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世界采矿工程设计施工创新技术与装备 第1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世界采矿工程设计施工创新技术与装备 第1册
  • 采矿工程设计专家组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68578586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世界采矿工程设计施工创新技术与装备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世界采矿工程设计常用技术参数第一章 常用符号、计量单位及换算3

第一节 字母表3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4

第二章 采矿制图与图纸编号18

第一节 制图一般规定18

第二节 比例21

第三节 字母代号22

第四节 图线及画法23

第五节 剖面(断面)符号及画法25

第六节 尺寸标注方法26

第七节 平面直角坐标、提升方位角及标高的标注33

第九节 采矿图形符号40

第十节 设计图纸分类及符号64

第十一节 固定图号68

第三章 岩石性质与围岩分类71

第一节 岩石和岩体的性质71

第二节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88

第三节 围岩分类98

第四节 煤层及其顶、底板分类111

第四章 矿井开采抗震设计资料118

第一节 概述118

第二节 井巷工程震害与采矿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124

第三节 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有关规定126

第五章 采矿常用工程材料128

第一节 钢铁材料128

第二节 石、砂材料206

第三节 水泥级水泥砂浆211

第四节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17

第五节 注浆材料240

第六节 其他材料251

第六章 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271

第一节 有关法律、法规目录271

第二节 有关规程规范目录272

第三节 有关采矿专业设计标准目录273

第二篇 世界采矿装备与专用设备277

第一章 采矿机械277

第一节 滚筒式采煤机277

第二节 刨煤机307

第三节 连续采煤机308

第二章 矿山支护设备314

第一节 液压支架314

第二节 单体支柱333

第三节 其他支护设备345

第三章 综采工作面配套设备与实例349

第一节 破碎机349

第二节 乳化液泵站351

第三节 喷雾泵站354

第四节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配套设备实例356

第四章 掘进、装载机械与实例359

第一节 掘进机359

第二节 全液压双臂履带掘进钻车362

第三节 全液压钻车362

第四节 全液压钻装锚机363

第五节 双臂液压钻装机364

第六节 凿岩机组364

第七节 矿用隔爆支腿式电动凿岩机366

第八节 气腿式凿岩机366

第九节 旋转式岩石电钻367

第十节 煤电钻367

第十一节 风镐369

第十二节 耙斗装岩机369

第十三节 铲斗装岩机373

第十四节 立爪装岩机375

第十五节 蟹爪式装煤同376

第十六节 煤巷装运机376

第十七节 水仓清理机377

第十八节 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配套实例378

第五章 井巷工程设备379

第一节 单体锚杆钻机379

第二节 台车式锚杆打眼安装机380

第三节 MFC系列风动单体锚杆钻机381

第四节 锚杆拉力计381

第五节 干式混凝土喷射机382

第六节 潮(湿)式混凝土喷射机383

第七节 螺旋式混凝土搅拌机384

第八节 蜗浆式混凝土搅拌机385

第九节 喷射混凝土液压机械手385

第十节 矿用滑片移动式空气压缩机386

第十一节 发爆器386

第十二节 激光指向仪387

第六章 矿井小绞车388

