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吕克勤等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0800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1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古代史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原始社会9
第一章 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9
一、我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9
二、原始人群的社会生活10
三、氏族公社的萌芽11
第二章 氏族公社13
第一节 母系氏族公社13
一、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13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14
第二节 父系氏族公社18
一、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18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9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解体21
一、私有制的出现21
二、贫富分化和阶级的产生22
三、原始社会的解体23
四、原始社会的文化23
第四节 我国古史传说中的原始社会25
一、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的传说25
二、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25
三、尧、舜、禹的传说26
第二编 奴隶社会31
第一章 夏商31
第一节 夏朝31
一、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31
二、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32
三、孔甲乱夏和夏桀亡国32
四、夏朝的社会经济33
五、夏朝的文化33
第二节 商朝34
一、商朝的兴亡34
二、商朝的政权和阶级关系37
三、商朝的社会经济38
四、商朝的文化40
第二章 西周43
第一节 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43
一、周族的兴起和西周的建立43
二、周公东征和营建雒邑44
三、西周的国家政权机构45
四、西周的政治制度45
第二节 西周的社会经济47
一、井田制与农业的发展47
二、“工商食官”与工商业的发展48
第三节 西周的灭亡50
一、西周后期社会矛盾的发展50
二、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51
三、宣王中兴52
四、西周的灭亡52
第四节 西周的文化53
一、周原遗址和文字53
二、《尚书》中的《周书》和《逸周书》54
三、诗和音乐舞蹈54
四、科学技术55
五、哲学思想56
六、“学在官府”57
第三章 春秋58
第一节 大国争霸58
一、东周的建立和王室衰微58
二、“尊王攘夷”和“春秋五霸”59
三、齐鲁交兵与晋楚争斗62
四、弭兵之会62
五、吴越争霸63
六、春秋时期各族的融合63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64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4
二、井田制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66
第三节 奴隶社会的解体68
一、阶级矛盾的激化68
二、新旧势力的斗争和奴隶社会的解体69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70
一、“民为神主”和“物生有两”70
二、老子的《道德经》和道家71
三、孔子和儒家72
四、《孙子兵法》74
五、科学技术74
第三编 封建社会(上)79
第一章 战国79
第一节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79
一、各国的变法运动79
二、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社会阶级结构82
三、封建政治制度84
第二节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85
一、农业生产85
二、手工业的进步87
三、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88
四、社会生活习俗89
第三节 七国争雄和秦的统一90
一、七国争雄90
二、秦的统一94
三、战国时期各族的融合95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96
一、百家争鸣96
二、史学、文学与艺术100
三、科学技术101
四、教育102
第二章 秦朝105
第一节 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105
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105
二、巩固统一和专制集权的措施106
三、秦朝的法律和军队108
四、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108
五、秦的经济与文化110
第二节 秦末农民大起义与秦朝的灭亡112
一、秦的暴政112
二、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112
三、刘邦、项羽领导的反秦斗争和秦朝的灭亡114
第三章 西汉116
第一节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16
一、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116
二、西汉初年巩固统一的措施117
三、与民休息和文景之治120
第二节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22
一、加强皇权、削弱相权122
二、加强中央军力123
三、削弱地方势力123
四、加强中央财政力量124
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5
第三节 西汉的社会经济126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26
二、手工业的发展128
三、商业、都市及交通的发展130
四、西汉的对外经济交流131
第四节 西汉时期的边疆各族133
一、西汉与匈奴的关系133
二、张骞通西域与西域都护的设置135
三、西汉与东北各族137
四、西汉时期的西南夷和东南越137
第五节 昭宣中兴与西汉衰落138
一、武帝后期的社会危机138
二、昭宣中兴140
三、西汉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西汉的衰落141
第六节 王莽改制和绿林、赤眉起义142
一、新朝的建立142
二、王莽改制143
三、绿林、赤眉大起义145
四、东汉政权的建立146
第七节 西汉的文化147
一、哲学147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149
