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丹汉江流域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过程与调控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占斌,张秦岭,李鹏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3347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水土流失-流域污染-非点污染源-污染控制-研究-陕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丹汉江流域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过程与调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坡面产流产沙与养分流失2
1.1.1 坡面覆盖对产流产沙的影响2
1.1.2 植被覆盖对氮磷流失的影响3
1.1.3 耕作方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4
1.1.4 水土保持措施对氮磷流失的影响4
1.2 流域非点源污染过程与控制5
1.2.1 非点源污染的发生机理5
1.2.2 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8
1.3 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方法与模型研究进展9
参考文献11
第2章 丹汉江流域概况21
2.1 自然条件21
2.1.1 地形地貌22
2.1.2 土壤22
2.1.3 水文地质23
2.1.4 植被与土地利用23
2.1.5 水资源及利用状况25
2.1.6 水土流失现状25
2.1.7 水土保持发展历史26
2.2 农村社会经济条件27
2.2.1 人口及组成27
2.2.2 农村社会经济28
2.3 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状况30
2.3.1 水土流失类型30
2.3.2 水土流失的危害30
2.3.3 水土流失的原因31
2.3.4 非点源污染状况32
参考文献33
第3章 丹汉江流域侵蚀环境特征34
3.1 典型小流域侵蚀环境特征34
3.1.1 降雨与侵蚀34
3.1.2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42
3.1.3 土壤可蚀性空间变化特征50
3.2 典型县域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地貌分布特征60
3.2.1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地貌特征60
3.2.2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地貌特征66
3.3 区域土壤侵蚀与水沙演变70
3.3.1 丹江土壤侵蚀量模拟70
3.3.2 丹汉江土壤侵蚀量分析74
3.3.3 水土流失类型分布与分区76
3.3.4 水土流失的年际变化规律77
3.3.5 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分区78
参考文献81
第4章 丹汉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83
4.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83
4.1.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与方法83
4.1.2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85
4.2 陕南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92
4.2.1 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92
4.2.2 丹汉江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92
4.2.3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94
4.3 区域水生态安全制约因素分析99
4.3.1 水源区自然条件99
4.3.2 水源区经济条件100
4.3.3 水源区环境条件100
4.4 南水北调水源区(陕西片)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102
4.4.1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102
4.4.2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构建103
4.4.3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103
4.5 区域水环境安全特征演变——以商洛市为例104
4.5.1 TOPSIS法104
4.5.2 综合指数法106
4.5.3 投影寻踪分类法107
参考文献110
第5章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112
5.1 丹汉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112
5.1.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12
5.1.2 土地利用转移分析122
5.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分析137
5.2 丹汉江流域景观格局演变147
5.2.1 评价区景观类型与指数147
5.2.2 丹江流域景观格局演变150
5.2.3 主要站点控制流域景观格局演变153
参考文献164
第6章 丹汉江水源区非点源污染源分布与负荷165
6.1 水源区的污染物种类及危害165
6.1.1 非点源污染发生的特征165
6.1.2 非点源污染的危害166
6.2 水源区各市(县)污染物分布169
6.2.1 污染源的总体分布情况169
6.2.2 污染物类型与来源的县域分布特征172
6.3 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农村生产的关系178
6.3.1 非点源污染与种植业的关系178
6.3.2 非点源污染与畜禽养殖的关系178
6.4 非点源污染与农村生活的关系179
6.4.1 生活污水量及人粪尿排放179
6.4.2 固体废弃物量179
6.4.3 化肥施用及流失180
6.4.4 农村生活对区域非点源污染的贡献180
6.4.5 陕南地区县域水土流失非点源分布与负荷特征181
参考文献182
第7章 丹江鹦鹉沟流域坡面氮磷流失迁移规律184
7.1 鹦鹉沟流域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氮磷流失特征184
7.1.1 坡面氮素流失特征184
7.1.2 坡面磷素流失特征185
7.1.3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养分流失特征187
7.2 模拟降雨条件下鹦鹉沟流域坡面氮磷流失特征188
7.2.1 模拟降雨试验设计188
7.2.2 径流过程189
7.2.3 模拟降雨条件下氮素迁移过程190
7.2.4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磷素迁移特征193
7.3 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过程196
7.3.1 模拟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过程196
