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印染手册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印染手册 第2版
  • 周良官主编;上海印染工业行业协会,《印染手册》(第二版)编修委员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750642324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334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1383页
  • 主题词:印刷/包装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印染手册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原布规格1

一、织物设计与原布规格1

目录1

第一篇 练漂1

第一章 原布1

二、常见原布规格2

二、本色布国家评分标准19

一、原布检验内容、方法和要求19

第二节 原布检验19

三、原布疵病对印染加工影响及其处理方法26

二、翻布与打印27

一、分批分箱(卷)原则27

第三节 原布准备27

三、缝头28

一、纯棉织物29

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织物29

第二章 不同织物的练漂工艺29

三、棉麻混纺、交织织物30

二、纯麻织物30

二、涤棉混纺织物31

一、棉维混纺织物31

第二节 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31

粘纤、富纤织物31

第三节 各种混纺织物31

第四节 纯化纤织物33

五、涤麻混纺织物33

三、涤粘(富)混纺织物33

四、涤粘(腈)中长纤维混纺织物33

一、各种烧毛方式34

第一节 烧毛概况和加工方式34

第三章 烧毛34

二、不同烧毛方式的对比35

二、工艺条件36

一、工艺程序36

第二节 烧毛工艺36

三、注意事项37

一、某些单一可燃性气体的性质38

第三节 几种可燃性气体的性质38

二、几种混合可燃性气体的性质39

第四节 常见烧毛疵病及克服方法40

二、各种浆料的性能及其适用品种41

一、常用上浆浆料41

第四章 退浆41

第一节 浆料41

一、酶42

第二节 各种退浆剂的选择42

四、氧化剂43

三、酸43

二、碱43

二、碱退浆及碱酸退浆44

一、酶退浆及酶酸退浆44

第三节 常用退浆工艺44

第四节 各种退浆工艺的比较45

三、氧化剂退浆45

第五节 注意事项46

三、工艺条件48

二、工艺程序48

第五章 煮练48

第一节 煮布锅煮练48

一、加工方式及特点48

第二节 绳状连续汽蒸煮练49

四、注意事项49

三、紧式绳状和松式绳状的差别和比较50

二、主要工艺条件50

一、工艺程序50

一、加工方式及特点51

第三节 平幅轧卷汽蒸煮练51

四、注意事项51

第四节 平幅连续汽蒸煮练52

四、注意事项52

二、工艺程序52

三、主要工艺条件52

二、工艺程序53

一、加工方式类别53

一、加工方式54

第五节 平幅高温高压煮练54

三、主要工艺条件54

四、注意事项54

第六节 各种煮练工艺的比较55

四、注意事项55

二、工艺程序55

三、主要工艺条件55

第七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57

二、工艺条件59

一、工艺程序59

第六章 漂白59

第一节 次氯酸盐漂白59

四、漂白粉溶解法60

三、注意事项60

二、双氧水连续汽蒸漂白61

一、双氧水卷染机漂白61

第二节 双氧水漂白61

二、工艺条件63

一、工艺程序63

第三节 亚氯酸钠漂白63

第四节 各种漂白剂及其工艺的比较64

三、注意事项64

第五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65

二、注意事项67

一、工艺程序与条件67

第七章 开幅、轧水、烘燥67

一、纯棉及麻棉混纺织物丝光工艺程序68

第一节 丝光工艺程序及丝光方式68

第八章 丝光68

一、一般丝光工艺条件69

第二节 丝光工艺条件及注意事项69

二、T/C及麻类织物丝光工艺程序69

二、丝光张力70

一、烧碱浓度与作用时间70

二、注意事项70

第三节 丝光工艺与棉布缩水率的关系70

第四节 丝光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71

三、去碱71

一、澄清处理72

第五节 淡碱回收72

二、蒸浓73

三、注意事项74

五、扩容蒸发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75

四、三效蒸发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75

第一节 预定形工艺程序及工艺条件76

第九章 定形76

第三节 定形增白一步法77

第二节 后定形及工艺条件77

第四节 不同定形工艺程序的优缺点比较78

第五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79

二、主要工艺条件81

一、工艺程序81

第十章 特殊品种的练漂81

第一节 灯芯绒布81

第二节 割经平绒布84

三、注意事项84

二、工艺条件85

一、工艺程序85

一、工艺程序85

二、工艺条件及注意事项85

第三节 绒布85

一、纯棉色织物87

第四节 色织物87

三、注意事项87

二、涤棉混纺色织物89

三、涤粘混纺色织物90

二、提花布91

一、绉纱91

第五节 装饰用布91

一、药用纱布92

第六节 工业用布92

三、其他92

三、橡膏布底布94

二、砂皮底布94

四、领衬布95

五、工业用帆布96

六、其他工业用布98

一、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种类及工艺流程99

第二节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种类、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选择的原则99

