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学
  •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的概念1

第二节 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简史2

一、古代的蚕种生产技术2

二、近代蚕种生产概况4

三、解放后家蚕良种繁育和育种工作的成就5

第三节 本课程内容及其与其他课程的关系7

上篇 家蚕良种繁育9

第一章 家蚕品种和良种繁育制度9

第一节 家蚕品种的来源9

一、品种的概念9

二、家蚕的起源和品种的分化9

三、四大地理系统(品种)的一般特性12

第二节 现行品种原种主要性状13

一、采用优良蚕品种的原则13

二、我国重点蚕区现行蚕品种原种性状13

第三节 家蚕良种繁育制度24

第二章 原种催青25

第一节 原种催青的意义和催青日期的确定25

一、原种催青的意义25

二、春期原种催青日期的确定26

三、秋期原种催青日期的确定28

第二节 出蛾调节预定表的编制28

一、对交品种出库日差及蚁量比例28

二、出蛾调节预定表的编制29

第三节 催青中环境因素对胚子发育和化性的影响30

一、催青中环境因素对胚子发育的影响30

二、催青中环境因素对化性的影响32

第四节 原种催青标准34

一、二化性品种原种催青标准34

二、多化性品种原种催青标准36

三、一化性品种原种催青标准36

第五节 催青方法37

一、催青室的布置37

二、催青的技术处理37

三、催青中蚕卵及蚁蚕的抑制39

第三章 原蚕饲育要则40

第一节 原蚕饲育特点40

第二节 原蚕饲育技术要则40

一、收蚁40

二、饲料41

三、给桑42

四、扩座、除沙43

五、眠起处理43

六、气象调节44

七、蚕病预防47

八、蚕的发育观察和选择48

九、注意对交品种的出蛾调节49

第三节 原蚕上蔟和采茧49

一、营茧角度与蛹的生理49

二、上蔟时期与方法51

三、蔟中保护51

四、早采茧52

第四章 种茧的检验和保护53

第一节 种茧的品质检验53

一、种茧的品质标准53

二、种茧品质检验的方法53

第二节 原蚕区种场的种茧收购55

一、种茧收购55

二、种茧运输55

第三节 种茧选择58

一、种茧选择的意义58

二、种茧选择的方法58

第四节 种茧保护58

一、种茧保护的重要性58

二、种茧保护方法59

三、防止不良蛹的发生61

四、种茧期的出蛾调节62

第五节 种茧(蛹)的雌雄鉴别63

一、蛹的雌雄特征64

二、鉴别时期64

三、鉴别操作64

四、种茧雌雄鉴别机65

第五章 采种技术66

第一节 采种型式及其优缺点66

一、散卵种66

二、平附种66

三、框制种66

第二节 采种的准备工作67

一、产卵材料的准备67

二、房屋用具的准备67

三、组织分工68

第三节 采种技术68

一、出蛾、捉蛾与选蛾68

二、交配与理对69

三、拆对与投蛾72

四、产卵与巡蛾72

五、雌雄蛾的贮藏、管理与雄蛾再交74

六、收蛾、收种75

七、母蛾保管77

第四节 增加产卵量和减少不受精卵的措施77

一、增加产卵量77

二、减少不受精卵79

第六章 微粒子病的预防检查80

第一节 微粒子病预防检查的意义80

第二节 检查方法81

一、补正检查81

二、各龄迟眠蚕检查81

三、出蛾促进检查81

四、母蛾检查81

第三节 微粒子病的集团母蛾检查法83

一、普通种母蛾的抽样方法83

二、集团母蛾检查方法84

第七章 蚕种保护86

第一节 蚕种保护的重要性86

第二节 蚕卵的成分86

一、蚕卵的一般组成86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87

三、脂类87

四、碳水化合物88

五、水分89

第三节 蚕卵的发育过程89

一、前滞育期89

二、滞育期90

三、越冬期91

四、临界期91

五、器官形成期91

六、完成期92

第四节 蚕卵的呼吸92

一、呼吸量92

二、呼吸障害92

第五节 环境对蚕卵的影响94

一、气象因素对蚕卵的影响94

二、蚕种的有害物及敌害95

第六节 蚕种保护的方法96

一、春制越年种的保护96

二、秋制越年种的人工越夏98

三、蚕种运输98

第七节 蚕种冷藏技术123