第一节 滚筒式提升绞车388

第二节 调度绞车392

第三节 回柱绞车393

第四节 风动回柱绞车394

第五节 慢速绞车394

第六节 双速多用绞车395

第七节 无极绳绞车396

第八节 乘人器运输绞车396

第九节 液压安全绞车397

第七章 工业泵398

第一节 采掘工作面小水泵398

第二节 污水泵399

第三节 风动潜水泵400

第四节 煤水泵401

第五节 煤层注水泵401

第六节 清仓泵402

第七节 YD系列煤矿井下移动式瓦斯抽放泵402

第八章 通风、除尘设备404

第一节 矿用隔爆型局部通风机404

第二节 斜流式通风机405

第三节 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405

第四节 矿用建井风机405

第五节 湿式除尘风机407

第九章 钻机408

第一节 TXU钻机408

第二节 MYZ钻机408

第三节 MAZ—200钻机409

第四节 反井钻机410

第三篇 世界采矿矿区开发创新技术第一章 矿区、矿井设计程序、依据及内容413

第一节 矿区设计程序、依据及内容413

第二节 矿井设计程序、依据及内容417

第二章 矿区、矿井地质资料分析评价与现场调查研究427

第一节 矿区、矿井地质资料分析评价427

第二节 现场调查研究437

第三章 矿区开发439

第一节 矿区开发设计原则439

第二节 井田划分439

第三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73

第四节 帮区建设规模与均衡生产年限478

第五节 矿区建设顺序481

第六节 煤炭工业环境保护482

第四篇 世界采矿矿井开拓创新技术第一章 井田开拓方式489

第一节 开拓方式分类489

第二节 主要开拓方式的选择493

第二章 井口位置和数量543

第一节 井口位置543

第二节 井筒数量544

第三节 井口坐标计算、提升方位角及井筒方位角548

第四节 井口标高及洪水位标高556

第三章 开拓水平划分及上下山开采559

第一节 上、下山开采559

第二节 水平(或阶段)垂高560

第三节 水平的设置563

第四章 主要巷道布置567

第一节 主要运输大巷布置567

第二节 总回风巷道布置569

第五章 采区划分与接替计划572

第一节 采区划分的原则572

第二节 开采顺序和接替计划573

第三节 实例574

第六章 改扩建矿井开拓576

第一节 改扩建的条件和要求576

第二节 改扩建矿井井田开拓系统的主要类型578

第三节 矿井改扩建开拓方式实例589

第七章 井田开拓方案比较598

第一节 方案编制步骤及技术分析598

第二节 设计方案的经济比较601

第三节 井田开拓方案比较内容610

第四节 井田开拓方案比较实例615

第五篇 采区布置及主要参数635

第一章 采区布置设计依据及要求635

第一节 采区布置设计依据635

第二节 采区布置要求635

第二章 采区工作面长度638

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长度的确定638

第二节 影响采煤工作面长度的因素638

第三节 确定采煤工作面长度参考资料639

第四节 区段长度640

第五节 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640

第六节 同时回采工作面错距643

第七节 上行开采层间距644

第三章 采区尺寸设计与参考646

第一节 采区尺寸范围646

第二节 影响采区尺寸的因素646

第三节 采区走向长度的优化647

第四章 采区生产能力649

第一节 影响采区生产能力的因素649

第二节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的方法649

第三节 确定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参考资料652

第五章 采区煤柱及回采率668

第一节 采区煤柱668

第二节 工作面回采率669

第三节 采区储量损失670

第六章 采掘关系671

第一节 配采671

第二节 巷道掘进工程排队672

第三节 采掘关系的有关指标677

第四节 采掘机械配备679

第六篇 立井井筒及相关硐室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第一章 立井井筒平面布置683