第十一章 短流程前处理99

第一节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进展99

一、汽蒸法工艺102

第三节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实例102

二、工艺条件选择的原则102

二、冷轧堆工艺105

三、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注意事项108

二、严格掌握双氧水漂白的工艺条件108

第四节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必须掌握的几个关键108

一、应正确理解短流程前处理工艺108

第五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109

一、卷染染色111

第一节 竭染111

第二篇 染色111

第一章 直接染料染色111

二、喷射溢流染色114

一、工艺程序117

第二节 轧染117

四、轧染实例118

三、注意事项118

二、处方及工艺118

第三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119

一、卷染染色121

第一节 竭染121

第二章 活性染料染色121

二、喷射溢流染色124

三、焙固法处方128

二、汽固法处方128

第二节 轧染128

一、工艺程序128

五、注意事项129

四、工艺条件129

六、轧染实例130

二、处方及工艺131

一、工艺程序131

第三节 轧卷堆置染色131

第四节 短流程湿蒸染色133

四、染色实例133

三、注意事项133

三、注意事项134

二、处方及工艺134

一、工艺程序134

第五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135

四、染色实例135

二、染液稳定性136

一、染色方法参考136

第六节 部分活性染料性能136

三、染料扩散性能138

第三章 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139

二、处方及工艺140

一、工艺程序140

第一节 卷染140

四、卷染实例141

三、注意事项141

一、连续轧染法142

第二节 轧染142

二、轧染打底卷染显色法149

第三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151

一、常用色酚表153

第四节 冰染料染色工艺用表153

二、顺法重氮化色基表154

三、逆法重氮化色基表155

七、偶合当量表156

六、抗碱剂的碱当量表156

四、色盐表156

五、中和剂的酸当量表156

九、色酚对棉纤维亲和力表158

八、卷染显色浴浓度表158

一、常用部分还原染料隐色体卷染方法160

第一节 隐色体卷染160

第四章 还原染料染色160

三、处方及工艺161

二、工艺程序161

四、注意事项163

五、卷染实例164

一、悬浮体轧染汽蒸还原法165

第二节 悬浮体轧染165

二、悬浮体轧染卷染机还原法169

第三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170

第四节 部分常用的还原染料性能171

一、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亲和力及氧化难易情况173

第一节 常用染料的部分性质173

第五章 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173

二、处方及工艺174

一、工艺程序174

二、部分染料的溶解度174

第二节 亚硝酸钠显色法连续轧染174

三、部分染料的氧化剂用量与染色、显色温度175

五、轧染注意事项176

四、部分染料轧槽始染液冲淡百分率176

六、轧染实例177

二、处方及工艺178

一、工艺程序178

第三节 卷染178

四、卷染实例179

三、注意事项179

第四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180

二、处方及工艺182

一、工艺程序182

第六章 硫化还原染料染色182

第一节 卷染182

四、卷染实例183

三、注意事项183

二、处方及工艺184

一、工艺程序184

第二节 轧染184

三、注意事项185

一、卷染烧碱、保险粉用量186

第三节 烧碱、保险粉用量186

四、轧染实例186

二、轧染烧碱、保险粉用量187

一、卷染染色188

第一节 竭染188

第七章 硫化染料染色188

二、绳状染色193

一、粉状硫化染料染色194

第二节 轧染194

二、液状(隐色体)硫化染料染色197

三、水溶性硫化染料染色198

第三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201

第四节 常用染料性能表202

二、工艺处方203

一、工艺程序203

第八章 酞菁蓝和苯胺黑染色203

第一节 酞菁蓝染色203

四、工艺程序及条件204

三、处方举例204

五、注意事项205

六、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206

二、处方及工艺207

一、工艺程序207

第二节 苯胺黑染色207

四、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208

三、注意事项208

二、处方及工艺210

一、工艺程序210

第九章 中性染料染色210

第一节 卷染210

三、注意事项211

四、卷染实例212

二、处方及工艺213

一、工艺程序213

第二节 轧染213

四、轧染实例214

三、注意事项214

第四节 部分染料对维纶织物匀染性能215

第三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215

一、绳状染色216

第一节 纯腈纶织物染色216

第十章 阳离子染料染色216

二、阳离子染料的配伍值K和饱和值f217

第二节 腈纶混纺织物染色218

第十一章 分散染料染色219

三、工艺条件220

二、工艺程序220

第一节 热熔轧染法220

一、涤棉混纺布染色工艺220

五、注意事项221

四、工艺处方221

六、轧染实例222

二、处方及工艺223

一、工艺程序223

第二节 高温高压卷染223

四、染色实例224

三、注意事项224

三、处方及工艺225

二、工艺程序225

第三节 载体法卷染225

一、常用载体性质225

五、染色实例226

四、注意事项226

三、注意事项227

二、处方及工艺227

第四节 喷射溢流绳状染色227

一、工艺程序227

四、染色实例228

第五节 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229

二、处方及工艺231

一、工艺程序231

第十二章 涂料染色231

第一节 轧染231

四、轧染实例232

三、注意事项232

五、轧染浓度为10g/L的染色牢度233

三、注意事项234

二、处方及工艺234

第二节 浸染234

一、工艺程序234

一、工艺程序235

第一节 Lyocell/Tencel织物的染整加工235

