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Windows Server 2003实用大全 中文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Windows Server 2003实用大全 中文版
  • (美)Kathy Ivens等著;王超,袁毅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8631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731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749页
  • 主题词: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 Server 2003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Windows Server 2003实用大全 中文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WindowsServer2003概述1

1.1WidowsServer2003版本1

1.1.1标准版1

1.1.2企业版1

1.1.3数据中心版2

1.1.4Web版2

1.2WindowsServer2003的新特征2

1.2.1新的远程管理工具2

1.2.2新的ActiveDirectory功能6

1.2.3可用性和可靠性的改进9

1.2.4策略的结果集10

第2章 安装12

2.1硬件需求12

2.1.1硬件兼容性列表12

2.1.2对称多处理硬件13

2.1.3群集硬件13

2.2制订配置计划14

2.1.4即插即用支持14

2.1.5ACPI问题14

2.2.1文档化硬件15

2.2.2文档化网络15

2.2.3文档化软件16

2.2.4文档化遗留的组件16

2.2.5为问题作准备16

2.3完成预安装任务17

2.3.1理解安装模式19

2.3.2Winnt.exe和Winnt32.exe19

2.4从安装光盘安装22

2.4.1启动WindowsServer2003安装光盘22

2.4.2从安装光盘上运行Setup.exe22

2.4.3从MS-DOS引导盘安装22

2.4.4使用网络共享点23

2.5.1选择自动安装类型24

2.4.5使用登录脚本和批处理文件24

2.5自动安装24

2.5.2无需干预安装27

2.5.3SYSPREP安装30

2.5.4远程安装服务40

第3章 服务器系统基础48

3.1管理你的服务器48

3.1.1配置你的服务器向导49

3.1.2删除服务器角色53

3.1.3配置你的服务器日志54

3.1.4手工安装服务器角色54

3.2远程桌面54

3.2.1在服务器上启用远程桌面55

3.2.2客户远程连接软件57

3.2.3开始远程桌面会话60

3.2.4运行远程桌面会话62

3.2.5离开远程桌面会话63

3.2.6从服务器管理连接64

3.2.7连接控制台会话65

3.2.8使用远程桌面的管理单元66

3.3IIS的改变67

3.3.1为IIS使用Web版67

3.3.2安装IIS68

3.3.3阻止IIS安装68

3.3.4激活69

3.3.5是否需要激活备份69

3.3.6激活的工作过程69

3.3.7激活安装70

3.3.8宽限期之后激活71

3.3.9软件兼容性工具71

3.3.10使用向导测试兼容性71

3.3.11手工设置兼容选项74

4.1注册表概述75

第4章 WindowsServer2003注册表75

4.2注册表结构77

4.2.1蜂巢和蜂巢文件77

4.2.2注册表的数据项78

4.2.3HKEY_CLASSES_ROOT80

4.2.4HKEYCURRENT_USER82

4.2.5HKEY_LOCAL_MACHINE87

4.2.6HKEY_USERS88

4.2.7HKEY_CURRENT_CONFIG88

4.3Regedit.exe88

4.3.1防止注册表编辑器显示“上次访问的项”88

4.3.2访问远程注册表89

4.3.3查找注册表91

4.3.4创建收藏91

4.4使用注册表查找故障91

4.4.1导出项92

4.4.2数据项添加到注册表93

4.4.3删除注册表数据项94

4.4.4改变注册表数据项的值94

4.4.5使用注册表文件94

4.5注册表的安全性97

4.5.1理解权限97

4.5.2处理权限98

4.5.3改变项的所有权100

4.5.4审核注册表101

4.6reg.exe103

4.6.1reg.exe的一般性原则104

4.6.2reg.add104

4.6.3reg.delete105

4.6.4reg.copy105

4.6.5reg.compare105

4.6.6reg.export106

4.6.7reg.import106

4.6.11reg.unload107

4.6.10reg.load107

4.6.8reg.save107

4.6.9reg.restore107

4.6.12reg.query108

4.7regmon108

第5章 引导109

