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2 宗教改革 1520-155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2 宗教改革 1520-1559
  • (英)G.R.埃尔顿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942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9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1019页
  • 主题词:西方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2 宗教改革 1520-155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宗教改革时代 克莱尔学院研究员,剑桥大学英国宪政史教授 G.R.埃尔顿著1

宗教改革是一个连贯的历史时期1

迅速传播及复杂的原因:世俗力量4

再洗礼派及其革命意义7

查理五世的统治的特性:他的成就8

西欧民族国家和君主制的巩固9

东部诸王国:君主制和拥有土地的贵族11

德意志诸公国的成长12

哈布斯堡工室和瓦卢瓦王室的斗争13

查理五世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的破灭15

骑士准则为国际法所取代16

外交,特派使节和常驻使节,豁免权16

战争的发展;正义战争问题17

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贸易和工业19

思想潮流和社会关系22

欧洲开始崛起27

第二章 经济变革30

一、农业30

农村变革的一般因素:农民的解放,市场条件,人口动向30

领主和佃农的相对地位33

土地的资本供给34

农村经济的变化:德国、瑞士和尼德兰37

英格兰46

法国55

意大利和西班牙58

二、安特卫普的重要作用62

安特卫普在商业和金融上的支配地位62

葡萄牙人的香料贸易和安特卫普市场的兴起62

安特卫普的地理优势65

“民族”冒险商公司和布匹贸易66

安特卫普的重要性的基本:对所谓基础的分析68

贸易数字;工业和再出口贸易72

定居的外国人和已归化的外国人78

信贷和外汇投机79

房地产;保险;赌博和彩票81

政府贷款82

安特卫普1557年以后的衰落84

第三章 路德和德国的宗教改革(迄至1529年) 曼彻斯特大学教会史教授 E.G.鲁普著87

路德:出生,早年生活与教育87

当奥斯定会修士,受任神职,在艾尔福特和维滕贝格讲学89

精神冲突和苦恼:因信称义教义的浮现91

赎罪券的起源、发展和滥用94

在德国宣讲赎罪:路德的抗议(《九十五条论纲》)96

向罗马控告路德:路德和卡耶坦会见;得到选侯腓特烈的支持97

卡尔斯塔特;和埃克辩论99

1520年的小册子;路德被革除教籍;烧毁教皇诏书100

沃尔姆斯帝国议会和敕令;路德被宣布为不受法律保护104

在瓦特堡:《新约》105

路德返回维滕贝格,卡尔斯塔特在该城实施的激进方案为路德所阻止107

在德国和北欧路德的改革和激进的改革的传播108

社会动荡和托马斯·闵采尔;路德和卡尔斯塔特绝交109

农民战争112

路德结婚及其家庭生活114

路德和伊拉斯谟辩论114

关于圣餐的辩证;马尔堡会议115

路德的两种《教理问答》117

施佩耶尔帝国议会(1526年,1529年)和《抗议书》117

奥格斯堡帝国议会(1530年):《奥格斯堡信纲》和永久分裂118

一、苏黎世、斯特拉斯堡和日内瓦的宗教改革121

瑞士和德国南部诸诚市的宗教改革121

第四章 瑞士的宗教改革及其教派121

1.苏黎世123

茨温利的早年生活,受教育,接触人文主义123

研习经院哲学和《圣经》;他的宗教思想的发展124

他在苏黎世布道(1519年)和开始改革125

对战争的态度;废除雇佣兵制126

一种激进方案的产生;苏黎世《圣经》127

虔信上帝之地方行政官的纠正谬误的权力129

州与州之间的战争;卡佩尔;茨温利之死131

奥科兰帕迪乌斯和巴塞尔的宗教改革;米科尼乌斯继续改革132

2.斯特拉斯堡136

泽尔、卡皮托和宗教改革的开始136

布林格在苏黎世的领袖地位136

布塞尔和赫迪奥:教育和布道得到市议会的鼓励138

斯特拉斯堡的种种改革措施;斯特拉斯堡成为避难和救济中心140

礼仪试验:布塞尔的神学教育141

