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物理理解与记忆歌诀 高中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学物理理解与记忆歌诀 高中 下
  • 程百战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694295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60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182页
  • 主题词:物理课-中学-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学物理理解与记忆歌诀 高中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歌1

第一章 力3

(一)力的定义以及三要素3

(二)力的分类原则3

(三)重力3

(四)重心4

(五)弹力4

(六)接触面弹力的方向4

(七)理想轻绳的拉力(或叫张力)特点5

(八)弹簧弹力5

(九)静止的物体系统中f静的特点5

(十)滑动摩擦力公式的理解6

(十一)摩擦力效果的分析6

(十二)区别标量和矢量6

(十三)矢量的运算法则7

(十四)力的合成特点7

(十五)力的分解特点7

第二章 直线运动10

(一)机械运动与参考系10

(二)参考系的选取原则10

(三)质点模型10

(四)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11

(五)位移和路程11

(六)三组应加区别的名词11

(七)速度11

(八)速度变化具有“渐变”特点12

(九)加速度12

(十)加速度与速度之间是一种间接联系13

(十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3

(十二)匀变速运动的特点13

(十三)平均速度14

(十四)瞬时速度14

(十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及推论15

(十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15

(十七)自由落体,上、下抛运动的特点15

(十八)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6

(十九)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16

(二十)运动示意图的画法16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21

(一)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石21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21

(三)惯性的理解21

(四)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2

(五)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23

(六)分析物体受力是用牛顿定律解题的关键23

(七)找力顺序是一重、二弹、三摩擦24

(八)其他“外力”无规律,识别要细心24

(九)建立坐标系,判断运动性质24

(十)直线运动列出三个方程的技巧25

(十一)解题过程的“细节”要求25

(十二)物体受方向呈周期性改变的外力时怎样运动26

(十三)水平传送带问题的讨论26

(十四)光滑斜面上物体运动的特点26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30

(一)平衡概念、共点力30

(二)合理建立坐标系30

(三)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0

(四)二力平衡条件是解合力为零题目的基本法则31

(五)三力平衡的两个定理31

(六)三力平衡极值题的解题思路32

(七)用相似法巧解动态平衡习题32

(八)力臂的分析32

(九)力矩33

第五章 曲线运动36

(一)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36

(二)复杂运动可以分解为简单运动36

(三)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36

(四)平抛运动的基本特点37

(五)平抛运动的性质和规律37

(六)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38

(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38

(八)描述圆周运动的三种速度及周期38

(九)解析圆周运动题目的步骤39

(十)用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圆周运动39

(十一)圆周运动的几种典型题目指航40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44

(一)万有引力定律44

(二)天体运动计算题一般作匀速圆周运动讨论44

(三)宇宙双星的圆轨道有共同的圆心44

(四)月球及地球卫星的一般规律45

(五)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45

(六)极地卫星的特点46

(七)三种宇宙速度46

(八)关于卫星的特殊题解析46

(九)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47

(十)第三定律的理解,k值由中心天体的质量决定47

第七章 机械能51

(一)功的含义51

(二)两个因素缺一不可51

(三)功是标量51

(四)摩擦力和重力做功的特点52

(五)功率及单位52

(六)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52

(七)机车功率恒定时牵引力与阻力的关系53

(八)能量的特点53

(九)动能的特点53

(十)动能定理的理解54

(十一)动能定理的应用54

(十二)势能的特点54

(十三)重力势能和弹簧势能55

(十四)机械能守恒定律55

(十五)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条件56

第八章 动量58

(一)冲量的特点58

(二)动量的特点58

(三)冲量和动量的关系,动量定理58

(四)动量定理的理解59

(五)动量定理的应用59

(六)系统思想与动量守恒定律59

(七)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60

(八)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条件60

(九)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特例60

(十)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61

(十一)可作为碰撞处理的物理情景61

(十二)反冲运动的特点62

第九章 机械振动65

(一)振动的基本特征65

(二)振动图像65

(三)振动图像的理解66

(四)单摆66

(五)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67

(六)一个类似单摆的物理模型67

(七)单摆处在特殊系统中时g值有变化67

(八)因g变小使周期变大的特例68

(九)简谐运动和阻尼振动的区别68

(十)受迫振动及共振68

第十章 机械波71

(一)机械波形成的两个条件71

(二)横波质点和纵波质点各自的振动特点71

(三)波速、波长和周期(或频率)三者的关系71

(四)波源决定周期72

(五)介质决定波速72

(六)横波图像的解析72

(七)关于波的图像理解的比喻73

(八)在已知波的图像中能得到的信息73

(九)给定相隔一定时间的两个波形题目的解题思路73

(十)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关系的判定74

(十一)衍射及发生条件74

(十二)波的叠加及干涉发生条件75

(十三)多普勒效应75

(十四)多普勒效应是一切波共有的特征75

(十五)利用反射测速,声波是纵波76

第十一章 力学实验79

(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79

(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79

(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80

(四)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81

(五)验证动量守恒定律81

(六)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82

(七)游标卡尺的使用要点82

第十二章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86

(一)分子大小及摩尔概念86

(二)油膜法测分子半径86

(三)布朗运动证明分子是运动的86

(四)分子力的三种情况87

(五)物体的内能87

(六)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87

(七)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88

(八)热力学第一定律88

(九)热量传递的方向性88

第十三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91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微观结构不同91

