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学学科进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化学学科进展
  • 张礼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366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化学-研究-进展-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化学学科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新世纪化学科学发展战略 梁文平,唐晋,张礼和,王夔1

1.1 化学界目前存在的困惑剖析2

1.2 化学学科发展与化学分支学科重组的思考3

1.3 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前沿和突破口的思考3

1.4 化学未来新发展的契机4

1.5 原始创新是化学学科发展的灵魂5

1.6 化学科学与人类安全的关系6

1.7 21世纪化学学科发展的方向7

1.7.1 寻求结构多样性的研究与功能研究结合7

1.7.2 加强复杂化学体系的研究8

1.7.3 重视化学信息学和高效计算机信息处理在化学中的应用8

1.7.4 新实验方法的建立和方法学研究9

1.7.5 跟踪、分析、模拟化学反应过程10

参考文献10

2.2.1 化学的一维定义12

2.2 21世纪化学的定义和内涵12

第2章 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 徐光宪12

2.1 一门科学的定义至少有三个属性12

2.2.2 化学的二维定义13

2.3.1 更加重视国家目标,更加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14

2.3.2 理论和实验更加密切结合14

2.3.3 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视尺度效应14

2.3 21世纪化学研究的六大趋势14

2.2.4 化学的四维定义14

2.2.3 化学的三维定义14

2.3.4 合成化学的新方法层出不穷15

2.3.5 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分析科学15

2.4 21 世纪化学的四大难题(中长期)15

2.4.1 化学的第一根本规律——化学反应理论和定律16

2.4.2 化学的第二根本规律——结构和性能的定量关系16

2.4.3 纳米尺度的基本规律17

2.4.4 活分子运动的基本规律18

2.5 21世纪化学的11个突破口(10~20年)18

2.6 20世纪化学的盲点19

参考文献21

第3章 无机化学进展 洪茂椿,高恩庆,严纯华,高松,郭子建,陈接胜,谢毅,陈荣22

3.1 超分子化学进展22

3.1.1 晶体工程22

3.1.2 配位聚合物23

3.1.3 金属纳米分子28

3.2 光电功能配合物分子固体的研究进展30

3.2.1 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30

3.2.2 过渡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研究33

3.2.3 手性及非中心对称配位聚合物的组装及功能35

3.2.4 导电配合物及三阶非线性光学和光限制材料36

3.3 磁分子材料研究进展37

3.3.1 分子内自旋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37

3.3.2 三维有序分子磁体(尤其是高相变温度的分子磁体)38

3.3.3 低维分子磁体(包括单分子磁体及单链磁体)41

3.3.4 具有复合功能的分子磁性材料41

3.4.1 金属蛋白的突变、结构及性质研究43

3.3.5 总结与展望43

3.4 生物无机化学43

3.4.2 金属酶模拟44

3.4.3 金属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识别45

3.4.4 金属离子生物效应的化学基础46

3.4.5 无机药物化学47

3.4.6 生物矿化48

3.4.7 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势49

3.5 无机固体材料49

3.5.1 固体导电材料50

3.5.2 无机磁性材料51

3.5.3 无机光学材料52

3.5.4 固体传感材料53

3.5.5 微孔与介孔材料54

3.6 纳米结构的化学合成56

3.6.1 纳米结构和纳米科技简介56

3.6.2 纳米结构的化学合成进展57

3.6.3 纳米结构研究和纳米科技前景展望63

参考文献63

第4章 有机化学进展 陆熙炎,麻生明,席振峰,黄培强,蒋华良,席真,张德青,裴坚,姚祝军,丁奎岭,刘中立,于德泉,虞石山,王东,翟宏斌,杜灿屏,陈拥军75

4.1 有机合成化学76

4.1.1 有机合成的化学效率(一瓶反应方法学)77

4.1.2 多样性导向的有机合成80

4.1.3 反应控制81

4.1.4 反应原料83

4.2 金属有机化学85

4.2.1 引言85

4.2.2 学科现状与问题86

4.2.3 学科发展趋势101

4.2.4 应重视的领域和方向101

4.2.5 综述102