布塞尔的斯特拉斯保的瓦解:路德派的到来142

3.日内瓦144

伯尔尼的改革:法雷尔、弗罗芒、维雷特和日内瓦改革的开始144

加尔文:早年生活,求学,旅行,到日内瓦145

加尔文与法雷尔和卡罗利的辩论;他们被驱逐147

加尔文在斯特拉斯堡;布塞尔的影响;重返日内瓦148

加尔文对纪律和传道的看法;他的宣教和教育工作149

在日内瓦对私人生活的控制;驱逐卡斯特利奥;烧死塞尔维特149

加尔文的《原理》;他对《圣经》和教父的研究成绩151

主要的观念和广泛的影响152

婴儿受洗问题153

二、再洗礼派153

在格雷贝尔领导下运动在苏黎世发端:其教义;受迫害154

布劳洛克在蒂洛尔,胡布迈尔和登克在奥格斯堡155

转移往摩拉维亚:胡布迈尔、胡特和许特尔;受迫害158

斯特拉斯堡和莱茵兰160

萨特勒和《施莱特海姆信纲》160

皮尔格兰姆·马尔贝克;梅尔希奥·霍夫曼;弗兰德的迫害;杨·马蒂和闵斯特的反叛和屠杀162

加尔文对再洗礼派的抨击166

再洗礼派在英格兰167

尼德兰的迫害;门诺·西蒙斯,大卫·约里斯,亚当·帕斯特168

迫害的文字记载;赞美诗集170

再洗礼派的远见卓识的性质171

一、丹麦173

保卢斯·赫利和圣经人文主义173

第五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国的宗教改革 哥本哈根大学神学教授 N.K.安德森著173

路德派和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和腓特烈一世174

赫尔曼·塔斯特和石勒苏益格的路德派;哈泽斯莱乌法规174

汉斯·陶森,萨多林和日德兰的改革;马尔默作为福音派的中心175

欧登塞议会(1526年)和哥本哈根议会(1527年);腓特烈一世实行宽容176

哥本哈根议会(1530年);辩论失败;《哥本哈根信纲》178

腓特烈一世统治期间天主教的衰落179

内战;克里斯蒂安当选为国王;1537年的教会法规;彼泽·帕拉第乌斯的工作和影响180

汉斯·陶森的后期工作;第一代改革的结束182

二、挪威183

1537年的教会法规;没收教会财产183

恩格尔布雷克特松反对宗教改革184

克里斯蒂安三世及他和罗马的决裂;改革派的困难184

路德派在冰岛的开端:奥都尔·戈特沙尔克森;吉苏·埃纳尔松185

三、冰岛185

帕尔松主教和阿拉松主教反对改革;居布兰迪尔·索尔劳克松的工作186

四、瑞典188

古斯塔夫·瓦萨与瑞典的独立188

奥拉夫·佩特利的工作:路德派的和德国南部的影响189

韦斯特罗斯议会(1527年)190

奥拉夫的文字工作:本国语礼仪192

劳伦蒂乌斯·佩特利的生涯和影响192

乌普萨拉会议(1536年)和国家教会的建立193

古斯塔夫和改革派之间的冲突194

乔治·诺曼和德意志时期;德国敕令的废除194

韦斯特罗斯议会(1544年)与国王和教会间关系的改善195

劳伦蒂乌斯·佩特利的后期工作;他的文字工作196

教会法规的最后拟定(1571年)196

芬兰对瑞典的依附197

宗教改革前的教会;马丁·斯屈特197

古斯塔夫之逝世(1560年)标志着改革第一阶段的结束197

五、芬兰197

萨尔基拉克斯和路德宗的引进198

米卡埃尔·阿格里科拉的生涯;本国语宗教文献和礼仪198

路德宗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完全胜利200

六、波罗的海国家201

安德烈亚斯·伯肯,西尔维斯特·特格特迈尔,里加的宗教改革201

俄罗斯的入侵和拉脱维亚的解体203

第六章 宗教改革陷入困境206

一、1555年前的德国宗教改革206

教皇和皇帝否认改革而引发是否使用武力问题206

施马尔卡尔登同盟的组建209

和皇帝谈判并达与和平解决:改革的扩大210

乌尔里希公爵在符腾堡复位:采取改革立场211

明斯特和神秘主义狂热的危险213

调和瑞士人和路德派的圣餐观点的努力214

天主教和新教对召开一次公会议的态度;拒绝保罗三世到曼图亚开会的召集令218

和平谈判的希望220

纽伦堡天主教同盟的组建224

法兰克福临时敕令225

在哈根诺和沃尔姆斯举行会谈(1540年)226

雷根斯堡帝国议会的失败(1541年)227

黑森的菲利普重婚,他和查理五世结盟230

施马尔卡尔登战争231

对特伦托会议不满意;奥格斯堡临时敕令233

梅兰希顿和路德逝世后的宗教论战234

特伦托会议未能达与一致;新教王侯反叛235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1555年)236

