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正宁县志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正宁县志 上
  • 正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正宁县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概况1

第一章 地理位置及面积1

第一节 地理位置1

第二节 面积1

目录1

第二章 建置沿革3

第三章 行政区划沿革5

第一节 明、清时期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9

第一节 历代人口变动情况18

第四章 人口、民族18

第二节 人口普查22

第三节 民族26

附录:长寿老人名录27

第五章 县城、乡镇32

第一节 县城(山河)32

第二节 罗川38

第三节 其它乡镇40

第二编 自然志45

第一章 地貌地形45

第二节 河流水系47

第二章 山脉、水系47

第一节 山脉47

第三章 地质、土壤、植被49

第一节 地质49

第二节 土壤50

第三节 植被62

第四章 物候64

第五章 气候65

第一节 气候概况65

第二节 气温67

第三节 降水69

第四节 霜期73

第五节 日照74

第六节 湿度76

第七节 风77

第八节 气压79

第九节 云80

第十节 能见度83

第六章 物产85

第一节 植物资源85

第二节 动物资源86

第三节 中草药资源87

第四节 土产88

第五节 特产88

第六节 矿藏89

第七章 自然灾害90

第一节 旱灾90

第二节 涝灾93

第三节 霜冻95

第四节 雹灾96

第五节 风灾97

第六节 虫灾97

第七节 地震98

附录:异象100

第三编 经济志103

第一章 农业103

第一节 农业概况103

第二节 耕地面积107

第三节 播种面积111

第四节 节气农事118

第五节 耕作措施121

第六节 粮食产量131

第七节 收益分配134

第一节 林业机构135

第二章 林业135

第二节 国营林场136

第三节 县办苗圃138

第四节 社、队林场138

第五节 林木品种140

第六节 历年造林情况143

第三章 畜牧业1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147

第二节 经营方式149

第三节 畜种改良151

第四节 疫病防治153

第五节 各类家畜发展状况155

第六节 畜产品157

第四章 副业160

第一节 栽植161

第二节 种植161

第三节 养殖163

第四节 作坊163

第五节 工匠164

第六节 编织164

第七节 采集164

第九节 运输165

第十节 摊贩165

第八节 劳务165

第五章 水利建设与水土保持167

第一节 机构设置168

第二节 水利资源169

第三节 水利工程170

第四节 排灌机械174

第五节 水土保持175

第六节 水养事业176

第六章 工业、手工业179

第一节 概况179

第二节 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183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手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194

第四节 社、队企业的建立和发展203

第五节 个体手工业214

第六节 电力事业的发展214

第七节 工资福利215

第八节 劳动保护216

第七章 商业21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商业概况21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业状况224

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230

第四节 物资管理236

第五节 药政管理237

第六节 集体商业238

第七节 个体商业238

第八节 集市贸易239

第九节 物资交流会240

第八章 粮食2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242

第二节 仓廒建设243

第三节 历代粮食工作概略246

第四节 粮食统购统销247

第五节 历年征、购、销实绩248

附录:粮食加工250

第九章 财政253

第一节 机构设置253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253

第三节 历年财政预决算概略255

第四节 财政专项拨款266

第五节 经费270

第六节 公债275

第七节 公产管理277

第十章 税收279

第一节 历代税务工作概略279

第二节 历代税种概略28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税收制度286

第四节 税捐征收290

第十一章 金融297

第一节 历代金融机构297

第二节 人民金融机构299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300

第四节 货币制度与货币流通301

第五节 信贷304

第六节 储蓄306

附录:金银门市收购价格307

第十二章 物价308

第十三章 交通运输312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交通运输概况31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运输情况314

第十四章 邮电322

第一节 机构沿革322

第二节 通讯设备324

第三节 乡邮网路327

第四节 邮电业务329

第四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志333

第一章 新正县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社会背景333

第一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正宁县政治经济状况333

第二节 正宁人民自发的反抗斗争335

第二章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正宁的活动及寺村塬革命委员会的建立337

第一节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建立337

第二节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的建立340

第三节 左倾路线的危害,寺村塬革命根据地的丧失343

第三章 人民武装斗争346

第一节 地方革命武装的建立与发展346

第二节 群众武装的建立与发展351

第三节 在正宁活动过的几支人民军队352

第四节 主要战斗355

第一节 正宁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建358

第四章 正宁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35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正县委员会的成立及党组织的发展状况359