第十三章 新型纤维织物的染整加工235

二、主要工艺条件236

三、加工实例239

四、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240

二、主要工艺条件242

一、工艺程序242

第二节 Modal织物染整加工242

三、注意事项244

四、加工实例245

五、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246

一、活性染料的分类247

第一节 活性染料直接印花247

第三篇 印花247

第一章 棉布直接印花247

二、活性染料的选用248

三、活性染料的印花方法250

四、常用活性染料印花性能258

五、活性染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260

二、印花用涂料粘合剂的分类263

一、印花常用涂料品种263

第二节 涂料直接印花263

三、增稠剂和合成增稠剂264

四、涂料印花方法265

五、白涂料印花268

六、特种涂料印花269

七、涂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275

一、色基直接印花276

第三节 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276

二、色酚直接印花281

三、不溶性偶氮染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283

一、常用快色素染料284

第四节 快色素染料直接印花284

三、显色285

二、处方及工艺程序285

一、重氮氨基化合物的制备286

第五节 中性素染料直接印花286

四、注意事项286

二、中性素染料的印花工艺287

一、重氮磺酸钠盐的制备288

第六节 快磺素染料直接印花288

二、印花工艺289

一、雕白粉法直接印花291

第七节 还原染料直接印花291

二、悬浮体法直接印花295

三、硫化还原黑CLN直接印花296

一、亚硝酸钠—硫酸显色法直接印花297

第八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直接印花297

四、还原染料与苯胺黑共同印花297

二、氯酸钠—硫氰酸铵蒸化法直接印花300

三、可溶性还原染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301

一、处方及工艺程序302

第九节 酞菁染料直接印花302

二、注意事项304

三、酞菁染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305

一、涂料防印活性染料地色工艺307

第一节 防印印花307

第二章 棉布综合直接印花和特殊印花法307

二、涂料防印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工艺309

三、不溶性偶氮染料防印活性染料工艺310

四、K型活性染料防印KN型活性染料工艺311

五、活性染料硫脲法防印无氨酞菁地色工艺312

六、半防印花314

一、泡泡纱印花315

第二节 特种印花315

二、仿蜡防花布印花318

一、橘红类色基(或色盐)地色防染(防印)印花320

第一节 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防染印花320

第三章 棉布防染印花320

二、蓝色盐VB地色防染印花322

第二节 活性染料地色防染印花326

二、活性染料的选用327

一、酸剂的选用327

三、防白、涂料着色防染328

一、防白印花329

第三节 还原染料地色防染印花329

二、着色防染印花330

三、地色轧染332

第四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地色防染印花334

一、防白印花335

二、还原染料着色防染印花336

三、快色素、中性素染料着色防染印花338

第五节 酞菁染料地色防染印花339

一、防白印花340

二、着色防染印花341

三、地色轧染343

一、防白印花344

第六节 苯胺黑地色防染印花344

二、着色防染印花345

三、轧染地色348

二、染地色350

一、工艺程序350

第四章 棉布拔染印花350

第一节 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拔染印花350

三、拔白浆351

四、还原染料着色拔染352

五、硫化还原黑CLN印花357

第二节 铜盐直接染料地色拔染印花358

二、染地色359

一、工艺程序359

四、还原染料着色拔染印花361

三、拔白浆361

六、铜盐直接染料地色上的罩印印花362

五、涂料着色拔染印花362

二、处方及工艺程序363

一、活性染料的选用363

第三节 活性染料地色拔染印花363

三、拔白及还原染料着色拔染364

三、注意事项365

二、处方及工艺程序365

第五章 人造棉类及富纤织物印花365

第一节 活性染料直接印花365

一、粘纤、富纤织物活性染料印花365

二、处方及工艺程序366

一、粘纤、富纤织物涂料印花366

四、活性染料与其他染料共同印花366

第二节 涂料直接印花366

三、注意事项367

二、不溶性偶氮染料与涂料共同印花368

一、粘纤、富纤织物不溶性偶氮染料印花368

第三节 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368

第六节 苯胺黑直接印花369

第五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直接印花369

第四节 还原染料直接印花369

第八节 防染印花370

第七节 拔染印花370

第二节 分散染料印花373

二、注意事项373

第六章 涤棉混纺织物直接印花373

第一节 涂料印花373

一、处方及工艺程序373

第三节 分散—活性染料同浆印花374

一、K型活性染料小苏打法和耐碱分散染料同浆印花375

二、乙烯砜型活性染料甲酸钠法和分散染料同浆印花376

第四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印花377

第五节 分散—可溶性还原染料同浆印花378

第七节 普鲁西林PC染料印花379

三、注意事项379

第六节 涂料—分散染料同浆印花379

一、处方及工艺程序379

二、操作379

一、色淀的制备380

第八节 冰染料色淀和活性染料同浆印花380

一、处方及工艺程序380

二、染料的选用380

三、注意事项380

第九节 烂花印花382

二、冰染料色淀与活性染料同浆印花382

二、烂花涤棉383

一、烂花丝绒383

一、工艺程序384

第一节 分散染料地色防拔染印花384

第七章 涤棉混纺织物防拔染印花384

二、防拔白浆385

三、着色防拔染印花386

二、防拔白浆391

一、工艺程序391

第二节 分散—活性染料地色防拔染印花391

三、着色防拔染印花392

四、分散—活性染料地色393

二、防拔白浆394

一、工艺程序394

第三节 分散—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防拔染印花394

四、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地色395

