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热风炉原理与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热风炉原理与技术
  • 朱文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427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热风炉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热风炉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绪论1

1.1 热风炉的分类1

1.2 热风炉的技术参数及评价指标1

1.2.1 温度参数1

1.2.2 热风炉的风量和供热量2

1.2.3 热风炉的热工指标2

1.3 热风炉的特性4

1.3.1 直接加热热风炉的特性4

1.3.2 间接加热热风炉的特性6

1.4 热风炉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

1.4.1 热风炉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

1.4.2 主要的对策10

1.4.3 几种热风炉的结构分析11

第2章 湿空气及烟道气的性质13

2.1 湿空气的性质13

2.1.1 混合气体的基本概念14

2.1.2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16

2.1.3 湿空气的性质图23

2.2 烟道气的状态参数30

2.3 湿空气及烟道气的物理性质31

2.3.1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31

2.3.2 烟道气的物理性质34

2.4 湿空气的基本状态变化过程36

2.4.1 间壁式加热和冷却以及冷却减湿过程36

2.4.3 等焓减湿过程37

2.4.2 绝热冷却增湿过程37

2.4.4 等温加湿过程38

2.4.5 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过程38

2.4.6 热风炉中湿空气和烟道气的状态变化过程38

第3章 燃烧机理及燃烧过程计算40

3.1 燃料成分及性质40

3.1.1 固体燃料的成分及特性40

3.1.2 液体燃料的成分及特性48

3.1.3 气体燃料的成分及特性50

3.2 燃烧机理56

3.2.1 燃烧的基本过程56

3.2.2 固体燃料燃烧过程61

3.2.3 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68

3.2.4 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72

3.3 燃烧及热平衡计算78

3.3.1 成分计算78

3.3.2 燃料和灰分的比热容79

3.3.3 燃料发热量的计算79

3.3.4 燃烧用空气量的计算82

3.3.5 烟气生成量的计算85

3.3.6 燃烧温度的计算86

3.3.7 能量平衡计算88

3.3.8 热效率计算92

3.3.9 燃料消耗量93

4.1 固体燃烧装置及固体燃料直接加热热风炉94

4.1.1 块煤燃烧装置及块煤直接加热热风炉94

第4章 燃烧器及直接加热热风炉94

4.1.2 煤粉燃烧装置及煤粉直接加热热风炉106

4.1.3 生物质燃料燃烧装置及直接加热热风炉115

4.2 液体燃料燃烧装置及液体燃料直接加热热风炉121

4.2.1 液体燃烧装置分类121

4.2.2 液体燃烧装置的结构及性能121

4.2.3 液体燃料直接加热热风炉132

4.3 气体燃料燃烧装置及直接燃烧热风炉137

4.3.1 气体燃料燃烧装置137

4.3.2 管型煤气烧嘴的设计计算148

4.3.3 燃气直接加热热风炉151

4.4.2 机械排烟153

4.4.1 自然排烟153

4.4 排烟系统设计153

4.4.3 烟气流速的选择及烟囱直径计算154

4.4.4 烟道及烟囱阻力计算154

4.4.5 烟囱自生通风力计算155

4.4.6 烟囱高度计算155

4.5 烟道气对干燥产品和环境的污染156

4.5.1 烟道气对干燥产品的污染156

4.5.2 排烟对环境的污染159

4.5.3 防止污染的措施159

第5章 无管式热风炉163

5.1 无管式热风炉的结构形式、分类与特点163

5.1.1 基本结构形式163

5.2.1 加热空气流量的确定164

5.2 间接加热式热风炉的基本设计计算164

5.1.2 分类及其特点164

5.2.2 换热器的基本设计计算公式165

5.2.3 对流换热系数的基本计算166

5.3 光面无管式热风炉换热计算167

5.3.1 烟气侧辐射换热167

5.3.2 烟气侧对流换热167

5.3.3 空气侧对流换热168

5.4 带肋片无管式热风炉的传热计算168

5.4.1 传热方程建立的假设条件168

5.4.2 传热方程168

5.5 典型无管式热风炉的结构与设计计算172

5.5.1 无管立式热风炉结构与设计172

5.4.3 传热方程应用及计算方法172

5.5.2 无管卧式热风炉结构与设计179

5.5.3 分体式热风炉设计184

5.5.4 燃油热风炉设计187

5.5.5 其他无管式热风炉190

第6章 列管式热风炉192

6.1 列管式热风炉的结构与分类192

