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部门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泰峰,(美) Eric Reader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8709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公共管理-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部门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基础概述1
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定义1
一、公共经济学的含义1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5
一、财政学是经济学的起点5
二、公共经济学的兴起6
第三节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8
一、资源配置职能8
二、调节分配职能12
三、稳定经济职能13
第四节经济学与改革开放14
一、改革开放前的公共经济14
二、双轨制改革15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16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17
第一节资源配置的效率17
一、资源配置效率的定义17
二、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18
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21
一、早期政府财政的特征21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23
第三节混合经济体制27
一、混合经济的观念27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28
三、政府失灵29
第三章公共产品33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定义33
一、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33
三、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35
二、判断公共产品的步骤35
一、庇古均衡分析37
第二节公共物品的均衡理论37
二、局部均衡分析38
三、一般均衡分析40
第三节纯粹公共物品44
一、纯粹公共物品与纯粹私人产品的区别44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与私人物品的需求46
三、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49
第四节混合产品52
一、边际生产成本是零的产品52
二、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53
三、狭义的准公共产品54
第一节公共选择与非市场决策57
一、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57
第四章公共选择57
二、布坎南和公共选择理论60
第二节政治学与经济学的桥梁61
一、政治人与经济人61
二、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交易63
第三节投票机制与中位选民65
一、投票与社会偏好65
二、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67
三、阿罗不可能定理71
第四节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75
一、利益集团的定义75
二、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76
三、利益集团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78
四、寻租79
第五节官僚与政府膨胀81
一、官僚行为的特点81
二、两种官僚模型83
三、对官僚行为的限制86
第六节政治经济周期和政府失败87
一、政治经济周期87
二、政府失败91
第五章公共收入93
第一节公共收入的原则93
一、受益原则93
二、支付能力原则94
第二节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94
一、税收的概念与特点94
二、税收的基本要素96
三、税收是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100
一、公债的概念及特点102
二、公债的基本功能102
第三节有偿性的公共收入形式102
三、公债与政府的资本性支出103
第四节公共收入的其他形式104
一、政府引起的通货膨胀104
二、捐赠105
三、使用费105
四、规费108
第六章公共支出109
第一节公共支出的分类109
一、理论分类109
二、统计分类111
第二节公共支出的结构113
一、公共消耗性支出113
二、公共转移性支出117
第三节公共支出增长模型120
一、公共支出上升的规律120
二、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121
四、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123
三、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123
第四节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124
一、对流通领域的影响124
二、对生产领域的影响125
三、对分配领域的影响125
四、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分析126
第五节中国的公共支出128
一、财政消耗性支出128
二、财政转移性支出131
第七章税收原则135
第一节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135
一、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135
二、攸士第的税收原则136
三、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136
五、瓦格纳的税收原则138
四、萨伊的税收原则138
第二节税收公平原则140
一、税收公平原则的意义140
二、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141
第三节税收效率原则145
一、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145
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147
三、税收的财政效益148
四、税收的经济影响149
第八章税收效应分析151
第一节税收与生产者行为151
一、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151
二、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153
三、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155
一、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156
第二节税收与劳动投入156
三、劳动投入效应的无差异曲线分析158
二、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158
四、劳动投入的效应比较160
五、需求弹性原理分析162
第三节税收与私人储蓄163
一、私人储蓄及其决定因素163
二、私人储蓄的收入效应164
三、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替代效应165
第四节税收与私人投资167
一、私人投资及其决定因素167
二、税收对私人投资收益率的影响167
三、税收对私人资本折旧率的影响169
第一节国际税收的概念与发展173
一、国际税收关系的概念173
第九章开放经济中的国际税收173
二、国际税收关系的发展174
第二节所得课税的国际关系175
一、税收管辖权175
二、重复征税及避免178
三、避免重复征税的具体措施181
第三节商品课税的国际关系184
一、关税的国际协调184
二、商品税的国际协调187
第四节避免重复征税的协定188
一、国际税收协定188
二、国际税收惯例194
第十章公债政策199
第一节公共债务理论199
一、公债的定义199
二、公债的特点202
三、公债的类别205
四、公债负担207
第二节公债政策及其影响211
一、发行公债的目的211
二、公债对经济的影响212
三、公债政策体系214
第三节国债发行和交易218
一、国债的发行市场218
二、中国国债的发行219
三、中国的国债交易市场229
第四节外债233
一、外债的类别233
二、外债适度规模的衡量233
三、中国外债状况234
一、对外贸易的概念237
第一节对外贸易统计的环节237
第十一章对外贸易与国际收支237
二、对外贸易统计的特点238
三、对外贸易统计中的主要问题239
第二节对外贸易业务统计243
一、对外贸易统计的范围243
二、对外贸易业务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244
三、海关进出口统计和对外贸易业务统计的异同246
第三节海关进出口统计247
一、海关统计的主要特点247
二、海关进出口统计的对象248
三、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249
四、海关统计的分组体系251
第四节国际收支统计254
一、国际收支的内容254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表式255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特性260
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261
第五节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分析262
一、总量平衡分析262
二、比重分析263
三、动态分析264
四、计划与合同执行分析266
五、经济效益分析267
六、国际收支平衡分析268
第十二章国民经济效益统计271
第一节国民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271
一、国民经济效益的涵义271
二、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272
三、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成273
四、主要指标体系的计算274
一、综合评价的意义及指数法277
第二节国民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方式277
二、功效系数法279
第三节国民经济效益统计分析280
一、动态分析280
二、变动因素分析282
三、发展速度分析285
第十三章国民财富统计与资产负债表289
第一节国民财富统计的内容289
一、国民财富的含义289
二、国民财富的类别290
三、国民财富统计的作用290
第二节国民财产统计291
一、国民财产的类别291
二、固定资产统计292
三、流动资产统计294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296
第三节自然资源统计296
二、土地资源统计297
三、森林资源统计298
四、矿产资源统计299
五、水力资源统计301
六、自然资源表格302
第四节资产负债表303
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303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303
三、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305
第十四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307
第一节收入和分配307
一、收入的概念307
二、对收入规模的分析309
二、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311
一、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理论311
第二节收入分配的理论流派311
三、福利经济学的效率和公平之争313
四、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论315
五、自由意志主义的机会平等论316
第三节收入分配制度和手段317
一、收入分配制度的含义317
二、收入分配政策的评判标准319
三、政府收入分配的手段322
第四节我国收入的再分配325
一、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325
二、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化328
第五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330
一、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和原则330
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进展331
三、“三条保障线”333
热门推荐
- 383940.html
- 3468437.html
- 3908994.html
- 1468722.html
- 1970176.html
- 3426998.html
- 3760410.html
- 3063888.html
- 3656436.html
- 2032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7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1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3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3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7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56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4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6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9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