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诉辩策略与技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诉辩策略与技巧
  • (美)史蒂文·鲁贝特著;王进喜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7889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律师-辩护-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诉辩策略与技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诉讼初步1

目录1

1.1 审判和公正2

1.2 起点2

1.3 审判程序3

1.4 举止6

1.4.1 廉正性6

1.4.2 自信7

1.4.3 善解人意7

1.5 诉讼道德8

1.5.1 对委托人的职责8

1.5.2 对法院的职责9

1.5.3 对对方和第三方的职责10

第二章 案件分析与说书12

2.1.1 诉讼如说书13

2.1.2 故事策划实例13

2.1 具有说服力的故事:基本理念13

2.2 讲述具有说服力的故事所应当注意的道德问题15

2.2.1 假设你“知道”真实情况15

2.2.2 假设你并不知道真实情况16

2.2.3 刑事案件的特殊性17

2.3 为诉讼准备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故事18

2.3.1 发展你的故事和主题18

2.3.3 策划你这一方的诉讼活动19

2.3.2 策划你的终局辩论19

2.3.4 策划你的反询问21

2.3.5 重新评估你所做的每件事情22

2.4 结论22

第三章 直接询问24

3.1 直接询问的作用25

3.1.1 陈述无争议的事实25

3.1.2 提高有争议的事实的可能性25

3.1.3 为引进物证做好铺垫25

3.2.1 证人的适格性26

3.2 直接询问的法律26

3.1.4 反映证人的可信性26

3.1.5 吸引住事实审判者的注意力26

3.2.2 非诱导性问题27

3.2.3 叙述28

3.2.4 反对意见规则28

3.2.5 刷新记忆28

3.3 筹划直接询问29

3.3.1 内容29

3.3.2 组织与结构32

3.4 询问技巧39

3.4.1 使用简短、开放性的提问方式39

3.4.2 使用指示性、过渡性的提问方式40

3.4.3 重新适用首要性原则41

3.4.4 使用渐进的询问方式42

3.4.5 烘托时间距离和强度44

3.4.7 使用视觉工具46

3.4.6 重复重要论点46

3.4.8 避免反意性、专业性、复杂的问题47

3.5 对方证人和敌意证人48

3.5.1 对方证人48

3.5.2 敌意证人49

3.5.3 策略49

3.6 直接询问的道德49

3.6.1 证人准备50

3.6.3 披露伪证51

3.6.2 提供不具有可采性的证据51

第四章 反询问54

4.1 反询问的作用55

4.2 反询问的法律55

4.2.1 允许进行诱导性提问55

4.2.2 范围的限制56

4.2.3 其他限制56

4.3.1 考虑反询问的目的58

4.3 反询问的内容58

4.3.2 风险避让准备工作59

4.4 反询问的组织60

4.4.1 组织原则60

4.4.2 组织指南62

4.4.3 反询问的经典模式66

4.5 询问技巧67

4.5.1 对控制进行策划68

4.5.2 实现对询问的控制71

4.5.3 失控的问题76

4.6 反询问的道德83

4.6.1 询问的基础83

4.6.2 主张亲身认知84

4.6.3 诽谤性问题85

4.6.4 对诚实的证人提出质疑85

4.6.5 滥用证据85

第五章 弹劾87

5.1.2 策略上的考虑88

5.1 导论88

5.1.1 弹劾的种类88

5.1.3 证据上的考虑93

5.2 先前不一致陈述94

5.2.1 弹劾的程序95

5.2.2 道德考虑106

5.3 其他先前不一致106

5.3.1 使用不作为或者沉默进行弹劾106

5.3.2 先前不一致的行为110

5.4 品性和“品性”弹劾111

5.4.1 有罪判决111

5.4.2 过去的不诚实行为和其他恶劣行为112

5.4.3 缺损的感知或者记忆113

5.5 “案件特定情况”弹劾114

5.5.1 个人利益114

5.5.2 动机116

5.5.3 偏见或者成见117

第六章 再次直接询问和正誉120

6.1 再次直接询问的目的121

6.2 法律和程序121

6.2.1 范围121

6.2.2 证据规则121

6.2.3 再次反询问和再进行再次直接询问121

6.2.4 重开直接询问122

6.3 再次直接询问的谋划122

6.5.1 解释123

6.4 再次直接询问的放弃123

6.5 再次直接询问的操作123

6.5.2 正誉124

第七章 专家证言126

7.1 概述127

7.2 专家作证的标准127

7.2.1 专业范围127

7.2.3 专家意见的基础128

7.2.2 专家意见的范围128

7.3 提出专家证言129

7.3.1 介绍和预示129

7.3.2 资格130

7.3.3 意见和理论132

7.3.4 解释和支持134

7.3.5 结论135

7.4 直接询问的技巧135

7.4.1 专家证人人性化135

7.4.2 使用非专业语言136

7.4.3 避免叙事形式136