5.1硬件引导109

5.2通电自检110

5.2.1内存错误110

5.2.2磁盘错误111

5.2.3SCSI错误111

5.3操作系统的引导112

5.3.1执行MBR代码113

5.3.2执行WindowsServer2003启动文件113

5.3.3显示引导选择菜单113

5.3.5运行Ntoskrnl并装载HAL114

5.3.6装载驱动程序和服务114

5.3.4启动Ntdetect114

5.3.7装载操作系统115

5.3.8登录计算机115

5.3.9装载登录服务119

5.4关于Boot.ini119

5.4.1Boot.ini的内容119

5.4.2x86ARC路径语句120

5.4.3修改Boot.ini122

5.5“高级选项”菜单126

5.5.1安全模式126

5.5.2启用引导日志127

5.5.3启用VGA模式127

5.5.4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128

5.5.5目录恢复模式129

5.5.6调试模式129

5.6.1从自己的系统上创建可引导的软盘130

计算机上创建可引导的软盘130

5.6创建可引导的软盘130

计算机上创建可引导的软盘131

5.6.4创建快速的Boot.ini文件131

5.6.3在运行不同Windows版本的131

6.1.1第一次登录132

6.1第一次引导132

6.1.2加入域132

第6章 WindowsServer2003的用户界面132

6.1.4管理你的服务器133

6.1.5视频设置133

6.1.3本地用户名/域用户名和界面133

6.2桌面134

6.2.1启用“主题”服务134

6.2.4删除主题135

6.2.3修改主题135

6.3“开始”菜单135

6.2.2切换主题135

6.3.1“开始”菜单的左边面板136

6.3.2“开始”菜单的右边面板138

6.3.3启用“经典开始”菜单138

6.4任务栏139

6.4.1通知区域139

6.4.2分组任务栏按钮141

6.5文件夹行为和“查看”方式142

6.4.4任务栏的工具栏142

6.5.1文件夹的打开方式142

6.4.3锁定任务栏142

6.5.2查看文件夹和文件144

6.5.3显示文件扩展名以避免危险144

6.6帮助和支持服务145

6.6.1使用索引145

6.5.4文件关联145

6.6.2搜索主题146

6.6.3用帮助页面工作148

6.6.4自定义帮助系统148

7.1.1找到“命令提示符”菜单项150

7.1“命令提示符”的技巧与提示150

7.1.2从GUI快速访问“命令提示符”150

第7章 命令提示符150

7.1.3按键的窍门151

7.1.4使用doskey恢复并编辑命令151

7.2命令提示符窗口152

7.2.1改变“命令提示符”窗口的属性152

7.2.2“选项”选项卡153

7.2.3“字体”选项卡154

7.2.4“布局”选项卡155

7.3“命令提示符”窗口中的复制和粘贴156

7.4命令扩展156

7.2.5“颜色”选项卡156

7.4.1具有扩展功能的命令157

7.4.2禁用命令扩展157

7.5.1为命令会话启用文件夹和文件名自动补全功能158

7.5文件夹和文件名自动补全功能158

7.5.2永久性启用文件夹和文件夹自动补全功能158

7.4.3管理命令扩展配置里的冲突158

7.6WindowsServer2003命令160

7.6.1WindowsServer2003不支持的命令160

7.5.3通配符快捷方式160

7.6.2企业版和数据中心服务器版不支持的命令161

7.6.3已经改变的命令162

7.7.1通过UNC查看和操作文件165

7.7.2用pushd和popd访问远程计算机165

7.7在命令行上使用UNC165

7.7.3pushd和netuse166

7.8对本地虚拟磁盘使用subst167

7.9命令帮助168

8.1.1“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管理169

8.1整理碎片169

单元169

第8章 系统维护工具169

8.1.2分析磁盘170

8.1.4“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的限制172

8.1.5Defragexe172

8.1.3磁盘碎片整理172

8.1.6解决碎片整理的问题173

8.2任务计划176

8.2.1任务计划执行文件176

8.1.7优化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的性能176

8.2.2使用任务计划向导177

8.2.3手工创建任务计划178

8.2.4修改或者删除计划任务181

8.2.5运行和停止任务计划182

8.2.6检查任务计划的状态182

8.2.7为任务计划设置全局选项183

8.2.8处理远程计算机上的任务183

8.3AT.exe185

8.4schtasks.exe185

8.4.1使用schtasks.exe创建任务186

8.4.2使用schtasks.exe管理已存在的任务187

8.5.1运行磁盘清理188

8.5.2决定要删除的内容188

8.5磁盘清理188