三、还原染料着色防拔染印花395

四、涂料印花397

三、可溶性还原染料印花397

第八章 维棉混纺织物直接印花397

一、活性染料印花397

二、还原染料印花397

五、缩聚染料印花398

第二节 染料的选择399

第一节 概述399

第九章 转移印花和喷射印花技术399

一、色墨401

第三节 花纸的印制401

二、纸张402

一、转移印花工艺及注意事项403

第四节 转移印花的工艺与设备403

三、印制方法403

第五节 涤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的生产404

二、转移印花的设备404

一、天然纤维上连接分散染料的受体405

第六节 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405

二、在天然纤维织物表面聚合高分子薄层406

三、将天然纤维进行变性处理407

五、湿法转移印花408

四、涂料—热熔树脂转移印花408

一、喷射印花技术及喷印生产流程409

第七节 喷射印花技术409

二、工艺分析与生产应用410

第一节 常用化学药品和染料与糊料的相容性412

第十章 印花糊料412

一、海藻酸钠糊和海藻酸酯糊、海藻酸钠半乳化糊414

第二节 各种原糊的制备方法414

二、龙胶、合成龙胶及其他醚化植物种子胶418

三、淀粉及其衍生物421

四、纤维素衍生物426

五、其他天然糊料427

六、乳化糊429

一、工艺设计432

第一节 辊筒印花432

第十一章 印花工艺设计及现场技术管理432

二、现场技术管理435

一、工艺设计436

第二节 圆网印花436

二、现场技术管理440

一、工艺设计448

第三节 平网印花448

二、现场技术管理449

二、筛网框的制作455

一、筛网版的制作455

第十二章 筛网制版455

第一节 平版筛网455

三、筛网的选用和组织结构457

四、筛网框绷制463

五、筛网花纹制作464

圆网制版470

第二节 圆筒筛网470

电脑制版480

第三节 平(圆)网的层次版制作480

四、花筒内径482

三、花筒外径482

第十三章 印花辊筒雕刻482

第一节 花筒482

一、花筒规格482

二、花筒物理性能482

二、花筒前准备483

一、工艺程序483

五、钢芯中镀花筒483

第二节 缩小雕刻483

二、照相485

一、分色描样485

第三节 照相雕刻485

五、显影486

四、网屏486

三、感光胶片486

七、花筒制作487

六、连晒487

第五节 钢芯雕刻488

第四节 喷蜡雕刻488

二、激光雕刻直接电铸花网489

一、激光制网机489

第六节 激光制网系统489

二、电脑控制喷墨制网系统490

一、喷蜡制网系统490

第七节 电脑控制喷蜡制网系统490

一、浆料491

第一节 上浆整理491

第四篇 整理491

第一章 普通整理491

二、填充剂497

三、防腐剂498

五、上浆穿布方式499

四、工艺程序与条件499

七、上浆工艺举例500

六、单面浆烘干穿布方式500

一、拉幅机的类型及其应用502

第二节 拉幅整理502

八、操作注意事项502

二、各种拉幅工艺503

四、热风拉幅机热源比较505

三、布铗、针板的技术要求505

五、增白拉幅的用剂和工艺506

六、操作注意事项509

二、阳离子柔软剂510

一、阴离子柔软剂510

第二章 柔软整理510

第一节 常用柔软剂的类别510

五、乳胶柔软剂511

四、反应性柔软剂511

三、非离子柔软剂511

第二节 几种常用柔软剂制备方法512

二、涤棉混纺布柔软整理处方513

一、纤维素纤维织物柔软整理处方513

第三节 柔软整理工艺与处方513

二、间歇机械柔软整理514

一、连续机械柔软整理514

第四节 操作注意事项514

第五节 机械柔软整理514

二、橡胶毯压缩装置516

一、给湿装置516

第三章 预缩整理516

第一节 预缩机主要组成及作用516

第三节 操作注意事项517

二、预缩的工艺条件示例517

三、毛毯烘干装置517

第二节 织物预缩工艺及条件517

一、预缩工艺程序517

一、软辊筒520

第二节 辊筒520

第四章 光泽整理和轧花整理520

第一节 机器类型520

一、轧光机520

二、电光机520

三、轧花机520

三、轧光机、电光机和轧花机软硬辊筒常见排列形式521

二、金属辊筒521

二、工艺特点522

一、工艺程序522

第三节 工艺条件与整理效果的关系522

一、含湿率522

二、温度522

三、压力522

第四节 各种轧光工艺522

三、通用轧光机的整理实例523

四、操作注意事项524

二、工艺特点525

一、工艺程序525

第五节 电光及轧花工艺525

三、耐久性电光与轧花工艺实例526

四、操作注意事项527

三、刻纹钢芯实例528

二、钢芯选用原则528

第六节 电光钢辊刻纹528

一、钢芯的规格528

五、工作线压强与电光织物轧纹斜线角度的计算529

四、刻纹操作529

二、耐久油光防水工艺实例530

一、工艺程序530

六、实例530

第七节 耐久油光防水工艺530

三、注意事项531

二、粘纤布在不同条件下照射,经光化降解作用后的断裂强度变化情况532

一、棉府绸树脂整理前后布样,在不同光源下曝晒,经光化降解作用后的强力变化比较532

第五章 树脂整理532

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织物树脂整理后部分物理性能变化532

四、树脂整理交联程度高低对棉布弹性和强力的影响533

三、纤维素纤维织物树脂整理后的强度变化533

七、上海地区棉织物穿着试验结果比较534

六、脲醛树脂整理后的粘纤布弹性与耐磨蚀度的关系534

五、树脂整理液添加柔软剂(季铵型柔软剂1%~2%)使纤维素纤维织物改善扯裂强度的情况534

八、树脂整理织物上甲醛的释放535

二、常用的树脂初缩体536

一、树脂整理浸轧液的组成536

第二节 树脂整理的主要用剂536

一、含氯化镁等组分的协合催化剂540

第三节 常用催化剂540

五、镁盐催化剂541

四、锌盐催化剂541

二、含碱式氯化铝等组分的协合催化剂541

三、铵盐催化剂541

五、树脂及交联剂对直接、活性、还原染料染色物的日晒牢度影响顺序542

四、羟甲基树脂或交联剂经甲醚化后的情况542

第四节 常用树脂主要用剂的性能比较542

一、反应活性顺序542

二、整理织物的吸氯性及氯损强力下降程度的顺序542

三、棉织物用树脂及交联剂浸轧、烘干后,贮藏放置稳定性的比较顺序542

一、常用树脂整理工艺程序543

第五节 树脂整理工艺543

二、工艺实例544

三、操作注意事项547

一、脲醛549

第六节 常用树脂初缩体和交联剂的制备549

二、三羟甲基三聚氰胺550

三、二羟甲基乙烯脲551

四、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552

五、二羟甲基乙基三嗪酮553

六、甲醚化多羟甲基三聚氰胺及二羟甲基乙烯脲(1∶1)混合树脂554

八、脲氰醛混合树脂555

七、二羟甲基乙烯脲及甲醚化多羟甲基三聚氰胺(4∶1)混合树脂555

九、低醚化度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557

十、β-双羟乙基砜558

第一节 普通拒水整理559

第六章 拒水整理559

一、羟甲基类防水剂560

