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词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常叙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9091·2
- 出版时间:1956
- 标注页数:49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词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词1
第一篇 词的性质和结构1
第一章 词的性质1
第一节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1
壹 语言是以组词成句的语法组织词来说成的1
贰 词是一个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的语言最小单位2
一 语言的最小单位不是音素2
二 语言的最小单位也不是音节3
三 语言的最小单位更不是意义3
四 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语音形式和意义统一起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
第二节 词是概念的名称5
壹 语言的词和逻辑的名辞5
一 概念5
二 概念在逻辑上的语言形式是名辞5
贰 概念的名辞并不全都是词6
三 语言的词是概念的名辞6
叁 语言和思维不是同一现象不能用词来顶替概念——词是一种假定性的东西7
第三节 词是一种现实的条件刺激物10
壹 条件反射和第一信号系统10
贰 第二信号系统和词12
叁 词是一种现实的条件刺激物14
一 信号——条件刺激物14
四 信号的信号决定了词的假定性质16
三 词的刺激物和物体的刺激物是不相同的16
肆 词的可了解性和词的组织形式关系16
二 词执行着信号的机能16
第四节 词的两种意义跟实词和虚词17
第二章 词的结构18
第一节 词素18
第二节 词根20
壹 词根、派生词和同族词20
本书使用的标音符号22
贰 汉语词根的性质23
例一 用“米”作词根的24
例二 用“莫”(暮)作词根的25
例三 用“苜”作词根的26
例四 “米”“莫”“苜”的词根27
叁 探索词根必须是语言的和历史的31
肆 汉语词根研究和汉语语源学32
一 词根研究只是语源研究的一个部分32
二 研究汉语词语源的必要33
第三节 结构和成分34
壹 汉语词的两种结构34
贰 词身和词尾36
叁 汉语词身的造词结构37
肆 词根造词结构的几种成分38
一 前加成分和后附成分38
1 前加成分39
2 后附成分39
二 前缀和后缀39
1 前缀40
2 后缀41
第二篇 词义43
第三章 词义的性质43
第一节 词义的语言性质43
第二节 词义跟概念的关系和差别44
第四章 词义的发展47
第一节 词义发展的原因和结果47
第二节 词义发展的方向48
第三节 词义发展的道路50
壹 深化51
贰 引申53
叁 分化55
第五章 词义的转变58
第一节 词义转变的原因、种类和一般的归趋58
第二节 词义扩大60
壹 从部分扩大到全体的60
贰 从个别扩大到一般的61
叁 词义扩大和词义引申的区别63
第三节 词义缩小63
第四节 词义转移65
第五节 三种词义转变的比较66
第一节 造词的社会基础68
壹 在社会生活中新事物出现往往跟着它相应地产生新词68
第三篇 造词法68
第六章 造词基础68
贰 新词的创造是和它所标志的事物没有必然的和本质的关系的69
叁 但是新词的命名又不是和它所标志的事物毫无关系的69
第二节 造词的认识基础70
壹 认识的发展在语言上常是与之相应地产生新词70
贰 新旧认识联想旧词往往成为造成新词的基础71
第三节 造词的语言基础73
壹 已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是依以成词的传统的语言基础73
贰 语言的新旧质变和造词基础的新旧质75
叁 语言新旧质变也往往促成重造新词76
第七章 造词的方法和种类77
第一节 造词方法跟造词结构的关系和区别77
第二节 汉语造词方法的分类标准78
第八章 语音造词方法——象声造词79
第九章 语义造词方法——变义造词和比拟造词83
第一节 变义造词83
壹 引申变义造词84
贰 转化变义造词86
一 本义已失变义独有的转化变义造词87
1 由词义扩大而成的87
2 由词义缩小而成的88
3 由词义转移而成的89
二 本义和变义并存的转化变义造词92
第二节 比拟造词93
壹 单纯比拟造词94
贰 条件比拟造词97
