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必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姜跃龙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 ISBN:750624859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2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7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必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总论1
第一章 医师职责3
第一节 医师基本要求3
第二节 医师职责及规范4
第二章 病案书写6
第一节 病案书写的总体要求6
第二节 病案书写方法8
第三节 病案的统一名称13
第四节 病案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14
一、住院病历格式与内容要求14
二、住院记录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22
三、病程记录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26
四、阶段小结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33
五、交班记录格式与内容要求36
六、接班记录格式与内容要求38
七、转出记录格式与内容要求40
八、转入记录格式与内容要求41
九、病例讨论(会诊)记录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43
十、死亡记录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46
十一、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48
十二、出院记录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51
十三、门诊初诊记录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52
十四、门诊复诊记录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55
十五、急诊初诊记录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56
十六、急诊留观记录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58
第三章 医嘱的书写59
第一节 医嘱的书写规则及举例59
第二节 医师处方规范62
一、住院期间病案排列顺序64
第四章 住院病案的排列顺序64
二、出院后病案装订顺序65
第五章 中医四诊检查及内容66
第一节 问诊66
一、问诊的重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66
二、问诊的内容及常用术语69
(一)主诉69
(二)现病史69
(三)既往史72
(四)个人史72
(五)经带胎产史72
(六)家族史72
第二节 望诊72
一、神色形态72
二、各部位望诊73
三、排泄物76
第三节 闻诊77
一、语音、呼吸、呕吐77
二、嗅气味78
第四节 切诊78
一、切肌肤78
二、各部位切诊79
(一)头颅79
(二)胸腹79
(三)脊柱80
(四)俞穴80
(五)脉象80
第六章 体格检查81
第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81
一、一般检查81
二、头部87
三、颈部92
四、胸部94
五、腹部108
六、外生殖器、肛门及直肠119
七、脊柱和四肢121
第二节 神经系统检查125
一、重点检查项目125
(一)意识状态125
(二)精神状态*125+++++(三)言语障碍126
(四)脑膜刺激征127
1.视力128
3.视野128
2.眼底128
(一)嗅神经128
二、颅内神经128
(二)视神经128
(三)动眼、滑车、外展神经129
(四)三叉神经130
1.面部感觉130
2.咀嚼运动130
2.味觉131
1.蜗神经131
(六)听神经131
(五)面神经131
1.面肌运动131
3.反射131
2.前庭神经132
(七)舌咽、迷走神经132
(二)深感觉133
(一)浅感觉133
(九)舌下神经133
三、感觉系统133
(八)副神经133
(三)皮层感觉134
(四)节段性感觉支配134
(五)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134
(六)感觉障碍的表现134
(七)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134
四、运动系统140
(一)检查项目140
1.肌肉体积140
2.肌张力140
3.肌力140
4.共济运动140
7.反射检查141
6.姿势与步态141
5.不自主运动141
(二)临床意义145
五、植物神经功能147
(一)一般观察147
(二)括约肌功能147
(三)植物神经反射147
(四)发汗试验147
六、辅助检查147
(一) 脑脊液检查147
1.一般检查148
2.细胞学检查148
1.脑电图149
2.脑诱发电位149
3.肌电图149
(三)电生理检查149
(四)脑超声检查149
(五)放射性同位素检查149
(六)脑、神经、肌肉活组织检查149
1.头颅平片149
5.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49
4.CT/MRI149
3.脊髓造影149
2.脊柱平片149
(二) 影像学检查149
3.免疫学检查149
6.脊髓血管造影149
第七章 实验检查150
第一节 临床各项检查单的填写与临床意义150
一、临床各项检查单的分类150
二、各种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意义155
(一)一般血液检查155
(二)尿液常用检查160
(四)临床化学检查163
(三)粪便常规检查163
(五)临床免疫学检查175
(六)血气分析181
(七)药物浓度监测183
中篇 内科疾病的中西医诊治187
第一章 常见症状187
第一节 发热187
第二节 呼吸困难190
第三节 意识障碍191
第四节 咯血193
第五节 呕血与黑便*194+++第六节 血尿195
第七节 黄疸197
第八节 水肿198
第九节 腹痛200
第十节 皮肤黏膜出血201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203
第一节 上呼吸道感染203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05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火207
第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10
第五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212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215
第七节 支气管哮喘217
第八节 自发性气胸221
第九节 胸腔积液224
第十节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28
第十一节 支气管肺癌230
第十二节 肺炎234
第十三节 肺脓肿237
第十四节 肺结核240
第十五节 呼吸衰竭244
第十六节 咯血249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252