第二节 耐久性拒水整理560

二、有机硅类防水剂561

三、氟碳防水剂563

一、暂时性阻燃整理565

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阻燃整理565

第七章 阻燃整理565

二、半耐久性阻燃整理566

三、耐久性阻燃整理567

二、溴系阻燃剂及其整理工艺569

一、磷系阻燃剂及其整理工艺569

第二节 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569

二、THPC—氨预缩合物及其整理工艺570

一、溴系阻燃剂及其整理工艺570

第三节 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570

二、湿法涂层机572

一、直接涂层机572

第八章 涂层整理572

第一节 涂层设备572

五、涂布器575

四、层压机575

三、转移涂层机575

一、聚氯乙烯涂层剂579

第二节 涂层剂579

二、聚氨酯涂层剂584

三、聚丙烯酸酯涂层剂586

一、直接涂层工艺588

第三节 涂层整理工艺588

四、橡胶类涂层剂588

二、湿法涂层工艺596

三、转移涂层工艺599

四、层压工艺602

一、防霉防腐整理剂的种类及其性能604

第一节 防腐防霉整理604

第九章 其他功能性整理604

二、防霉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605

二、防污整理剂607

一、织物沾污主要来源607

第二节 防污整理607

三、丙烯酸型防污剂乳液整理工艺608

第三节 防静电整理609

五、亲水性含氟化合物防污整理工艺609

四、对苯二甲酸型防污整理工艺609

一、静电的产生及防静电的指标要求610

三、防静电整理剂及其应用工艺611

二、织物防静电的方法611

一、磨绒机的结构612

第四节 磨绒整理612

二、磨绒整理工艺614

第五节 液氨整理615

二、液氨回收616

一、液氨整理工艺616

第六节 卫生整理617

三、液氨整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17

一、卫生整理剂619

二、整理工艺620

一、丝鸣整理621

第七节 风格化整理621

二、碱减量处理622

三、酸减量处理626

四、水洗、砂洗和酶洗处理627

二、低压锅炉水质标准633

一、印染用水质量要求633

第五篇 试化验633

第一章 水质检验633

第一节 印染及锅炉用水质量要求633

二、pH值634

一、色度634

第二节 水质检验方法634

三、总硬度635

四、总碱度636

六、溶解氧637

五、总固体637

八、铁638

七、耗氧量638

十、含油量639

九、锰639

十一、氯化物640

第一节 常用试剂的制备641

第二章 化验室常用溶液的配制641

第二节 常用指示剂的制备642

第三节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643

一、浓烧碱液656

第二节 碱液656

第三章 车间常用液测定656

第一节 酶液656

一、硫酸、盐酸液657

第三节 酸液657

二、淡烧碱液657

三、纯碱液657

二、双氧水漂液658

一、次氯酸盐漂液658

二、草酸液658

第四节 漂液658

一、红矾钠(钾)液659

第五节 氧化剂溶液659

三、亚氯酸钠漂液659

四、亚溴酸钠液659

四、亚硝酸钠液660

三、双氧水液660

二、过硼酸钠液660

一、还原染料染液661

第七节 部分常用染料、染液测定661

第六节 还原剂溶液661

一、亚硫酸氢钠液661

二、大苏打液661

二、还原染料、分散染料扩散性能测定662

三、色酚打底液663

五、蓝色盐VB液664

四、大红色基G液664

六、硫化染料染液665

七、苯胺黑基本溶液666

三、镀铬溶液667

二、防白浆中硫酸铝(明矾)含量测定667

第八节 其他溶液测定667

一、色浆中雕白粉含量测定667

四、树脂初缩体测定668

二、碱总量670

一、脂肪总量670

第四章 常用染整助剂一般性能测试670

第一节 前处理助剂670

四、洗涤力671

三、水分671

六、扩散力672

五、渗透力672

七、乳化力674

九、烷基磺酸钠含量675

八、消泡效果675

十三、润湿力676

十二、活性物含量676

十、淀粉酶活力676

十一、浊点676

二、移染性677

一、缓染力677

第二节 染色及印花助剂677

四、酒精纯度678

三、高温凝聚性678

五、丙三醇含量680

八、海藻酸含量681

七、硫代双乙醇681

六、溶解盐B含量681

三、总甲醛682

二、游离甲醛682

第三节 整理助剂682

一、含固量682

五、乳液离子性683

四、硅乳含油量683

六、乳液稳定性684

七、乳液含氢量685

三、退浆效果检验686

二、原布上浆料的定性检验686

第五章 半制品及成品加工质量检测686

一、烧毛质量的评定686

七、布上带碱量690

六、布上pH值690

四、蜡质含量690

五、毛细管效应690

十、氧化纤维素与水解纤维素鉴别法691

九、白度691

八、残留有效氯691

十二、纤维聚合度692

十一、钡值692

十三、树脂整理织物释放甲醛695

十五、上染率696

十四、树脂整理织物交联程度696

十六、异纤维及错纱的快速测定697

十七、织物回潮率698

第一节 常用纺织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699

第六章 常用纤维性能及鉴别699

一、棉纤维及其织物705

第二节 常用各种纤维织物的部分应用性能705

二、涤纶706

三、维纶及棉维混纺织物707

四、腈纶织物709

五、麻纤维710

一、燃烧法711

第三节 常用纤维一般鉴别法711

六、粘胶纤维711

二、溶解试验法712

四、显微镜检验法713

三、染料着色试验法713

第四节 常见混纺纤维的分析716

一、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718

二、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719

一、简易鉴别法720

第七章 印染织物上的染料鉴别720

二、萃取试验法722

四、机织物的密度723

三、机织物的幅宽723

第八章 织物物理及使用性能的检验723

第一节 织物物理机械性能检验723

一、织物物理机械性能检验的一般规定723

二、长度723

九、织物撕破强力724

八、织物湿态断裂强力724

五、织物单位面积质量724

六、织物厚度724

七、织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724

十、耐磨性726

十一、折痕回复性727

十二、洗涤尺寸变化728

十五、硬挺度729

十四、接缝滑移性729

十三、干洗尺寸变化729

十七、织物悬垂性730

十六、起毛起球730

十八、织物风格仪731

二二、织物烫焦734

二一、吸氯泛黄734

十九、外观保持性734

二十、氯损强力734

一、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的一般规定735

第二节 色牢度测试735

二、耐光牢度试验方法737

