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Brock微生物生物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马迪根(M.T.),马丁克(J.M.)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1262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75页
- 文件大小:336MB
- 文件页数:809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Brock微生物生物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基础3
第1章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3
Ⅰ微生物学简介5
1.1微生物学5
1.2微生物细胞6
1.3微生物及其自然环境10
1.4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11
Ⅱ微生物学简史15
1.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胡克、列文虎克和科恩15
1.6巴斯德、柯赫和纯培养17
1.7微生物多样性和普通微生物学的兴起23
1.8现代微生物学28
第2章 微生物生命概论32
Ⅰ细胞结构与进化史33
2.1细胞成分和病毒结构33
2.2微生物细胞中DNA的排列37
2.3生命进化树39
Ⅱ微生物多样性41
2.4微生物生理的多样性41
2.5原核生物的多样性44
2.6真核微生物51
第3章 大分子56
Ⅰ化学键和生物体系中的水57
3.1强弱化学键58
3.2大分子概述和作为生物溶剂的水61
Ⅱ非信息大分子63
3.3多糖64
3.4脂类66
Ⅲ信息大分子68
3.5核酸68
3.6氨基酸和肽键71
3.7蛋白质: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74
3.8蛋白质:高度有序结构与变性76
第4章 细胞结构与功能80
Ⅰ显微镜检术和细胞形态学81
4.1光学显微镜检术82
4.2三维成像:相差、原子力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术87
4.3电子显微镜检术89
4.4细胞形态学和形体微小的重要性91
Ⅱ细胞膜和细胞壁95
4.5细胞质膜:结构95
4.6细胞质膜:功能99
4.7膜转运系统101
4.8原核生物的细胞壁:肽聚糖和相关分子106
4.9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113
Ⅲ原核生物的表面结构和内含物116
4.10细菌细胞的表面结构116
4.11细胞内含物119
4.12气泡122
4.13内生孢子124
Ⅳ微生物的运动131
4.14鞭毛与运动131
4.15滑行运动136
4.16细胞运动作为一种行为反应:趋化性和趋光性138
第5章 微生物营养、实验室培养和代谢144
Ⅰ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146
5.1微生物营养146
5.2培养基151
5.3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52
Ⅱ能学和酶155
5.4生物能学155
5.5催化和酶157
Ⅲ氧化-还原和高能化合物159
5.6氧化-还原159
5.7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体的NAD+162
5.8高能化合物和能量储存165
Ⅳ主要的代谢途径、电子传递和质子动力167
5.9能量守恒:选择167
5.10发酵的实例——糖酵解168
5.11呼吸及膜偶联的电子载体170
5.12来自于质子动力的能量存储174
Ⅴ呼吸作用中的碳流和代谢旁路180
5.13呼吸作用中的碳流:柠檬酸循环180
5.14代谢旁路182
Ⅵ生物合成184
5.15单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185
5.16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86
5.17脂肪酸和脂类的生物合成189
第6章 微生物生长193
Ⅰ细菌的细胞分裂195
6.1细胞的生长和二分裂195
6.2 Fts蛋白、细胞分裂平面和细胞形态学196
6.3肽聚糖合成与细胞分裂199
Ⅱ细菌群体的生长201
6.4生长术语和对数生长的概念201
6.5对数生长的数学203
6.6生长周期204
Ⅲ测量微生物生长206
6.7微生物生长的直接测量:总数和活菌计数206
6.8微生物生长的间接测量:混浊度210
6.9连续培养:恒化器212
Ⅳ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215
6.10温度对生长的影响215
6.11低温下微生物的生长217
6.12高温下微生物的生长221
Ⅴ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H渗透性和氧气225
