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生物膜与感染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微生物生物膜与感染
  • 周学东,施文元主编;马旅雁,王人可,王世伟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5646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微生物-生物膜-研究;感染-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生物膜与感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物膜形成的机制1

第一节 胞外多糖1

一、铜绿假单胞菌中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胞外多糖2

二、其他细菌中与生物膜形成有关的胞外多糖9

第二节 胞外DNA13

一、铜绿假单胞菌eDNA与生物膜的形成13

二、链球菌生物膜中的eDNA14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中的eDNA15

第三节 生物膜中的蛋白质15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SasC16

二、枯草芽胞杆菌TasA蛋白16

三、凝集素16

四、其他与黏附相关的表面蛋白16

第四节 多聚体细胞附属物18

一、鞭毛和Ⅳ型菌毛18

二、纤毛18

第五节 控制生物膜形成与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20

一、cyclic-di-GMP20

二、调控生物膜发育的关键蛋白25

第六节 成熟生物膜的分解与散播25

一、诱导生物膜分解与散播的信号25

二、生物膜的分散机制27

第二章 生物膜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信号传递35

第一节 细菌生物膜的复杂多样性35

一、组成的多样性35

二、结构的多样性36

三、生理的多样性36

第二节 生物膜内部微生物的相互作用37

一、微生物细胞表面结构介导的相互作用38

二、分泌大分子介导的相互作用40

第三节 生物膜内部微生物的信号传递43

一、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介导的信号传导43

二、无机物介导的信号传递44

三、密度信号感应介导的信号传导45

四、第二信使环鸟苷二磷酸(cyclic-di-GMP)在生物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52

第三章 生物膜与口腔感染性疾病61

第一节 牙菌斑生物膜62

一、牙菌斑生物膜的基本结构62

二、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62

三、牙菌斑生物膜的组成及特性67

四、牙菌斑生物膜的物质代谢与致病性71

第二节 牙菌斑生物膜与龋病76

一、龋病是细菌性疾病77

二、龋病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78

三、人类龋病相关微生物80

四、变异链球菌81

第三节 牙周病与龈下菌斑生物膜89

一、龈下生物膜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90

二、龈下生物膜与宿主固有免疫96

第四节 口腔生物膜与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101

一、与口腔黏膜病相关的假丝酵母菌101

二、与口腔黏膜病相关的细菌感染105

三、与口腔黏膜病相关的螺旋体108

四、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109

第四章 生物膜内细菌遗传物质转移115

第一节 生物膜中通过转化进行的基因转移115

一、转化115

二、生物膜中通过转化进行的基因转移115

三、细胞外DNA对生物膜的稳定作用117

第二节 生物膜中通过接合进行的基因转移118

一、接合118

二、通过接合进行的基因转移118

三、接合性菌毛对生物膜的稳定作用121

第三节 噬菌体与生物膜及基因转移121

一、噬菌体与基因转移121

二、噬菌体与生物膜及基因转移122

第五章 生物膜与细菌耐药性126

第一节 生物膜的渗透限制作用127

一、胞外基质128

二、蛋白质128

三、多聚核苷酸128

四、死细胞128

第二节 生物膜的营养限制学说129

第三节 基因表型学说129

第四节 表达耐药表型学说130

一、β-内酰胺酶130

二、主动外排机制130

三、其他获得性耐药机制131

第五节 密度信号感应系统131

一、对革兰阴性菌生物膜的调控131

二、对革兰阳性菌生物膜的调控132

三、密度信号感应系统对细菌其他耐药机制的调节132

第六节 生物膜环境的不均一性学说133

第六章 生物膜与持续性感染135

第一节 持续性感染概论135

一、持续性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135

二、持续性感染的主要表现形式136

三、持续性感染的形成机制137

第二节 生物膜是一类特殊的持续性感染142

一、生物膜的特点142

二、微生物生物膜感染病(菌膜病)的诊断143

三、抗生物膜药物的研发143

四、细菌生物膜类持续性感染病144

第三节 生物膜和持续性感染研究的动态和方向146

一、持留菌和持续性感染147

二、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148

三、窗口期和持续性感染的研究149

第七章 葡萄球菌生物膜与感染153

第一节 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过程154

第二节 参与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主要因子156

第三节 葡萄球菌生物膜病的防治策略167

第八章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与感染172

第一节 铜绿假单胞菌概述172

一、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172

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173

三、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175

第二节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177

一、运动性177

二、基质177

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对抗生素的耐受179

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对免疫系统攻击的耐受181

第三节 临床上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182

一、囊性纤维化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慢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182

