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文本解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文学文本解读学
  • 孙绍振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95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文本解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西方文学理论的危机和文学文本解读学的建构1

第一章 文学文本解读学和文学理论47

面对文学理论和阅读经验为敌的困境47

文学理论的普遍性与文学文本解读的唯一性49

文学文本解读学“唯一性”的悖论53

文学的自律和他律:自转和公转56

“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59

第二章 建构文学文本解读学的根本原则:唯一性70

理论的普遍性,并不直接包含文本的特殊性71

母题谱系还是知识谱系?通过现成可比性分析出唯一性83

第三章 文学虚无主义在基本学术方法上的歧途97

把西方大师当作质疑的对手97

临时定义(准定义):作为研究的过渡106

准定义:从高级形态回顾低级形态109

《隆中对》和《三顾茅庐》:史家实录和文学想象113

“意境”的定义:通过个案的分析积累122

第四章 从读者中心论突围:文本中心论130

《诗无达诂》:无限意蕴和读者的有限理解130

读者决定论和“多元有界”134

“作者死亡”和“知人论世”137

“意图谬误”和“意图无误”“意图升华”140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意图无误和升华142

多元解读:多个一元149

质的定性和量的统计161

第五章 读者心理的开放性与封闭性165

心理图式(scheme)的同化(assimilation)和调节(accommodation)165

《愚公移山》:颂歌和反讽的统一168

马克思: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170

主流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霸权同化172

花木兰:是英雄还是英“雌”175

第六章 文本的封闭性:意象、意脉、形式规范三个层次的立体结构179

意象:主体特征对于客体特征的主导性179

朱光潜: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188

真善美不是绝对统一的,而是三维“错位”的189

道德的善恶和艺术的美丑:繁漪、薛宝钗是坏人吗?192

周朴园是伪君子吗?195

不是一般的情感,而是特殊的情感才有艺术价值197

意脉:隐性情感的动态起伏202

经典意脉:杜甫《春夜喜雨》、李清照《声声慢》205

原生形式和规范形式:形式征服、衍生内容210

诗与散文的区别:形而上和形而下227

规范形式和亚规范形式231

宛转变化的功能:情致的瞬间转换234

绝句和律诗、古风:情感瞬间转换和长期情绪的概括236

最能体现绝句瞬间情绪转换的王昌龄《出塞》之二239

亚形式规范中的不同风格241

第七章 文学感染力来自审美情志还是语言(上)244

非诗的陌生化和诗的陌生化244

陌生化和熟悉化的统一255

陌生化以心理情志为底蕴257

吴乔论诗:“形质俱变”259

情感冲击感知发生全方位变异262

中国古典诗歌神品和词语非陌生化267

海明威的电报文体:白痴一样的叙述271

第八章 文学感染力来自审美情志还是语言(下)274

反讽向抒情转化的条件274

苏轼的“反常合道”更全面280

笼统的反讽和多元的文体283

“逻辑的非关联性”和中国古典诗话的“无理而妙”“痴而入妙”284

把情志艺术化的密码还原出来287

第九章 叙事学建构:打出常规和情感错位289

苏联式的情节四要素教条的腐朽289

西方结构主义模式和叙事学批判291

对情节因果律的补充:假定的情境和特殊情感297

把人物打出常规的功能之一:深层心理的暴露298

情节:现代派——荒谬性因果303

打出常规的功能之二:人物情感错位308

非情节性的错位319

错位:内在深度的强化和外部动作的淡化322

在西方文论的盲点中进行原创性的概括326

中国当代小说大场面中的错位问题:以贾平凹和陈忠实为例328

第十章 以直接概括冲击贫乏的散文理论332

现代散文审美“小品”的历史选择和中国散文审智“大品”的失落333

“真情实感”论:归纳和演绎法的局限340

真情实感,还是虚实相生?343

真情虚感在文体中的分化347

抓住现成理论不能解决的难题:审丑348

亚审丑:幽默散文352

审智:既不抒情,亦不幽默355

第十一章 具体分析之一:隐性矛盾360

把潜在的原生状态还原出来,发现差异和矛盾361

逻辑还原:理性逻辑和我国古典诗话中的“痴”的范畴364

中国古典诗话“无理而妙”366

中国的“情痴”和莎士比亚的“情疯”368

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现代的情理交融370

第十二章 具体分析之二:价值还原372

审美价值的自发的劣势372

把理性的“真”与情感的“美”的矛盾、错位揭示出来373

把受到消解的实用理性还原出来376

第十三章 具体分析之三:历史语境还原384

作家精神史还原384

母题史的还原385

爱情母题史还原387

宏观:英雄母题史还原390

微观:话语(意象)的历史还原392

关键词还原396

第十四章 具体分析之四:隐性矛盾的分析405

在客观意象中隐含着主观情致405

作品本身关键语句的矛盾408

艺术形式发展过程中的突破410

经典形象的深度矛盾412

第十五章 具体分析之五:流派和风格414

风格、流派对形式规范的冲击415

新诗第一个十年的流派更迭416

第十六章 具体分析之六:想象在创作过程中与作者对话474

形式征服衍生内容474

应该这么写和不应该那么写476

托尔斯泰:对话中的心口错位484

肖洛霍夫:肖像中的潜意识486

郦道元《三峡》完成的历史过程488

参考文献4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