6.13低pH和高pH情况下微生物的生长225
6.14渗透效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27
6.15氧气和微生物生长231
6.16氧气的毒性形式234
第7章 分子生物学导论239
Ⅰ基因和基因表达241
7.1大分子和遗传信息241
Ⅱ DNA结构243
7.2 DNA结构:双螺旋243
7.3 DNA结构:超螺旋248
7.4染色体和其他遗传元件251
Ⅲ DNA复制254
7.5 DNA复制:模板和酶254
7.6 DNA复制:复制叉256
Ⅳ操作DNA的工具262
7.7限制酶和杂交262
7.8 DNA测序与DNA合成266
7.9 DNA扩增:聚合酶链反应269
Ⅴ RNA的合成:转录272
7.10转录的概述272
7.11σ因子的多样性、共有序列和其他RNA聚合酶274
7.12转录终止子277
7.13转录单位278
Ⅵ蛋白质的合成280
7.14遗传密码280
7.15转运RNA284
7.16翻译:蛋白质合成的过程287
7.17蛋白质的折叠和分泌291
第8章 代谢调控297
Ⅰ调控概述299
8.1主要调控模式299
Ⅱ酶活性的调节300
8.2非共价酶抑制作用300
8.3酶的共价修饰302
Ⅲ DNA结合蛋白与转录的正负控制调控305
8.4 DNA结合蛋白305
8.5转录的负控制:阻遏和诱导308
8.6转录的正控制311
Ⅳ全局调控机制313
8.7全局调控和乳糖操纵子314
8.8应急反应316
8.9其他全局调控网络318
8.10群体感应320
Ⅴ其他调控机制322
8.11衰减作用322
8.12信号转导和双组分调控系统325
8.13趋化性调控327
8.14 RNA调控与核糖开关330
第9章 病毒学基础333
Ⅰ病毒和病毒粒子335
9.1病毒的一般性质335
9.2病毒粒子的特性336
Ⅱ生长与定量341
9.3病毒的宿主341
9.4病毒的定量342
Ⅲ病毒的复制344
9.5病毒复制的基本特征344
9.6病毒增殖:吸附和侵入346
9.7病毒增殖: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348
Ⅳ病毒的多样性351
9.8细菌病毒概述351
9.9烈性噬菌体和T4352
9.10温和噬菌体355
9.11 λ噬菌体357
9.12动物病毒概述363
9.13反转录病毒365
Ⅴ亚病毒颗粒368
9.14类病毒和朊病毒368
第二部分 进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多样性375
第10章 细菌遗传学375
Ⅰ突变和重组376
10.1突变及突变型377
10.2突变的分子基础380
10.3突变率383
10.4诱变384
10.5诱变及致癌作用:埃姆斯试验389
10.6遗传重组390
Ⅱ原核生物中的遗传交换393
10.7转化394
10.8转导398
10.9质粒:一般原理402
10.10质粒的种类及其生物学意义404
10.11接合:基本特征408
10.12 Hfr菌株的形成及染色体移动410
10.13互补414
10.14转座子和插入序列415
Ⅲ细菌遗传学和基因克隆421
10.15分子克隆的要素421
10.16作为克隆载体的质粒423
10.17作为克隆载体的λ噬菌体426
10.18体外定点诱变428
Ⅳ细菌染色体430
10.19大肠杆菌染色体的遗传图谱431
第11章 微生物进化和系统学437
Ⅰ早期地球、生命起源和微生物多样性439
11.1地球的进化和早期生命形式439
11.2原始生命:RNA世界和分子编码443
11.3原始生命:能量和碳代谢445
11.4真核生物和细胞器:内共生449
Ⅱ确定进化关系的方法452
11.5进化计时器452
11.6作为分子进化工具的rRNA序列454
11.7特征序列、系统发生探针和微生物群落分析456
Ⅲ微生物进化459
11.8从rRNA序列获得的微生物系统发育史459
11.9生物各个域的特征462
Ⅳ微生物分类学及其系统发生关系466
11.10经典分类学467
11.11化学分类学468
11.12微生物学中种的概念473
11.13命名和伯杰氏手册477
第12章 原核生物多样性:细菌481
Ⅰ细菌的系统发育学483
12.1细菌系统发育纵览483
Ⅱ门1:变形细菌485
12.2紫色光养细菌485
12.3硝化细菌490
12.4硫氧化和铁氧化细菌493
12.5氢氧化细菌497
12.6甲烷营养菌和甲基营养菌500
12.7假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504
12.8醋酸细菌508
12.9自由生活的需氧固氮菌509
12.10奈瑟氏球菌属、色杆菌属及相关菌属512
12.11肠细菌514
12.12弧菌属及发光杆菌属520
12.13立克次氏体522
12.14螺菌526
12.15鞘变形细菌:球衣菌属及纤发菌属531
12.16芽生细菌和有附属器的柄细菌532
12.17滑行黏细菌539
12.18硫酸盐还原菌及硫还原菌544
Ⅲ门2和门3: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548
12.19不形成芽孢、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及其相关细菌548