8.5.3压缩旧文件189

8.5.4磁盘清理的其他选项190

8.5.5使用cleanmgr.exe190

8.6系统信息191

8.6.1操作“系统信息”窗口191

8.6.3导出系统数据192

8.6.4从“系统信息”窗口运行系统工具192

8.6.2将系统数据保存到文件192

8.6.5连接到远程计算机193

8.6.6使用msinfo32.exe193

8.7本地计算机管理管理单元195

8.8可移动存储205

第9章 打印213

9.1新的打印功能213

9.3打印进程214

9.3.1创建输出文件214

9.2打印基础214

9.4打印组件215

9.3.4发送打印作业215

9.4.1后台打印处理程序215

9.3.3路由打印作业215

9.3.2处理输出文件215

9.4.2后台打印文件217

9.4.3打印机驱动程序217

9.4.4WindowsServer2003打印处理器218

9.4.5其他打印处理器219

9.4.6打印路由器219

9.4.7打印监视器220

9.4.8语言监视器226

9.4.9打印提供程序227

9.5.1即插即用打印机的安装228

9.5.2打印机的手工安装228

9.5安装本地打印机228

9.5.3安装USB打印机和IEEE打印机229

9.5.4安装红外打印机229

9.5.5安装具有网络功能的打印机230

9.6共享打印机231

9.6.1创建打印机共享231

9.6.2设置打印机权限232

9.6.3审核打印机访问234

9.6.4为其他Windows版本添加驱动程序237

9.7使用打印机位置跟踪238

9.7.1打印机位置跟踪需求238

9.7.2打印机位置命名需求239

9.8.1连接到远程打印机240

9.8.2搜索ActiveDirectory240

9.8安装远程打印机240

9.8.3浏览网络243

9.9.1一对一的打印机驱动程序244

9.9.2打印机池244

9.9计划打印机的实施244

9.9.3多对一的打印机驱动程序245

9.10配置打印服务器246

9.10.2打印服务器端口247

9.10.3打印服务器驱动程序247

9.10.1打印服务器格式247

9.10.4服务器后台打印处理程序选项248

9.11配置打印机249

9.11.1打印首选项249

9.11.2打印机属性250

9.12.1管理远程打印机255

9.12.2重定向打印作业255

9.12管理打印机255

9.12.3操作队列里的打印作业256

9.13打印到文件256

9.14从DOS打印257

第10章 使用TCP/IP协议组网258

10.1TCP/IP的细节258

10.1.1Microsoft的TCP/IP协议的首次展示259

10.1.2WindowsServer2003中TCP/IP协议的改进260

10.1.3TCP/IP的改进265

10.2TCP/IP协议和WindowsServer2003网络模型266

10.2.1TCP/IP协议栈267

10.2.2TCP协议会话的剖析273

10.3安装并配置TCP/IP275

10.3.1IP地址275

10.3.2子网掩码276

10.3.3IP地址类型277

10.3.4理解子网277

10.3.5默认网关278

10.3.6高级IP地址278

10.3.7首选的和备用的DNS服务器279

10.4理解域名注册和解析279

10.4.1使用HOSTS文件280

10.4.2使用域名系统280

10.4.3NetBIOS域名281

10.4.4结点类型282

10.4.5NetBIOS域名注册282

10.4.6NetBIOS域名解析284

10.4.7何时不再依靠NetBIOS286

10.5TCP/IP工具287

10.5.1ping287

10.5.2tracert288

10.5.3pathping289

10.5.4ipconfig290

10.5.5netstat291

10.5.6ARP291

10.5.7route292

10.5.8nbtstat293

第11章 DHCP和IP地址295

11.1理解DHCP296

11.1.1DHCP的起源296

11.1.2IP地址分配297

11.1.3DHCP的其他能力297

11.1.4DHCP通信300

11.1.5运行Microsoft的DHCP服务器302

11.1.6DHCP和域名解析305

第12章 理解DNS307

12.1DNS简介307

12.2域309

12.3区域310

12.3.3ActiveDirectory集成311

12.3.2辅助区域311

12.3.4存根区域311

12.3.1主要区域311

12.3.5委派312

12.3.6记录312

12.3.7区域传输/复制313

12.4文件314

12.5WindowsServer2003DNS314

12.5.1客户端注册表项值316

12.5.2DNS工具320

12.5.3手动安装DNS322

12.5.4使用“管理你的服务器向导”来安装DNS323

12.5.5设置正向查找区域323

12.5.7DHCP集成324

12.5.8RFCs324

12.5.6安全选项324

12.5.9WINS325

12.5.10LMHOSTS327

13.1WindowsServer2003在路由和远程访问方面的改变331

