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三社区 西部家园的信仰、社区和家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第三社区 西部家园的信仰、社区和家庭
  • 陈昌文,唐小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751880099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基督教-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三社区 西部家园的信仰、社区和家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第三社区与西部家园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第三社区的视域4

一、超越城乡二元格局的新路径4

二、由物化思维到观念社会学的转换5

三、社会发展观的缺位与回归7

四、第三社区向家园的范式转换9

第二节 家园破损与重建10

一、缘起:两种隔离10

二、我们要寻求什么?11

第三节 现实家园和理想家园的两级构造16

一、家园的层级构造17

二、绝对彼岸投射:共同善的标准21

第二章 家园关怀的宏观思考与切入路径30

第一节 宏观的否定到微观的肯定30

一、国外理论关怀与思考30

二、国内家园关怀与思考36

第二节 西部家园的国土分布样态38

一、三大宗教信仰区样态与板块划分39

二、西部社区分类与样点描述43

第三节 物态和心态的双向追踪:工具选择48

一、问卷调查48

二、入户调查48

三、深度访谈49

四、经典文本解读49

五、使用制度性统计资料50

六、图像分析50

第二部分 西北家园:固化与流变53

第三章 环境与历史:绿洲聚落与信仰组织53

第一节 河西走廊为中点的区域扫视54

第二节 西域内部和临边跨境扫视58

第四章 家园的信仰规则:训导与神圣法则63

第一节 信仰模式在现实中的映象64

第二节 神圣文本中理想家园的构造法则67

第三节 神圣家园的现实延伸73

一、特定自然的选择73

二、信仰的延续与扩散78

三、信仰主体的分布78

四、宗教仪式的维系83

五、信仰主体的角色分层88

第五章 家庭:圣俗合一的家庭生活93

第一节 圣俗两面:作为现实生活指导规则的《古兰经》94

第二节 神圣契约的原始阻抗96

一、特殊选择的婚姻模式97

二、固化:传统规定的适应难题101

第三节 天启圣谕的习俗化109

一、家庭生活的物质结构空间109

二、宗教禁忌的饮食规定112

三、服装:信仰的外在表象115

四、一般规定的特殊适应118

第四节 丧葬:血缘家庭与公共信仰的生死边界119

一、死亡即新生120

二、公共参与121

三、教义的人生评判122

第五节 家庭内部的信仰承袭123

一、宗教性的物理环境设置124

二、家庭教育的复式化125

第六章 社区:传统聚落向现代社区的转化127

第一节 信仰聚落的自然环境和制度现实127

一、依山傍沙的信仰村落127

二、相对贫困的社区经济131

三、滞后的教育135

四、鲜明的制度性发展特征137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伊斯兰教信仰社区139

一、社区环境的改观140

二、流动的双重效应142

三、信息时代的心理冲击145

四、公共组织的二元统一147

第三节 伊斯兰教信仰社区的发展潜能150

一、信仰转型与制度优势150

二、发挥中亚核心纽带功能152

第三部分 青藏高原:离散与整合157

第七章 环境与历史:高原生活与信仰依托157

第一节 藏族聚居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158

第二节 高原精神家园的寻找历程159

一、古老的土地,灿烂的文明159

二、中心、边缘、辐射162

第三节 藏传佛教与高原生存166

第四节 藏传佛教信仰区的世界位秩168

第八章 家园的信仰规则:雪域高原的神圣形态171

第一节 现实家园的善恶投射171

一、善恶分明的世界171

二、三界轮回的观念社会172

第二节 圣俗互补的家园构造176

一、藏传佛教的圣俗服务功能176

二、藏传佛教与《格萨尔王传》的圣俗对立与互补177

第三节 信仰向社会生活的渗透180

第四节 信仰家园的物像化与仪式化183

一、生活情境的神圣化183

二、日常行为的神圣化187

第九章 家庭:传统与分化193

第一节 从生到死的神圣序列193

一、婚姻的宗教伦理193

二、二元矛盾的佛教生育观196

三、家庭信仰内化的代际传承198

四、教育的圣俗支撑199

五、丧葬:生死轮回的结点203

六、宗教信仰的家庭经济支持204

第二节 宗教信仰的习俗化205

一、信仰结构的家庭空间呈现205

二、宗教禁忌的饮食规定208

三、服装:信仰的外在表象209

第十章 社区:高原聚落的转型与考验211

第一节 特定环境下的信仰社区212

一、社区地理分布的离散性212

二、贮藏丰富但分布不均的水资源215

三、以牧为主的土地资源215

四、贫困的社区物质生产216

五、即将进入老龄化的人口年龄结构217

第二节 藏族聚居区家园的社区共性218

一、城镇社区218

二、河谷农区220

三、高山、高原牧区222

四、半坡农区225

第三节 宗教信仰:社区生活的公共纽结226

一、信仰行为的习得性227

二、宗教权威下的社区228

三、以寺庙为中心的社区生活228

第四节 现代交通文明重构传统河流文明230

一、传统社区格局的变化231

二、社区产业结构的变化234

三、信仰的日常化与信仰代际传袭的困境235

第四部分 西南家园:分化与同化241

第十一章 聚落与环境:小块社群与多元信仰241

一、彝族的社会组织结构242

二、苗族的山寨构成244

三、小乘佛教规制的傣族家园246

四、兼收并蓄的纳西族247

第十二章 家园的信仰规则:现实和灵异的分野250

第一节 精神家园的内核:神话传说与神圣文本253

一、本土信仰与外来宗教的共在和混融253

二、神话内涵的家园投射260

三、神圣文本的家园形态263

第二节 现实家园和理想家园的媒介:仪式271

一、巫——现实家园的角色变异272

二、巫的场域结构与村寨功能275

第十三章 家庭:血亲与信仰的凝聚体286

第一节 西南各少数民族家庭构成的宏观格局287

一、家庭的宏观格局287

二、地理分布的影响290

第二节 家园的物质载体——民居291

一、苗族木制干栏式建筑——吊脚楼292

二、土木结构为特色的彝族民居293

三、家园的空间构造——独具特色的纳西建筑295

四、傣族的空间形态——竹楼297

第三节 特殊的家庭样态299

一、苗族传统血亲回避与“子父连名制”299

二、彝族刚性的组织制度——家支300

第四节 家庭的生命历程:婚恋、教育、丧葬301

一、形态各异的婚恋模式301

二、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换306

三、丧葬——生命终结的两种解释311

第十四章 社区:农耕家园的三种亲和315

第一节 西南各少数民族社区的宏观图景316

一、西南各少数民族社区的独特属性: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区隔316

二、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家园坚守和三种亲和317

第二节 村寨:西南各少数民族世居家园的世俗样态321

一、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社区总体321

二、西南地区的社区类型325

第三节 西南各少数民族世居社区的公共生活329

一、信仰场所——社区整合的公共空间329

二、社区公共活动——社区成员的关系纽带331

三、社区组织形式的变迁334

第四节 西南各少数民族世居社区的未来展望336

一、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336

二、西南各少数民族社区从现实到理想的路径338

结语340

后记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