12.20形成内生芽孢、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及其相关细菌555
12.21无细胞壁、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563
12.22高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棒杆菌和丙酸细菌567
12.23放线菌门:分枝杆菌属569
12.24丝状放线菌、链霉菌和其他放线菌573
Ⅳ门4:蓝细菌和原绿菌579
12.25蓝细菌579
12.26原绿菌目和叶绿体584
Ⅴ门5:衣原体586
12.27 衣原体586
Ⅵ门6:浮霉状菌/小小梨形菌590
12.28浮霉状菌:进化上唯一的具柄细菌590
Ⅶ门7.疣微菌门591
12.29疣微菌属和突柄杆菌属591
Ⅷ门8:黄杆菌门592
12.30拟杆菌和黄杆菌属592
Ⅸ门9:噬纤维菌群593
12.31噬纤维菌属及其相关细菌593
Ⅹ门10:绿硫细菌595
12.32绿菌属和其他绿硫细菌595
Ⅺ门11:螺旋体门599
12.33螺旋体599
Ⅻ门12:异常球菌605
12.34异常球菌属/栖热菌属605
?门13:绿色非硫细菌606
12.35绿屈挠菌属及其相关细菌607
?门14:深度分枝超嗜热细菌609
12.36栖热袍菌属和热脱硫杆菌属609
12.37产液菌属、热环菌属及其相关细菌610
?门15:硝化螺菌属和铁还原杆菌属612
12.38硝化螺菌属、铁还原杆菌属及其相关细菌612
第13章 原核生物的多样性:古生菌615
Ⅰ系统发育及基本的新陈代谢616
13.1古生菌系统发育的概述616
13.2古生菌的能量守恒和自养作用618
Ⅱ广古生菌门619
13.3极端嗜盐古生菌619
13.4产甲烷古生菌:产甲烷菌625
13.5热原体目:热原体属、铁原体属和嗜酸菌属630
13.6超嗜热的广古生菌门:热球菌目和甲烷火菌属633
13.7超嗜热的广古生菌门:古生球菌目635
Ⅲ泉古生菌门636
13.8泉古生菌的栖息地及能量代谢636
13.9栖息于陆地火山的超嗜热菌:硫化叶菌目和热变形菌目641
13.10栖息于海底火山的超嗜热菌:硫还原球菌目643
Ⅳ纳米古生菌门646
13.11纳米古生菌属647
Ⅴ高温环境中的生命及其进化648
13.12生物分子的热稳定性649
13.13超嗜热古生菌、H2和微生物的进化652
第14章 真核细胞生物学和真核微生物655
Ⅰ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657
14.1真核细胞结构和细胞核657
14.2呼吸和发酵的细胞器:线粒体和氢化酶体659
14.3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660
14.4内共生: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菌的关系662
14.5其他细胞器和真核细胞结构664
Ⅱ真核生物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概论667
14.6线性DNA的复制667
14.7真核生物的遗传学概述669
14.8 RNA加工和核酶672
Ⅲ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675
14.9真核生物的系统发育675
14.10原生动物679
14.11黏菌685
14.12真菌688
14.13藻类693
第15章 微生物基因组学700
Ⅰ基因组克隆技术702
15.1基因组克隆和测序的载体702
15.2基因组测序706
15.3基因组注释707
Ⅱ微生物的基因组709
15.4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大小和ORF含量709
15.5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分布713
15.6真核微生物的基因组717
Ⅲ其他基因组和基因组的进化719
15.7细胞器的基因组719
15.8进化和基因家族724
15.9基因组“采掘”726
Ⅳ基因功能和调控727
15.10蛋白质组学727
15.11微阵列和转录物组729
第16章 病毒的多样性735
Ⅰ原核生物病毒736
16.1 RNA噬菌体737
16.2二十面体单链DNA噬菌体739
16.3丝状单链DNA噬菌体742
16.4双链 DNA噬菌体:T7743
16.5 Mu:双链可转座的DNA噬菌体746
16.6古生菌病毒749
Ⅱ真核生物病毒751
16.7植物病毒751
16.8正链RNA动物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冠状病毒754
16.9负链RNA动物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及相关病毒757
16.10双链RNA病毒:呼肠孤病毒761
16.11双链DNA动物病毒的复制762
16.12双链DNA病毒:疱疹病毒764
16.13双链DNA病毒:痘病毒767
16.14双链DNA病毒:腺病毒768