13.2IP路由概述331

第13章 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331

13.2.1路由算法333

13.2.2路由协议335

13.3路由和远程防问服务基础338

13.3.1远程连接和远程控制338

13.3.2网络协议339

13.3.3访问协议342

13.3.4访问方法345

13.3.5Internet连接共享(ICS)347

13.4安全的RRAS348

13.4.1身份验证方法348

13.4.2回叫350

13.4.3调用者ID350

13.5虚拟专用网络基础350

13.5.1身份验证351

13.5.2信道351

13.5.3加密352

13.5.4VPN实现的考虑事项353

13.5.5选择VPN解决方案353

13.6安装RRAS354

13.7.1配置远程访问(拨号或VPN)355

13.7配置RRAS355

13.7.2配置具有网络地址转换的路由器358

13.7.3配置VPN访问和NAT361

13.7.4配置两个专用网络之间的安全连接362

13.7.5自定义RRAS配置363

13.7.6配置Internet连接共享365

13.7.7配置RRAS客户367

13.7.8配置远程访问策略370

13.8管理及诊断RRAS374

13.8.1管理多个RRAS服务器374

13.8.2监视连接375

13.8.3查看路由表376

13.8.4添加静态路由376

13.8.5事件日志377

13.8.6关于选项379

13.8.7RRAS和64位版本的WindowsServer2003379

14.1Windows客户网络服务381

14.1.1Microsoft网络客户端381

第14章 客户网络服务381

14.1.2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382

14.1.3浏览器服务383

14.2NovellNetWare服务383

14.2.1Windows与NetWare通信384

14.2.2NWLink384

14.2.3NetWare客户端服务386

14.2.4NetWare服务387

14.3Macintosh服务388

14.3.1Macintosh网络协议389

14.3.2对Macintosh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392

14.3.3Macintosh文件服务393

14.3.4Macintosh打印服务395

14.4.1POSIX397

14.4.2UNIX打印服务397

14.4UNIX集成服务397

14.4.3UNIX网络连通性399

14.4.4telnet400

第15章 文件系统及其功能405

15.1FAT和FAT32405

15.2NTFS406

15.2.1NTFS主文件表406

15.2.2NTES碎片408

15.3NTFS压缩409

15.4升级至NTFS411

15.4.1决定文件系统的类型412

15.4.2转换到NTFS412

15.4.3将卷格式化为NTFS413

15.5NTFS权限415

15.5.1NTFS权限与共享权限415

15.5.2默认权限416

15.5.3继承权限417

15.5.4修改权限419

15.5.5有效权限421

15.5.6理解拒绝权限421

16.1分布式文件系统422

16.1.1什么时候使用DFS422

第16章 磁盘和文件管理422

16.1.2DFS术语423

16.1.3独立DFS与域DFS423

16.1.4创建DFS根目录424

16.1.5将链接添加到根目录427

16.1.6将驱动器映射到根目录428

16.1.7管理DFS428

16.2共享文件夹的卷影副本429

16.2.1启用卷影副本429

16.2.2配置卷影副本431

16.2.3禁用卷影副本432

16.2.4安装卷影副本客户端软件433

16.2.5访问文件的以前版本433

16.3磁盘配额436

16.3.1磁盘限额的要求436

16.3.2计划默认配额437

16.3.3启用和应用配额438

16.3.4设置单个配额项439

16.3.5配额报告440

16.4远程存储服务441

16.4.1快速预览RSS441

16.3.6将配额项转移到另外一个卷441

16.4.2安装RSS442

16.4.3配置RSS设置443

16.4.4使用RSS管理的文件444

16.4.5RSS备份445

16.5可移动存储管理446

16.5.1配置可移动存储446

16.4.6删除RSS446

16.5.2库447

16.5.3媒体池448

16.5.4媒体标识449

16.5.5媒体状态449

16.5.6管理媒体池450

16.5.7管理媒体451

16.5.8管理工作队列452

16.5.9管理操作员请求453

16.5.10RSM技巧453

17.1.1NTLM身份验证455

17.1WindowsServer2003身份验证455

17.1.2NTLMTelnet身份验证455

第17章 WindowsServer2003的安全455

17.1.3Kerberos概述456

17.1.4公钥基础结构和Windows458