第一节 概述683

第二节 井筒平面布置685

第三节 井筒断面的确定700

第二章 立井井筒装备713

第一节 钢丝绳罐道713

第二节 刚性罐道721

第三节 刚性罐道的计算746

第四节 罐道与罐道、罐道与罐道梁的连接769

第五节 管路敷设及梯子间781

第六节 井筒装备的防腐792

第七节 井筒装备材料消耗799

第八节 立井垂直胶带提升系统804

第三章 立井井筒支护806

第一节 支护类型、材料及施工方法806

第二节 井筒支护设计参数和常用资料812

第三节 基岩井筒支护831

第四节 井筒锚喷临时支护833

第五节 井筒注浆843

第六节 壁座设计和梁窝计算851

第四章 冻结法凿井井壁设计859

第一节 概述859

第二节 冻结深度及壁座位置的选择865

第三节 设计荷载865

第四节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井壁设计878

第五节 复合井壁899

第六节 井塔荷载作用下的井壁结构计算950

第七节 冻结法井壁设计计算实例969

第五章 立井钻井法井壁结构设计986

第一节 概述986

第二节 钻井井壁设计基本参数的确定991

第三节 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壁的设计计算996

第四节 钢板混凝土复合井壁的设计计算1010

第五节 井壁底的设计1017

第六节 使用小型钻机时的井壁结构形式1041

第六章 立井沉井法结构设计1043

第一节 概述1043

第二节 沉井井壁结构设计1053

第三节 沉井刃脚设计1064

第五节 套井结构设计1071

第六节 沉井结构计算实例1074

第七章 立井混凝土帷幕1083

第一节 概述1083

第二节 混凝土帷幕设计1090

第三节 混凝土帷幕的结构及建造要求1092

第四节 井筒掘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099

第八章 立井井筒相关硐室设计1100

第一节 罐笼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1100

第二节 罐笼立井井底水窝1116

第三节 休息硐室1125

第四节 井底煤仓及箕斗装载硐室1126

第五节 箕斗立井井底清理撒煤硐室及水窝泵房1173

第六节 立风井井口及井底车场1192

第七篇 斜井井筒及相关硐室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第一章 斜井井筒分类、断面及主要设计原则1211