(二)固体的微观特征91

(三)晶体和非晶体91

(四)液体的微观特征92

(五)气体的特征92

(六)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93

(七)气体三个状态参量的变化关系93

第十四章 电场95

(一)起电和电荷的中和95

(二)库仑定律95

(三)电场的特征95

(四)电场强度的定义96

(五)电场强度的决定式96

(六)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与电压的关系式96

(七)空间场强的叠加和直观描述97

(八)电场线的特征97

(九)静电感应及静电平衡条件97

(十)静电屏蔽98

(十一)电势的认识98

(十二)电势差98

(十三)等势面的特点99

(十四)电势能99

(十五)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99

(十六)电容的定义100

(十七)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式100

(十八)稳定电路的特征决定电容器两端电压100

(十九)电容充电完毕断开电键电量保持不变101

(二十)带电粒子进入电场必将受到电场力101

(二十一)可参照平抛运动处理的一种题例101

第十五章 稳恒电流106

(一)电流及其测量106

(二)电压及其测量106

(三)电阻定律106

(四)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07

(五)电功的计算及其单位107

(六)电功率107

(七)电流生热的计算——焦耳定律108

(八)纯电阻电路与其他电路有区别108

(九)串联电路的特征108

(十)并联电路的特征109

(十一)全电路欧姆定律109

(十二)闭合回路电势关系的理解109

(十三)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110

(十四)电源效率110

(十五)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关系110

第十六章 电学实验113

(一)灵敏电流计的三个参数113

(二)改装电流表113

(三)改装伏特表113

(四)伏安法测电阻114

(五)变阻器接入电路的两种方法115

(六)欧姆表使用方法115

(七)测量电源内阻、电动势116

(八)测定金属电阻率117

第十七章 磁场120

(一)磁体与磁极120

(二)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磁场120

(三)法拉第发明磁感应线120

(四)地球磁场121

(五)直线电流磁场的特征及方向判定121

(六)磁感应强度的定义121

(七)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及匀强磁场122

(八)安培力122

(九)两条平行通电直导线间的作用力122

(十)洛伦兹力123

(十一)洛伦兹力的作用效果123

(十二)洛伦兹力作用下电荷圆周运动问题的讨论124

(十三)回旋加速器原理124

(十四)速度选择器(质普器原理)125

(十五)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两种特例125

第十八章 电磁感应129

(一)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129

(二)“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和方向判定129

(三)磁通量的计算及变化130

(四)楞次定律(1834年)130

(五)用楞次定律解题的步骤及技巧130

(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31

(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131

(八)线圈在磁场中旋转切割时电动势的计算132

(九)能量守恒定律是理解电磁感应的钥匙132

(十)安培力做功与电能的转化132

(十一)自感现象的理解133

(十二)日光灯是自感现象的重要应用133

第十九章 交变电流136

(一)方向变化是交流电的本质特征136

(二)正弦交流电136

(三)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136

(四)感抗和容抗137

(五)交流电压可通过变压器来升降137

(六)理想变压器138

(七)变压器各量的制约关系138

(八)高压输电138

第二十章 振荡电路142

(一)振荡电流发生的条件142

(二)振荡电路的周期特点142

(三)振荡电路的振荡规律142

(四)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143

(五)电磁波的发射143

(六)电磁波的接收144

第二十一章 光学146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速146

(二)光的反射和平面镜146

(三)光的折射146

(四)全反射147

(五)光的色散147

(六)单色光波长的比较147

(七)同一介质中单色光速率的比较148

(八)光的散射148

(九)光的干涉148

(十)光的衍射149

(十一)光的偏振149

(十二)麦克斯韦预言光是电磁波150

第二十二章 量子论初步152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152

(二)德布罗意波152

(三)爱因斯坦(1905年)光电效应理论152

(四)汤姆生发现电子、(1903年)提出原子“枣糕模型”153

(五)卢瑟福(1911年)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53

(六)玻尔(1913年)原子结构新理论154

(七)三个假说概括154

(八)三种射线来源于原子核155

(九)卢瑟福(1919年)发现质子155

(十)查德威克(1932年)发现中子155

(十一)书写衰变(嬗变)方程应满足两种守恒156

(十二)处于磁场中的β衰变的轨迹特点156

(十三)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1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