第三节 整党整风361

第四节 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363

附录:中共新正县委及所属部、室历任领导人名录365

第五章 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370

第一节 第一个乡苏维埃政府的建立370

第二节 正宁苏区的扩大,正旬彬革命委员会成立371

第三节 新正县与正宁县划界,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373

第四节 “三三制”建政375

附录:一九四一年新正县各级“三三制”选举大纲(摘要)377

第五节 精兵简政380

第六节 新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建立381

第七节 保卫革命政权的斗争383

附录:新正县政府历任主要负责人名录389

第六章 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390

第七章 统一战线工作396

第一节 民族工作396

第二节 争取、团结进步人士399

第三节 争取地方民团400

第四节 分化瓦解敌军,策动敌军起义402

第五节 分化、争取敌军、政人员403

第六节 争取、改造哥老会等邦会组织404

第一节 经济建设概况406

第八章 经济建设406

第二节 农业生产408

第三节 工副业生产及财政收入410

第四节 商业活动415

第五节 主要生产措施416

第九章 文教卫生422

第一节 教育422

第二节 群众文化427

第三节 卫生428

第十章 新正县的民政工作430

第一节 民族及户口430

第二节 行政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概况432

第三节 拥军优属、拥政优属436

第四节 社会救济439

第五节 禁止妇女缠足,提倡婚姻自主444

第十一章 支援前线447

第一节 人民群众踊跃参军447

第二节 粮草供应448

第三节 担架、运输和临时差务449

第四节 做军鞋451

第十二章 正宁县自卫队起义,正宁全境解放453

二、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高风坡战斗失利457

一、正宁县长杨楚材在罗川为国民军联军司令冯玉祥立“仁人之言”石碑457

本编附录457

三、关中苏区召开工农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458

四、中共新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458

五、永红县始末459

六、关中分区两次党代会459

七、关中分区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名录及机关地址变迁460

八、关中特区的“肃反”464

九、“陕北公学”在新正465

十、“荣校”在新正466

十一、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在新正466

第一节 组织机构467

第五编 政治志46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67

第二节 党的建设472

第二章 政权建设480

第三章 行政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485

第一节 秦、汉至清48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48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490

第四章 政法500

第一节 司法500

附录:案例五则505

第二节 检察509

第三节 公安514

第五章 民政518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18

第二节 优抚工作520

第三节 救灾工作524

第四节 社会救济526

第五节 移民安置、外流人口收容遣送529

第六章 党派、社团530

第一节 国民党及其所属社团530

第二节 会道门533

第四节 人民团体534

第三节 民主党派534

第七章 兵灾匪患536

第八章 军事541

第一节 历代兵制概略541

第二节 人民武装机构547

第三节 兵役548

第四节 民兵549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事记略551

第一节 “三反”“五反”运动551

第二节 抗美援朝运动55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553

第四节 土地改革555

第五节 查田定产560

第六节 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565

第七节 农业合作化566

第八节 反右派斗争568

第九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569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72

第十一节 农业学大寨575

第十二节 文化大革命577

第十三节 历史的伟大转折586

第一节 文化工作593

第六编 文化志593

第一章 文化艺术593

第二节 群众文艺597

第三节 广播、电视、新闻601

第四节 图书发行604

第五节 档案工作606

第二章 教育607

第一节 机构沿革607

第二节 学制608

第三节 学校611

第四节 业余教育619

第五节 科学技术教育622

第六节 幼儿教育623

第七节 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624

第八节 经费、校舍及设备625

第九节 勤工俭学626

第三章 医药卫生630

第一节 概况630

第二节 卫生防疫636

附录:食物中毒四例640

第三节 地方病及其防治641

第四节 妇幼保健644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647

第六节 农村医疗卫生及合作医疗制度649

附录:正宁县民间几种简易疗法654

第七节 公费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实施656

第八节 爱国卫生运动659

第四章 计划生育662

第五章 体育666

第一节 概况666

第二节 运动会667

第三节 球类及其它体育运动的开展669

第四节 群众体育活动669

第五节 历年比赛成绩670

第六章 文物古迹671

第一节 古脊椎动物化石672

第二节 历史文物674

第三节 革命遗址、革命文物691

附一: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692

附二:碑文693

第七编 社会志701

第一章 民情风俗701

第一节 节日、节令701

第二节 婚嫁704

第三节 丧祭708

第四节 服装710

第五节 欧食711

第六节 居住712

第七节 行旅713

第八节 社交713

第二章 宗教715

第三章 方言716

第一节 语音716

第二节 土语727

第三节 乡谚733

第四节 歇后语736

第四章 民歌民谣739

第五章 民间传说及其它748

第一节 地名748

第二节 动物753

第三节 遗迹755

第四节 古墓757

第六章 新风录759

第一节 尊老爱幼759

第二节 助人为乐765

第三节 婿亲如子768

第一节 历史人物771

第八编 人物志771

第一章 人物传记771

第二节 现代人物776

第二章 人物表790

第一节 历史人物表790

第二节 英雄模范人物表794

第三节 党、政、军高级干部表797

第四节 一九四五年以前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老干部名录803

第五节 知名人士表807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809

第一节 历代正宁县最高行政长官829

第四章 历代职官名录829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正宁县党部书记长83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正宁县委书记835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正宁县人民政府县长836

第五节 正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837

第六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宁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及政委838

第七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宁县委员会主席839

附录841

1912年至1981年正宁县大事年表841

编后补遗858

编后记8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