二、波兰、波希米亚和匈牙利238

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238

波兰教会;和教廷的关系;正教会的力量239

国王和贵族控制匈牙利教会;正教信仰241

波希米亚的胡斯派国家教会242

波希米亚的天主教;胡斯派各教派;波希米亚外的胡斯派244

东部各王国的人文主义246

伊拉斯谟派和路德派改革思想的渗透246

匈牙利的德国人;宽容与迫害248

东普鲁士公国的世俗化和接受路德宗249

土耳其人的成功与哈布斯堡王室和扎波利亚伊王室的竞争推动匈牙利改革的进展;对天主教会产生灾难性后果250

路德宗在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和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区的传播253

莫哈奇之战对波希米亚宗教史的影响;斐迪南一世的宗教政策;摩拉维亚的再洗礼派社团256

东普鲁士和波兰的宗教改革;西吉斯孟一世的宗教政策258

斐迪南和饼酒同领派教会;驱逐波希米亚兄弟会,他的宗教政策失败259

波兰的加尔文宗;拉齐维尔、拉斯基和克鲁齐格261

匈牙利的路德宗和加尔文宗;“特兰西瓦尼亚宽容法”263

波兰和特兰西瓦尼亚的反三一运动267

16世纪后期的发展;反宗教改革运动和各新教教会间的协议267

三、1519-1559年的法国270

宗教改革的社会、宗教和思想环境270

国王和教会:宗教协定271

宗教改革得到外国冒险家帮助273

路德在法国的早期影响:书籍买卖274

德国人和瑞士人的著作被翻译成法语275

反教权主义和对改革的渴望:布里松内和莫城小组/社团276

巴黎高等法院和巴黎大学抨击改革派278

桑斯和布尔日的省议会280

改革的第二阶段:人文主义和改革派间的决裂;迫害日趋严重281

海报事件(1534年)及其引发的镇压283

亨利二世的统治:经济变革及向西海岸转移286

极端主义的发展:加尔文和耶稣会的影响288

加尔文宗教会的力量;镇压;卡托-康布雷齐和约为宗教战争扫清了道路290

第七章 英格兰的宗教改革 G.R.埃尔顿著293

宗教改革前的教会:神职人员追名逐利;财富;兼圣俸293

大学里的路德主义:迫害异端295

国王和教皇;对教会的自由的抨击296

亨利八世离婚的重要性297

教会的软弱;沃尔西的责任298

阿拉贡的凯瑟琳被迫离婚:罗马拒绝合作:沃尔西失宠299

亨利八世试图强迫教皇批准离婚:利用国会301

教会被指控犯王权侵害罪(1531年);承认亨利为世俗问题最高首脑302

托马斯·克伦威尔:早年生涯和政治思想303

和罗马决裂(1533-1534年);亨利娶安妮·博林304

亨利在教会事务上的至尊地位的性质305

解散修道院:重新分配土地306

反对亨利八世的政策:莫尔,费希尔,以及伦敦的加尔都西会;北方的起义307

第二阶段:克兰默和克伦威尔的态度之对比:1536年的《十信条》和禁令308

克伦威尔试图在德国组织反教皇同盟;亨利对路德宗的态度;抨击天主教的宗教实践311

改革派和保守派间冲突的发展;《六信条法》;克伦威尔倒台312