第十章 结构造词方法 上——词汇-结构造词方法99
壹 词组结构造词100
第一节 非词根结构造词100
一 修饰关系词组结构造词101
二 并列关系词组结构造词102
1 两端对举102
2 两类概括103
3 两事相成104
4 同义互注105
三 因果关系词组结构造词105
四 支配关系词组结构造词106
贰 短句结构造词107
第二节 词根结构造词108
壹 分化造词108
一 用单词作条件的分化造词109
1 以动词作条件中心的条件分化造词111
2 以名词作条件中心的条件分化造词111
二 用词组作条件的分化造词111
3 以区别词作条件的条件分化造词112
三 用短句作条件的分化造词112
四 分化条件的语义作用114
贰 附注造词119
一 附注物类的119
二 附注单位的120
三 附注性状的120
1 用词作性状附注的121
2 不用词作性状附注的121
叁 重叠造词122
一 重叠造词和重叠用词的区别122
二 重叠造词的种类123
1 用古汉语词重叠造词的124
2 用现代汉语词重叠造词的125
㈠创造新词的重叠造词125
①不改变语音的重叠造词125
②改变语音的重叠造词126
㈡调整旧词的重叠造词126
第十一章 结构造词方法 下——形态-结构造词方法127
第—节 音变造词128
壹 改变部分音素的音变造词128
贰 不改变音素的音变造词132
一 改变发声送气方法的音变造词132
二 改变声调的音变造词134
1 极化的变调造词134
2 转化的变调造词135
三 改变重音的音变造词136
壹 性质和种类138
第二节 附缀造词138
贰 前缀——阿、老、第、初的形成139
叁 后缀——者、家的形成141
肆 后缀——“儿”的略史跟它的作用143
一 后缀“儿”的略史143
1 后缀“儿”在唐代就是早巳形成了的143
2 在唐宋时代的文学语言里后缀“儿”是不卷舌的144
3 “儿”音的演化和它的时代144
二 后缀“儿”的造词作用146
1 增加情感148
㈠ 附“儿”表示微小暂短149
㈡ 附“儿”表示矫爱亲昵149
㈢ 有些不应附“儿”的词附“儿”表示轻蔑150
2 提炼词义150
㈠ 以全词作词根附后缀“儿”的150
3 改造词性151
㈡ 以简缩词作词根附后缀“儿”的151
4 调整词形152
三 重叠用词的轻音“儿”化还没有成为附缀造词153
第十二章 汉语造词法的新旧质153
第一节 汉语造词法的新旧质区别153
第二节 汉语造词法的新质是从旧质中滋生出来的157
第二部分 词汇和基本词汇161
第一篇 词汇161
第十三章 现代汉语词汇161
第一节 词汇的一般性质161
壹 词和词汇161
贰 词汇和语法在语言中同等重要161
参 词汇发展反映着语言发展162
肆 词汇发展是不和基础变化相应的163
一 民族语言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164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词汇是一种民族语言词汇164
壹 民族语言性质和它跟民族的关系164
二 民族语言是形成民族的必要条件之一,不等于种族语言165
贰 汉民族和汉民族语言165
一 民族的形成及其种类165
二 汉民族的形成167
三 民族语言和部族语言169
四 汉部族语言和汉民族语言171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词汇是随着汉语发展长期累积而成的175
第四节 如何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区别古今汉语词180
壹 在汉语词汇中区别古今词的必要180
贰 辨别古今汉语词的标准181
一 只能作词素不能独立成词的词是古汉语词183
二 变义造词词义返古时是古汉语词184
一 同义词中的古汉语词187
叁 同义词中的古今汉语词187
二 同义词中的历史性的“古词”190
肆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汇中的古汉语词问题191
一 全用现代汉语词造成的双音节词一般是现代汉语词191
二 用现代汉语词和古汉语词构成的双音节词一般是现代汉语词192
三 全用古汉语词造成的双音节词一般是现代汉语词195
四 把第三种双音节词看作古汉语词是不对的197
第二篇 词在词汇里的几种相对关系199
第十四章 同音词199
第一节 同音词出现的原因和种类199
第二节 结构同音词201
壹 由语义造词形成的结构同音词202
贰 由结构造词形成的结构同音词203
一 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完全相同的同音词203