第一节 心力衰竭252
第二节 心律失常258
一、早搏258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1
三、心房颤动263
四、心房扑动264
五、室性心动过速266
六、心室扑动及颤动268
七、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70
八、房室传导阻滞272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274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78
一、心绞痛278
二、急性心肌梗塞284
第五节 瓣膜病288
一、二尖瓣狭窄288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290
三、主动脉瓣狭窄292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94
五、三尖瓣狭窄295
六、三尖瓣关闭不全297
七、肺动脉瓣狭窄298
八、肺动脉瓣关闭不全298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299
第七节 心肌炎和心肌病303
一、病毒性心肌炎303
二、扩张型心肌病306
三、肥厚型心肌病308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312
第一节 反流性食道炎312
第二节 食管癌314
第三节 急性胃炎317
第四节 慢性胃炎321
第五节 消化性溃疡325
第六节 胃癌329
第七节 上消化道出血333
第八节 溃疡性结肠炎338
第九节 Crohn病340
第十节 肠结核343
第十一节 大肠癌345
第十二节 肝硬化349
第十三节 原发性肝癌354
第十四节 肝性脑病358
第十五节 急性胆囊炎361
第十六节 慢性胆囊炎363
第十七节 胆石症365
第十八节 急性胰腺炎371
第十九节 慢性胰腺炎375
第二十节 胰腺癌377
第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381
第一节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381
第二节 垂体瘤384
第三节 尿崩症385
第四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387
第五节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389
第六节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393
第七节 黏液性水肿昏迷396
第八节 甲状腺炎398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398
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400
第九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402
第十节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405
第十一节 库欣综合征408
第十二节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409
第十三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12
第十四节 嗜铬细胞瘤414
第十五节 糖尿病417
第十六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23
第十七节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426
第十八节 乳酸性酸中毒428
第十九节 低血糖症431
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434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434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434
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436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438
四、隐匿性肾小球肾炎440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442
第三节 IgA肾病445
第四节 泌尿系感染448
一、肾盂肾炎448
二、膀胱炎452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455
第六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457
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461
第一节 贫血461
一、缺铁性贫血461
二、巨幼细胞贫血464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466
四、溶血性贫血469
第二节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472
第三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74
第四节 白血病477
一、急性白血病477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81
第五节 恶性淋巴瘤483
第六节 多发性骨髓瘤486
第七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88
第八节 过敏性紫癜491
第九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93
第十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95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498
第一节 炎风湿关节炎498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501
第三节 系统性硬化病504
第四节 干燥综合征507
第五节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509
第六节 白塞氏综合征511
第九章 代谢性疾病痛风514
第一节 周围神经疾病518
一、面神经炎518
第十章 周围神经疾病518
二、三叉神经痛520
三、桡神经麻痹522
四、正中神经麻痹523
五、尺神经麻痹523
六、坐骨神经痛523
第二节 脊髓疾病525
一、急性脊髓炎525
二、脊髓空洞症与廷髓空洞症*527++++三、亚急性联合变性529
四、脊髓压迫症531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534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534
二、脑膜炎537
第四节 癫痫539
一、震颤麻痹543
第五节 锥体外系疾病543
二、小舞蹈病545
三、肝豆状核变性547
第六节 脱髓鞘疾病549
一、多发性硬化549
二、视神经脊髓炎551
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553
第七节 运动神经元病555