亨利的妥协造成的困难313

爱德华朝的宗教改革:护国公萨默塞特的宗教政策314

反对萨默塞特:1549年的起义:他的倒台和被处决316

诺森伯兰执政317

1522年的《祈祷书》和《四十二条》:英格兰成为新教国家318

国王作为教会最高首脑之地位被削弱319

诺森伯兰的阴谋320

玛丽朝[天主教]的复辟;查理五世的态度受其王朝计划的制约320

废止反教皇立法;玛丽朝的迫害321

复辟在灵性方面失败323

伊丽莎白继位和新教的回归324

第八章 意大利与教皇统治 佛罗伦萨大学史学教授 德利奥·坎堤莫里著325

改革天主教和过更有灵性意义的宗教生活的愿望325

教廷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326

瑞士和德国宗教改革家的思想的传入;他们的著作的流传330

意大利诸国接受新的教义331

天主教改革运动:其根本上的保守主义334

1535-1549年新教运动的发展337

法兰西的勒内和费拉拉的新教339

威尼斯和卢卡的新教;托斯卡纳340

再洗礼派和反三一论;韦尔多派;彼得罗·卡尔内塞基344

“尼哥底姆主义”348

反三一论和再洗礼派的关系349

镇压异端的制席化:最高宗教法庭350

意大利流亡者;在特伦特会议上“改革小组”希望破灭:移居国外或殉教问题351

反宗教改革运动对天主教改革的胜利352

西班牙的崛起和教皇势力的增长;关于教廷的政策对意大利之统一的影响的相互冲突的观点356

第九章 新修会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兼史学大学讲师 H.O.伊文尼特著358

宗教改革开始时的宗教修会;在俗神职人员和修士间关系紧张358

卡马尔多利会建立修道院:朱斯蒂尼亚尼和奎里尼361

嘉布遣会:马泰奥·达·巴斯其奥362

在卢多维克·达·福松布罗内及其继承人领导下成长366

严规派的敌视;奥基诺的贝尔纳迪诺的叛弃和受迫害的危险368

嘉布遣会的组织和扩张370

神职班修会:德亚底安会372

巴拿巴会和索马斯基会374

意大利天主教灵性复兴的动机和影响;社会救济工作375

圣菲利普·内里和奥拉托利会376

圣安吉拉·梅里奇和乌尔苏拉会;其他妇女宗教团体377

耶稣会:伊纳爵·罗耀拉和耶稣会的创立378

在罗马获得承认和耶稣会的发展381

目标与活动:摈弃隐修生活方式382

培训和会上的等级383

章程:耶稣会的服从观念384

教育活动385

外方传教:耶稣会和反宗教改革运动387

圣伊纳爵逝世之时耶稣会的状况389

王朝的联合与哈布斯堡帝国的形成:查理获得的遗产391

作为基督教世界领袖的查理五世391

第十章 查理五世在欧洲的帝国 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史高级讲师 H.柯尼希斯贝格尔著391

谢夫尔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查理在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得到承认394

