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礼仪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传统礼仪
  • 陈新民,张小林,马健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 ISBN:754030723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礼仪-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统礼仪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春节2

剪纸2

岁时节令礼仪2

第一节 春天2

贴年画3

贴福字3

贴春联4

除夕守岁6

点蜡烛6

赠送贺年片6

放爆竹7

包饺子7

礼神祈福8

贺岁拜年12

担水进财13

捶令如原15

过桥丢病16

接送财神17

人日祈寿18

元夜观灯19

二 元宵节19

猜灯谜21

耍龙灯23

耍狮子24

踩高跷25

吃元霄26

扭秧歌26

划旱船26

偷青祈福27

龙抬头日28

三 青龙·填仓·天穿·花朝节28

打囤填仓29

剪饼补天31

悬彩护花32

禁食绝火34

四 清明节34

扫墓奠先36

上巳游春37

清明踏青38

曲水流觞38

五 立春·春社·春祈40

第二节 夏日43

端午节源流44

一 端午节44

吃粽子45

赛龙舟46

挂艾蒿47

带荷包48

磨刀祭关51

二 雨水·分龙节51

分龙彩雨52

三 六月六·天贶节54

归宁省亲55

天贶晒虫57

狗淴浴日58

四 岁节·庙会·往来60

第三节 秋季62

七夕乞巧64

一 乞巧·中元节64

静听私语65

七月半67

三 中秋节69

偷瓜送子71

中秋赏月72

拜兔儿爷73

四 重阳节74

五 秋分·秋社·秋报77

一 十月朝79

第四节 冬令79

二 冬至节81

贺冬82

数九仪俗83

冬节圆子86

馄饨供先87

腊八节88

三 腊月祭灶88

祭灶仪俗90

谢年祝福93

忙年·馈岁95

四 除夕团年95

苏台年糕96

丐打夜胡98

晦日送穷99

桃符更新100

爆竹除旧102

守岁迎喜104

一 妊娠生养礼俗106

第一节 诞生及成长106

生养婚丧礼仪106

胎教107

妊娠杂仪107

催生与分娩108

报喜和诞生标志109

三朝礼110

满月礼111

百日礼112

抓周试儿114

命名礼115

童蒙礼117

二 童蒙冠笄寿礼117

家教118

成年仪式119

冠礼120

寿诞仪式121

笄礼121

人寿俗信123

恋爱仪俗125

一 婚恋礼俗125

第二节 男婚女嫁125

婚姻规制127

婚嫁礼俗128

纳采129

二 聘礼仪俗129

问名130

纳吉131

请期132

纳征132

亲迎135

花轿迎亲136

三 婚典仪程136

照轿传袋139

新人拜堂141

洞房仪俗142

婚典仪俗143

婚后杂仪147

第三节 死丧葬祭148

葬法149

死的别称149

一 丧俗葬制149

葬制151

葬式151

装殓153

初终153

二 葬送仪程153

成服155

报丧155

吊唁156

接三157

成主158

发引159

居丧161

祭祀的种类163

三 祭礼种种163

祭礼的规制和原则165

祭仪167

一 坐卧行立之礼168

第一节 日常交往礼仪168

生活社交礼仪168

站立的礼节169

坐的礼节169

睡觉的礼节170

走路的礼节170

拜171

趋171

二 民间相见之礼171

作揖172

拱手172

寒暄173

鞠躬173

唱喏173

长跪173

三 朝官相见之礼174

叉手174

士大夫庶人见君之礼175

四 其他175

士相见礼176

士和大夫相见礼176

仕女见男子礼俗177

百姓逢官吏礼俗177

卑幼见尊长之礼177

祖孙之礼178

一 祖孙、父子、婆媳之礼178

第二节 家礼178

父子之礼181

婆媳之礼184

兄弟之礼185

二 兄弟、夫妻之礼185

夫妻之礼186

仪态规范188

男女有别188

三 闺媛之礼188

孝亲持家189

四 主仆之礼190

迎客191

一 迎送191

第三节 礼宾待客191

送客192

二 待客193

三 造访195

占验198

一 农业生产仪俗198

社会各行业礼俗198

第一节 生产仪俗198

祈报200

禁忌203

俗信204

二 奠基·建筑·乔迁205

农技205

破土动工206

房基选择206

乔迁新房208

采集209

三 采·樵·渔·猎209

樵薪211

渔捞212

狩猎213

仪俗传承214

四 行商坐贾214

经营规制217

禁忌喜尚220

古代的驿站及其仪规221

五 驿·旅·邮221

交通工具:车、轿、船及其他222