三、耐洗牢度试验方法740

六、耐有机溶剂摩擦牢度试验方法742

五、耐摩擦牢度试验方法742

四、耐汗渍牢度试验方法742

十三、耐沸煮牢度试验方法743

十二、耐热水牢度试验方法743

七、耐干洗牢度试验方法743

八、耐有机溶剂牢度试验方法743

九、耐水浸牢度试验方法743

十、耐海水牢度试验方法743

十一、耐斑滴牢度试验方法743

十七、耐过氧化物漂白牢度试验方法744

十六、耐次氯酸盐漂白牢度试验方法744

十四、耐加压汽蒸牢度试验方法744

十五、耐常压汽蒸牢度试验方法744

二十、耐碱煮牢度试验方法745

十九、耐丝光牢度试验方法745

十八、耐亚氯酸钠漂白牢度试验方法745

二十二、耐氧化氮牢度试验方法746

二十一、耐含氯游泳池水牢度试验方法746

二十四、耐臭氧牢度试验方法747

二十三、耐烟熏牢度试验方法747

二十七、耐硫化牢度试验方法748

二十六、耐热压牢度试验方法748

二十五、耐干热(升华)牢度试验方法748

二十九、颜色迁移入聚氯乙烯涂层的评定方法749

二十八、耐甲醛牢度试验方法749

一、特种整理品性能试验一般规定750

第三节 特种整理品性能试验750

三十、耐刷洗牢度试验方法750

三十一、综合色牢度试验方法750

二、防雨性能751

三、防绒性能753

四、抗静电性能755

五、阻燃性能757

六、抗菌卫生整理品性能试验758

七、复合品性能测试759

一、常用型号代号765

第二节 染整设备型号765

第六篇 设备765

第一章 概述765

第一节 染整设备特点765

二、常用染整联合机分段代号766

第四节 染整设备的公称幅度767

第三节 左、右手车定义767

第一节 练漂设备768

一、烧毛机768

第二章 染整设备768

二、平幅练漂机769

三、绳状练漂机774

四、煮布锅777

五、丝光机778

六、开幅、轧水、烘燥机780

一、打底机782

第二节 染色设备782

二、连续轧染机784

三、热熔染色机785

五、高温高压卷染机787

四、卷染机787

七、绳状浸染机788

六、喷射、溢流染色机788

一、辊筒印花机789

第三节 印花设备789

二、圆网印花机791

三、平网印花机793

四、蒸化机795

五、平幅皂洗机797

六、绳状洗布机801

一、拉幅机802

第四节 整理设备802

四、树脂整理机804

三、电光机804

二、轧光机804

五、短环烘燥拉幅机805

六、预缩整理机806

七、热定形机810

八、磨毛机813

二、卷板、卷筒机814

一、检布码布机814

第五节 成品设备814

一、割绒机815

第六节 灯芯绒、绒布设备815

三、打包机815

三、刷毛机816

二、单面碱处理机816

四、上蜡机817

六、起毛剪毛机818

五、钢丝起毛机818

一、二辊轧车820

第一节 轧车设备820

第三章 通用单元设备820

二、三辊轧车822

一、平幅水洗机823

第二节 水洗设备823

二、绳状水洗机826

二、二柱烘燥机827

一、单柱烘燥机827

第三节 烘筒烘燥设备827

一、导辊式烘燥机828

第四节 热风烘燥设备828

三、三柱烘燥机828

三、红外线烘燥机829

二、短环式烘燥机829

一、蒸洗箱830

第五节 蒸箱设备830

二、汽蒸箱831

二、放影机834

一、缩小机834

第四章 雕刻、制版设备834

五、上蜡机835

四、刻线机835

三、锌板雕刻台835

六、画线机836

八、吊式照相机837

七、花筒车磨机837

十、圆网制网系列设备838

九、晒版机838

四、织物风格仪841

三、摩擦色牢度试验仪841

第五章 试验设备841

一、缩水率试验机841

二、织物强力机841

六、数字白度测定仪842

五、织物起毛起球试验仪842

八、光谱测色配色仪843

七、测色色差仪843

十一、织物耐磨机844

十、织物阻燃性能测定仪844

九、防雨性能测试仪844

十三、切样布机845

十二、日晒气候牢度试验仪845

十四、印染小样系列试验机846

一、水洗机848

第六章 96型单元机848

二、轧车852

三、蒸箱855

四、烘筒烘燥机860

一、印染废水的污染源862

第一节 印染废水的形成862

第七篇 废水处理862

第一章 印染废水的特征与治理途径862

二、印染废水种类和特征863

三、有机物865

二、酸碱值865

第二节 印染废水的水质指标865

一、温度865

六、有害物质866

五、氨氮866

四、悬浮物与总固体866

一、选用污染小的染化料867

第三节 在印染生产中减少污染的途径867

七、废水排放标准867

二、选择处理方案的基本原则868

一、水质水量的调查868

二、选用污染小的工艺868

三、节约用水868

四、加强印染生产管理868

第四节 选用合适的废水处理方案868

三、格栅的安装870

二、格栅的种类和规格870

第二章 印染废水物理处理法870

第一节 水质水量的调节870

一、调节的目的870

二、水质、水量调节方法870

第二节 格栅870

一、格栅的作用870

一、沉淀的分类871

第三节 沉淀法871

二、沉淀原理与沉淀曲线872

三、常用沉淀池873

一、过滤机理875

第五节 过滤法875

第四节 泡沫分离法875

三、快滤池的结构876

二、快滤池工作过程876

四、超滤及其设备877

一、重力浓缩法878

第六节 浓缩法878

三、热处理浓缩法879

二、气浮浓缩法879

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880

一、吸附的基本概念880

第七节 活性炭吸附法880

三、影响吸附的因素881

四、活性炭吸附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882

三、烟道气中和法884

二、加酸中和法884

第三章 印染废水的化学与物化处理法884

第一节 中和法884

一、酸碱废水相互中和884

二、混凝剂与助凝剂885

一、混凝原理885

第二节 混凝处理法885

三、混凝处理系统工艺流程886

四、混凝剂的调配与投加887

五、混凝沉淀处理888

六、混凝气浮处理889

一、电解处理法原理892

第三节 电解处理法892

二、电解处理设备893

一、氯氧化脱色法895

第四节 氧化脱色法895

三、电解处理运行管理895

三、光氧化脱色法896

二、臭氧氧化脱色法896

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898

第一节 概述898

第四章 印染废水的生化处理法898

二、活性污泥法几种工艺示意图899

一、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性能899

三、曝气方式900

四、曝气装置903

五、运行管理906

二、生物滤池908

一、原理和特点908

第三节 生物膜法908

一、原理和特点910

第四节 接触氧化法910

三、生物转盘910

三、结构与形式911

二、工艺流程911

四、运行操作管理912

第六节 氧化塘法913

三、活性炭的运行管理913

第五节 生物活性炭法913

一、概述913

二、活性炭的选用913

二、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914

一、概述914