查理在奥地利和南德:当选为皇帝397

查理对皇帝之尊贵的见解:他注入宗教和政治目的399

和教廷的关系400

查理五世作为统治者的地位:治理他继承的遗产401

查理的经济政策403

对其帝国政策的支持:高级贵族和律师407

尼德兰:税收;国王、省议会和城市间的关系413

西班牙:税收;科穆内罗斯;王权的恢复414

在卡斯蒂利亚征税的影响415

西班牙经济和农业发展落后:梅斯达的势力417

瓦伦西亚、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史弟会起义:贵族的权利419

北非与和土耳其人争夺地中海的斗争420

西西里的财政和治理423

那不勒斯和米兰426

德国:帝国思想的失败和向菲利普二世的西班牙帝国的过渡429

第十一章 哈布斯堡王室和瓦卢瓦王室斗争 F.C.斯普纳著434

这场王朝冲突的历史背景434

皇帝之天职,和伊斯兰教作斗争436

查理五世和弗兰西斯一世间[力量的]对比:冲突的阶段438

查理五世当选为皇帝441

查理和德国的宗教改革442

准备战争:法国人被逐出意大利北部444

反皇帝同盟:法国人侵意大利,在帕维亚战败445

科尼亚克同盟447

占领和洗劫罗马447

法国在那不勒斯城下的失败,丢失热那亚:巴塞罗那条约和康布雷和约448

1529年后冲突性质的改变450

土耳其人的威胁452

德国的宗教冲突:施马尔卡尔登同盟453

米兰的爵位继承和1536-1537年的战争:尼斯和约457

战事重开(1542年):克雷斯皮和约460

新教在德国的传播:纽伦堡同盟:查理备战460

施马尔卡尔登战争(1542年):米尔贝格战役465

在德国出现的反应:萨克森的莫里斯和查理的突然失败465

查理五世退位;奥格斯堡和约和卡托-康布雷条约467

第十二章 知识发展潮流469

一、著述:印刷的书籍469

早期发展情况不明:15世纪书籍需求的增长469

手抄书籍贸易的世俗化:技术进步:木雕板印刷和木活字印刷470

古滕贝格的发明;该技术的传播471

贸易的经济意义;版权和酬金473

书籍检查475

产量估计;当时的趣味和兴趣的反映476

[字体]设计方面的发展:詹森和阿尔杜斯:罗马字体和意大利字体477

对学术的影响478

16世纪上半叶产量的增长:出版物目录479

拉丁文作为著述语言480

讽刺作品和文学483

哲学和神学;历史编纂学484

语文学;经典文本和教父文本的出版485

《圣经》研究的学术成就487

词典编纂488

西塞罗主义488

意大利的本地语文学:拉丁文的影响;语言问题490

福论戈和本国语和拉丁文混合写作:彼得罗·阿雷蒂诺492

意大利作家在意大利境外的影响493

诗歌和戏剧:彼特拉克主义在意大利的影响494

散文写作:传奇文学和幻想作品498

翻译:古典作品;《圣经》501

本国语历史编纂学和政治思想503

本国语受惠于拉丁文506

16世纪实用主义的增强507

二、科学507

中世纪和古典的思想和方法的坚持存在:中世纪对观察和实验的运用507

文艺复兴:印刷术、雕刻和艺术技巧的影响511

文艺复兴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应用于科学513

实践活动和观察515

数学的发展516

航海518

地理和地图绘制519

天文学和古星学520

托勒密体系521

哥白尼和以固定不动的太阳为核心的/日心体系521

天文学理论和第谷·布拉厄的观察524

物理学,机械学,静力学,机械工程,光学526

化学:炼金术研究的坚持存在;化学在工业上的应用528

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解剖学532

16世纪科学兴趣的扩大:和17世纪的目标和方法的比较539

第十三章 学校和大学 德尼斯·海著542

传统教育结构542

教育的最初进步543

人文主义的影响:意大利诸国宫廷547

学术性教育,伊拉斯谟,比维斯,萨多莱托;教育的方式与对更广义的教育观550

中等教育的类型和课程设置的变化553

大学:人文主义:三语教学558

宗教改革的影响561

世俗控制的增强562

教育变革的实际影响564

学会、学院573

第十四章 西欧的宪政发展和政治思想 G.R.埃尔顿著574

民族统一和君主制的进步:法国;查理五世的领地574

英格兰的君主制579

行政管理的变革:官僚和王室议会583

文官的补充585

王室秘书的作用586

财政和财政管理587

司法和法律的实施590

政府政策的实施:地方行政594

西方的君主国和代表会议597

政治思想:法兰西和英格兰的传统主义602

《乌托邦》603

马基雅弗利604

法兰西趋向专制主义:英格兰人的著作强调立宪政体607

第十五章 东欧的宪政发展和政治思想 R.R.贝茨著610

波兰,匈牙利,波希米亚:各王国的范围和划分610

拥有上地的贵族611

地方议会;议会612

哈布斯堡王室的斐迪南的中央集权行政管理;选任君主制和世袭君主制618

波兰:15世纪和16世纪王权的衰落621

政治理论和法律专著624

德国宪政发展纪要 作者:G.R.埃尔顿627

1519-1559年战争艺术的一般演进634

