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服务型政府与政府网站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向宏,张少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158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机关-互连网络-网站-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服务型政府与政府网站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理论篇3
第1章 公共服务理论与服务型政府3
1.1 公共服务理论3
1.1.1 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3
1.1.2 公共服务理论的演进与发展4
1.2 服务型政府的框架与模型7
1.2.1 服务型政府的提出7
1.2.2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8
1.2.3 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模型10
第2章 电子政务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12
2.1 电子政务有利于服务型政府提供全面公共服务12
2.1.1 电子政务可以充分发挥服务公民的作用13
2.1.2 电子政务可以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作用13
2.1.3 电子政务可以充分发挥服务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14
2.1.4 电子政务可以充分发挥服务政府内部机构的作用15
2.2 电子政务是实现服务型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15
2.2.1 电子政务是服务型政府完善经济调节职能的重要手段15
2.2.2 电子政务是服务型政府加强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手段16
2.2.3 电子政务是服务型政府发挥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16
2.2.4 电子政务是服务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17
2.3 电子政务在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17
2.3.1 电子政务推动服务型政府以用户为中心的导向17
2.3.2 电子政务推动服务型政府职能向市场化的转变18
2.3.3 电子政务推动服务型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19
2.3.4 电子政务推动服务型政府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19
2.3.5 电子政务推动服务型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20
2.4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20
2.4.1 电子政务促进公共服务创新20
2.4.2 电子政务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21
2.4.3 公共服务制度创新是我国电子政务的制度基础21
2.4.4 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是我国电子政务的体制借鉴22
2.4.5 地方政务创新系统是我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基础22
2.4.6 政务个人创新可以发挥电子政务多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23
2.5 服务型政府与政府网站建设23
2.5.1 政府网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23
2.5.2 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阶段与趋势24
第3章 国外优秀政府网站借鉴和启示32
3.1 国外政府机构运行模式32
3.1.1 社会监管型32
3.1.2 侧重社会监管型33
3.1.3 侧重公益服务型34
3.1.4 公益服务型34
3.2 国外优秀政府网站35
3.2.1 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35
3.2.2 英国政府门户网站38
3.2.3 美国政府门户网站42
第2篇 应用篇51
第4章 重点服务社会民生51
4.1 公共教育51
4.1.1 发布宣传教育政策52
4.1.2 推动义务教育普及54
4.1.3 促进教育体制改革55
4.1.4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57
4.1.5 提高教师队伍建设59
4.1.6 方便公众择校上学61
4.2 劳动就业63
4.2.1 发布劳动就业政策63
4.2.2 促进人力资源建设65
4.2.3 积极协调劳动关系67
4.2.4 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69
4.2.5 服务公务员考录工作71
4.2.6 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72
4.3 医疗卫生72
4.3.1 发布医疗卫生政策73
4.3.2 推动医药体制改革73
4.3.3 规范医药市场秩序75
4.3.4 组织实施疫情监控77
4.3.5 办理医药行政许可78
4.3.6 方便群众看病就医78
4.4 社会保障82
4.4.1 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发展82
4.4.2 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84
4.4.3 促进社会福利体系完善86
4.4.4 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发展87
4.5 居民住房89
4.5.1 推进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89
4.5.2 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92
4.5.3 及时反映房地产市场行情94
4.5.4 建立房地产企业信用档案96
4.5.5 提高房屋交易人性化程度96
4.6 交通出行100
4.6.1 发布交通规划建设政策100
4.6.2 方便交通出行办事服务102
4.6.3 提供城市道路信息查询105
4.6.4 提供公路出行信息服务107
4.6.5 提供水路交通安全监控108
第5章 全面服务企业办事110
5.1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110
5.1.1 方便企业登记注册110
5.1.2 便利企业纳税申报110
5.1.3 支撑行业标准建设111
5.1.4 提高资质认证服务113
5.2 扩大企业产品销售113
5.2.1 促进企业对外贸易113
5.2.2 及时发布供求信息115
5.2.3 反映产品价格趋势117
5.3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118
5.3.1 促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118
5.3.2 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119
5.3.3 引导企业注重节能环保121
5.4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23
