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第3版
  • 罗国明,沈庆国,张曙光,彭来献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2626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96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通信交换-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交换与通信网1

1.1.1 交换机的引入1

1.1.2 交换式通信网2

1.2 交换方式4

1.2.1 电路交换5

1.2.2 分组交换6

1.2.3 IP网交换10

1.3 交换与路由12

1.4 交换技术的发展演进13

1.4.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13

1.4.2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15

1.4.3 宽带交换技术的发展16

1.5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18

本章小结19

习题与思考题20

第2章 电路交换21

2.1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21

2.1.1 基本交换单元21

2.1.2 交换网络25

2.1.3 网络阻塞与CLOS网26

2.1.4 同步时分交换网络27

2.2 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结构27

2.2.1 话路系统27

2.2.2 控制系统31

2.3 数字交换网络及工作原理34

2.3.1 数字接线器34

2.3.2 数字交换网络37

2.4 数字程控交换机软件系统39

2.4.1 交换软件组成与特点40

2.4.2 操作系统42

2.4.3 程序的分级与任务调度44

2.5 呼叫处理原理47

2.5.1 接续过程与状态转移47

2.5.2 呼叫处理程序的结构49

2.5.3 呼叫处理程序的实现49

2.6 交换机主要技术指标53

2.7 电话通信网55

2.7.1 网路组织55

2.7.2 编号计划58

2.7.3 网同步59

本章小结60

习题与思考题62

第3章 信令系统63

3.1 概述63

3.2 随路信令63

3.3 共路信令67

3.3.1 NO.7 信令概述67

3.3.2 NO.7 信令系统的功能结构68

3.3.3 NO.7 信令消息格式70

3.3.4 消息传递部分71

3.4 电话用户部分77

3.5 ISDN用户部分79

3.5.1 ISUP消息格式及编码80

3.5.2 常用ISUP消息81

3.5.3 ISUP功能和支持的业务81

3.5.4 基本的呼叫控制过程82

3.6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83

3.6.1 SCCP概述83

3.6.2 SCCP的功能结构与业务83

3.6.3 SCCP消息与地址格式84

3.6.4 SCCP寻址与选路87

3.7 事务处理能力(TC)88

3.8 信令网91

本章小结94

习题与思考题95

第4章 分组交换97

4.1 概述97

4.2 分组交换原理97

4.2.1 统计时分复用与逻辑信道98

4.2.2 虚电路与数据报99

4.2.3 路由选择101

4.2.4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104

4.3 X.2 5简介106

4.4 帧中继技术112

4.4.1 帧中继及其技术特点112

4.4.2 协议栈结构与帧格式113

4.4.3 帧中继交换114

4.4.4 带宽管理和拥塞控制116

4.5 ATM交换技术117

4.5.1 ATM技术基础117

4.5.2 ATM协议模型121

4.5.3 ATM交换机的基本组成125

4.5.4 ATM信令127

本章小结127

习题与思考题128

第5章 智能网业务交换130

5.1 概述130

5.2 智能网概念模型132

5.2.1 业务平面132

5.2.2 全局功能平面135

5.2.3 分布功能平面136

5.2.4 物理平面137

5.3 固定智能网138

5.3.1 固定智能网结构138

5.3.2 典型智能网业务142

5.4 移动智能网145

5.4.1 移动智能网结构145

5.4.2 典型智能网业务148

5.5 智能网与下一代网络150

本章小结152

习题与思考题152

第6章 IP网与多层次交换154

6.1 IP技术基础154

6.1.1 概述154

6.1.2 IP地址与域名服务156

6.1.3 报文格式159

6.2 局域网与交换162

6.2.1 局域网体系结构162

6.2.2 局域网交换163

6.3 路由器165

6.3.1 路由器结构与工作原理166

6.3.2 路由选择算法169

6.3.3 路由选择协议170

6.4 交换层次的多样性173

6.5 三层交换174

6.5.1 逐包式交换174

6.5.2 流式IP交换175

6.6 多协议标记交换176

6.6.1 MPLS网络结构177

6.6.2 等价转发类178

6.6.3 路径标识与标记分发机制178

6.6.4 环路控制180

6.6.5 MPLS的发展与应用181

6.7 四层交换183

6.8 应用层交换185

本章小结187

习题与思考题188

第7章 宽带IP网络与新一代互联网189

7.1 宽带IP网络的关键问题189

7.1.1 网络综合的历史与现状189

7.1.2 宽带IP网络的QoS保证191

7.1.3 IP网络的安全问题192

7.2 综合业务模型193

7.3 区分业务模型196

7.4 宽带IP承载网199

7.4.1 基本概念199

7.4.2 同步数字体系199

7.4.3 IP over SDH200

7.4.4 IP over DWDM201

7.5 新一代互联网203

7.5.1 IPv6简介203

7.5.2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207

7.5.3 数据转发平面新技术209

7.5.4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213

本章小结213

习题与思考题214

第8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215

8.1 下一代网络概述215

8.2 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结构216

8.3 软交换组网设备219

8.3.1 综合接入设备219

8.3.2 媒体网关220

8.3.3 信令网关221

8.3.4 SIP终端与SIP服务器223

8.4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224

8.4.1 H.2 48协议224

8.4.2 H.3 23协议228

8.4.3 SIP协议229

8.5 软交换组网技术230

8.5.1 软交换组网方案230

8.5.2 软交换网络终端的编号231

8.5.3 软交换组网相关技术问题232

8.6 软交换的发展与应用233

8.7 IP多媒体子系统234

8.7.1 IMS的由来234

8.7.2 IMS的体系结构234

8.7.3 IMS接口描述237

8.7.4 IMS的编号与路由238

8.7.5 IMS的通信流程239

8.7.6 IMS的发展与应用241

本章小结241

习题与思考题242

第9章 移动交换243

9.1 移动通信概述243

9.2 公用蜂窝移动网244

9.2.1 网络结构244

9.2.2 编号计划247

9.2.3 移动通信的发展248

9.3 移动交换基本原理249

9.3.1 移动呼叫的一般过程249

9.3.2 漫游与越区切换252

9.3.3 网络安全253

9.4 接口与信令255

9.4.1 空中接口信令255

9.4.2 基站接入信令257

9.4.3 高层应用协议259

9.5 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264

9.5.1 GPRS网络架构264

9.5.2 移动性与会话管理268

9.5.3 GPRS信令流程271

9.6 移动软交换与3G核心网272

9.6.1 基本概念272

9.6.2 3G核心网274

9.7 LTE/4G演进的分组核心网277

本章小结282

习题与思考题283

第10章 光交换284

10.1 概述284

10.2 光交换器件284

10.3 光交换网络289

10.4 光交换系统293

10.5 自动交换光网络296

本章小结299

习题与思考题299

附录A 话务理论300

A.1 话务量概念300

A.2 话务量与BHCA的关系302

A.3 线群与呼损302

A.4 话务模型与工程计算304

附录B 缩略语表305

参考文献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