二 语音形式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205
第三节 派生同音词207
壹 一般音变派生同音词208
贰 “儿”化音变派生同音词209
第四节 同音词在语言上的作用210
壹 同音词在修辞上的作用210
贰 误用同音词在语言上造成的混乱212
第十五章 多义词213
第一节 多义词的性质213
第二节 多义词的种类215
第三节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219
第十六章 同义词220
第一节 同义词的性质和种类220
第二节 无条件同义词222
壹 无条件同义词的性质222
贰 无条件同义词的来路223
第三节 条件同义词227
壹 交搭同义词227
一 本义交搭的同义词228
二 本义和变义交搭的同义词230
贰 类属变义同义词233
第四节 同义词在修辞上的作用235
第十七章 近义词237
第—节 近义词的性质、种类以及它跟同义词的区别237
壹 性质237
贰 种类237
叁 近义词和同义词的区别239
第二节 近义词的区别240
壹 区别近义词的造词结构分析方法240
一 第一类近义词的区别242
1 部分词素和造词方法都相同的近义词242
贰 近义词区别举例242
2 部分词素相同造词方法不同的近义词245
二 第二类近义词的区别249
第三节 近义词在修辞上的作用251
第十八章 反义词257
第一节 反义词的性质和它跟同义词近义词的关系257
壹 反义词的性质257
贰 反义词和同义词的关系257
叁 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关系260
第二节 反义词的种类261
壹 可以逆用的反义词261
贰 不可逆用的反义词263
叁 可逆和不可逆两种反义关系图解265
第三节 反义词在修辞上的作用266
第一节 现代汉语方言概况268
壹 现代汉语方言的一般区划268
第三篇 几种特殊性的词汇268
第十九章 方言词汇268
贰 现代汉语方言的语言情况271
第二节 现代汉语方言词汇273
壹 汉语方言词汇里的两类词群273
贰 汉语方言词汇的错杂情况275
一 同一方言区方言词的错杂性276
二 不同方言区方言词的共通性279
第三节 汉语方言词汇的历史地位和性质284
第四节 在作品中不要自然主义地滥用方言土话286
第二十章 专业词汇和同行语词汇288
第一节 专业词汇和同行语词汇的性质288
壹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类词汇?288
贰 专业词汇和同行语词汇在性质上是跟方言不同的289
叁 同行语只是全民语言的支派不成共为独立语言290
第二节 专业词汇291
第三节 同行语词汇296
壹 汉语的两种同行语297
一 “阶级”习惯语词汇297
二 秘密语词汇300
1 用掩饰法造成的秘密语词301
2 用替换法造成的秘密语词302
贰 同行语因为它离开全民立场终究是要消失的303
第二十一章 外来语词汇304
第一节 外来语词汇是长期积累的304
第二节 外来语词的种类和性质307
壹 借词和它的种类309
一 借取全词的309
第三节 借词309
二 借取书写形式的311
1 借词中的日语部分——借词的特殊现象311
2 认定日语借词首先要辨明它是不是汉语实词312
贰 借词在汉语中的简化314
第四节 译词315
壹 译词跟它和借词的区别315
贰 译词的种类和性质316
一 全译词316
二 半译词316
三 附注译词317
第五节 外来语词的统一和使用318
壹 外来语词的混乱现象必须澄清318
贰 不要滥用外来语词321
壹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323
第一节 语言词汇中的主要东西是基本词汇323
第二十二章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性质323
第四篇 基本词汇323
贰 什么样的一些词才是词汇中的主要东西324
叁 词汇中主要的东西不就是常用词汇328
第二节 基本词汇在词汇中的地位和基本词的整体性331
壹 基本词是一个完整的词331
贰 单从词义研究基本词是不对的331
一 基本词汇研究工作中的词义主义倾向331
二 基本词不等于客观存在的事物333
第三节 基本词汇的历史性336
第四节 基本词汇的全民性和现实性339
第二十三章 如何从现代汉语词汇中推寻基本词汇342
第一节 基本词汇的性能不能作判定基本词汇的标准342
壹 基本词汇的两种词汇性能342
一 基本词具有历史稳定性,但是有这种性质的词并不一定就是全民语言词汇里的主要东西344
贰 历史稳定性和造词能力并不是基本词所独有的344