5.4.1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123
5.4.2 服务科研项目申报124
5.4.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25
第6章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7
6.1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127
6.1.1 普及现代农业科技127
6.1.2 推行特色品牌农业128
6.1.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29
6.2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130
6.2.1 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130
6.2.2 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132
6.2.3 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133
6.2.4 积极服务进城农民工134
6.3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36
6.3.1 促进村村通电话工程136
6.3.2 服务农村公路建设137
6.3.3 推动农村水利建设137
6.3.4 搭建服务“三农”信息平台138
6.4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39
6.4.1 深化农村林权制度改革139
6.4.2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140
第7章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142
7.1 产品质量保障142
7.1.1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142
7.1.2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流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45
7.1.3 提供农资产品抽查报告查询,加大农资打假力度145
7.2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147
7.2.1 开设外汇违法信息查询栏目,推动了健康、规范、有序的外汇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147
7.2.2 联合多部门资源,加强网上诚信体系建设148
7.2.3 失信记录查询服务,加大了对失信行业的惩戒力度149
7.3 其他方面150
7.3.1 国家工商总局规范直销禁止传销信息系统对维护直销行业健康发展,打击非法传销活动起到重要作用150
7.3.2 商务部网站开通信息报送系统,全面掌握各地重点商品价格走势150
7.3.3 证监会进一步加强对行业中介机构的信息公开,促进对行业机构的监管工作有效开展152
第8章 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53
8.1 推动政务公开有效开展153
8.1.1 科学梳理、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公开目录,促进和规范政务信息公开153
8.1.2 加大对人事、财政等深度信息的公开力度,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156
8.1.3 提高行政审批在线申报、状态查询、结果公示“一站式”服务质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59
8.2 有效规范政府行为161
8.2.1 创新在线办事服务形式,丰富在线办事资源,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161
8.2.2 促进审批效率的提高,采取“协办、跟办、督办”等方式提供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电子监管服务164
8.2.3 提高服务的人性化程度,按用户和流程导航设计场景式服务166
8.3 完善干部选拔和人事培训制度167
8.3.1 积极推动造就高素质的领导队伍,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用人机制167
8.3.2 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构建干部在线学习系统168
8.4 促进政民沟通170
8.4.1 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网上评议,接受社会监督170
8.4.2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公开人大、政协提案,接受公众监督172
8.4.3 积极创新互动方式,加强政民互动172
8.4.4 网上信访系统运转良好,提高了社会公众参政议政和实施社会监督的积极性175
8.5 促进廉政文化建设176
8.5.1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氛围176
8.5.2 以廉政制度为基础,着力加强规范178
第3篇 方法篇183
第9章 政府信息公开体系规划183
9.1 完善信息公开体系的重要意义183
9.1.1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政治要求184
9.1.2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184
9.1.3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转变执政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185
9.1.4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制度性要求185
9.2 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解读186
9.2.1 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186
9.2.2 对维护公民权利的要求186
9.2.3 对信息公开主体的要求186
9.2.4 对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要求187
9.2.5 对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和程序的要求187
9.2.6 对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机制的要求187
9.3 信息公开体系的建设框架187
9.3.1 资源层188
9.3.2 编目层188
9.3.3 渠道层195
9.3.4 保障层198
第10章 服务资源整合与人性化服务设计201
10.1 我国服务资源整合的发展模式202
10.1.1 按部门整合资源202
10.1.2 按用户对象和应用主题整合资源204
10.1.3 按场景流程跨部门整合资源206
10.2 国外领先政府网站人性化服务介绍208
10.2.1 加拿大政府网站的人性化服务208
10.2.2 荷兰政府网站的人性化服务213
10.3 提升政府网站人性化服务程度的建议及优秀案例216
10.3.1 加强政府部门业务事项和服务资源梳理216
10.3.2 按照用户的需求主题策划服务217
10.3.3 提取场景特征要素,设计服务导航219
10.3.4 围绕用户需求拓展和整合服务资源231
10.4 百件实事网上办238
10.4.1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与扩大公共服务的重要性238
