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流派 第2辑 课程改革 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学流派 第2辑 课程改革 1
  • 周宏主编;张启福本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725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学流派 第2辑 课程改革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3

第一章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基本情况3

第一节 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简介3

第二节 从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到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5

第三节 从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到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7

第二章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指导思想9

第一节 两种片面性9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上的优秀传统10

第三节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思想简述11

一、两个吸收11

二、一个准则12

三、一个实际12

四、一个中心环节12

五、四项实践要求12

第三章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教学原则15

第一节 班级授课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15

第二节 教师指导、辅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16

第三节 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17

第四节 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的原则18

第五节 尽量采取变式复习加深理解与巩固的原则19

第六节 强动机浓兴趣的原则19

第七节 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原则20

第四章 教材教法23

第一节 教材特点23

一、编写原则23

二、体例及特点24

三、教材的优点25

第二节 教法设计33

一、课堂常规的训练和自学习惯的培养33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36

三、加强语言文字训练38

四、引进多媒体技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语文训练效率40

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41

六、乐学、会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42

七、重导、善导,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3

八、实行分层教学,促使学生人人过关45

九、读书分三步走,正确处理旁批中的文字46

十、自学模式体系46

第五章 “启读练知结”的阐释49

第一节 “启”“结”49

第二节 “读练”53

第三节 “知”61

附:67

试论班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67

启读练知结的“三观”思考74

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要突出“四性”80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与个性发展86

试谈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优化89

浅谈小学语文自学辅导实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92

在“自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96

谈语文自辅教学中的思维训练101

在自学辅导中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104

加强领导是开展教学实验的重要保证106

科研兴教求发展,科研兴校创辉煌110

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15

第二编 情境教学123

第一章 情境教学的探索过程及其理论依据123

一、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124

二、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124

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126

四、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127

第二章 情境教学的特点129

一、形真129

二、情切130

三、意远132

四、理寓其中133

第三章 运用情境教学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37

一、形式上的新异性137

二、内容上的生动性138

三、方法上的启发性140

第四章 情境教学的备课143

一、钻研教材,把握教材143

二、利用想象,进入角色146

三、精心设计,优化情境148

第五章 如何观察情境教作文151

一、观察的对象151

二、观察点、观察程序和时间安排154

三、观察的导语155

第六章 如何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审美教育157

一、引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158

二、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160

三、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162

四、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165

第三编 参与教学171

第一章 小学参与教学研究171

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171

一、研究目的171

二、研究的缘由172

三、研究价值176

四、研究的动态与情报176

五、研究目标与思路177

六、研究内容177

第二节 参与教学的理论探讨177

一、参与教学的基本假设177

二、参与教学的实施对策178

三、参与教学的理论依据178

第三节 实验概况182

一、小学参与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阶段183

二、实验参与教学实践研究阶段183

三、继续进行自然实验研究阶段183

四、总结阶段184

第二章 参与教学的原则及特点185

第一节 参与教学的基本原则185

一、主体性原则185

二、体验性原则186

三、激励性原则186

四、反馈性原则186

第二节 参与教学的特点186

一、参与教学的广泛性187

二、参与活动的层次性187

三、参与过程的心理调控性187

四、参与效果评价的多样性188

第三章 参考教育的实施189

第一节 参与教学的实践操作要素189

一、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189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190

三、及时反馈调整,强化学生参与191

四、采用积极评价,发展学生参与191

五、重视小结归纳,提高参与效果192

第二节 小学参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193

一、参与教学过程的理性思考193

二、参与教学的教学效绩193

第四章 参与教学法的评价、推广与思考195

第一节 参与教学法的评价体系195

第二节 参与教学的实验效果196

一、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196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197

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198

四、提高了学生学业成绩199

五、人格特征由外部控制转向内部控制200

第三节 参与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201

一、成果推广应用的目的和意义201

二、成果推广应用的范围202

三、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202

四、成果推广应用的方法202

五、成果推广应用的管理、调控202

六、参与教学成果推广研究教学实践途径与方法的探索202

七、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与做法203

八、成果推广应用的效果205

第四节 参与教学的问题与思考208

一、建立参与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210

二、完善参与教学的教学流程及主要环节210

三、探索参与教学与现代师生关系的建设210

四、形成参与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210

五、研究参与教学办学观的教育哲学内涵极其大致定位210

六、构建参与教学教学模式210

七、比较参与教学与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流派的相融性与自身的局限性210

八、实施参与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211

九、预测参与教学在21世纪的发展211

附:213

参与教育的特点浅析213

论在参与中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17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维的参与224