16.15采用反转录机制的病毒:反转录病毒和嗜肝DNA病毒770
第三部分 代谢多样性和微生物生态学779
第17章 代谢多样性779
Ⅰ生命的光合营养途径781
17.1光合作用781
17.2光合色素及其细胞内定位783
17.3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787
17.4不生氧光合作用790
17.5生氧光合作用796
17.6自养生物CO2的固定:卡尔文循环798
17.7自养生物CO2的固定:反向柠檬酸循环和羟丙酸循环801
Ⅱ化能无机营养:能量来自于无机电子供体的氧化803
17.8无机电子供体和能量学803
17.9氢的氧化804
17.10还原态硫化合物的氧化806
17.11铁的氧化810
17.12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814
Ⅲ生命的厌氧途径:厌氧呼吸817
17.13厌氧呼吸817
17.14硝酸盐还原和反硝化作用819
17.15硫酸盐还原821
17.16乙酸生成作用825
17.17产甲烷作用828
17.18三价铁、锰、氯酸盐和有机电子受体834
Ⅳ生命的厌氧途径:发酵和互养共栖838
17.19发酵:能量和氧化还原的重要性838
17.20发酵的多样性841
17.21互养共栖844
Ⅴ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和O2在有机化合物分解代谢中的作用847
17.22氧分子(O2)在生化反应中作为反应物847
17.23碳氢化合物的氧化848
17.24甲烷营养和甲基营养850
17.25己糖、戊糖和多糖的代谢854
17.26有机酸代谢858
17.27脂类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860
Ⅵ固氮作用862
17.28固氮酶和固氮作用过程863
17.29固氮作用的遗传学和调节869
第18章 微生物生态学方法873
Ⅰ微生物群落培养的分析方法875
18.1富集与分离875
18.2纯培养中的分离880
Ⅱ微生物群落的分子分析法(非培养依赖法)883
18.3活体染色技术和定量方法883
18.4基因染色887
18.5利用PCR将特定基因连接到特定微生物体中890
18.6环境基因组学(宏观基因组学)893
Ⅲ自然界中微生物活性测定方法894
18.7放射性同位素和微电极895
18.8稳定性同位素898
第19章 微生物生态学903
Ⅰ微生物生态系统905
19.1种群、共位群和群落905
19.2环境和微环境906
19.3微生物的表面生长和生物膜909
Ⅱ土壤和淡水微生物生境912
19.4陆地环境913
19.5淡水环境917
Ⅲ海洋微生物学920
19.6海洋生境和微生物的分布920
19.7深海微生物学924
19.8热水流火山口926
Ⅳ碳和氧循环931
19.9碳循环931
19.10互养共栖和产甲烷作用934
19.11反刍动物中的碳循环940
Ⅴ其他主要的营养循环945
19.12氮循环946
19.13硫循环948
19.14铁循环950
Ⅵ微生物的生物整治955
19.15微生物浸矿955
19.16汞和重金属转化959
19.17石油生物降解961
19.18异生素的生物降解964
Ⅶ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969
19.19植物环境969
19.20地衣和菌根970
19.21农杆菌属与根癌病974
19.22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977
第四部分 免疫学、致病性和宿主反应993
第20章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993
Ⅰ物理方法控制微生物生长995
20.1加热灭菌995
20.2辐射灭菌999
20.3过滤灭菌1001
Ⅱ化学方法控制微生物生长1004
20.4化学物质对生长的控制1005
20.5外用化学抗微生物制剂1007
Ⅲ用于体内的抗微生物制剂1010
20.6合成类抗微生物药物1010
20.7自然产生的抗微生物药物:抗生素1015
20.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1016
20.9原核生物产生的抗生素1018
Ⅳ对病毒及真核病原体的控制1021
20.10抗病毒药物1021
20.11抗真菌药物1024
Ⅴ抗微生物药物抗性及新药的发现1026
20.12抗微生物药物抗性1026
20.13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研究1034
第21章 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1038
Ⅰ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1040
21.1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概述1040
21.2皮肤上的正常菌群1042
21.3口腔中的正常菌群1044
21.4胃肠道内的正常菌群1048
21.5身体其他部位的正常菌群1051