二、医院内感染184

三、免疫抑制性感染185

四、烧伤和伤口感染186

第四节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的临床治疗186

一、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186

二、试验性治疗的研究进展188

第九章 多重种属细菌生物膜与感染193

第一节 常见多重种属细菌生物膜引发的感染193

一、慢性难愈合性创面感染193

二、肺部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呼吸道感染195

三、关节假体相关的感染196

四、小儿上呼吸道的多种属细菌定植196

五、慢性、反复发作性中耳炎198

六、口腔医院感染相关的多种属生物膜198

第二节 多重种属细菌生物膜的检测方法199

一、以非培养法为基础的检测方法199

二、以培养法为基础的检测方法204

第三节 不同种属细菌在生物膜内的相互作用204

第四节 混合种属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方案205

一、清除细菌生物膜感染病灶205

二、抗生素治疗206

三、密度信号感应抑制剂治疗206

四、免疫兴奋剂治疗206

第十章 临床内置导管的细菌生物膜感染212

第一节 气管导管相关的细菌生物膜感染212

一、气管导管相关感染212

二、ETT-BF与VAP的关系213

三、口咽部、胃部细菌与ETT-BF细菌在VAP发病中的联系214

四、ETT-BF形成的应对措施216

五、争议219

六、展望219

第二节 新生儿深动静脉置管细菌生物膜感染225

一、新生儿深动静脉置管感染现状225

二、新生儿深动静脉置管的导管材料226

三、导管表面生物膜的发生226

四、深动静脉置管生物膜感染的类型229

五、CRBSI的诊断方法230

六、新生儿ICRI发生的危险因素231

七、预防深动静脉置管生物膜感染231

八、治疗深动静脉置管生物膜感染234

第三节 细菌生物膜感染的临床干预246

一、概述246

二、抗菌药物249

三、生物活性物质对细菌生物膜的干预256

四、化学方法260

五、物理方法262

六、预防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方法263

第十一章 念珠菌生物膜与感染267

第一节 念珠菌生物膜概况269

第二节 念珠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277

一、生物膜基质对药物的空间位阻和屏障作用277

二、生物膜中的念珠菌的特殊生长状态278

三、基因水平的耐药机制278

四、生物被膜内细胞质膜脂质成分的影响279

五、滞留菌的产生279

六、其他可能存在的机制279

第三节 念珠菌滞留菌的产生机制和防治策略279

一、滞留菌的基本概念279

二、念珠菌生物膜滞留菌的产生机制281

三、念珠菌生物膜滞留菌的防治策略283

第四节 研究念珠菌生物膜的基本方法285

一、体外真菌生物膜研究模型的建立285

二、生物膜形态学研究的方法285

三、用线虫模型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膜中的滞留菌287

第十二章 致病菌生物膜感染的干预290

第一节 微生态制剂在控制生物膜领域的应用290

一、益生菌291

二、益生元292

三、低毒力菌株替代治疗294

第二节 噬菌体治疗298

一、噬菌体治疗的早期研究298

二、噬菌体治疗在东欧国家的应用299

三、噬菌体抗感染的动物实验模型300

四、噬菌体与口腔微生物生物膜300

五、噬菌体抗感染治疗尚存在的不足300

第三节 天然药物防治生物膜研究进展301

一、天然药物的来源302

二、天然药物的分离、纯化以及人工合成303

三、天然药物与细菌生物膜的控制305

第四节 抗毒力治疗317

一、细菌黏附和定植抑制剂318

二、抑制细菌表面蛋白分泌318

三、抑制细菌细胞壁对宿主先天免疫的耐受319

四、细菌蛋白酶抑制剂319

五、抗毒力治疗与口腔感染性疾病321

第五节 光活化杀菌321

第六节 靶向抗菌肽323

第七节 密度信号感应系统和二元信号通路325

第十三章 生物膜研究的常用技术330

第一节 研究生物膜的体外模型330

一、体外生物膜模型的种类330

二、生物膜的观测和标记方法332

三、研究生物膜的新型体外模型336

第二节 研究生物膜的体内模型337

一、生物膜感染体内模型的分类338

二、制作生物膜感染动物模型的前期准备339

三、常用生物膜感染动物模型介绍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