行会与帮派224

旅舍类别及仪俗224

一 行业及其分类226

第二节 行业仪俗226

拜师礼俗228

二 师徒仪规228

师徒关系228

学徒生涯仪规231

出师礼俗233

三 行会与帮派仪规234

行规236

行业神的分类及其由来241

四 礼神仪俗241

礼神仪俗249

婚姻之神251

五 民间各行业吉神251

团圆喜庆之神252

妇女之神253

航运之神254

护子之神255

医生之神256

药材之神257

护门之神258

灶台之神259

茅厕之神261

炉火之神261

功名之神262

书生之神263

麻姑女神264

幸福之神265

文武财神267

万能之神268

工匠之神269

陶器之神270

文字之神270

茶业之神271

瓷器之神272

酒业之神272

灭虫之神273

监狱之神274

娼妓之神275

歌舞之神275

娃娃之神276

小儿之神277

偷盗之神278

巫教主要特征280

第一节 巫教礼仪280

宗教礼仪280

巫教的崇拜对象281

巫师领神仪式282

卜及卜仪283

筮及筮仪284

古代的祭祀礼仪285

祈祷巫术286

招魂巫术287

驱鬼巫术287

第二节 伊斯兰教礼仪288

压胜巫术288

伊斯兰教的基本功修289

古兰经289

礼功290

念功290

课功291

斋功291

圣战292

朝功292

清真寺293

归依294

第三节 佛教礼仪294

开斋节294

古尔邦节294

圣纪294

白四羯磨295

受戒295

出家295

披剃295

剃度295

南无295

自恣296

安居296

传戒296

灌顶296

布萨296

四斋日297

斋日297

斋297

持斋297

斋戒297

打七298

参298

三长斋月298

十斋日298

朝山298

修行298

参禅298

禅坐299

结跏趺坐299

禁语299

闭关299

威仪299

衣钵相传300

传灯300

三界300

传法300

传衣300

挂单301

化缘301

一瓣香301

普请301

上堂301

托钵301

布施302

达儭302

礼拜302

功德302

供养302

四个法要303

充曲303

法会303

默朗钦波303

默朗道嘉303

追福304

超度304

法事304

佛事304

打静304

忏悔304

拜忏304

水忏304

问讯305

合十305

斋七305

水陆道场305

焰口305

绕佛306

五体投地306

互跪306

长跪306

顶礼306

道院307

道场307

五戒307

第四节 道教礼仪307

监院307

法坛307

斋戒308

三宝308

道巾308

霞帔308

禹步309

青词309

斋醮309

斋法309

忏法309

盟威310

受符310

步虚声310

炼度310

符水310

祭炼310

老君二十七戒311

妙林经二十七戒311

六壬311

镇宅311

急急如律令311

初真十戒312

五戒312

天仙大戒312

三品戒312

祈祷313

礼拜313

戒律313

功过格313

第五节 基督教礼仪313

圣事314

讲道314

阿门314

代祷314

祝福314

派立礼315

祝圣315

洗礼315

注水洗礼315

浸礼315

按手礼315

祭台316

十字架316

圣餐316

小斋316

大斋316

赞美颂317

赞美诗317

圣杯317

主教权杖317

圣衣317

主教冠317

唱颂仪318

唱诗班318

尊主颂318

西面颂318

荣耀颂318

弥撒319

圣体319

告解319

坚振319

终敷319

圣体发光320

圣体灯320

净礼320

婚配320

朝圣320

佛诞节321

涅槃节321

圣牌321

第六节 宗教节日礼仪321

施食会321

仁王会321

赞林纪桑322

世界佛陀日322

浴佛节322

盂兰盆会322

成道节322

跳神节323

丝邦节323

竹巴慈希323

萨噶达瓦323

驱鬼节323

局阿曲巴323

降临节324

主日324

息却安却324

拉巴推钦324

白巴日珠324

圣母行洁净礼日325

显现节325

圣诞节325

圣诞树325

圣诞老人325

耶稣受割礼日325

开斋节326

尔德326

圣母圣诞节326

圣母领报节326

大斋节326

大斋首日326

大赦之夜327

登宵节327

肉孜节327

宰牲节327

圣纪327

印度教节日328

阿术拉节328

白拉台夜328

印度教礼仪329

第七节 其他宗教礼仪329

犹太教节日329

犹太教礼仪332

神道教礼仪334

满族336

中华各民族礼仪336

朝鲜族337

赫哲族339

蒙古族340

达斡尔族344

鄂温克族346

鄂伦春族347

回族349

东乡族351

土族352

撒拉族353

保安族355

基诺族356