一、蚕种冷藏的目的及作用123

二、越冬后的胚子发育与冷藏适期99

三、冷藏方法100

四、冷藏设备102

第八节 死卵的种类、发生原因及防止方法103

一、死卵的种类和产生原因104

二、防止死卵发生的方法106

第八章 蚕种的人工孵化106

第一节 蚕种人工孵化的意义和种类106

第二节 与人工孵化有关的盐酸性质及其鉴定107

一、盐酸的比重与浓度107

二、盐酸的比重与温度108

三、盐酸使用中的浓度变化308

四、盐酸的稀释法108

五、盐酸杂质的鉴定109

第三节 即时浸酸孵化法109

一、浸酸适期109

二、盐酸刺激量与浸酸标准110

第四节 冷藏浸酸孵化法111

一、冷藏的作用111

二、入库的适期111

三、冷藏温度与期限112

四、蚕种出库后到浸酸的有效时间113

五、冷藏浸酸的刺激量标准113

六、滞育卵冷藏盐酸孵化法114

七、已冷藏蚕种的中止冷藏115

第五节 室温盐酸孵化法116

第六节 盐酸孵化法的设备117

第七节 浸酸的操作程序118

一、蚕种出库和装笼118

二、浸酸119

三、脱酸119

四、脱粒、过筛、漂洗119

五、比重、脱盐、脱水120

六、干燥120

第八节 温汤孵化法120

第九节 人工孵化种浸酸前后的冷藏抑制122

一、即时浸酸种浸酸前后的冷藏122

二、冷藏浸酸种浸酸后的冷藏122

第九章 浴种、消毒和整理123

第一节 浴种、消毒的目的及施行适期123

第二节 散卵的浴消124

一、散卵浴消的操作程序和方法124

二、平附种的盐酸脱粒法125

第三节 平框种的浴消126

第四节 蚕种整理126

一、各级蚕种卵质合格标准127

二、散卵的称量和装盒127

三、平框种的整理128

第十章 原种和原原种的繁育128

第一节 原种和原原种繁育的概念128

第二节 原种繁育的特点129

一、蛾区蚁量育的要求129

二、原种种茧的品质检验与选择129

三、原种的交配130

四、采种特点131

第三节 原原种繁育的特点131

一、单蛾育技术131

二、原原种种茧品质标准132

三、种茧评选步骤132

四、采种特点134

第十一章 蚕种的计划生产和种场类型134

第一节 蚕种的计划生产134

一、计划生产的重要性134

二、蚕种繁育系数和计划生产安排134

三、各级蚕种的供应与调配136

第二节 蚕种场的类型和设计137

一、蚕种场的类型137

二、种场设计138

下篇 家蚕育种143

第十二章 家蚕的遗传(一)143

第一节 形态性状的遗传143

一、正常型与突变型143

二、卵性状的遗传144

三、幼虫性状的遗传147

四、茧性状的遗传151

五、蛹性状的遗传152

六、蛾性状的遗传152

第二节 连锁与性别的遗传153

一、连锁与连锁群153

二、性别决定157

三、z染色休连锁(伴性遗传)158

四、W染色体连锁(限性遗传158

第十三章 家蚕的遗传(二)159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159

一、表现部分伴性遗传160

二、不表现部分伴性遗传167

三、遗传力168

四、相关175

第二节 化性和眠性的遗传182

一、化性的遗传182

二、眠性的遗传183

三、化性基因、眠性基因和激素的关系185

第三节 发育遗传186

一、皮肤形态性状的出现186

二、E假复等位基因组的作用186

二、嵌合体190

四、孤雌生殖、雄核发育和多倍体190

五、致死作用192

第四节 抗病性遗传193

一、不同蚕品种对各种蚕病抗病性的差异193

二、对病毒性软化病(FV)抗病性的遗传194

三、对核型脓病(NPV)经口传染抗病性的遗传195

四、对质型脓病(CPV)经口传染抗病性的遗传196

五、对硬化病抵抗性的遗传196

第十四章 家蚕育种目标和原始材料197

第一节 家蚕育种目标197

一、家蚕育种的基本任务197

二、蚕丝生产对蚕品种的总要求197

三、制订家蚕育种目标的依据与原则198

四、育种的具体指标199

第二节 家蚕育种的原始材料200

一、原始材料的重要性200

二、原始材料的收集200

三、原始材料的保存201

四、原始材料的研究201

五、基础育种材料202

第十五章 引种与系统分离育种203

第一节 引种203

一、引种的意义203

二、引种的方法203

