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儿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儿科学
  • 沈晓明主编;桂永浩副主编;许积德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695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485页
  • 文件大小:146MB
  • 文件页数:1511页
  • 主题词:儿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儿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绪论3

第一章 儿科学的范畴3

第二章 儿童期的年龄划分4

第三章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6

第四章 儿科学中的社会医学问题10

第五章 儿科医学中的伦理问题15

第二篇 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点21

第一章 病史和体格检查21

第一节 儿科问诊21

第二节 儿科体格检查22

第二章 儿科疾病的诊断步骤与思路30

第一节 收集临床资料30

第二节 临床资料的整理和分析31

第三节 临床观察验证诊断33

第三章 儿科用药特点34

第一节 儿科药理学的基本知识34

第二节 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36

第三节 小儿药物治疗的影响因素37

第四节 小儿药物体内过程和治疗特点38

第五节 儿科药物选择39

第六节 其它方面39

第四章 水电解质平衡41

第一节 水与钠的平衡41

第二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43

第三节 酸碱平衡48

第四节 液体疗法51

第一节 体格生长特点57

第一章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57

第二节 发育特点57

第三篇 不同年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57

第二章 不同年龄儿童的生长发育59

第一节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59

第二节 婴儿的生长发育62

第三节 幼儿的生长发育66

第四节 学龄前期的生长发育69

第五节 学龄期的生长发育73

第六节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75

第七节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79

第三章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性疾病83

第一节 智能发育迟缓83

第二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86

第三节 遗尿症89

第四节 言语和语言障碍92

第五节 睡眠障碍98

第六节 重复性行为问题106

第七节 屏气发作108

第八节 抽动障碍109

第九节 焦虑障碍114

第十节 儿童孤独症117

第四章 青春期健康124

第一节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124

第二节 环境与青春期健康128

第一章 儿童营养需要133

第一节 营养、能量和儿童生长133

第四篇 儿童营养和营养性疾病133

第二节 三大营养素和能量的需要量134

第三节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135

第四节 维生素的需要量136

第五节 水的需要量138

附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39

第二章 儿童营养与膳食要求141

第一节 婴儿期(0~1岁)的膳食特点141

第二节 幼儿期(1~3岁)的膳食特点144

第三节 学前期(4~6岁)的膳食特点145

第四节 学龄期(7~12岁)的膳食特点145

第五节 青少年期(13~18岁)的膳食特点146

第一节 膳食和疾病史的调查147

第二节 体格测量147

第三章 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147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148

第四章 儿童营养性疾病149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49

第二节 维生素A缺乏症151

附 维生素A过多症153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53

附 维生素D过多症156

第四节 维生素K缺乏症156

第五节 维生素B1缺乏症158

第六节 维生素B6缺乏症160

第七节 铁缺乏163

第八节 锌缺乏165

第九节 碘缺乏病167

第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172

第一节 肠道内营养172

第二节 肠道外营养173

第三节 临床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防治178

第五篇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183

第一章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183

第二章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88

第三章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特点及护理192

第四章 新生儿期疾病195

第一节 新生儿黄疸195

第二节 新生儿产时窒息197

第三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2

第四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205

第五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8

第六节 胎粪吸入综合征213

第七节 新生儿肺炎215

第八节 新生儿呕吐217

第九节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219

第十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21

第十一节 新生儿破伤风223

第十二节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25

第十三节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227

第十四节 新生儿贫血231

第十五节 新生儿出血性疾病234

第十六节 新生儿溶血病238

第十七节 新生儿病毒感染241

第十八节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249

第十九节 先天性梅毒251

第二十节 新生儿败血症253

第二十一节 新生儿硬肿症255

第二十二节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257

第五章 新生儿重症监护264

第一节 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场所与设备264

第二节 新生儿辅助机械通气269

第三节 极低体重儿的随访274

第六章 危重新生儿转运278

第一节 新生儿转运的意义与目的278

第二节 新生儿转运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79

第三节 新生儿转运系统的设施280

第四节 新生儿转运的实施282

第六篇 重症监护和急救285

第一章 儿科重症监护室的设施和组织285

第二章 心肺脑复苏290

第三章 小儿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98

第四章 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303

第五章 急性肝功能衰竭307

第六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311

第七章 心功能不全312

第八章 溶血尿毒综合征313

第九章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316

第十章 休克320

第十一章 婴儿猝死综合征325

第十二章 急性中毒329

第十三章 意外伤害336

第一节 淹溺336

第二节 触电和雷击339

第三节 犬咬伤340

第四节 毒蛇咬伤340

第五节 烫伤341

第六节 气管和支气管异物343

第七篇 感染性疾病347

第一章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要则347

第二章 发热待查350

第三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355

第一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355

第二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358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358