第八节 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557
一、肌营养不良*557二、重症肌无力560
三、多发性肌炎564
四、周期性麻痹566
一、概述568
第九节 脑血管疾病568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69
三、脑梗塞572
四、脑出血574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577
第十节 头痛579
下篇 常用器械检查及诊疗技术587
第一章 心电图587
第一节 心电图概述587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589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590
一、心房、心室肥大590
(二)急性心肌梗塞593
1.有Q波形心肌梗塞593
二、心肌缺血593
(一)心绞痛593
2.无Q波形心肌梗塞595
三、心律失常595
(一)窦房结性心律失常595
(二)心房性心律失常597
(三)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599
(四)室性心律失常602
(五)房室心律失常603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603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603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603
1.右束支传导阻滞*604++++++2.左束支传导阻滞604
3.左前分支阻滞604
(六)室内传导阻滞604
4.左后分支阻滞605
5.双分支阻滞与三分支阻滞606
第二章 X线诊断607
第一节 总论607
第二节 肺部X线诊断608
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608
二、支气管扩张症609
三、气管、支气管异物609
四、大叶性肺炎610
五、支气管肺炎610
六、肺炎支原体肺炎610
七、间质性肺炎611
八、化脓性肺炎611
九、肺浓肿611
(四)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612
(三)浸润型肺结核612
(五)结核性胸膜炎612
(一)原发型肺结核612
十、肺结核612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12
十一、肺肿瘤613
(一)肺癌613
(二)肺转移性肿瘤613
十二、胸腔积液及气胸614
(一)胸腔积液614
(二)气胸与液气胸614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疾病X线诊断615
(一)二尖瓣狭窄615
一、风湿性心脏病615
(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15
(一)结节病615
十三、结节病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15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616
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616
三、心包炎617
四、高血压性心脏病617
五、心肌病618
六、先天性心脏病618
(一)房间隔缺损618
(二)Fallot四联症618
第四节 腹部X线诊断618
一、急腹症618
(一)胃肠道穿孔618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619
(一)食管静脉曲张619
(二)食管癌619
(二)肠梗阻619
二、消化道619
(四)胃癌620
(五)肠结核620
(六)Crohn氏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620
(七)结肠息肉621
(八)结肠癌621
三、胆囊621
(一)胆石症621
(二)胆囊炎621
2.输尿管结石622
2.慢性肾盂肾炎622
1.肾结核622
(二)泌尿系统炎症622
1.肾结石622
(一)泌尿道结石622
四、泌尿系统622
(三)泌尿系统肿瘤623
1.肾肿瘤623
2.膀胱肿瘤623
第三章 CT与MRI诊断624
第一节 颅脑疾病624
一、脑血管病*624++++(一)高血压性脑内血肿624
(二)脑梗塞624
1.缺血性脑梗塞624
2.出血性脑梗塞625
3.腔隙性脑梗塞625
(三)脑血管病变625
1.脑动脉瘤625
(二)结核性感染626
(一)化脓性感染626
二、颅内感染626
2.脑动静脉畸形(AVM)626
(三)病毒性感染627
(四)真菌性感染627
(五)脑寄生虫病627
第二节 胸部疾病628
一、纵隔病变628
(一)纵隔实质性占位病变628
(二)纵隔囊性占位病变629
(三)纵隔淋巴结增大630
二、肺部疾病631
(一)支气管扩张631
(二)肺炎631
(三)肺结核631
(四)肺癌633
三、心脏与大血管系统634
第三节 腹部疾病636
一、肝脏疾病636
(一)肝硬化636
(二)原发性肝癌636
(三)海绵状血管瘤637
(四)肝脓肿638
(五)肝囊肿638
二、胆道系统疾病639
(一)胆管扩张症639
(二)胆石症639
(三)胆囊癌639
三、胰腺疾病640
(一)胰腺炎640
(一)肾细胞癌641
四、肾脏疾病641
(二)胰腺癌641
(二)肾盂积水642
第四章 超声诊断643
第一节 超声诊断原理及诊断基础643
第二节 甲状腺和甲状腺旁超声检查644
第三节 肝脏超声检查646
第四节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649
第五节 脾脏疾病超声检查654
第六节 胰腺超声检查656
第七节 肾上腺超声检查658
第八节 肾脏超声检查659
第九节 腹膜后肿物超声检查663
第十节 腹部血管超声检查664
第十一节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668
第十二节 肢体血管超声检查670
第十三节 心血管超声检查673
第五章 临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679
第一节 导尿术679
第二节 胸腔穿刺术680
第三节 腹膜腔穿刺术682
第四节 骨髓穿刺术683
第五节 腰椎穿刺术685
第六节 心包穿刺术687
第七节 膝关节腔穿刺术688
第八节 淋巴结穿刺术689
第九节 静脉压测定690
第十节 中心静脉压测定690
第十一节 胃插管术692
第十二节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术693
第十三节 心内注射术694
第十四节 心肺复苏术694
热门推荐
- 1231397.html
- 769871.html
- 2121674.html
- 1955125.html
- 174275.html
- 101940.html
- 942833.html
- 3853073.html
- 421449.html
- 1733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5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6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77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4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3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