二 基本词汇给语言词汇以构造新词的基础,但是有造词能力的词不一定就是基本词347
第二节 推寻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主要线索350
壹 历史线索——从古汉语词汇中传承下来的现代汉语词是现代汉语基本词350
贰 结构线索353
一 词素上的推寻线索353
1 以古汉语词作词素的词一般是现代汉语基本词353
㈠完全使用古汉语词构成的基本词353
㈡兼用古今汉语词构成的基本词354
2 以现代汉语词作词素,在结构中改变或失去原词作用的是现代汉语基本词356
二 造词法上的推寻线索——非基本词多在词汇-结构造词里356
三 语源上的推寻线索——用缩写的方法从故季或成语中提炼出来的现代汉语词不拘词素的性质都是基本词357
第一节 现代汉语根词的性质和界限359
壹 根词是基本词汇里的主要东西359
第二十四章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核心——根词359
贰 根词和词根的区别361
第二节 那些基本词是现代汉语根词?362
第五篇 基本词汇的累积、传承和发展364
第二十五章 基本词汇历史稳定性的认识问题364
第一节 基本词汇的历史稳定性是在语言发展中相对地提出来的364
第二节 基本词汇传承、累积和发展的不可分割367
第二十六章 汉语基本词汇的累积369
第一节 累积中的两个问题——时间和来路369
第二节 新基本词的随时汇入370
第三节 基本词的两条来路374
壹 创造或发展的基本词374
贰 从借词变成的基本词376
第一节 汉语基本词的传承和汉语的新旧质变378
第二十七章 汉语基本词的传承378
第二节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的语音形式质变379
壹 古今汉语语音系统在传承中已经渐变得很不相同379
贰 汉语基本词的语音形式质变不能被书写形式所蒙蔽381
一 传承中改变语音形式不改换书写形式的基本词384
二 在传承中既改变语音形式又改换书写形式的基本词385
1 在系统音变的基础上改变书写形式的386
㈠同词的不同造字——“或体”的书写形式在传承中的替换386
㈡专用书写形式和借用书写形式在传承中的替换387
①由借字书写到造成专用字387
②“本字”被“借字”代替的388
㈢借用的书写形式在传承中的替换390
2 在个别音变的基础上改变书写形式的391
第三节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的结构形式质变392
壹 传承中结构形式质变的性质、原因及其种类392
二 有些基本词在传承中增添辅助成分被改造而变质394
一 有些基本词在传承中以条件分化被改造而变质394
贰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几种结构形式质变394
三 有些基本词在传承中赋予形态特征被改造而变质395
第二十八章 汉语基本词的发展396
第一节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的分化396
第二节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的变异403
壹 性质和种类403
贰 在传承中的三种变异404
一 在传承中由词义扩大而发生变异的404
二 在传承中由词义缩小而发生变异的405
三 在传承中由词义转移而发生变异的406
第二十九章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个别地新陈代谢和失用407
第一节 从汉语史看基本词的传承现象407
第二节 汉语基本词的新陈代谢——同义词的新旧交替410
壹 由于方言同义词的交替造成的基本词新陈代谢410
贰 由于古今同义词的交替而造成的基本词的新陈代谢412
第三节 汉语基本词汇在传承累积中个别基本词分别地逐渐失用和消亡415
壹 传承中失用消亡的原因和它跟新陈代谢的区别415
贰 有些基本词逐渐失用进入历史词汇416
叁 有些基本词长期失用接近消亡417
第三十章 汉语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和抵抗性419
第一节 汉语基本词汇的稳固性419
第二节 汉语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的稳固性使它对强迫同化表现了巨大的抵抗力量422
第三部分 词汇音变427
第三十一章 词汇音变以及研究它的目的和方法427
第一节 词汇音变和它的种类427
壹 音位变化和词汇音变427
贰 汉语音变的种类430
一 造词音变430