第四节 伤寒360

第五节 白喉361

第六节 百日咳362

第七节 化脓性脑膜炎365

第八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69

第九节 链球菌感染372

第十节 败血症376

第四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382

第一节 病毒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的诊断382

第二节 病毒性疾病的治疗383

第三节 流行性感冒385

第四节 麻疹387

第五节 风疹390

第六节 幼儿急疹391

第七节 水痘391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393

第九节 病毒性肝炎395

第十节 脊髓灰质炎401

第十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403

第十二节 EB病毒感染406

第十三节 狂犬病408

第十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410

第十五节 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413

第五章 支原体、解脲脲原体、衣原体感染420

第一节 支原体感染420

第二节 解脲脲原体感染421

第三节 衣原体感染421

第六章 立克次体感染424

第一节 斑疹伤寒424

第二节 恙虫病425

第三节 Q热426

第七章 真菌感染性疾病427

第一节 概况427

第二节 念珠菌病429

第三节 隐球菌病434

第四节 放线菌病437

第八章 寄生虫病441

第一节 蛔虫病441

第二节 蛲虫病443

第三节 钩虫病443

第四节 血吸虫病444

第五节 肺吸虫病447

第六节 疟疾448

第七节 弓形虫病450

第八节 阿米巴病451

第九章 结核病454

第一节 概况454

第二节 诊断方法456

第三节 肺结核病457

第四节 治疗458

第五节 肺外结核病的特点及治疗462

第十章 免疫接种466

第十一章 快速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69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诊断方法概况469

第二节 常见病原实验室诊断470

第三节 快速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地位475

第一章 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解剖和生理特点481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发育481