苗族357

布依族358

侗族359

水族361

仡佬族362

壮族363

瑶族364

仫佬族365

京族367

毛南族367

土家族369

黎族370

畲族371

高山族372

裕固族374

哈萨克族376

维吾尔族376

柯尔克孜族378

锡伯族380

塔吉克族381

乌孜别克族383

俄罗斯族384

塔塔尔族385

藏族387

门巴族389

羌族390

珞巴族390

彝族391

白族392

哈尼族394

傣族396

傈僳族399

佤族400

拉祜族402

纳西族403

景颇族404

布朗族406

阿昌族407

普米族408

怒族410

德昂族411

独龙族413

第一节 饮酒礼仪415

中国酒茶礼仪415

一 中国古代酒礼416

二 中国饮酒礼仪418

三 祝酒礼仪419

一 饮茶习俗421

第二节 饮茶礼仪421

二 茶的饮用422

选水和泡茶423

独饮·对饮·品饮·聚饮424

三 饮茶方式424

茶具的选择424

点送茶·分茶·斗茶427

茶宴·茶话·茶会431

四 饮茶礼仪434

五 茶话会礼仪436

姿态437

容貌437

六 茶道表演礼仪437

礼仪439

风度439

烹调方法多样441

菜肴品种丰富441

中国食俗礼仪441

第一节 中国菜肴及其它441

一 中国菜系的特点441

精于运用火候442

调味丰富多采442

选料讲究442

刀工精细442

配料巧妙442

地方菜443

二 中国菜肴的分类443

讲究盛装器皿443

素菜444

官府菜444

少数民族菜444

宫廷菜444

四川菜系445

三 中国地方菜系及其风味特点445

浙江菜系446

广东菜系446

山东菜系446

江苏菜系446

北京菜系447

湖南菜系447

福建菜系447

安徽菜系447

四 赴宴的礼仪448

湖北菜系448

上海菜系448

五 宴请主人的礼仪450

六 吃中餐的礼仪451

七 使用筷子的礼仪452

宫廷礼仪食制453

一 北京礼仪食俗453

第二节 中国各地食俗礼仪453

市区礼仪食俗454

少数民族礼仪食俗455

民间礼仪食俗455

二 黑龙江礼仪食俗455

鄂伦春族礼仪食俗456

朝鲜族礼仪食俗457

满族礼仪食俗457

三 吉林礼仪食俗457

蒙古族礼仪食俗458

四 内蒙古礼仪食俗458

五 天津礼仪食俗459

达斡尔族礼仪食俗459

燕南赵北礼仪食俗460

坝上高原礼仪食俗460

六 河北礼仪食俗460

晋中礼仪食俗461

晋西北礼仪食俗461

七 山西礼仪食俗461

陕北高原礼仪食俗462

八 陕西礼仪食俗462

晋东南礼仪食俗462

晋南礼仪食俗462

中部礼仪食俗463

东部礼仪食俗463

陕南礼仪食俗463

九 甘肃礼仪食俗463

回族礼仪食俗464

十 宁夏礼仪食俗464

河西礼仪食俗464

汉族礼仪食俗466

维吾尔族礼仪食俗467

十一 新疆礼仪食俗467

哈萨克族礼仪食俗468

柯尔克孜族礼仪食俗468

塔吉克族礼仪食俗469

藏族礼仪食俗470

十二 青海礼仪食俗470

藏族礼仪食俗471

十三 西藏礼仪食俗471

撒拉族礼仪食俗471

土族礼仪食俗471

鲁中及黄河下游礼仪食俗472

十四 山东礼仪食俗472

孔府礼仪食俗473

胶东礼仪食俗473

十五 河南礼仪食俗474

祭孔食俗474

皖中皖南礼仪食俗475

十六 安徽礼仪食俗475

皖北礼仪食俗476

赣南礼仪食俗477

南昌地区礼仪食俗477

十七 江苏礼仪食俗477

苏北礼仪食俗477

十八 上海礼仪食俗477

市民礼仪食俗477

十九 江西礼仪食俗477

鄂西南礼仪食俗478

鄂东礼仪食俗478

二十 湖北礼仪食俗478

湘西礼仪食俗479

二十一 湖南礼仪食俗479

鄂西北礼仪食俗479

湘中南礼仪食俗480

汉族礼仪食俗481

二十二 四川礼仪食俗481

湘北礼仪食俗481

苗族礼仪食俗482

二十三 贵州礼仪食俗482

少数民族礼仪食俗482

布依族礼仪食俗483

侗族礼仪食俗484

水族礼仪食俗485

白族礼仪食俗486

基诺族礼仪食俗486

仡佬族礼仪食俗486

二十四 云南礼仪食俗486

彝族礼仪食俗486

苗族礼仪食俗487

景颇族礼仪食俗487

藏族礼仪食俗487

普米族礼仪食俗487

回族礼仪食俗488

德昂族礼仪食俗488

瑶族礼仪食俗488

佤族礼仪食俗488

布朗族礼仪食俗488

闽西客家礼仪食俗489

闽南礼仪食俗489

二十五 福建礼仪食俗489

白话方言区礼仪食俗490

二十六 广西礼仪食俗490

桂北山区苗族礼仪食俗491

官话方言区城镇及郊区的礼仪食俗491

广州方言区礼仪食俗492

二十七 广东礼仪食俗492

瑶族礼仪食俗492

毛南族礼仪食俗492

客家方言区礼仪食俗493

黎族礼仪食俗494

汉族礼仪食俗494

二十八 海南礼仪食俗4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