2 系统性的变态语音431
1 临时性的变态语音431
二 说话音变431
第二节 研究词汇音变的目的和方法432
壹 研究词汇音变的目的432
贰 研究词汇音变的方法434
第三十二章 汉语造词音变435
第一节 一般的造词音变435
壹 变化声调的造词音变435
一 变化声调的造词作用435
1 声词六类变化都有造词作用436
2 去声在变调造词中的突出作用437
㈠最多是在动词和名词的转化里437
㈡其次是在动词的分化里438
二 造词音变和词性改变439
贰 变更发音方法的造词音变440
一 变更辅音的造词音变441
叁 变更音素的造词音变441
二 变更韵腹的造词音变443
三 变更韵尾的造词音变446
第二节 后缀“儿”的造词音变——“儿”化音变447
壹 无韵尾音节的“儿”化音变449
一 用舌尖或舌面前最高元音作韵腹附“儿”时韵腹和“儿”全音相结449
二 用舌前非最高元音或舌后元音作韵腹附“儿”时韵腹“儿”化449
贰 有韵尾骨节的儿化音变450
一 用舌前最高元音或舌尖鼻声作韵尾的“儿”化情形450
二 用舌后最高元音作韵尾的“儿”化情形452
三 用舌根鼻声作韵尾的“儿”化情形452
第三十三章 汉语说话音变453
第一节 说话音变的性质和种类453
壹 说话音变跟造词音变的区别453
壹 个人的系统的说话音变454
贰 说话音变的种类454
第二节 系统的说话音变454
贰 社会的系统的说话音变——方言音变456
一 方言音变的差异性和相近性457
二 方言音变一般是自成系统的459
三 东北方言系统音变略例460
第三节 非系统的说话音变461
壹 非系统音变的性质和种类461
贰 东北方言词的几种非系统的说话音变463
一 增加音素的音变463
1 由于收音余势而增加音素的463
㈠闭口收音添加音素的463
㈡开口收音添加音素的464
2 由于过渡部位而增加音素的464
3 由于前音节收韵口势影响而增加音素的465
1 失落辅音467
二 节缩音素的音变467
2 失落韵头468
3 失落韵腹468
4 失落韵尾469
三 音节或音素的同化音变471
1 受前音节影响而发生音变的471
㈠前音节用它全音节同化后一音节的471
㈡前音节的韵同化后音节韵的473
2 受后音节影响而发生音变的473
㈠受后音节全音节影响而同化的473
㈡受后音节韵的影响而同化的473
㈢受后音节声的影响而同化的474
②[i]和[y]的音变476
①[u]和[i]的音变476
1 元音音变476
㈠由于舌的前后运动或唇形变化而发生的音变476
四 由于音位移动而发生音变的476
③[u]和[y]的音变477
④[iu]和[y]的音变477
㈡由于舌的上下运动而发生的音变478
①舌前升降的音变478
②舌央升降的音变479
③舌后升降的音变480
④舌前中后升降的音变480
2 韵尾辅音音变482
㈠鼻声韵尾的更换483
㈡元音韵尾和鼻声韵尾的变换485
①由于送气不送气发生的音变486
㈠改变发音方法的辅音音变486
3 辅音音变486
②塞声和擦声音变487
③塞声和塞擦声音变488
④擦声和塞擦声音变488
⑤塞声和鼻声音变489
⑥鼻声和边声音变490
㈡改变发声部位的辅音音变490
①擦声的部位变换490
②鼻声的部位变换491
㈢改变发声部位和方法的辅音音变491
①双层塞声和齿层擦声[p][f]音变491
②舌尖中声和舌尖后声[n][z]音变491
③舌根塞声和舌面前塞擦声的音变492
㈣由辅音音变转成辅音和元音音变493
热门推荐
- 32322.html
- 3716070.html
- 470805.html
- 807472.html
- 2674157.html
- 3684915.html
- 2144563.html
- 3092103.html
- 1738382.html
- 3091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5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7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5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71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8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95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7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