三、科学技术151
第四章 东汉155
第一节 加强封建专制统治155
一、崇尚柔道155
二、加强皇权155
三、安定社会秩序157
第二节 东汉的社会经济和豪族地主田庄159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159
二、豪族地主的田庄161
三、东汉封建国有制经济163
四、自耕农经济163
五、秦汉的社会生活习俗163
第三节 东汉时期周边各族和对外关系166
一、匈奴族的分裂和南匈奴族的内迁166
二、班超出使西域167
三、东北各族168
四、西南各族168
五、羌汉人民的三次起义169
六、东汉的对外关系170
第四节 黄巾大起义171
一、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171
二、阶级矛盾的激化173
三、黄巾大起义174
第五节 东汉文化176
一、经学、哲学和宗教176
二、史学与文学艺术178
三、科学技术180
四、教育180
第五章 三国182
第一节 三国鼎立182
一、董卓之乱和军阀割据182
二、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183
三、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84
第二节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86
一、魏的统治政策和北方经济的恢复186
二、诸葛亮治蜀和蜀国经济的发展188
三、吴国的政治和经济189
四、三国时期的文化190
第六章 西晋193
第一节 西晋的建立和统一193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193
二、西晋的政治与经济194
第二节 西晋的灭亡196
一、八王之乱196
二、西晋的灭亡197
第七章 东晋与十六国199
第一节 东晋的建立与政治经济199
一、东晋的建立和门阀政治199
二、祖逖、桓温北伐200
三、东晋的经济201
第二节 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202
一、淝水战前的北方和前秦统一北方202
二、淝水之战204
三、淝水之战后北方的再分裂205
四、孙恩起义和东晋灭亡207
第三节 两晋十六国文化208
一、玄学与反玄学的斗争208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209
三、科学技术210
第八章 南朝与北朝212
第一节 南朝的政治和经济212
一、南朝政权的更替212
二、门阀世族的衰落与庶族寒门的兴起214
三、南方经济的发展214
第二节 北朝的政治和经济217
一、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217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218
三、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220
四、各族人民大起义220
五、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222
六、北方各族的大融合223
七、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生活习俗224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225
一、佛教和道教225
二、范缜的《神灭论》226
三、史学和地理学226
四、文学和艺术227
五、科学技术229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230
第三编 封建社会(下)235
第九章 隋朝235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的繁荣235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235
二、改革政治制度236
三、改革经济制度237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239
五、隋和周边各族240
第二节 隋朝的灭亡243
一、隋炀帝的暴政243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245
三、隋朝的灭亡246
第十章 唐朝248
第一节 唐朝前期的政治248
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248
二、唐初的政治经济措施251
三、武则天和武周政权255
四、唐玄宗的改革和“开元盛世”257
第二节 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258
一、农业的发展258
二、手工业的兴盛259
三、城市、商业和交通262
四、唐后期南方经济的发展263
第三节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64
一、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264
二、唐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68
第四节 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落272
一、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272
二、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276
三、均田制的破坏和地主田庄的发展278
四、两税法280
第五节 唐末农民大起义282
一、唐末社会矛盾的激化282
二、大起义的前奏283
三、黄巢大起义283
四、唐王朝的灭亡287
第十一章 隋唐文化289
第一节 科学技术289
一、雕版印刷术289
二、天文历法289
三、医药学290
四、建筑290
第二节 宗教与哲学291
一、宗教291
二、哲学293
第三节 史学与经学295
一、史学295
二、经学296
第四节 文学与艺术296
一、诗歌296
二、古文运动298
三、传奇小说298
四、俗讲和变文299
五、艺术299
六、音乐与舞蹈300
第五节 社会生活习俗301
第十二章 五代十国和契丹(辽)303
第一节 五代十国和周世宗的改革303
一、五代的更替303
二、五代的政治和北方人民的苦难304
三、十国的兴亡306
四、南方经济的发展308
五、周世宗的改革309
第二节 辽的政治和经济311
一、契丹兴起和辽的建立311
二、辽的政治制度312
三、辽的社会经济314
四、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315
第十三章 北宋和辽、夏、金321
第一节 北宋的政治321
一、北宋的建立和统一321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22
三、王小波、李顺起义324
第二节 北宋的经济327
一、土地制度和租佃关系327
二、赋役制度328
三、北宋社会经济的繁荣329
第三节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334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334
二、西夏的建立和政治经济336
三、北宋与西夏的关系338
第四节 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338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338