第八篇 呼吸系统疾病481

第二节 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483

第三节 呼吸的控制和肺部气体交换485

第四节 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表面活性物质487

第六节 肺液的转运和清除488

第七节 肺的局部免疫和防御机制488

第五节 肺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488

第八节 肺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489

第二章 肺的气体交换功能491

第一节 氧和二氧化碳代谢491

第二节 肺的通气-灌流494

第三节 组织器官对氧的摄取495

第四节 酸碱平衡496

第一节 概况497

第二节 肺容量和通气497

第三章 儿童肺功能测定497

第三节 顺应性和阻力501

第四节 支气管反应性504

第五节 插管病人的肺功能检查及影响因素504

第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检查技术506

第一节 影像诊断技术506

第二节 纤维支气管镜术508

第三节 肺穿刺和肺活检511

第四节 胸腔镜检查511

第五节 微生物学检查512

第六节 脱落细胞学检查513

第一节 抗生素治疗515

第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515

第二节 吸入疗法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522

第三节 支气管扩张剂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524

第四节胸部物理治疗530

第五节氧气疗法532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35

第一节 先天性喉喘鸣535

第六章 上呼吸道疾病535

第四节 鼻窦炎537

第三节 咽部脓肿537

第七节 急性感染性喉炎538

第六节 急性会厌炎538

第五节 腺样体肥大538

第一节 先天性气道畸形540

第七章 气管、支气管疾病540

第二节 支气管炎541

第三节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542

第五节 支气管扩张症543

第四节 毛细支气管炎543

第七节 囊性纤维化544

第六节 气道异物544

第一节 支气管肺炎547

第八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547

第二节 细菌性肺炎550

第三节 病毒性肺炎552

第五节 衣原体肺炎555

第四节 支原体肺炎555

第六节 真菌性肺炎556

第八节 肺吸虫病557

第七节 卡氏肺囊虫肺炎557

第一节 先天性肺部畸形559

第九章 肺部非感染性疾病559

第二节 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561

第四节 肺泡微石症562

第三节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562

第七节 肺通气异常性疾病563

第六节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563

第五节 肺泡性蛋白沉积症563

第八节 吸入性肺炎565

第一节 胸膜炎568

第十章 胸膜疾病568

第三节 乳糜胸570

第二节 气胸与脓气胸570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572

第十一章 支气管哮喘572

第二节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573

第三节 常用治疗方案574

第四节 哮喘持续状态577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病理生理579

第十二章 小儿呼吸衰竭579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581

第一节 常规机械通气585

第十三章 小儿呼吸机治疗和吸入一氧化氮疗法585

第二节 高频振荡通气590

第三节 吸入一氧化氮591

第一章 心脏的胚胎发生学597

第九篇 心血管系统疾病597

第一节 心脏的解剖特点600

第二章 儿童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600

第二节 胎儿循环及过渡循环601

第三节 心腔及大血管的压力和阻力及其临床意义602

第一节 胸部X线检查604

第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604

第二节 心电图检查607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检查609

第四节 运动试验613

第五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615

第六节 心导管检查616

第七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621

第八节 经导管介入治疗623

第九节 射频消融术630

第一节 动脉导管未闭634

第四章 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634

第二节 房间隔缺损638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640

第四节 房室间隔缺损644

第五节 肺动脉狭窄647

第六节 主动脉狭窄650

第七节 主动脉弓异常652

第八节 肺静脉异位连接654

第九节 二尖瓣病变659

第十节 冠状动脉异常662

第一节 法洛四联症665

第五章 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665

第二节 大动脉转位666

第三节 右室双出口672

第四节 永存动脉干676

第五节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677

第六节 三尖瓣闭锁681

第七节 单心室686

第八节 右位心687

第六章 心肌炎690

第一节 扩张性心肌病694

第七章 心肌病694

第二节 肥厚性心肌病695

第八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699

第九章 川崎病702

第一节 概况709

第十章 心律失常709

第三节 过早搏动711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711

第四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712

第五节 心房扑动713

第十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714

第九节 QT间期延长综合征714

第六节 心房颤动714

第七节 室性心动过速714

第八节 心室颤动714

第十一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15

第十一章 心力衰竭717

第二节 儿童期的血象生理特点727

第一节 血液系统发育727

第十篇 血液系统疾病727

第一章 血液系统的发育及儿童期的生理特点727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儿科的临床应用729

第二节 血液学检查729

第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729

第一节 骨髓穿刺与活检技术729

第四节 成分输血与其它血制品的应用732

第一节 概况734

第三章 贫血734

第二节 生理性贫血735

第三节 缺铁性贫血736

第四节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739

第五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741

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746

第七节 贫血的鉴别诊断759

第一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64

第四章 出血性疾病764

第二节 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769

第三节 血友病771

第四节 血管性血友病775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777

第五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84

第六章组织细胞增生症788

第一节 郎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788

第二节 噬血性组织细胞增多症790

第三节 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791

第十一篇 儿童常见肿瘤795

第一章 儿童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795

第二章 儿童恶性肿瘤的特点798

第三章 儿童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工作模式801

第一节 多学科联合工作模式801

第二节 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方式802

第四章 白血病806

第一节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06

第二节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810

第三节 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13

第五章 儿童淋巴瘤817

第一节 儿童霍奇金病817

第二节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819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826

第七章神经母细胞瘤832

第八章肾母细胞瘤835

第九章横纹肌肉瘤及其它软组织肉瘤841

第一节 横纹肌肉瘤841

第二节 软组织肉瘤847

第十章 生殖细胞性肿瘤852

第十一章 骨肿瘤855

第一节 概况855

第二节 成骨肉瘤856

第三节 尤文肉瘤857

第四节 转移性骨肿瘤857

第五节 肢体保留性治疗858

第十二章 常见儿童良性肿瘤860

第一节 血管瘤860

第二节 淋巴管瘤861

第三节 小儿纤维组织增生症862

第十三章 儿童癌痛缓解和姑息治疗865

第一章 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873

第一节 解剖特点873

第十二篇 泌尿系统疾病873

第二节 生理特点874

第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技术876

第一节 尿液检查876

第二节 肾功能检查880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882

第四节 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885

第五节 腹膜透析888

第六节 血液透析892

第七节 儿童肾移植894

第三章 肾小球疾病898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898

第二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901

第三节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904

第四节 IgA肾病909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912

第六节 过敏性紫癜肾炎914

第七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916

第四章 肾小管-间质疾病925

第一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925

第二节 范可尼综合征930

第三节 Bartter综合征933

第四节 胱氨酸储积病与胱氨酸尿症936

第五节 眼-脑-肾综合征938

第六节 低磷血症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940

第七节 特发性高钙尿症941

第八节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942

第五章 尿路感染946

第六章 溶血尿毒综合征950

第七章 药物性肾损害951

第八章 遗传性肾脏疾病954

第一节 遗传性进行性肾炎954

第二节 薄基底膜肾病955

第三节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958

第九章 肾血管性高血压961

第十章 小儿血尿的鉴别诊断965

第十一章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968

第十二章 肾功能衰竭971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971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975

