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防经济寓军于民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倪泽钧,徐法林,陈传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兵器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80248297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国防经济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国防经济寓军于民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防经济寓军于民概述1
一、国防经济寓军于民的含义1
(一)国防经济的含义1
(二)国防经济寓军于民的含义6
二、“小规模、大潜力”的国防经济寓军于民模式12
(一)在军事人力上,要建立“小常备、大国防”的模式12
(二)在军事后勤上,要建立“小摊子、大后勤”的模式13
(三)在国防科技工业上,要建立“小核心、大协作”的模式14
(四)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上,要建立“小维修、大保障”的模式15
三、国防经济寓军于民的必然性16
(一)国防经济寓军于民的必要性16
(二)国防经济寓军于民的可能性20
第二章 我国国防经济寓军于民的历史沿革25
一、20世纪50年代寓军于民的萌芽和初步探索25
二、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寓军于民的停顿和曲折前进26
三、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寓军于民的军转民27
四、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寓军于民的民进军29
五、寓军于民的发展趋势31
第三章 军事人力寓军于民概述32
一、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含义32
(一)军事人力的含义32
(二)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含义32
二、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特点、意义及作用34
(一)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特点34
(二)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意义36
(三)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作用41
三、国外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主要做法46
(一)美国46
(二)以色列50
(三)俄罗斯53
第四章 我国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现状和发展56
一、我国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现状56
(一)民兵和预备役组织的领导指挥体制56
(二)民兵和预备役组织的编组61
(三)民兵和预备役的军事训练64
(四)依托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军队干部培养上的优良传统68
二、我国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发展69
(一)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基本思路69
(二)军事人力寓军于民的模式76
第五章 军事后勤寓军于民概述91
一、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内涵和外延91
(一)军事后勤的内涵91
(二)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内涵92
(三)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外延92
(四)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理论基础93
(五)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目标和特点95
二、军事后勤寓军于民概念辨析97
(一)军事后勤寓军于民和三军联勤97
(二)军事后勤寓军于民和后勤保障社会化98
(三)军事后勤寓军于民和军民结合99
三、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00
(一)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必要性100
(二)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可行性104
四、军事后勤寓军于民效益分析106
(一)军事后勤寓军于民平时效益分析107
(二)军事后勤寓军于民战时效益分析111
第六章 国外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实践与规律115
一、国外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概况116
(一)生活服务保障移交社会116
(二)军需保障向社会招标118
(三)住房保障依赖社会118
(四)医疗保障军地携手119
(五)后勤人才培养依托社会120
(六)物资保障注重通用121
(七)其他勤务保障利用民力122
二、国外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主要做法124
(一)加强组织领导124
(二)制定配套法律、规章和制度128
(三)采用多种方式130
(四)规范管理要领131
三、国外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特点和主要经验133
(一)国外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特点133
(二)国外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主要经验135
第七章 军事后勤寓军于民的体系构成141
一、军民兼容的服务保障体系141
(一)军民兼容服务保障体系的范围与重点141
(二)军民兼容服务保障体系的项目分类142
(三)军民兼容的服务保障体系的步骤与方法143
二、军民兼容的物资储备体系145
(一)军队独立储备的弊端145
(二)开放式物资储备的构建146
(三)确保战时取用的措施方法147
三、军民兼容的交通运输体系147
(一)军事交通建设的必要依托147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148
(三)平战需求的兼顾利用149
四、军民兼容的医疗卫生体系150
(一)平时医疗救护150
(二)应急保障准备151
五、军民兼容的后勤人才培训体系153
(一)通用教育实施改革153
(二)人才培训优势互补154
(三)兼容形式走向规范155
第八章 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概述157
一、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含义157
(一)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内涵157
(二)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外延158
二、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61
(一)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必要性161
(二)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可行性165
第九章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现状及主要矛盾175
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现状175
(一)军工行业市场化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较低175
(二)军事高科技向民用部门的转移力度欠缺176
(三)民用企业参与国防建设困难重重177
(四)国防科技工业的生产能力尚未形成军民双向互动、共同促进178
二、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主要矛盾179
(一)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利益最大化原则相矛盾179
(二)军民分离的科技管理体制与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需要相矛盾180
(三)军民两用技术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单一的投融资机制相矛盾182
(四)民企参与军工建设的现有实力与军工现有壁垒相矛盾183
第十章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主要对策186
一、设立协调机构,制定战略规划186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拓宽民用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通道187
三、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建立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189
四、改革军工生产体系,发挥军工企业的核心作用190
第十一章 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概述192
一、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含义192
(一)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含义192
(二)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的含义193
二、我国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现状及问题193
(一)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现行模式193
(二)当前部队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上存在的问题及要求194
三、外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的主要模式197
(一)以军队为主的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模式197
(二)军地结合的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模式199
第十二章 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的必然性和发展204
一、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的必然性204
(一)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的必要性204
(二)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的可行性206
二、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的发展209
(一)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的模式209
(二)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的指导原则210
(三)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的对策210
第十三章 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寓军于民效益评估及应注意的问题214
一、明确国防科技工业力量承担的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任务214
(一)提供战时装备维修保障人员支持214
(二)提供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技术支持214
(三)提供战时装备维修保障物质支持214
二、调查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潜力215
(一)开展军队内部的装备维修保障潜力调查215
(二)开展军工企业的装备维修保障潜力调查215
(三)开展相关民用企业装备维修保障潜力调查215
三、建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基地215
(一)利用前沿的军队维修工厂建立装备维修保障基地215
(二)利用前沿的军工企业建立装备维修保障基地216
(三)利用后方的相关民用企业建立装备维修保障基地216
四、准备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设备设施216
(一)利用和改装军队和地方现有的设备设施216
(二)新建装备维修保障设施216
五、规范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动员的措施和程序216
(一)建立相关机构217
(二)编制相应的预案217
(三)平时演练217
(四)战时组织实施217
六、对民用企业参与战时保障维修的技术人员实行预备役定编及编外定编218
(一)进行预备役定编218
(二)进行编外定编218
七、建立平时武器装备使用部门和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的保障维修的固定合同关系,战时的装备动员保障关系218
(一)平时的做法218
(二)战时的做法219
第十四章 建立和完善快速高效的国防动员体制220
一、“快速高效的国防动员”是对传统动员理论的发展220
二、快速高效的国防动员与寓军于民221
三、加强动员准备,当前着重要解决的几个问题223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信息动员体系223
(二)建立完善的国防经济动员法规体系224
(三)编制科学合理的国防经济动员计划和预案224
(四)加快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步伐224
(五)形成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经济布局和结构225
(六)强化全民族的国防意识225
参考文献227
后记230
热门推荐
- 422816.html
- 387460.html
- 1706547.html
- 3904076.html
- 2178077.html
- 1866669.html
- 3273165.html
- 2015045.html
- 3299650.html
- 443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31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7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6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7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77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7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8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4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0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