10.4.2 大力整合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推动“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的顺利开展239
10.4.3 “百件实事网上办”成为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新起点245
第11章 公众参与规划设计253
11.1 公众参与的意义与做法253
11.1.1 建立健全互动交流渠道是完善政府网站功能的关键环节253
11.1.2 不断提升政府网站互动效果的基本做法254
11.2 信箱类参与255
11.2.1 商务部留言回复及时详尽,有力地支撑业务开展,用户满意度高255
11.2.2 上海市集成各部门、区县、街道领导信箱,为用户提供统一入口256
11.2.3 云南省联合政府机构,构建信访体系,保障信访渠道的完善257
11.3 访谈类参与257
11.3.1 国防科工委公众参与栏目建设与政务主题相结合,在线访谈等栏目互动效果较为突出257
11.3.2 北京市联合70余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设政风行风热线,打造公众参与的样板平台,建立政民、企民沟通的桥梁,逐渐成为“首都之窗”的最大亮点258
11.4 调查类参与260
11.4.1 环保总局260
11.4.2 发改委不断完善意见征集渠道,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创造条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260
11.4.3 青岛市“市民月献计策”征集社情民意,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261
11.5 论坛类参与263
11.5.1 杭州市贴近社会热点设立政务论坛,结合政府工作广纳用户意见263
11.5.2 “邯郸论坛”栏目主题分类科学,服务质量较好、气氛活跃,打造政府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264
第4篇 保障篇267
第12章 政府网站制度建设267
12.1 政府网站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267
12.1.1 政府网站制度建设的概念及内涵267
12.1.2 政府网站制度建设的目的及意义267
12.1.3 政府网站制度建设的主要途径与方法270
12.1.4 政府网站制度的执行与监督272
12.2 政府网站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272
12.2.1 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制度272
12.2.2 政府网站在线办事制度274
12.2.3 政府网站公众参与制度275
12.2.4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制度277
12.2.5 政府网站项目外包制度278
第13章 政府网站布局规划和安全设计281
13.1 政府网站布局规划281
13.1.1 页面简洁大方,栏目直观实用281
13.1.2 页面层级适中,方便用户使用281
13.1.3 设计人性化页面,展现政府亲和力281
13.1.4 适当运用多种技术,丰富表现形式284
13.2 政府网站安全设计285
13.2.1 政府网站的安全要素285
13.2.2 政府网站的安全性能287
13.2.3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88
13.2.4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290
13.2.5 政府网站安全管理措施296
第14章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299
14.1 指标体系299
14.1.1 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299
14.1.2 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312
14.2 日常监测334
14.2.1 政府网站日常监测背景及范围334
14.2.2 日常监测手段与方法335
14.2.3 日常监测的指标体系336
14.3 用户调查360
14.3.1 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的内涵及意义360
14.3.2 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方法361
第15章 我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建设366
15.1 我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366
15.1.1 内部要求366
15.1.2 外部需求367
15.2 我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模型及内容保障模式368
15.2.1 我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的架构模型368
15.2.2 我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建设的发展状况370
15.2.3 我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间的内容保障模式371
15.2.4 子网站模式代表政府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发展趋势371
15.3 加快完善政府网站层级体系的建议措施381
15.3.1 领导重视和提高认识382
15.3.2 建立制度和完善机制382
15.3.3 制定规范和形成标准382
附录A 电子政务重要文献383
A.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383
A.2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385
A.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388
A.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391
A.5 何勇同志在部分中央国家机关政务公开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393
A.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396
参考文献398
热门推荐
- 1895406.html
- 1472044.html
- 3273646.html
- 95887.html
- 574624.html
- 2199677.html
- 1229434.html
- 657191.html
- 2834460.html
- 2925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0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9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3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1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3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2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9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7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4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