二、庆历新政340
三、王安石变法340
四、宋江和方腊起义343
第五节 金的建立和辽、北宋的灭亡348
一、女真族的兴起和金的建国348
二、宋、金灭辽和西辽的建立349
三、北宋灭亡350
第六节 北宋、辽和西夏的文化351
一、哲学和宗教351
二、文字和文学艺术353
三、教育354
四、史学和类书355
五、科学技术355
第十四章 南宋和金359
第一节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359
一、南宋的建立和北方军民的抗金斗争359
二、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362
三、钟相、杨么起义368
第二节 南宋的社会经济369
一、南宋的腐朽统治369
二、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371
三、宋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374
第三节 金朝的政治和经济375
一、金朝封建统治的确立375
二、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77
三、红袄军起义378
第四节 南宋和金的文化379
一、哲学和宗教379
二、文字、文学艺术和书院教育381
三、史学383
四、科学技术384
第十五章 元朝386
第一节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386
一、蒙古族的兴起和蒙古汗国的建立386
二、蒙古灭西夏和三次西征387
三、蒙宋联合灭金与蒙古对大理、吐蕃的征服388
四、蒙宋战争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389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和经济393
一、元朝的统治机构与各项制度393
二、民族政策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396
三、元朝的社会经济397
四、元朝的对外关系404
第三节 元末农民大起义405
一、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405
二、红巾军大起义406
三、张士诚、方国珍的武装割据407
四、朱元璋起义和元朝的灭亡408
第四节 元朝的文化412
一、哲学与宗教412
二、史学413
三、语言、文学和艺术414
四、教育416
五、科学技术416
第十六章 明朝420
第一节 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420
一、明初封建专制体制的高度强化420
二、明成祖继续加强封建专制统治423
三、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24
第二节 明朝的民族关系428
一、瓦剌的兴起与土木之变428
二、明与西北地区各族的关系430
三、明与西南地区各族的关系430
四、明对西藏的管辖430
五、明对台湾的管辖431
六、满族的兴起和后金的建立431
第三节 明朝中期的社会危机和资本主义的萌芽434
一、明中期社会矛盾的加深434
二、张居正改革437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438
四、城镇人民的反矿监、税使的斗争442
第四节 明朝的对外关系443
一、明初的海禁和朝贡贸易443
二、郑和下西洋443
三、华侨对南洋地区的开发445
四、东南沿海军民的抗倭斗争446
五、援朝战争447
六、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者的斗争448
第五节 明末农民大起义449
一、明后期的黑暗统治449
二、农民大起义451
三、大西、大顺政权的建立453
四、明朝灭亡和清兵入关454
五、明末农民起义的意义456
第六节 明朝文化456
一、哲学思想456
二、教育458
三、史学和图书的整理458
四、文学艺术459
五、科学技术460
六、生活习俗462
第十七章 清朝(鸦片战争前)465
第一节 清初的统治政策和各地的抗清斗争465
一、清朝入关后的统治措施465
二、各地的抗清斗争466
三、郑成功的抗清和收复台湾469
第二节 专制主义统治的高度加强470
一、专制主义的封建统治机构470
二、军事制度和刑法473
三、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统治474
第三节 清朝的社会经济475
一、清朝前期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475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478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481
第四节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83
一、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483
二、对蒙、藏、疆地区的管辖485
三、改土归流政策487
四、对南海诸岛的管辖488
五、抗击沙俄的侵犯488
六、清朝的疆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90
第五节 清朝中期的政治和经济492
一、清朝的衰败492
二、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494
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97
四、清朝抵制西方侵略者的斗争499
第六节 清朝(鸦片战争前)的文化500
一、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500
二、考据学、史学和图书编纂502
三、文学和艺术504
四、科技和建筑505
五、生活习俗507
后记510
热门推荐
- 3358035.html
- 2374109.html
- 2672273.html
- 847015.html
- 2542730.html
- 2677478.html
- 3598782.html
- 714962.html
- 3254003.html
- 1137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2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0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1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4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7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9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5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3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1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