

二王充的精神及其背景105

三王充所最崇拜的桓谭107

四“尚文”与“尚用”109

五“作”与“述”112

六“实诚”与“虚妄”114

七“言文一致”与“文无古今”116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121

第一章 文学概念121

一文学含义的净化121

二文学概念的转变123

三文学价值的提举124

四社会学术的因素127

五葛洪的反古与提倡深美博富的文学131

六萧统的摈除子史与提倡翰藻的文学133

七裴子野雕虫论134

八萧纲的鼓吹“郑邦”文学136

九徐陵的编辑“丽人”艳歌137

十萧绎的兼重华实138

第二章 文笔之辨140

一文笔分别历史140

二文笔分别三说141

三辞笔之分144

四诗笔之分145

第三章 文体类146

一文体二义146

二魏晋以前的文体论148

三桓范的各体文学方法论151

四傅玄的“七”论及连珠论152

五陆机的十分法154

六挚虞文章流别志论155

七李充翰林论157

八左思及皇甫谧的赋论158

九颜延之所谓“咏歌之书”与“褒贬之书”160

十萧统文选的分类161

十一旧题任?文章缘起163

第四章 音律说(上)165

一音律说的前驱——文气说165

二文气与音律的关系166

三范晔的自然音律说167

四四声的发明168

五音律在文学上的功用170

六甄琛沈约的讨论四声171

七陆厥沈约的讨论音律172

八一般的音律研究174

九刘善经四声指归177

第五章 音律说(下)180

一沈约八病说蠡测180

二文镜秘府论所列文二十八病183

三王斌的病犯说186

四刘滔的病犯说186

五沈氏的病犯说188

六刘善经的病犯说189

七元兢的病犯说190

八崔融的病犯说192

九佚名的文笔式——文笔十病得失194

第六章 创作论196

一自庄子至曹丕的天才说196

二陆机的文学方法论与文学应感说197

三葛洪的天才与方法并重说200

四颜延年及其他雕章琢句的学说201

五萧子显的变化说202

第七章 鉴赏论203

一魏晋以前的鉴赏论203

二曹丕所言鉴赏之蔽与曹植所言鉴赏之难204

三葛洪的鉴赏论206

第八章 论文专家之刘勰209

一刘勰以前的文学批评家209

二作文心雕龙的动机212

三几个主要的文学观214

四文体论219

五创作论225

六文学与时代234

七批评及其原理236

第九章 论诗专家之锺嵘240

一作诗品的时代及动机240

二文学上的自然主义241

三诗之理论的起源与历史的起源243

四诗的滋味245

五诗人的品第及流派245

第十章 北朝的文学论250

一北朝的风土习性和历史发展250

二苏绰及魏收邢劭的尊古崇理文学观251

三顔之推的地位及其兼采与今的文学论252

四文人轻薄的指摘253

五各体文学的缓急255

六创作与评论257

第十一章 佛经翻译论258

一支谦的指出翻译之难258

二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说259

三鸠摩罗什的“嚼饭”妙喻261

四慧远的折中说263

五僧叡的研究译字264

六僧祐的讨论汉梵异同265

七彦琮的八备说266

八玄奘的五种不翻说269

九道宣的批评历代译经269

十赞宁的六例说2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