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衡·融合·阻抗 学衡派翻译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制衡·融合·阻抗 学衡派翻译研究
  • 王雪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31077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71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196页
  • 主题词:学衡派-文学翻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制衡·融合·阻抗 学衡派翻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缘起1

1.2 文献综述3

1.3 研究的范围、目的与理论方法7

第二章 学衡派翻译活动在五四翻译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11

2.1 多元系统论概述12

2.2 多元系统论与五四翻译高潮15

2.3 学衡派的翻译模式在五四翻译多元系统中的地位与特征18

2.3.1 五四翻译多元系统的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18

2.3.2 学衡派翻译模式的主要特征21

2.3.2.1 新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的对立22

2.3.2.2 文言与白话的对立24

2.3.2.3 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27

2.4 《学衡》翻译西学概览30

2.4.1 新人文主义思想31

2.4.2 西方古典文化33

2.4.3 西方文学35

2.4.4 西方文化理论与海外汉学38

2.5 学衡派翻译模式在翻译多元系统中的制衡作用40

2.5.1 制衡机制与多元系统的生态格局41

2.5.2 五四时期翻译多元系统的制衡机制43

2.5.3 学衡派翻译模式的制衡力量45

2.6 小结48

第三章 白璧德及其新人文主义中国行49

3.1 白璧德及其新人文主义中国行的理论问题49

3.2 “现代性”中的“文化守成”叙事56

3.3 理论跨文化传递的过程59

3.3.1 文化环境:接受的需要59

3.3.2 文化契合:跨语际的话语连接61

3.3.3 文化阐释:接受中的转化63

3.3.3.1 Decorum与礼67

3.3.3.2 Higher Will/Lower Will与理/欲69

3.3.3.3 Inner check与以理制欲72

3.3.4 文化遮蔽:接受的不完整性74

3.4 理论跨文化传递的翻译模式75

3.5 小结80

第四章 小说翻译中的传统建构——《学衡》的小说翻译研究83

4.1 学衡派的外国文学译介倾向83

4.2 小说翻译个案研究——《钮康氏家传》85

4.2.1 《钮康氏家传》的翻译艺术87

4.2.1.1 精湛的语言艺术88

4.2.1.2 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90

4.2.1.3 个性化的人物对话91

4.2.2 《钮康氏家传》小说翻译的缺陷93

4.2.2.1 误译93

4.2.2.2 增删96

4.2.2.3 译名不统一97

4.2.3 叙事学视角下的小说翻译研究98

4.2.3.1 叙事学理论概述98

4.2.3.2 《钮康氏家传》译本的基本形态99

4.2.3.3 《钮康氏家传》的叙事者与叙事视角102

4.2.3.4 《钮康氏家传》的叙事者声音106

4.2.3.5 《钮康氏家传》的叙事时间分析111

4.3 小结117

第五章 归化翻译的阻抗性——《学衡》的译诗研究119

5.1 一作多译:《学衡》特殊的诗歌翻译形式119

5.2 华兹华斯八首译诗的形式分析121

5.3 华兹华斯译诗的意象分析122

5.3.1 意象渲染123

5.3.2 意象替换124

5.3.3 意象增添125

5.4 文化传承的翻译理念126

5.5 学衡派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的阻抗功能128

5.5.1 拟译文本的选取130

5.5.2 翻译语言的运用132

5.6 小结133

第六章 结论135

6.1 学衡派翻译的性质:现代与古代的双重性135

6.1.1 学衡派翻译的现代性135

6.1.2 学衡派翻译的古代性137

6.2 本研究的意义与不足140

6.2.1 本研究的意义140

6.2.2 本研究的不足142

6.3 学衡派翻译研究引发的思考143

参考文献147

附录 《学衡》译著统计表1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