第一节 斜井井筒分类1211

第二节 斜井井筒断面形状1213

第三节 斜井穿过松软土层和流砂层的施工方法1215

第四节 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原则1219

第二章 斜井井筒浅部地压和支护计算1220

第一节 斜井井筒浅部地压估算1220

第二节 斜井井筒浅部支护计算1221

第三章 斜井井筒装备、设施及斜风井1223

第一节 轨道1223

第二节 水沟及排水斜井1232

第三节 人行台阶与扶手1234

第四节 管线敷设1239

第五节 斜风井1244

第四章 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及硐室1251

第一节 普通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及硐室1251

第二节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及硐室1259

第三节 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及硐室1280

第四节 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及硐室1318

第五章 串车斜井井筒及硐室1327

第一节 井筒断面及线路布置1327

第二节 斜井井筒内人员运送1336

第三节 硐室1336

第四节 斜井井筒跑车防护装置1338

第六章 箕斗斜井井筒及硐室1341

第一节 井筒断面及线路布置1341

第二节 硐室1345

第八篇 井底车场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第一章 窄轨铁路道岔与线路连接1365

第一节 窄轨铁路道岔1365

第二节 窄轨铁路道岔线路联接1397

第三节 窄轨曲线道岔及线路联接1407

第二章 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分类1416

第一节 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要求1416

第二节 井底车场类型及形式选择1418

第三章 井底车场的平面布置1422

第一节 线路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1422

第二节 井底车场的平面布置1422

第三节 井底车场调车方式1428

第四节 井底车场巷道断面1433

第五节 带式输送机立井井底车场的布置1434

第四章 井底车场线路坡度设计1442

第一节 设计要求1442

第二节 线路坡度的确定1443

第三节 斜井井底甩车场坡度及双钩串车提升时的游车操车方法1449

第四节 双钩提升暗斜井上部平车场1451

第五章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与计算1463

第一节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的确定方法1463

第二节 通过能力计算1470

第六章 井底车场设计实例1474

第九篇 井底硐室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第一章 主排水系统硐室设计1507

第一节 吸入式主排水泵硐室1507

第二节 压入式方排水泵硐室1527

第三节 潜水泵主排水泵硐室1531

第四节 管子道1532

第五节 排水钻孔1535

第六节 水仓1537

第二章 水砂充填矿井水仓的沉淀和清理1547

第一节 水仓的沉淀方式1547

第二节 水仓清理1547

第三节 排水系统巷道布置1553

第三章 主变电站设计1557

第一节 一般规定及要求1557

第二节 设计依据1557

第三节 主变电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558

第四节 主变电所布置1558

第五节 动力变压器技术特征1560

第四章 运输硐室设计1563

第一节 井下机车修理间、变流室及其他硐室1563

第二节 推车机及翻车机硐室1589

第三节 自卸式矿车卸载站硐室1611

第四节 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1648

第五节 暗井提升系统硐室1654

第六节 井下调度室1710

第五章 井下爆炸材料库及爆炸材料发放硐室1716

第一节 井下爆炸材料库1716

第二节 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1729

第六章 安全设施硐室设计1732

第一节 井下消防材料库1732

第二节 防水闸门硐室1741

第三节 井下密闭门硐室1762

第四节 井下防火门、防火栅栏两用门硐室1769

第五节 抗冲击波活门、抗冲击波密闭门硐室1776

第七章 井下急救站设计1788

第一节 一般规定及要求1788

第二节 井下急救站平面布置形式1788

第八章 井下等候室设计1790

第一节 一般规定及要求1790

第二节 井下等候室平面布置形式1790

第三节 硐室尺寸确定1790

第四节 设计实例1792

第九章 井下工具备品保管室1795

第一节 一般规定及要求1795

第二节 实例1796

第十篇 巷道断面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第一章 巷道断面设计的依据及要求1799

第一节 巷道断面设计所需资料1799

第二节 有关规定1799

第二章 巷道断面选择与计算1802

第一节 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1802

第二节 拱形、梯形及矩形巷道断面尺寸的确定1802

第三节 封闭拱形巷道断面的计算1813

第四节 曲线巷道1814

第五节 水沟1817

第六节 巷道管线布置1827

第七节 转道铺设1828

第三章 巷道矿山压力计算、测试和控制1838

第一节 巷道矿山压力计算1838

第二节 巷道矿山压力的测试1845

第三节 巷道矿山压力控制1857

第四章 巷道支护技术1861

第一节 巷道支护的分类及选型要求1861

第二节 刚性支护1866

第三节 巷道锚杆及锚喷支护1912

第四节 可缩性金属支架支护1942

第五节 煤柱护巷1974

第六节 沿空巷道的护巷1978

第七节 软岩巷道支护1992

第十一篇 平巷交岔口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第一章 交岔点分类及计算2011

第一节 交岔点分类2011

第二节 交岔点平面尺寸的确定2012

第三节 交岔点柱墙、墙高及斜率2019

第二章 交岔点支护技术2021

第一节 交岔点支护的一般原则2021

第二节 交岔点矿压计算特点2021

第三节 交岔点混凝土(料石)砌碹支护2022

第四节 交岔点金属支架2029

第五节 交岔点锚杆及其组合支架2033

第三章 交岔点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2039

第十二篇 采区车场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第一章 采区车场设计的依据与要求2045