第七节 厌氧法914

第二节 预处理915

二、印染污泥按处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类915

第五章 污泥的处理915

第一节 性质与分类915

一、污泥中水分存在的形式915

一、沉降浓缩法916

第三节 污泥浓缩916

一、化学调理法916

二、淘洗法916

一、真空吸滤脱水917

第四节 污泥脱水917

二、上浮浓缩法917

二、板框压滤脱水918

第五节 污泥干燥及焚烧919

二、厌氧消化920

一、好氧消化920

一、污泥干燥920

二、污泥焚烧920

第六节 污泥的消化920

二、水样的保存921

一、水样的采集921

第六章 印染废水的监测921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921

一、水质监测项目922

第二节 常用的监测项目922

二、运行管理中的监测项目931

第一节 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932

第一章 概述932

第八篇 工厂设计932

第二节 印染工厂设计工作的任务和要求933

一、生产区工程934

第三节 印染工厂设计的范围和内容934

三、厂外工程935

二、生活区工程935

二、基础资料936

一、设计依据936

第二章 设计工作程序和内容936

第一节 基本建设程序936

第二节 设计依据和基础资料936

一、项目建议书939

第三节 设计前期工作939

二、可行性研究940

三、厂址选择942

二、初步设计的内容945

一、初步设计的任务945

第四节 初步设计945

三、初步设计的深度946

三、施工图设计的深度947

二、施工图设计的内容947

第五节 施工图设计947

一、施工图设计的任务947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948

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948

第三章 总图运输设计948

第一节 总图运输设计的内容和要求948

二、总平面布置的内容和要求949

二、竖向设计的内容和要求950

一、竖向设计的原则及方式950

第三节 竖向设计950

一、运输951

第四节 运输和道路951

二、道路952

三、管线布置和敷设的要求953

二、管线综合的原则953

第五节 管线综合953

一、厂区管线系统953

第六节 绿化布置956

二、产品种类及其分配957

一、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的确定957

第四章 工艺设计957

第一节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957

一、工艺流程958

第二节 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958

三、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958

二、设备选择960

一、设备计算963

第三节 工艺设备配置963

二、设备生产能力964

一、工艺生产对厂房设计的要求969

第四节 车间布置和设备排列969

三、车间布置设计970

二、厂房的建筑结构形式、柱网和高度的选择970

一、生产用水973

第六节 生产用水、蒸汽、煤气和压缩空气973

第五节 生产用染化料973

二、生产用蒸汽977

三、生产用煤气及其他热源982

二、劳动定员983

一、工作制度983

四、生产用压缩空气983

第七节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983

二、丝光碱液调配回收系统987

一、丝光碱液与回收淡碱液的计算987

第五章 辅助生产设施设计987

第一节 碱液调配回收站987

四、淡碱液的蒸浓988

三、丝光淡碱液净化988

五、碱液调配回收站布置994

一、生产用液的种类和配制方法997

第二节 生产用液调配及管道布置要领997

二、管道材料及管件的选择998

三、管道敷设方式及注意点999

一、几种主要雕刻方法及工艺程序简述1000

第三节 花筒雕刻间1000

二、主要设备配备1001

一、平网制作1003

第四节 筛网制造间1003

三、设备布置及注意点1003

四、人员配备1003

二、圆网制作1004

二、调浆间设计注意点1005

一、调浆间面积1005

第五节 印花调浆间1005

二、物理试验室的布置及注意点1006

一、化验室的布置及注意点1006

三、人员配备1006

第六节 化验室、物理试验室1006

一、高温热源的种类及选择原则1007

第七节 高温热源1007

三、试化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1007

二、汽油汽化室布置及管道设计的注意点1008

二、主要运输设备配备数量估算1009

一、运输内容及要求1009

第八节 车间内部运输1009

一、印染生产特点及对土建设计的要求1011

第二节 印染生产厂房设计1011

第六章 厂房设计1011

第一节 主要设计原则1011

二、生产厂房建筑结构形式选择1012

三、厂房平、剖、立面设计1016

四、主要建筑构造设计1018

二、水源选择和给水系统1021

一、印染工厂用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1021

第七章 公用工程设计1021

第一节 给水排水设计1021

三、排水系统1023

四、消防给水1024

二、供配电系统1025

一、主要设计原则1025

五、废水处理1025

第二节 电气设计1025

三、高压配电及变电所1026

五、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1028

四、低压配电室1028

六、低压配电线路的敷设1029

七、照明1030

二、通风设计1031

一、采暖设计1031

八、其他1031

第三节 采暖通风设计1031

一、锅炉房1035

第四节 供热设计1035

二、油热载体锅炉房1045

二、空压站设计1047

一、空压站容量的确定1047

第五节 压缩空气设计1047

二、坯布库、成品库1049

一、设计要点1049

第八章 仓储和机修设计1049

第一节 仓储设计1049

六、其他仓库1050

五、机物料库1050

三、染化料库和酸、碱及漂白剂的贮存1050

四、危险品库1050

二、设备配置1051

一、设计要点1051

第二节 机修设计1051

三、车间布置1053

二、总概(预)算1054

一、设计概预算文件的组成1054

第九章 设计概预算1054

第一节 设计概预算的作用1054

第二节 设计概预算文件的组成和内容1054

三、单项工程综合概(预)算1055

一、概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1056

第三节 设计概、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1056

二、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1058