Ⅱ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1053
21.6病原体侵入宿主1053
21.7定居和生长1056
21.8毒力1058
Ⅲ毒力因子和毒素1062
21.9毒力因子1062
21.10外毒素1063
21.11肠毒素1066
21.12内毒素1068
Ⅳ引起感染的宿主因素1070
21.13宿主的易感因素1071
21.14抵抗感染的先天性免疫力1072
第22章 免疫学基础1077
Ⅰ免疫系统概述1080
22.1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器官1080
22.2先天免疫应答1083
22.3炎症、发热和败血性休克1088
22.4获得性免疫应答1090
Ⅱ抗原、T细胞和细胞免疫1092
22.5免疫原和抗原1092
22.6抗原对T淋巴细胞的呈递1094
22.7细胞毒性T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1097
22.8辅助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激活1099
Ⅲ抗体和免疫1101
22.9抗体(免疫球蛋白)1101
22.10抗体的产生1106
22.11补体、抗体及病原体的破坏1108
Ⅳ免疫和感染性疾病的预防1111
22.12天然免疫1112
22.13人工免疫1113
22.14免疫接种的新策略1116
Ⅴ免疫应答疾病1117
22.15变态反应、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1117
22.16超抗原1121
第23章 分子免疫学1125
Ⅰ受体和免疫性1127
23.1先天免疫和模式识别1127
23.2适应性免疫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130
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131
23.3 MHC蛋白结构1132
23.4 MHC基因及其多态性1133
Ⅲ抗体1134
23.5抗体蛋白与抗原的结合1134
23.6抗体基因及其多样性1136
ⅣT细胞受体1138
23.7 TCR蛋白与抗原的结合1138
23.8 TCR基因及其多样性1139
Ⅴ免疫中的信号分子1140
23.9克隆选择与耐受1140
23.10第二信号1143
23.11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1146
第24章 诊断微生物学和免疫学1150
Ⅰ生长依赖性诊断方法1151
24.1临床样品中病原体的分离1151
24.2生长依赖性鉴定方法1160
24.3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164
24.4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1167
Ⅱ免疫学和临床诊断方法1170
24.5传染病的免疫测定1170
24.6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1174
24.7体外抗原-抗体反应:血清学1177
24.8凝集反应1180
24.9荧光抗体1182
24.10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放射免疫1186
24.11免疫斑点试验1192
Ⅲ分子和可视诊断方法1195
24.12核酸诊断方法1195
24.13诊断病毒学1199
第五部分 微生物疾病1207
第25章 流行病学1207
Ⅰ流行病学原理1209
25.1流行病学1209
25.2流行病学术语1210
25.3疾病栖居地和流行病1213
25.4传染病的传播1216
25.5宿主群落1219
Ⅱ目前的流行病1222
25.6 AIDS大流行1222
25.7医院获得性(医院)感染1225
25.8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1226
Ⅲ流行病学和公共健康1228
25.9控制疾病的公共健康措施1228
25.10全球健康思考1233
25.11新出现和复发的传染病1235
25.12生物战和生物武器1242
25.13生物武器——炭疽热1245
第26章 人与人之间传染的微生物疾病1250
Ⅰ空气传播的疾病1252
26.1空气传播的病原体1252
26.2链球菌疾病1254
26.3棒杆菌属和白喉1258
26.4博德特氏菌属和百日咳1259
26.5分枝杆菌、结核病与麻风病1261
26.6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脑膜炎和脑膜炎球菌血症1265
26.7病毒和呼吸道感染1267
26.8感冒和流行性感冒1271
Ⅱ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1276
26.9葡萄球菌1276
26.10幽门螺杆菌和胃溃疡1278
26.11肝炎病毒1280
Ⅲ性传播的感染1283
26.12淋病和梅毒1285
26.13衣原体、疱疹和滴虫病1289