第十六章 陆军、海军与战争艺术 牛津大学耶稣学院近代史研究员兼导师 J.R.黑尔著634

著述:古代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635

纪律和士气: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土耳其人638

雇佣军和常备军641

防御工事的发展644

大炮和火器649

盔甲655

战斗中大炮和火绳枪的使用655

骑兵;步兵657

战争的耗费;战争法规;抢劫的权利659

作为鼓励因素的威望与光荣661

对战争的态度;不可避免,正义战争,和平主义,马基雅弗利662

俘虏的待遇,对伤者和致残者的照顾664

海军:船只的规模和设计;战争中使用商船665

战术669

第十七章 1520-1566年的奥斯曼帝国 伦敦大学近东和中东史讲师 V.J.帕里著672

苏莱曼占领贝尔格莱德和罗得672

在叙利亚和埃及镇压叛乱674

入侵匈牙利和莫哈奇之战的胜利675

小亚细亚的反叛676

匈牙利王位继承之争;苏莱曼支持约翰·扎波利亚677

1529年的战役(围困维也纳)和1532年的战役678

苏莱曼进攻波斯:获得厄尔祖鲁姆和伊拉克680

和法国结盟与在地中海上发生的战争:威尼斯战争682

在香料贸易之路上和葡萄牙人的冲突687

多瑙河流域边境地区的局部冲突;在摩尔达维亚权力的扩张688

哈布斯堡王室的斐迪南要求作约翰·扎波利亚的继承人;1541-1544年的战役690

苏莱曼发动波斯战役(1548-1554年);1555年的和约692

斐迪南试图控制特兰西瓦尼亚:入侵结束时匈牙利被三分694

继承苏莱曼的王位:处决穆斯塔法696

谢里姆和巴耶济德间的内战;巴耶济德战败逃走698

在红海和波斯湾和葡萄牙人的海战699

地中海战争的结束;土耳其人控制北非海岸702

苏莱曼的最后的战役:他的统治和他作为统治者的品格703

第十八章 1462-1583年的俄罗斯 牛津大学俄语讲师 J.L.I.芬内尔著704

伊凡三世将莫斯科的君权扩大到大俄罗斯704

消除鞑靼人的威胁704

向西扩张:伊凡三世发动立陶宛战争706

伊凡三世的内政:家族纷争;皇位继承之争712

维护沙皇对贵族的权威715

土地保有权:庄园制和诺夫哥罗德土地之再分配716

政教关系:沃洛科拉姆斯克的约瑟夫718

沙皇是正统信仰的卫士:犹太教异端720

瓦西里三世继位和他继承的遗产721

瓦西里兼并普斯科夫和梁赞:在立陶宛发动战争和夺取斯摩棱斯克722

和鞑靼人的战争:吉雷王朝被逐出喀山723

瓦西里和他的家族、波雅尔以及教会的关系725

伊凡四世未成年期间的混乱局面和无政府状态726

“特选委员会”倡导的改革727

伊凡解散特选委员会和报复行为:特别法庭和恐怖统治729

征服喀山的鞑靼人;对克里米亚人的防御措施733

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野心:立窝尼亚的冲突736

伊凡四世的遗产739

第十九章 1521-1580年的新世界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学院院长 J.H.帕里著740

科尔特斯挑选墨西哥作为新西班牙的首府740

政府和行政管理:监护征赋制741

托钵修士的传教活动744

远征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747

太平洋探险:麦哲伦和德尔·卡诺的航行748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摩鹿加的冲突:萨拉戈萨条约(1529年)749

科尔特斯被取代和行政改革的推行750

维护王室对行政和财政的控制752

印加人的帝国和文化756

皮萨罗征服秘鲁;征服智利;秘鲁的内战757

改革监护征赋制:“西印度新法”762

雇用印第安人和货币经济的引进763

农业经济:畜牧业和牲畜的牧场放养764

贸易和工业:采矿766

西班牙和美洲的贸易;法国人和英格兰人的闯入768

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和西班牙人发生冲突770

西班牙帝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773

葡萄牙人和通往东方的航路:王室的控制777

第二十章 欧洲与东方 加纳阿奇莫塔大学学院史学高级讲师 I.A.麦格雷戈(已故)著777

葡萄牙人在东方的海上优势779

香料生产和东方贸易路线780

试图在马拉巴尔海岸开辟贸易780

阿尔梅达任东方总督784

阿尔布克尔克的政策和业绩786

贸易控制:政府和行政管理789

葡萄牙人在东方的扩张及其与西班牙人的冲突;香料贸易791

日益增多的困难和葡萄牙人势力的收缩797

王室财政的虚弱800

基督教传教活动801

和中国与日本的贸易803

16世纪后期对葡萄牙人的继续抵制;西班牙占领菲律宾804

葡萄牙人在东方的势力的基础:目标一致,海上力量强大805

索引8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