创造想象机会激发学生参与230

在参与中感受美233

第四编 快乐教学241

第一章 快乐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241

第一节 快乐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241

一、快乐教育的定义、实质241

二、快乐教育的特征242

三、快乐教育的理论基础242

四、快乐教育的意义243

五、快乐教育应处理好两个关系243

第二节 快乐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244

一、快乐教育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44

二、快乐教育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245

第三节 快乐教育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246

一、快乐教育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246

二、快乐教育中,更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规律246

三、快乐教育的教育观,符合时代要求247

第四节 快乐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248

一、快乐教育符合小学生一般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248

二、快乐教育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体现出整体心理过程248

第五节 快乐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249

一、全面性原则249

二、和谐性原则252

三、主动性原则253

第六节 快乐教育的课堂教学特色254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254

二、教师善教之乐256

三、学生的学习之乐258

第七节 快乐教育的教学方法259

一、直观演示法259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法259

三、游戏教学法260

四、表演教学法260

五、评比竞赛法261

六、儿歌教学法261

七、动手操作法262

八、问题讨论法262

九、设疑教学法263

十、分数激励法263

十一、评价激励法264

十二、快乐作业法264

十三、微笑教学法265

十四、师生换位法265

十五、教学内容激趣法266

第八节 快乐教育的发展趋势266

一、快乐教育系统化266

二、快乐教育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267

三、快乐教育实验研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267

四、快乐教育的研讨和学术交流更加深化和扩展267

第二章 快乐教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269

第一节 快乐教育的研究对象269

第二节 快乐教育的研究方法271

一、经验总结法271

二、调查法272

三、实验法272

四、测量法272

第三章 快乐教育研究步骤与措施275

第一节 一条主线275

第二节 三个阶段275

一、理论学习阶段275

二、快乐教育课堂教学特色形成、发展阶段276

三、科研总结阶段276

第三节 六项具体措施276

一、转变观念,常抓不懈276

二、专题管理279

三、典型引路280

四、评价导向280

五、竞赛激励280

六、总结提炼281

第五编 希望教学285

第一章 希望教学概述285

第一节 希望教学的产生与主张285

一、希望教学的界定285

二、希望教学的产生285

三、“希望教学”的基本主张287

第二节 希望教学的含义289

一、“希望教学”的教育理论依据289

二、希望教学的心理学依据290

第三节 希望教学的哲学思考295

第二章 让每个学生具有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303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常识304

二、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306

第三章 希望教学与树立信心307

第一节 充满爱心的教育可以找回信心307

第二节 改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信心308

第三节 协调教育力量可以坚定信心310

第四章 希望教学的教学原则313

一、期待性原则313

二、激励性原则314

三、渗透性原则314

四、辩证施教原则314

五、反馈调节原则315

六、分层指导原则315

第五章 实施希望教学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317

第一节 要有正确的学生观318

第二节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情感319

第三节 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321

第四节 培养学生学习的坚强意志323

第六章 实施希望教学325

第一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希望教学325

一、给孩子们爱心325

二、培养兴趣,提高能力326

三、改革教法,指导学法328

四、分层指导,共同提高329

五、分析学生,分类推进330

六、提高教师素质,保证希望教学的实施330

第二节 用激励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331

一、调整标高,树立自信332

二、找准时机,及时激励332

三、充分信任,真诚激励333

四、以“己心”唤“他心”,开导激励333

五、变“苦”为“乐”,全面激励333

第三节 交给学生学习的“金钥匙”334

一、培养学生“说话”能力334

二、指导学生当小老师授课335

三、培养学生养成单元复习归纳的良好习惯335

四、将评比竞赛性活动贯穿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335

五、引导学生自己办文学社336

六、将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样式融入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336

第四节 通过英语教学实施“希望教学”336

一、激发兴趣,树立目标337

二、正面激励,增强信心338

三、调整教材,重视反馈340

四、指导学法,培养能力341

五、坚定信念,殷切希望342

第五节 唤醒自尊 树立信心342

一、增强信任感,唤醒自尊,树立信心,让学生在成功中看到希望342

二、激发兴趣,增强内驱力,唤起求知欲343

三、因材施教,及时反馈补救,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