7.3.2 模拟降雨条件下养分流失过程212
参考文献237
第8章 汉江后沟小流域坡面水土-养分流失过程240
8.1 坡面径流过程与模拟研究240
8.1.1 坡面地表径流变化过程240
8.1.2 坡面壤中流变化过程与特征243
8.1.3 径流曲线数法(SCS法)估算小区产流量247
8.2 流域侵蚀输沙过程研究252
8.2.1 不同径流小区土壤侵蚀量变化252
8.2.2 小流域出口径流-泥沙变化过程254
8.2.3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估算土壤侵蚀量260
8.2.4 小流域土壤侵蚀输沙特征261
8.3 不同土地利用下小区氮磷流失变化过程264
8.3.1 坡面径流中氮磷流失特征264
8.3.2 壤中流硝氮流失变化特征268
8.3.3 产流量与总氮流失关系271
8.3.4 泥沙与总磷流失关系272
参考文献272
第9章 梯田的水土-养分保持作用275
9.1 材料和方法275
9.1.1 研究区概况275
9.1.2 样地特征及土样采集275
9.1.3 土壤样品测定276
9.1.4 数据处理方法277
9.1.5 土壤养分储量计算277
9.1.6 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公式277
9.1.7 半方差函数的理论模型277
9.2 梯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78
9.2.1 梯田土壤养分的总体含量特征278
9.2.2 梯田土壤养分的水平分布特征280
9.2.3 梯田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282
9.2.4 梯田台阶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283
9.2.5 梯田规格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287
9.3 坡改梯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及有效性对比研究288
9.3.1 土壤养分的总体含量特征289
9.3.2 土壤养分的空间结构分析290
9.3.3 空间插值分析291
9.3.4 土壤养分有效性对比294
9.4 不同治理年限坡改梯的土壤理化性质演变296
9.4.1 不同治理年限坡改梯的土壤理化性质演变296
9.4.2 坡改梯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302
参考文献304
第10章 丹汉江小流域氮磷流失迁移规律307
10.1 鹦鹉沟小流域水土-养分流失过程307
10.1.1 鹦鹉沟小流域断面氮素流失特征307
10.1.2 鹦鹉沟小流域断面养分水平迁移特征309
10.2 石泉饶峰河流域水土-养分流失过程313
10.2.1 坡面土壤机械组成变化313
10.2.2 流域水沙过程313
10.2.3 流域把口站水质变化规律317
10.2.4 石泉后沟小流域水土-养分流失关系模拟319
10.3 汉滨余姐河流域水土-养分流失过程321
10.3.1 汉滨余姐河流域泥沙过程321
10.3.2 汉滨余姐河流域把口站水质变化规律322
10.4 小流域自净能力分析324
10.4.1 后沟小流域自净能力分析324
10.4.2 鹦鹉沟小流域自净能力分析325
参考文献326
第11章 丹江流域景观格局演变与水质动态响应关系327
11.1 土壤侵蚀及其与景观格局响应关系327
11.2 流域土壤与全磷330
11.2.1 流域土壤粒径分布特征330
11.2.2 流域不同土壤粒径全磷特征331
11.3 丹江水沙与磷素332
11.3.1 丹江水体总磷333
11.3.2 丹江泥沙粒径分布特征334
11.3.3 不同粒径泥沙的全磷分布特征335
11.3.4 丹江泥沙沿程全磷变化特征335
11.3.5 丹江水沙磷素转换过程336
11.4 流域磷素流失模数337
参考文献338
第12章 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及评价342
12.1 陕南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施342
12.1.1 陕西省水土保持项目规划342
12.1.2 项目实施情况342
12.1.3 “丹治”工程的效益343
12.2 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完成情况和适宜性评价348
12.2.1 水土保持工程的动态特征348
12.2.2 评价指标的选择及指标体系的建立348
12.2.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土保持工程适宜性评价350
12.2.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水土保持工程适宜性评价353
12.3 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安全评价358
12.3.1 指标体系的建立358
12.3.2 权重的确定361
12.3.3 指标现状值与标准值364
12.3.4 评价方法365
12.3.5 评价结果370
参考文献370
第13章 氮磷流失预测及其不同治理格局优化配置372
13.1 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演变模型372
13.1.1 坡面演变模型372
13.1.2 流域演变模型373
13.2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各因子确定373
13.3 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下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预测375
13.3.1 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侵蚀动态理论分析375
13.3.2 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侵蚀动态实例分析378
13.3.3 水土保持措施下丹江流域泥沙氮素流失分析380
13.3.4 水土保持措施下丹江流域径流氮素流失分析381
13.4 水土保持治理下的土壤侵蚀和全磷流失382
13.4.1 丹汉江侵蚀及磷素流失现状382
13.4.2 水土保持治理下的土壤侵蚀384
13.4.3 水土保持治理下的磷素流失385
参考文献386
彩图387
热门推荐
- 3332158.html
- 654961.html
- 3650783.html
- 2087051.html
- 2305433.html
- 3593992.html
- 49509.html
- 2641717.html
- 1902365.html
- 837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79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9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6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9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2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2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6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0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37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