Server2003身份验证458

17.2使用EFS保护数据459

17.3系统密钥的使用461

17.4有密码保护的屏幕保护程序464

17.5Internet协议安全性465

17.6本地安全策略468

17.6.1本地安全账策略469

17.6.2账户锁定策略470

17.6.3本地策略470

17.7实施审核472

17.7.1通过审核日志查找安全漏洞475

17.7.2保护事件日志476

17.8域之间的信任关系476

17.9修补程序的管理478

17.9.1HFNETCHK478

17.9.2MBSA479

17.10备忘录481

18.1创建新域483

18.1.1计划域控制器部署483

第18章 域控制器483

18.1.2安装ActiveDirectory484

18.1.3ActiveDirectory和DNS484

18.1.4在新域中安装第一个域控制器485

18.1.5在新域中安装额外的域控制器485

18.1.6通过还原备份创建额外的域控制器486

18.2升级Windows2000域488

18.2.1准备林和域488

18.2.2升级Windows2000域控制器489

18.3.1决定DNS490

18.3.2域和林的功能490

18.3升级WindowsNT4域490

18.3.3升级域控制器492

18.4理解域控制器角色493

18.4.1复制是角色的目的493

18.4.2分配角色494

18.4.3架构主机494

18.4.4域命名主机496

18.4.5相对ID主机498

18.4.6PDC仿真主机499

18.4.7结构主机501

18.5W32Time502

18.5.1理解时间同步层次503

18.5.2理解同步处理503

18.5.3使用外部时间服务器504

18.5.4W32Time事件日志项506

18.6全局编录506

18.6.3全局编录维护通用组507

18.6.2全局编录身份验证任务507

18.6.4通用组成员缓存507

18.6.1全局编录查询507

18.6.5在域控制器上启用/禁用全局编录508

第19章 理解ActiveDirectory510

19.1ActiveDirectory结构510

19.2.1惟一标识名513

19.2.2相对标识名513

19.2LDAP和ActiveDirectory513

19.3ActiveDirectory结构的计划514

19.3.1集中式或非集中式管理控制514

19.4查询ActiveDirectory517

19.3.4混合组织结构517

19.4.1Active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517

19.3.3组织结构517

19.3.2地理位置517

19.4.2使用Windows搜索518

19.5维护ActiveDirectory518

19.6ActiveDirectory站点和服务521

19.6.1创建站点结构521

19.6.2站点间传输522

19.6.3子网523

19.6.4服务523

19.6.5站点和服务的维护和故障诊断工具524

19.7ActiveDirectory域和信任关系526

20.1WindowsServer2003中的组529

20.1.1本地组529

第20章 管理组和OU529

20.1.2域组534

20.1.3组作用域535

20.1.4默认的域组536

20.1.5特殊标识538

20.1.6使用组管理权限538

20.2组织单位540

20.2.1创建OU540

20.2.2在OU中定位对象541

20.2.3委派OU的管理542

20.2.4管理委派542

21.1.2域账户545

21.1.1本地账户545

21.1.3组545

21.1理解用户账户545

第21章 管理用户和登录545

21.2管理域账户546

21.2.1内置域账户546

21.2.2域用户账户547

21.3管理UPN551

21.4管理本地用户账户552

21.4.1创建本地用户账户553

21.4.2配置本地用户账户553

21.5.1本地登录555

21.5.2域登录555

21.5登录过程概览555

21.6身份验证556

21.5.4远程登录556

21.6.1Kerberos556

21.5.3登录到信任域556

21.6.2NTLM557

21.7密码557

21.7.2强密码558

21.7.3域密码策略558

21.7.1新的密码要求558

21.7.4无效密码锁定560

21.7.5密码重设盘562

21.8用户配置文件562

21.8.1本地配置文件563

21.8.2配置默认用户的配置文件564

21.8.3漫游配置文件565

21.8.4强制配置文件567

21.9主文件夹568

21.9.1在配置文件中添加主文件夹569

21.9.2将文件重新定向到主文件夹569

21.10.1在用户属性中启用登录脚本573

21.10.2使用组策略启用登录脚本573

21.10登录脚本573

第22章 用组策略管理服务器和客户端计算机574

22.1组策略基础574

22.1.1使用组策略的要求576

22.1.2与旧版本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性577