4.3 不对称催化102

4.3.1 引言102

4.3.2 不对称催化研究的发展现状103

4.3.3 不对称催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113

4.4 物理有机化学114

4.5 天然产物合成117

4.5.1 天然产物合成化学的目标分子118

4.5.2 天然产物合成的艺术性、高效率和实用性120

4.5.3 以天然产物合成化学为桥梁的学科交叉123

4.5.4 天然产物全合成的后续研究与类天然产物化学125

4.5.5 我国的天然产物合成化学126

4.5.6 展望129

4.6 天然产物化学129

4.6.1 引言129

4.6.2 国际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趋势131

4.6.3 我国天然产物化学的现状与问题144

4.6.4 应重视的研究领域和方向145

4.7 绿色化学146

4.7.1 以绿色化学的原理审视和发展有机合成方法学147

4.7.2 新的或非传统的“洁净”反应介质的开发利用150

4.7.3 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152

4.8 农药化学153

4.8.1 引言153

4.8.2 农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54

4.8.3 应重视的研究领域与方向157

4.8.4 综述159

4.9 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160

4.9.1 引言160

4.9.2 药物化学进展160

4.9.3 药物设计进展166

4.9.4 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应重视的研究方向168

4.10 有机新材料化学172

4.10.1 有机发光材料174

4.10.2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材料175

参考文献179

5.1.1 化学面临的学科声望问题201

5.1 正确认识化学和物理化学201

第5章 物理化学进展 王鸿飞,杨俊林201

5.1.2 物理化学消失于“无处不在”中的学科204

5.1.3 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家能做什么205

5.2 物理化学学科的成长过程及基本内容206

5.2.1 要么是物理化学,要么是核物理206

5.2.2 物理化学起源于欧洲,成长于美国207

5.2.3 物理化学是大国和强国的基础学科209

5.2.4 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210

5.3 物理化学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的回顾212

5.4 物理化学的生命力和创新特点214

5.5 物理化学前沿动态、研究重点、相关领域和增长点217

5.6 物理化学学科近二十年来的重要进展223

5.7 展望226

参考文献228

第6章 高分子科学 董建华230

6.1 引言230

6.2 高分子合成化学233

6.2.1 活性自由基聚合234

6.2.2 超支化和树枝状高分子235

6.2.3 新型液晶高分子合成236

6.2.4 旋光高分子237

6.2.5 有机金属催化烯烃聚合反应237

6.2.6 微波技术辅助合成241

6.2.7 环状高分子合成241

6.2.8 高分子合成新技术242

6.2.9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合成243

6.2.10 酶催化聚合与微生物合成244

6.2.11 刚性棒状高分子247

6.3 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物理化学247

6.3.1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248

6.3.2 理论高分子物理256

6.4 光、电、磁活性高分子262

6.4.1 有机与高分子电致发光国内外动态263

6.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取得的研究重要进展264

6.4.3 光电磁活性高分子的新方向268

6.5 生物医用高分子与大分子化学生物学281

6.5.1 发展历史回顾281

6.5.2 高分子科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282

6.5.3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络合物)研究283

6.5.4 聚电解质与生物大分子283

6.5.5 旋光聚合物284

6.5.6 受生物启发或模拟生物体系的高分子285

6.5.7 抗菌高分子285

6.5.8 高分子纳米纤维固载酶286

6.5.9 医用高分子287

6.5.10 受到国际关注的几项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289

6.5.11 高分子“温度计”290

6.5.12 界面相互作用研究新方法290

6.5.13 单一活化同时多重释放的超支化高分子291