第二节 系统分离育种的原理204

第三节 选择方法的类别205

一、混合选择205

二、蛾区选择206

三、单项性状选择与综合性状选择207

四、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208

五、选择指数的应用209

第四节 交配210

一、近亲交配与杂交211

二、近亲交配的遗传效应211

三、近亲交配的应用213

四、留种个体的交配方式214

第五节 系谱记载215

一、育种编号215

二、育种系谱及成绩记载表217

第六节 系统分离育种实例217

第十六章 杂交育种218

第一节 杂交亲本的选择219

一、根据育种目标选择适当的亲本219

二、综合经济性状优良219

三、遗传性稳定219

四、两亲性状优缺点互补220

五、杂交亲本间的血缘关系要近220

六、中日系统亲本间的配合力良好221

七、育种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规律221

第二节 杂交方式221

一、单杂交221

二、回交222

三、多品种杂交223

四、远缘杂交225

第三节 杂交后代的培育与选择225

一、培育环境226

二、杂交后代的选择227

第四节 品种的退化与复壮229

第五节 杂交育种实例230

一、春用品种230

二、夏秋用品种232

第十七章 诱变育种236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意义236

第二节 诱变因素237

一、物理诱变因素237

二、化学诱变因素239

第三节 诱变频率240

一、突变频率的测定240

二、剂量与突变频率240

三、剂量率与突变频率241

四、发育时期与突变频率242

五、性状与突变频率243

六、影响突变频率的其他因素243

第四节 辐射敏感性244

一、不同发育时期的辐射敏感性244

二、品种与辐射敏感性245

第五节 突变的诱发和利用245

一、限性斑纹的诱发和利用246

二、限性茧色系统的诱发和利用247

三、限性卵色系统的诱发和利用248

四、平衡致死基因的应用249

第十八章 抗病育种250

第一节 抗病育种的意义250

第二节 抗病育种的理论和方法251

一、抗病育种的理论251

二、抗病育种的方法253

第三节 抗病育种实践258

一、对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抗病性的选育效果258

二、对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抗病性的选育效果258

三、对病毒性软化病(FV)抗病性的选育效果258

四、对诱发感染抵抗性的选育效果260

五、对不良温湿度条件抵抗性的选育效果261

第十九章 杂种优势在蚕业上的利用261

第一节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现象262

第二节 配合力的测定262

一、配合力的概念262

二、配合力的测定263

三、配合力测验在家蚕育种工作中的应用265

第三节 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度量266

一、杂种效果266

二、杂种优势率267

三、杂种优势指数268

四、势能比值268

五、超亲杂种优势率268

六、竞争杂种优势率269

第四节 家蚕杂种优势的利用269

一、单杂交种269

二、多元杂交种270

第二十章 品种鉴定272

第一节 品种鉴定的意义、组织机构及程序272

一、品种鉴定的意义272

二、品种鉴定的组织机构与任务272

三、品种鉴定程序273

第二节 实验室品种鉴定274

第三节 农村生产鉴定275

附录一 品种性状调查方法278

附录二 蚕卵胚子解剖法287

附录三 家蚕胚子发育图283

附表一 家蚕基因一览表283

附表二 家蚕胚子发育阶段表30

附表三 摄氏、华氏温度对照表301

附表四 华氏干湿计相对湿度表302

附表五 摄氏干湿计相对湿度表304

附表六 盐酸温度和比重关系表(室贺)306

附表七 饲育原蚕100克蚁量主要蚕具参考表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