第一节 有关规定2045

第二节 设计依据2046

第三节 设计要求2047

第二章 采区上部车场设计2048

第一节 上部车场形式2048

第二节 上部车场线路布置和上部车场线路坡度2049

第三节 上部车场有关尺寸的确定2050

第四节 采区上部车场实例2053

第三章 采区中部车场设计2057

第一节 中部车场形式2057

第二节 甩车场设计主要参数的选择2059

第三节 甩车场线路设计2063

第四节 甩车场交岔点设计2079

第五节 采区中部甩车场实例2083

第六节 接力车场设计2091

第七节 吊桥式车场2093

第八节 甩车道吊桥式车场设计2104

第四章 采区下部车场设计2105

第一节 下部车场基本形式2105

第二节 采区装车站设计2107

第三节 下部车场设计2112

第四节 采区下部车场实例2119

第五章 乘人车场、人车存车场设计2129

第一节 一般规定2129

第二节 乘人车场设计2129

第三节 人车存车场设计2130

第六章 无极绳运输车场设计2131

第一节 无极绳运输车场形式2131

第二节 无极绳运输车场设计2132

第三节 下绳式无极绳运输车场的曲线设计2137

第十三篇 采区硐室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第一章 采区煤仓设计2141

第一节 一般规定及要求2141

第二节 煤仓布置形式2141

第三节 煤仓容量2141

第四节 煤仓的尺寸及仓口布置2144

第五节 采区煤仓实例2149

第二章 采区绞车房设计2155

第一节 一般规定及要求2155

第二节 绞车房布置形式2156

第三节 绞车房尺寸的确定2156

第四节 绞车房断面形状及支护2160

第三章 采区变电所设计2162

第一节 一般规定及要求2162

第二节 变电所布置形式2163

第三节 变电所尺寸的确定2163

第四节 变电所断面形状及支护2164

第五节 采区变电所实例2166

第四章 井下空气压缩机硐室设计2167

第一节 一般规定及要求2167

第二节 空气压缩机硐室布置形式2168

第三节 空气压缩机硐室尺寸的确定2168

第四节 空气压缩机硐室断面形状及支护2169

第十四篇 井下运输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第一章 井下运输设计技术原则2173

第一节 设计技术原则2173

第二节 选择矿井运输方式和设备应满足的要求2173

第二章 运输方式的选择2176

第一节 设计技术原则2176

第二节 采区上、下山煤炭运输方式2177

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运输设备的选型2178

第一节 工作面输送机能力的确定2178

第二节 工作面运输巷设备选型2179

第四章 采区上、下山运输设备选型2188

第一节 普通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2188

第二节 上链式输送机选型设计2189

第三节 大倾角带式输送机选型2205

第四节 铸石溜槽和搪瓷溜槽选型2219

第五节 提升绞车选型2223

第五章 采区掘进煤的处理2242

第一节 一般处理方式2242

第二节 混入回采煤流处理方式2242

第六章 辅助运输方式2245

第一节 概述2245

第二节 辅助运输现状2247

第七章 辅助运输方式的选择2250

第一节 辅助运输的要求和规定2250

第二节 辅助运输方式选择2251

第三节 辅助运输系统设计2253

第四节 改扩建矿井辅助运输系统设计2255

第五节 辅助运输系统设计举例2257

第八章 单轨吊及应用2261

第一节 概述2261

第二节 防爆柴油机单轨吊2261

第三节 防爆蓄电池单轨吊2267

第四节 绳牵引单轨吊2268

第五节 风动单轨吊2268

第六节 单轨吊配套设备2270

第七节 单轨吊轨道系统2271

第八节 单轨吊运输能力计算2274

第九节 单轨吊巷道断面2281

第十节 单轨吊硐室2282

第十一节 单轨吊应用举例2285

第九章 卡轨车及应用2291

第一节 概述2291

第二节 防爆柴油机卡轨车2292

第三节 绳牵扯引卡轨车2292

第四节 卡轨车配套设备2296

第五节 卡轨车轨道系统2296

第六节 卡轨车运输能力计算2300

第七节 卡轨车硐室2304

第八节 卡轨车应用举例2305

第十章 齿轨车、齿轨卡规车及应用2308

第一节 概述2308

第二节 柴油机齿轨卡轨车2309

第三节 齿轨车轨道系统2312

第四节 齿轨机车运输能力计算2315

第五节 齿轨车硐室设计2318

第六节 齿轨车应用举例2319

第十一章 无轨胶轮车及应用2321

第一节 概述2321

第二节 柴油机无轨胶轮车2321

第三节 蓄电池无轨胶轮车2330

第四节 无轨胶轮车巷道断面设计2330

第五节 无轨胶轮车道路设计2334

第六节 无轨胶轮车硐室2335

第七节 无轨胶轮车运输能力计算2336

第八节 无轨胶轮车应用举例2338

第十二章 胶套轮机车及应用2343

第一节 概述2343

第二节 柴油机胶套轮机车2343

第三节 蓄电池胶套轮机车2346

第四节 胶套轮机车运输能力计算2346

