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滇西兰坪 思茅盆地TSM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滇西兰坪 思茅盆地TSM分析
  • 陈跃昆,廖宗廷,陈军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2430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含油气盆地-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云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滇西兰坪 思茅盆地TSM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研究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与存在问题3

1.3研究思路8

第2章 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12

2.1地层分布与划分对比12

2.1.1元古界12

2.1.2下古生界13

2.1.3上古生界14

2.1.4中生界23

2.1.5新生界31

2.2主要断裂与稳定地块33

2.2.1主要的断裂构造带33

2.2.2主要的大陆地块36

2.3岩浆活动与分布规律37

2.3.1花岗岩浆活动37

2.3.2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40

2.3.3火山活动42

2.4变质作用与主要变质带45

2.4.1变质作用简况45

2.4.2无量山-营盘山变质带46

2.5综合地球物理场分析49

2.5.1岩石物性49

2.5.2重力场特征51

2.5.3 磁力场特征52

2.5.4其他地球物理特征52

2.5.5隐伏断裂及火成岩体分析55

2.5.6三个构造界面的推断解释57

2.5.7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剖面59

本章小结62

第3章 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GT)63

3.1特提斯洋与阶段划分63

3.1.1特提斯概念63

3.1.2特提斯演化阶段63

3.2滇西晚古生代冰碛岩的属性64

3.2.1冰碛岩的分布与特点64

3.2.2与全球冈瓦纳大陆冰川的对比65

3.2.3古山链与近源沉积分析66

3.3超镁铁岩、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67

3.3.1分布特征与研究方法67

3.3.2判别结果与分析70

3.4构造单元划分79

3.4.1划分原则79

3.4.2划分结果80

3.5区域构造演化81

3.5.1古全球构造阶段81

3.5.2中间过渡阶段83

3.5.3新全球构造阶段83

本章小结84

第4章 盆地原型分析(P)86

4.1盆地原型分类86

4.2晚古生代盆地原型87

4.2.1晚古生代沉积古地理87

4.2.2晚古生代盆地原型92

4.3中生代盆地原型100

4.3.1澜沧江断裂带对盆地的控制作用100

4.3.2潞西超镁铁岩、火山岩带所反映的盆地原型100

4.3.3中生代砂岩的构造地球化学101

4.3.4中生代沉积古地理103

4.3.5中生代盆地原型107

4.4新生代盆地原型109

4.4.1新生代盆地分布特征109

4.4.2滇西走滑拉分盆地的类型及形成机制109

本章小结113

第5章 盆地构造热演化(3T)114

5.1构造处境(Tectonic Setting)114

5.1.1构造位置114

5.1.2盆地构造单元114

5.1.3主要构造带特征115

5.2盆地形成演化与迭加改造史(Time)116

5.2.1晚古生代-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116

5.2.2新生代构造形变与改造历史118

5.3热体制(Thermal Regime)140

5.3.1盆地热史恢复方法140

5.3.2有机质成熟度及烃源岩热演化史141

5.3.3裂变径迹分析148

5.3.4石英结晶度指数分析151

5.3.5流体包裹体分析155

本章小结161

第6章 盆地4S162

6.1沉降作用及沉积作用(Subsidence and Sedimentation)162

6.1.1盆地沉降作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63

6.1.2晚古生代的盆地沉降作用和沉积作用165

6.2构造应力场(Stress Condition)166

6.2.1构造应力场研究简况166

6.2.2有限元应力场分析方法167

6.2.3印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与位移分析167

6.2.4燕山-喜山早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与位移分析169

6.2.5喜山中晚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与位移分析172

6.2.6印支-喜山期构造应力场总结176

6.3逆冲推覆构造与盆地风格(Style)177

6.3.1逆冲推覆构造特征177

6.3.2逆冲推覆的时限与规模184

6.3.3兰坪-思茅盆地的风格187

6.3.4兰坪-思茅盆地与楚雄盆地的关系190

本章小结203

第7章 盆地4M205

7.1形成油气的物质基础(Material)205

7.1.1烃源岩205

7.1.2储集层209

7.1.3盖层217

7.1.4生储盖组合220

7.2油气运移与圈闭(Migration and Non-migration)221

7.2.1油气运移分析221

7.2.2油气显示225

7.2.3油气圈闭228

7.3油气保持(Maintenance)232

7.3.1影响油气保持的主要因素233

7.3.2油气保持条件评价236

本章小结241

第8章 油气评价(HC)243

8.1油气系统分析243

8.1.1油气系统概念243

8.1.2油气系统划分243

8.1.3上三叠统-下白垩统复合含油气系统245

8.1.4 T3-K1油气系统演化245

8.2油气资源量估算(Quantity)247

8.2.1历次油气资源量估算方法247

8.2.2历次资源评价分析249

8.3主要位置(Location)250

8.3.1勘探领域与层系250

8.3.2有利区带优选252

8.3.3有利勘探目标分析254

本章小结259

参考文献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