6.5.14 血液净化高分子材料291

6.5.15 综述291

6.6.1 超分子聚合物292

6.6 超分子聚合物与高分子组装292

6.6.2 高级有序结构构筑293

6.6.3 层状构筑与层间化学反应295

6.6.4 超支化聚合物组装形成宏观尺度管295

6.6.5 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296

6.6.6 综述296

6.7 高分子纳米微结构297

6.7.1 高分子纳米纤维297

6.7.2 纳米尺度聚合物“铅笔”298

6.7.3 高分子纳米管298

6.7.4 柔软的聚电解质纳米管299

6.7.5 高分子纳米线300

6.7.6 纳米复合材料300

6.7.7 中空微胶囊303

6.8 高分子加工306

6.7.10 高分子纳米图案化306

6.7.8 纳米尺度多层交替复合结构306

6.7.9 仿荷花叶纳米微结构306

6.8.1 高分子反应加工307

6.8.2 双向拉伸309

6.8.3 高压混合技术309

6.8.4 流变学研究309

6.8.5 计算机辅助橡胶加工新方法309

6.8.6 电缆绝缘材料加工新途径、新技术310

6.8.8 用于环保领域的聚烯烃中空纤维膜加工技术311

6.8.7 聚丙烯细旦纤维加工311

6.8.9 聚合物动态塑化成型312

6.8.10 纳米多层有序结构312

参考文献313

第7章 分析化学进展 鞠熀光,刘虎威,张新荣,潘远江,刘买利,庄乾坤316

7.1 引言316

7.2 电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317

7.2.1 生物膜电分析化学317

7.2.2 蛋白质电化学与纳米电分析化学318

7.2.3 超分子电分析化学320

7.2.4 电化学免疫分析与免疫传感器321

7.2.5 DNA电化学分析与序列识别323

7.2.6 电致发光分析323

7.2.7 凝胶膜生物传感器与酶促反应的电分析化学325

7.3 色谱和毛细管电泳326

7.3.1 高效液相色谱326

7.3.2 毛细管电泳328

7.3.3 气相色谱329

7.3.4 样品处理330

7.3.5 其他330

7.4 光谱分析与光谱探针331

7.4.1 单分子与单细胞的光谱分析331

7.4.2 生物大分子的光谱探针333

7.4.3 纳米材料的光谱分析335

7.4.4 光化学传感器337

7.4.5 光谱指纹图谱与复杂物质分析339

7.4.6 光谱高通量分析340

7.4.7 光谱联用技术与元素形态分析341

7.4.8 对我国光谱分析未来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342

7.5 现代质谱分析技术343

7.5.1 新型离子化技术343

7.5.2 质谱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346

7.5.3 质谱在组合化学研究中的应用347

7.5.4 小结与展望349

7.6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350

7.6.1 生物分子的液体NMR研究进展351

7.6.2 基于液体NMR的代谢组学研究356

7.6.3 固体NMR的研究进展358

7.6.4 其他360

7.7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信息学360

7.8 综述362

参考文献363

8.1 引言370

第8章 环境化学学科进展 刘景富,江桂斌,朱利中,周启星,王晓蓉,朱彤,王子健,孔繁祥,陆贻通,叶常明,王春霞370

8.2 环境分析化学371

8.2.1 研究对象371

8.2.2 分析技术373

8.2.3 样品分析377

8.2.4 发展趋势381

8.3 环境污染化学382

8.3.1 大气环境化学382

8.3.2 水环境化学392

8.3.3 土壤环境化学396

8.4 污染生态化学进展402

8.4.1 环境污染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403

8.4.2 环境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406

8.4.3 大气污染生态化学409

8.4.4 环境污染的分子毒理机制411

8.4.5 今后研究展望414

参考文献415

9.1 引言417

第9章 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战略 孙宏伟417

9.2 历史回顾418

9.2.1 石油化工419

9.2.2 制药工业420

9.3 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421

9.3.1 美国的发展战略421

9.3.2 欧洲的发展战略422

9.3.3 日本的发展战略422

9.4 我国过程工业的现状及问题423

9.5 我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战略425

9.5.1 发展思路425

9.5.2 战略目标426

9.6 优先发展的研究方向427

9.7 采取的措施和建议428

9.8 展望429

参考文献4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