第十三章 井下索道架空人车2348

第一节 概述2348

第二节 结构特点2348

第三节 索道架空人车的有关规定2349

第四节 架空人车托梁及驱动装置的布置2349

第五节 架空人车运输能力计算2350

第十五篇 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第一章 井下空气2355

第一节 井下空气的成分、特征与安全浓度2355

第二节 矿井瓦斯2360

第三节 矿井粉尘2368

第四节 井下气候条件2372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2376

第一节 矿井通风设计依据及主要内容2376

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2377

第三节 井下通风构筑物2393

第三章 矿井风量计算及分配2396

第一节 风量计算2396

第二节 矿井总风量分配2406

第四章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2408

第一节 摩擦阻力2408

第二节 局部阻力2412

第三节 自然风压2415

第四节 井巷通风总阻力2419

第五章 通风网络解算及通风系统图绘制2424

第一节 通风网络中风流的一般规律2424

第二节 复杂通风网络的解算2430

第三节 矿井通风系统图绘制2441

第六章 井下防尘、防爆及隔爆2444

第一节 防治技术措施2444

第二节 煤层注水防尘2450

第三节 灌水防尘2475

第四节 隔爆水棚2478

第七章 矿井水害防治2483

第一节 矿井突水预测2483

第二节 防水煤(岩)柱的留设2486

第三节 井下探放水2496

第四节 疏干降压2502

第五节 注浆堵水2504

第六节 井下防排水设施及设备2517

第八章 矿井集中安全监测2543

第一节 设计依据及内容2543

第二节 监测地点、内容和参数2544

第三节 井下传感器装备量2552

第九章 矿井通风安全装备及矿山救护队2560

第一节 矿井主要通风安全设备2560

第二节 通风安全设备装备参考标准2602

第三节 矿山救护队的设置及装备2613

第十六篇 当代世界采矿计算机软件应用第一章 采矿计算机优化(优选)软件开发方法2621

第一节 采矿优化设计及软件开发的特点2621

第二节 采矿优化设计软件开发步骤2621

第三节 采矿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及其类型2622

第四节 数学模型的构成要素及表达式2622

第五节 采矿优化软件开发应注意的问题2625

第二章 采矿设计软件包2626

第一节 采矿设计软件包开发2626

第二节 软件包系统组成及系统流程2627

第三节 各系统功能及数据流程2627

第三章 采矿施工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2640

第一节 参数化绘图软件开发2640

第二节 智能型交互式绘图软件开发2640

第三节 图形数据库软件开发2641

第四节 专用工具软件包2641

第四章 立井井筒设计软件2642

第一节 钻井法井壁结构设计软件2642

第二节 主副井井筒装备零构件设计软件2642

第三节 风井井筒装备软件2642

第五章 井底车场设计软件2644

第一节 巷道断面设计软件2644

第二节 交岔点设计软件2644

第三节 井度车场设计软件2645

第六章 采区车场设计软件2648

第一节 软件功能2648

第二节 系统流程2649

第七章 硐室设计软件2650

第一节 爆炸材料库设计软件2650

第二节 井底水仓设计软件2650

第四节 采区煤仓及区段溜煤眼设计软件2652

第十七篇 矿井建设工程造价2655

第一章 矿井建设项目的划分与费用构成2655

第一节 矿井建设项目的划分2655

第二节 矿井投资范围及划分2656

第三节 矿井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及划分2657

第四节 矿井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费用构成2670

第五节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2671

第二章 投资估算2674

第一节 投资估算的作用2674

第二节 投资估算的依据2674

第三节 投资估算方法2674

第四节 估算书的组成2675

第三章 设计概算2682

第一节 概算的作用2682

第二节 编制依据2682

第三节 编制方法2682

第四节 概算书的组成及表格2686

第四章 施工图预算2693

第一节 施工图预算的作用2693

第二节 编制依据2693

第三节 编制方法2693

第四节 预算书的组成2694

第五章 附录2704

第一节 编制说明2704

第二节 井巷工程投资指标2704

第三节 工作面设备及安装费2708

第四节 采区工作面主要机械设备费汇总表2709

第五节 矿井概算投资汇总表27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