22.1.3组策略处理和继承578

22.1.4筛选组策略580

22.2组策略对象580

22.3组策略设置582

22.3.1计算机配置582

22.3.2用户配置585

22.3.3自定义模板590

22.4用GPMC管理组策略591

22.4.2将组策略对象链接到ActiveDirectory容器592

22.4.3委派组策略管理592

22.4.1创建组策略对象592

22.4.5组策略结果593

22.4.6备份组策略对象593

22.4.4组策略建模593

22.4.9复制组策略对象594

22.4.8还原备份组策略对象594

22.4.10移植GPO设置594

22.4.7导入GPO设置594

22.4.11用脚本编写GPMC操作595

第23章 网络软件安装596

23.1远程安装服务597

23.1.1远程安装软件的安装598

环境的RIS602

23.2智能映像ActiveDirectory软件安装及维护607

23.3软件限制策略607

第24章 群集609

24.1网络负载平衡群集609

24.1.1网络负载平衡的优势610

24.1.2网络负载平衡基础结构610

24.1.3安装及配置NLB613

24.1.4采用nlbmgr.exe配置群集和结点620

24.1.5管理网络负载平衡622

24.2.1服务器群集基础结构625

24.2服务器群集625

24.2.2使用适合环境的服务器群集631

24.2.3安装群集服务633

第25章 微调和优化性能639

25.1检查性能优化639

25.1.1建立服务级别和目标640

25.1.2建立策略和过程640

25.2建立基准值641

25.2.1工作负荷描述641

25.2.2基准和厂商提供的信息642

25.2.3数据搜集:正在监视什么642

25.3性能监视工具643

25.3.1任务管理器643

25.3.2网络监视器644

25.3.3“性能”管理单元646

25.3.4第三方工具655

25.4监视和优化系统资源656

25.4.1监视内存656

25.4.3监视磁盘子系统657

25.4.2监视处理器657

25.4.4监视网络性能658

25.5控制系统资源659

第26章 灾难预防计划和还原661

26.1备份661

26.1.1新备份功能661

26.1.2备份权限问题663

26.1.4备份类型664

26.1.3磁盘配额和备份文件664

26.1.5备份664

26.1.6配置备份软件665

26.1.7创建备份工作667

26.1.8计划备份670

26.1.9使用备份批处理文件671

26.1.10使用可移动存储管理器672

26.2还原672

26.2.2设置还原选项673

26.2.1还原文件和文件夹673

26.2.3还原域控制器675

26.2.4为DC选择还原类型676

26.3故障恢复控制台678

26.3.1从安装光盘访问故障恢复控制台678

26.3.2预安装故障恢复控制台679

26.3.3使用故障恢复控制台679

26.3.4改变故障恢复控制台规则684

26.3.5取消安装故障恢复控制台686

26.4自动系统故障恢复686

26.4.2用ASR恢复系统687

26.4.1创建ASR恢复系统687

26.5创建引导盘688

26.6.1BSOD出现的原因689

26.6STOP错误:蓝屏死机689

26.6.2准备BSOD689

26.6.3配置系统还原选项690

26.6.4配置转储文件类型691

26.6.5配置管理警报692

26.6.6用BSOD测试配置694

26.6.7理解崩溃695

26.6.8强制出现BSOD696

26.6.9深入BSOD697

26.6.10普通STO错误698

26.7Windows错误报告702

26.7.1在系统属性中启用错误报告704

26.7.2在组策略中启用错误报告705

26.7.4收集和查看报告708

26.7.3发送报告708

26.8chkdsk简介709

26.8.1chkdsk710

26.8.2autochk.exe711

26.8.3chkntfs.exe712

A.1IIS6的新功能713

附录AInternet信息服务713

A.1.1增强的体系结构713

A.1.2增强的安全性715

A.1.3增强的可管理性716

A.2.1安装IIS717

A.2一般管理任务717

A.2.2管理IIS717

A.2.3启用web服务扩展718

A.2.4创建网站718

A.2.5配置网站719

A.2.6创建应用程序720

A.2.7创建应用程序池722

A.2.8配置回收723

A.2.9配置空闲超时724

A.2.10创建Web园724

A.2.11配置运行状况监视724

A.2.12配置应用程序池标识725

A.2.14允许直接编辑配置数据库726

A.2.13配置应用程序设置726

A.2.15备份配置数据库727

A.2.16还原配置数据库729

A.2.17导出配置数据库730

A.2.18导入配置数据库731

23.1.2用于管理Windows2003

5.6.2在另一台WindowsServer20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