26.1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和HIV1292
第27章 动物、节肢动物以及土壤传播的微生物疾病1305
Ⅰ动物传播的疾病1307
27.1狂犬病1307
27.2汉坦病毒肺综合征1310
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1312
27.3立克次氏体病1312
27.4莱姆病1316
27.5疟疾1320
27.6西尼罗病毒1323
27.7鼠疫1326
Ⅲ土壤传播的疾病1329
27.8病原性真菌1329
27.9破伤风1332
第28章 废水处理、水的纯化和由水体传播的微生物疾病1336
Ⅰ废水微生物学和水的纯化1338
28.1公共健康和水的质量1338
28.2废水和污水处理1340
28.3饮用水的纯化1346
Ⅱ水体传播的微生物疾病1348
28.4水体引起感染的途径1348
28.5霍乱1350
28.6贾第虫病和似隐孢菌病1352
28.7军团杆菌病1355
28.8似斑疹伤寒和其他水传播的疾病1356
第29章 食品保存和食源性微生物疾病1361
Ⅰ食品保存和微生物生长1363
29.1微生物生长和食品变质1363
29.2食品保存1364
29.3发酵食品1368
Ⅱ微生物采样与食物中毒1371
29.4由食物传染的疾病与微生物采样1371
29.5葡萄球菌食物中毒1373
29.6梭菌食物中毒1375
Ⅲ食品传染1378
29.7沙门氏菌病1378
29.8致病性大肠杆菌1380
29.9弯曲杆菌属1382
29.10李斯特氏菌病1383
29.11其他食物传染的疾病1385
第六部分 以微生物进行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1391
第30章 工业微生物学1391
Ⅰ工业微生物和产物形成1392
30.1工业微生物及其产物1393
30.2初级和次生代谢物1394
30.3大规模发酵的特点1395
30.4发酵放大试验1398
Ⅱ用于医疗卫生产业的主要工业产品1400
30.5抗生素:分离和特性1400
30.6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工业化生产1404
30.7维生素和氨基酸1407
30.8类固醇和生物转化过程1410
30.9作为工业产品的酶1411
Ⅲ用于食品和饮料产业的主要工业产品1415
30.10酒精和酒精饮料1415
30.11醋的生产1422
30.12柠檬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1424
30.13作为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酵母1426
30.14作为食品来源的蘑菇1428
第31章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1431
Ⅰ基因工程技术1433
31.1基因工程基本概念的回顾1433
31.2克隆载体的宿主1434
31.3寻找目的克隆1437
31.4特殊的载体1440
31.5在细菌中表达哺乳动物基因1445
Ⅱ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1449
31.6胰岛素的生产:生物技术商业化的开端1449
31.7其他哺乳动物蛋白质及产品1452
31.8基因工程疫苗1454
31.9基因工程在动物及人类遗传学中的应用1458
31.10基因工程在作物中的应用:转基因植物1461
附录A 微生物生物能学中的能量计算1468
附录B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1474
词汇表1509
热门推荐
- 971394.html
- 3373205.html
- 2438412.html
- 2381198.html
- 3513170.html
- 3309718.html
- 157937.html
- 3306557.html
- 2815984.html
- 3492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0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8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2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96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4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93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63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8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0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