7.4.4 使用举例和比较137

7.4.5 使用视觉工具138

7.4.6 在需要的时候,使用诱导性问题139

7.4.7 鼓励有力的语言139

7.4.9 考虑打预防针140

7.4.8 使用列举法140

7.5.1 对专家证人的资质进行弹劾141

7.5 对专家证人的反询问141

7.5.2 获得有利的信息143

7.5.3 使用学术论文145

7.5.4 弹劾证人的公正性146

第八章 异议153

8.1 形成记录154

8.2 异议154

8.2.1 目的和功能154

8.2.2 对异议的决定156

8.2.3 提出异议和应对异议157

8.2.4 就异议进行辩论164

8.2.5 一旦法官作出裁决165

8.3 道德和异议169

8.3.1 提出引起异议的问题169

8.3.3 提出策略性异议170

8.3.2 提出存在问题的异议170

8.4 常见异议一览表171

8.4.1 对提问(或者回答)形式的异议171

8.4.2 实质异议173

第九章 证据的铺垫与物证180

9.1 证据的铺垫181

9.1.1 证据铺垫的要求181

9.1.2 证据铺垫的构成181

9.1.3 对证据进行铺垫182

9.2 言词证据的铺垫185

9.2.1 亲身认知185

9.2.2 对特定言词证据进行的特别铺垫186

9.2.3 传闻陈述的铺垫194

9.3 物证197

9.3.1 物证的作用197

9.3.2 物证的种类198

9.3.3 庭审中物证的提交200

9.4.1 买物证据有形物204

9.4 实物证据与演示性证据的铺垫204

9.4.2 摄影以及其他的记录装置208

9.4.3 演示性证据211

9.5 书证的铺垫213

9.5.1 鉴识213

9.5.2 原件(“最优证据”)规则215

9.5.3 传闻例外的铺垫216

9.6.1 证据的说服力铺垫222

9.6 物证的说服性运用222

9.6.2 物证的提出223

第十章 开局陈述229

10.1 开局陈述的功能230

10.1.1 开始的时刻230

10.1.2 法律功能231

10.1.3 诉辩231

10.2.1 禁止辩论规则232

10.2 有关开局陈述的法律232

10.2.2 对法律的评论234

10.2.3 说服235

10.3 结构与要件236

10.3.1 传达你的案件理论236

10.3.2 传达你的主题237

10.3.3 利用第一印象238

10.3.4 利用争议问题239

10.3.5 充分利用证据,不仅仅是展示它240

10.4 内容243

10.4.1 真实性与可证实性244

10.4.2 有效事实245

10.4.3 对方的案件248

10.4.4 有害事实与放弃252

10.4.5 法律问题252

10.4.6 介绍252

10.4.8 各种各样的陈词滥调253

10.4.7 请求裁决253

10.5 发言与技巧254

10.5.1 不要朗读254

10.5.2 用简练的语言进行直接表述255

10.5.3 利用身体移动进行强调或过渡255

10.5.4 可视性与物证256

10.6 其他的考虑257

10.6.1 动议与异议257

10.6.2 法官审259

10.6.3 时间的选择260

第十一章 终局辩论262

11.1 终局辩论的作用和功能263

11.1.1 整体案情263

11.1.2 运用理论和主题263

11.1.3 终局辩论的构成268

11.2.1 原告主辩论276

11.2 形式276

11.2.2 被告主辩论277

11.2.3 原告的反驳279

11.2.4 变数281

11.3 结构281

11.3.1 主题组织法281

11.3.2 其他组织工具285

11.4.1 讲述一个有说服性的故事289

11.4 内容289

11.4.2 紧扣反询问291

11.4.3 就承诺进行评论292

11.4.4 解决问题和弱点293

11.4.5 讨论损害赔偿294

11.4.6 使用陪审团的指示294

11.4.7 使用裁判表格295

11.4.8 介绍和致谢295

11.5.2 移动296

11.5.1 不要宣读或者记忆296

11.5 发言与技巧296

11.5.3 语速297

11.5.4 情感297

11.5.5 视觉297

11.5.6 标题298

11.5.7 朴实、活跃的语言299

11.6 道德和异议299

11.6.1 不允许的辩论299

11.6.2 异议的规则304

11.7 法官审305

第十二章 陪审团遴选308

12.1 引言309

12.2 陪审团遴选技巧309

12.2.1 专业术语309

12.2.2 对陪审员的询问形式310

12.2.3 进行预先审核的时间和顺序安排311

12.3.1 可予允许的提问313

12.3 预先审核的策划和施行313

12.3.2 询问的形式314

12.3.3 定型化与普遍化314

12.3.4 陪审员概评(Juror Profiles)315

12.3.5 陪审团顾问316

12.4 预先审核策略317

12.4.1 获取信息317

12.4.2 有因回避319

12.4.3 对反应进行检测322

12.4.4 获取承诺322

12.4.5 建立良好关系323

12.5 职业道德和可异议的行为323

12.5.1 与陪审员候选人进行接触323

12.5.2 不恰当的提问323

12.5.3 无因回避的不当使用325

12.5.4 异议的提出和审前动议325

主要译名对照表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