6.1.1 列管式热风炉的结构192

6.1.2 列管式热风炉的分类192

6.2 列管式热风炉换热器的设计计算193

6.2.1 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193

6.2.2 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196

6.3 典型列管式热风炉设计201

6.3.1 列管立式热风炉设计201

6.3.2 典型列管卧式热风炉结构与性能207

6.3.3 典型分体式热风炉结构与性能210

第7章 热管式热风炉213

7.1 热管的工作原理及特性213

7.1.1 热管的工作原理213

7.1.2 热管的结构213

7.1.3 热管的主要特性214

7.2 热管的分类215

7.2.1 按工作温度分类215

7.2.2 按冷凝液回流方式分类215

7.3 热管基本理论217

7.3.1 液体的表面张力及表面张力系数217

7.3.3 弯曲液面两边的压力差218

7.3.2 接触角和浸润现象218

7.3.4 毛细升高和毛细压差219

7.3.5 热管内的毛细压力差219

7.3.6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摩擦压力损失221

7.3.7 热管吸液芯中液体流动的压力降221

7.3.8 吸液芯内液体流道的截面积Aw221

7.3.9 沿程长度222

7.3.10 热管内蒸汽流动的压力降222

7.4 热管的传热机理225

7.4.1 传热原理225

7.4.2 热管的传热极限226

7.5.4 温度控制229

7.5.2 隔离热源和冷源229

7.5.3 热流密度变换229

7.5.1 温度展平229

7.5 热管的应用229

7.5.5 单向导热230

7.5.6 旋转元件的传热230

7.6 热管设计230

7.6.1 工作液体的选择230

7.6.2 工作温度235

7.6.3 工质与壳体材料、管芯的相容性以及工质本身的热稳定性236

7.6.4 吸液芯的选择237

7.6.5 管壁材料的选择237

7.6.6 设计计算238

7.6.7 设计举例241

7.7.1 热管式热风炉的特点244

7.7 热管式热风炉244

7.7.2 热管式换热器245

7.7.3 热管换热器的设计252

7.7.4 热管式热风炉设计及应用268

第8章 热媒加热式热风炉282

8.1 蒸汽加热式热风炉283

8.1.1 蒸汽加热式热风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83

8.1.2 锅炉容量的确定284

8.1.3 换热器的计算284

8.2 导热油加热式热风炉的结构与分类285

8.2.1 导热油加热式热风炉的主要构成285

8.2.2 导热油加热式热风炉的分类及其特点285

8.2.3 导热油炉的辅助设备288

8.3.1 对导热油的要求和导热油的特点290

8.3 导热油的性质、选择及使用290

8.3.2 导热油的种类及其特性291

8.3.3 导热油的选择和使用293

8.3.4 延长导热油使用寿命的方法295

8.4 热油炉系统主要部件设计298

8.4.1 热油炉的设计298

8.4.2 储油槽的设计315

8.4.3 膨胀系统的改进设计317

8.5 导热油供热系统的设计318

8.5.1 导热油供热系统设计概要318

8.5.2 卧式燃油(气)热载体锅炉系统设计321

8.5.3 提高大型燃油热载体加热炉热效率的措施323

8.6.1 计算方法327

8.6 热媒加热式热风炉的换热装置设计327

8.6.2 常用翅片换热器系列标准331

第9章 电加热式热风装置337

9.1 电热基础337

9.1.1 电热的作用及优越性337

9.1.2 电热的能量转换338

9.1.3 电热转换的计算338

9.2 电热元件339

9.2.1 合金电热元件339

9.2.2 PTC电热元件355

9.2.3 硅钼棒电热元件362

9.2.4 碳化硅电热元件364

9.3 电加热热风装置368

10.1 烟气余热回收371

第10章 余热利用371

10.2 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分类372

10.2.1 对流型换热器373

10.2.2 辐射型换热器373

10.2.3 陶土换热器374

10.2.4 热管换热器375

10.2.5 旋转式换热器376

10.2.6 蓄热室377

10.2.7 热媒式换热器377

10.2.8 热泵378

10.2.9 余热锅炉378

10.3 烟气余热回收的节能计算380

10.3.1 余热回收预热空气时的节能率380

10.3.2 出炉烟气温度变化时的节能率381

10.3.3 余热回收率与节能的关系382

10.3.4 余热回收率与热效率的关系382

10.3.5 预热器预热空气和燃料的压力补偿383

10.3.6 换热器回收余热注意事项384

10.4 典型余热回收装置结构与性能384

10.4.1 热媒式换热器384

10.4.2 旋风式余热回收装置386

10.4.3 热泵余热回收装置389

10.4.4 蓄热余热回收装置391

10.4.5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400

10.4.6 余热回收锅炉406

参考文献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