一、总概(预)算表1059

第四节 概(预)算表格1059

二、综合概(预)算表1060

三、建筑工程概(预)算表1061

四、设备及安装工程概(预)算表1062

四、建设项目投资1063

三、全厂劳动定员1063

第五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63

一、厂区各项工程的建筑面积1063

二、建设用地和建筑系数1063

八、建设总工期1064

七、综合能耗1064

五、主要原材料的消耗1064

六、水、电、汽消耗1064

九、基建三材用量1065

附录一 纺织品环保质量标准1066

附录1066

一、MAK(Ⅲ)A1及A2组芳胺及结构1068

附录二 禁用染料及代用品1068

二、致癌染料1070

三、德国规定的禁用直接染料1071

四、其他禁用的直接染料1085

五、德国规定的禁用酸性染料1089

六、未列入德国规定的禁用酸性染料及媒染染料1093

七、德国规定的禁用分散染料1094

八、未列入德国规定的禁用分散染料1095

九、德国规定的禁用不溶性偶氮染料色基1098

十、未列入德国规定的不溶性偶氮染料色基与色酚1099

十一、禁用的硫化染料1100

十二、禁用的碱性染料1101

十三、禁用涂料1102

十四、受致癌芳胺的同分异构体影响的染料1103

十五、禁用染料部分代用品1111

一、直接染料牢度性能表1134

附录三 常用染料牢度性能表1134

二、硫化及硫化还原染料牢度性能表1136

(一)X型活性染料牢度性能表1138

三、活性染料牢度性能表1138

(二)K型和KN型活性染料牢度性能表1140

(三)M型活性染料牢度性能表1144

(四)KE型活性染料牢度性能表1148

四、还原染料牢度性能表1150

(一)色酚AS1151

六、不溶性偶氮染料牢度性能表1151

五、可溶性还原染料牢度性能表1151

(二)色酚AS-D1152

(三)色酚AS-BO1154

(四)色酚AS-BS1155

(五)色酚AS-E1157

(六)色酚AS-G1158

(七)色酚AS-OL1159

(八)色酚AS-RL1161

(九)色酚AS-VL1162

(十一)色酚AS-PH1164

(十)色酚AS-L4G1164

(十三)色酚AS-SG1165

(十二)色酚AS-SW1165

七、分散染料牢度性能表1166

八、印花涂料色浆牢度性能表1174

九、中性染料牢度性能表1175

十、阳离子染料牢度性能表1176

(一)酸类1179

一、化学品1179

附录四 常用化学品和助剂性能表1179

(二)碱类1182

(三)氧化剂1184

(四)还原剂1189

(五)氧化物1191

(六)一般盐类1192

(一)润湿剂、渗透剂1198

二、助剂1198

(二)净洗剂1200

(四)漂白助剂1202

(三)煮练剂1202

(五)匀染剂1203

(六)乳化剂1206

(七)分散剂1210

(八)溶剂、吸湿剂1211

(九)助溶剂1213

(十)助拔剂(拔染剂)1215

(十一)防染剂1216

(十二)固色剂、媒染料1217

(十三)促染剂、增深剂1218

(十四)载体1219

(十五)粘合剂1220

(十六)交联剂1225

(十七)增稠剂、涂料浆1226

(十八)消泡剂1227

(十九)柔软剂1228

(二十)防水剂1233

(二十一)阻燃剂1236

(二十二)荧光增白剂1237

(二十三)抗静电剂1240

(二十四)紫外线吸收剂1241

(二十五)树脂整理剂1242

(二十六)其他1245

(一)比重大于水的液体1248

一、各种比重表示法(液体)对照表1248

附录五 溶液相对密度、浓度便查表1248

(一)盐酸1249

二、酸类溶液相对密度—浓度表1249

(二)比重小于水的液体1249

(二)硝酸1250

(三)硫酸1251

(四)磷酸1254

(六)醋酸1255

(五)铬酸1255

(七)蚁酸1257

(八)草酸1258

(九)柠檬酸1259

(一)氢氧化钠1260

三、碱类溶液相对密度—浓度表1260

(十)酒石酸1260

(二)氨水1261

(三)石灰乳1262

(四)水玻璃1263

(五)碳酸钠1264

(二)氯化锌1265

(一)氯化钠1265

(六)碳酸钾1265

四、盐类溶液相对密度—浓度表1265

(四)氯化钡1266

(三)氯化铵1266

(五)氯化钙1267

(七)硫酸钠1268

(六)氯化镁1268

(九)硫酸锌1269

(八)硫酸铵1269

(十)硫酸镁1270

(十二)无水硫酸铜1271

(十一)硫酸铝1271

(十四)硝酸锌1272

(十三)硝酸铵1272

(二)次氯酸钙1273

(一)次氯酸钠1273

(十五)醋酸钠1273

五、氧化剂溶液相对密度—浓度表1273

(四)三氯化铁1275

(三)过氧化氢1275

(六)铬酸钠1276

(五)重铬酸钠1276

(二)亚硫酸钠1277

(一)硫化钠1277

(七)铬酸钾1277

六、还原剂溶液相对密度—浓度表1277

(四)硫代硫酸钠1278

(三)亚硫酸氢钠1278

(五)氯化亚锡1279

(六)硫酸亚铁1280

(七)乙醇1281

(八)甘油1282

附录六 常用数据便查表1284

一、化学常数1284

(一)1999年国际原子量表1284

(二)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1286

(三)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287

(四)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1288

(五)滴定分析换算因数1289

(六)常用化学品溶解度表1290

(七)常见溶液的pH值1297

(八)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1298

(一)饱和水与饱和水蒸气表1299

二、物理常数1299

(二)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对照表1301

(三)湿空气焓湿图1304

(四)干湿球温度—相对湿度表1306

三、制冷1308

(一)含氟制冷剂的特征1308

(二)传给介质的冰点1310

(三)常用制冷剂的特征1310

附录七 环境保护1312

一、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312

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密度1313

(一)我国卫生标准1313

(二)国外卫生标准1316

三、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密度1316

四、工业“废气”排放标准1317

一、染料商品性状符号对照表1320

二、色泽名称中英文对照表1320

附录八 各类中外文名称对照表1320

(一)还原染料1321

(二)活性染料1321

三、国外染料及其制造厂中、原文名称对照表1321

(三)分散染料1322

附录九 常用的量和单位及其换算1323

一、化验分析中的法定计量单位1323

二、常用纺织专业的量和单位1324

三、常见单位换算表1325

印染机械制造厂名录13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