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 刘军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8136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86页
  • 主题词:文化遗址-文物保护-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文化遗产、文物与大遗址1

一、文化遗产1

二、文物4

三、文物大遗址7

第二节 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利用9

一、国家政策9

二、保护利用现状11

三、存在问题12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7

第四节 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9

一、国内研究现状19

二、国外研究现状20

三、研究现状评述21

第五节 本书创新点21

第六节 本书框架结构21

第二章 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24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25

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25

二、新古典主义趋同假说27

三、结构主义区域发展观27

四、新经济地理学理论28

第二节 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的相关理论28

一、产业结构理论28

二、后发优势理论32

三、博弈论35

四、公有地的悲剧和外部性理论38

第三章 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44

第一节 文物大遗址的经济属性44

一、文物大遗址的经济学属性——资源44

二、文物大遗址的经济学特性45

第二节 作为经济资源的文物大遗址的利用53

一、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意义53

二、利用现状54

三、原因分析55

四、文物大遗址的过度保护与有效保护56

第三节 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评价63

一、文物大遗址区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63

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文物大遗址的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69

第四章 后发优势理论与文物大遗址区区域经济发展74

第一节 后发优势74

一、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后发优势74

二、技术和管理的后发优势75

三、产业结构转变的后发优势76

第二节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76

一、后发劣势76

二、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关系77

三、对后发劣势的反思78

第三节 文物大遗址区后发优势形成及其利用80

一、文物大遗址区的后发优势80

二、文物大遗址区后发优势的开发与利用对策83

第五章 城市近郊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97

第一节 城市化98

一、城市的概念98

二、城市化的概念99

三、城市化的阶段100

四、城市化与城市环境102

五、城市化与城市文化103

第二节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104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105

二、城市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106

第三节 城市化与文物大遗址保护和利用107

一、城市近郊的文物大遗址108

二、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的特点110

三、中国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的特殊属性111

第四节 实证案例——以西安市为例说明113

一、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经济开发的可行性114

二、西安市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经济发展对策116

第六章 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124

第一节 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特点124

一、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较小125

二、自然风化破坏较大126

三、文物丢失和人为破坏严重127

四、保护意识淡薄127

五、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破坏不容忽视128

六、基础设施条件差129

第二节 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利用状况分析129

一、利用方式130

二、利用效益分析132

第三节 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对策建议133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133

二、适当给予当地居民一定的补助133

三、加强文物保护基本设施投入134

四、联合开发134

五、处理好跨越式发展与循序渐进的关系135

六、转移支付136

七、推广有机农业136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问题138

第一节 文物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同等重要138

一、保护的主题——自然环境与文化内涵并重139

二、保护的主体——国家政府139

三、保护与利用139

第二节 文物大遗址是一种经济资源140

第三节 发展权移转可以促进文物大遗址区的经济发展142

一、发展权142

二、发展权移转143

第四节 文物大遗址具有可持续性145

一、文物大遗址结构的持续145

二、文物大遗址功能的持续145

三、文物大遗址属性的持续146

第五节 文物大遗址具有公共物品特性146

一、文物大遗址具有公共产品特性146

二、政府失灵147

第六节 文物大遗址区的经济发展对策148

一、推广有机农业149

二、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149

第七节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49

主要参考书目151

Abstract165

编后记1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