第一节 异位肾980

第二节 融合肾980

第十三章 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980

第三节 马蹄肾982

第四节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结部梗阻983

第五节 新生儿肾积水985

第六节 巨输尿管986

第七节 输尿管畸形987

第八节 输尿管重复畸形989

第九节 输尿管膨出990

第十节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991

第十一节 神经源性膀胱994

第十二节 膀胱外翻与尿道上裂998

第十三节 尿道下裂1000

第十四节 后尿道瓣膜症1001

第十五节 隐睾1002

第十六节 鞘膜积液1004

第十七节 包茎1005

第十三篇 消化系统疾病1009

第一章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和生理1009

第二章 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技术1012

第一节 内镜检查1012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1016

第三章 口炎1020

第一节 感染性口炎1020

第二节 非感染性口炎1021

第四章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1023

第五章 胃炎1028

第一节 急性胃炎1028

第二节 慢性胃炎1029

第六章 消化性溃疡1032

第七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1039

第八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1046

第九章 小儿腹泻病1052

第十章 儿童炎症性肠病1062

第十一章 胃肠动力检查的临床应用1071

第十二章 胰腺炎1074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1074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1078

第十三章 消化道出血1081

第一节 幽门肥厚性狭窄1086

第十四章 常见小儿外科消化系统疾病1086

第二节 肠套叠1087

第三节 肠旋转不良1089

第四节 先天性巨结肠1096

第十四篇 遗传性疾病1103

第一章 遗传概论1103

第二章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基础1112

第一节 染色体检查1112

第二节 基因诊断1115

第三节 产前诊断1119

第四节 新生儿疾病筛查1123

第三章 染色体疾病1131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1131

第二节 18三体综合征1133

第三节 13三体综合征1134

第四节 猫叫综合征1135

第五节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1136

第六节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1137

第七节 脆性X综合征1139

第四章 遗传性代谢病1143

第一节 婴儿遗传性代谢病概况1143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1151

第三节 糖原累积病1155

第四节 粘多糖病1158

第十五篇 内分泌疾病1165

第一章 生长激素缺乏症1165

第二章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170

第三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75

第四章 糖尿病1179

第五章 尿崩症1183

第六章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186

第七章 性早熟1192

第十六篇 神经肌肉疾病1201

第一章 儿童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201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1208

第一节 神经系统检查1208

第二节 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技术1212

第三节 神经电生理技术1216

第三章 先天性神经管畸形1223

第四章 脑积水1228

附 外部性脑积水1231

第五章 癫痫1233

第六章 小儿惊厥1244

第七章 小儿头痛1248

第一节 概况1248

第二节 偏头痛1250

第三节 紧张性头痛1252

第八章 神经皮肤综合征1254

第一节 神经纤维瘤病1254

第二节 结节性硬化症1255

第三节 脑面血管瘤病1257

第九章 多发性抽动症1259

第十章 脑性瘫痪1265

第十一章 颅内出血1268

第十二章 脑脓肿1272

第十三章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1276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概况1276

第二节 无菌性脑膜炎1279

第三节 病毒性脑炎与脑膜脑炎1280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1282

第一节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1282

第二节 非传统性进行性脑病1283

第十五章 颅内高压1285

第十六章 瑞氏综合征1290

第十七章 重症肌无力1292

第十八章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297

第一节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297

第二节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1298

第三节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299

第四节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300

第十九章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1303

第二十章 格林-巴利综合征1307

第二十一章 肝豆状核变性1312

第十七篇 免疫缺陷病与风湿性疾病1319

第一章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征1319

第二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324

第三章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330

第四章 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1333

第五章 小儿艾滋病1338

第六章 风湿性疾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1344

第七章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1350

附 国际风湿病学联盟2001年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分类标准讨论稿(加拿大埃得蒙顿)1358

第八章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1360

第九章 风湿热1362

第二节 川崎病1366

第一节 概况1366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1366

第十章 血管炎综合征1366

第四节 大动脉炎1368

第五节 结节型多动脉炎1369

第六节 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1369

第十一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1372

附 新生儿狼疮综合征1374

第十二章 幼年型皮肌炎1375

第十三章 硬皮病1377

第十四章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379

附 重叠综合征1380

附录1381

一、儿科常用药物剂量用法表1381

二、常用化验正常值1435

三、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447

四、1995年中国小儿体格发育测量值1452

中文索引1457

英文索引14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