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护理学原理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筱敏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384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057页
- 文件大小:204MB
- 文件页数:1074页
- 主题词:护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护理学原理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以疾病护理为中心阶段3
二、以病人护理为中心阶段3
目录3
第一篇 护理学基础3
第一章 概论3
第一节 护理学的概念3
三、以整体人的健康保健为中心阶段5
一、护理学的性质6
第二节 护理学的性质、任务和范畴6
二、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7
一、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9
第三节 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9
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10
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13
二、疾病的概念13
第四节 健康与疾病13
一、健康的定义13
二、健康教育的实施14
一、健康教育的意义14
四、护士对维护人类健康的责任14
第五节 健康教育14
一、整体护理的概念及特点15
第六节 整体护理15
二、护理程序16
四、整体护理质量管理18
三、实施整体护理的哲理与目的18
二、特殊人群的口腔护理19
一、健康状态下的口腔护理19
第二章 口腔护理与皮肤护理19
第一节 口腔护理19
二、褥疮的预防与护理20
一、健康皮肤的护理20
第二节 皮肤护理20
三、影响体温的因素22
二、体温调节的机制22
第三章 生命体征与监护22
第一节 体温22
一、体温形成的机制22
四、异常体温的监护23
一、脉搏的产生与生理变化24
第二节 脉搏24
二、影响呼吸的因素25
一、呼吸产生的机制25
二、异常脉搏的监护25
第三节 呼吸25
一、血压形成的机制26
第四节 血压26
三、异常呼吸的监护26
二、异常瞳孔及其临床意义27
一、正常瞳孔27
二、影响血压的因素27
三、异常血压的监护27
第五节 瞳孔27
第一节 人对营养的基本需要29
第四章 饮食护理与健康29
第二节 影响机体对营养摄入与吸收的因素31
一、儿童期(10岁以下)32
第三节 不同年龄人群对营养素的需要32
二、青少年期(10~18岁)33
三、青壮年期(18~45岁)34
五、老年期(60岁以上)35
四、老年前期(45~60岁)35
一、治疗膳食41
第四节 住院病人治疗膳食和试验膳食41
二、试验膳食42
三、特别膳食43
四、液体出入量的测量与记录44
五、肠外营养45
一、舒适与不舒适的概念47
第二节 舒适与不舒适47
第五章 舒适、休息与睡眠47
第一节 生理节奏47
一、人类的生理节奏47
二、生理节奏的护理47
二、最严重的不舒适——疼痛48
二、有效休息和休息效果的判定49
一、休息方式49
第三节 休息49
一、睡眠的生理节奏50
第四节 睡眠50
三、睡眠失调及护理51
二、影响睡眠的因素51
四、睡眠效果的观察52
四、按疼痛病程分类53
三、按病损神经分类53
第六章 疼痛的治疗与护理53
第一节 疼痛的分类53
一、按疼痛深浅部位分类53
二、按疼痛表现形式分类53
二、神经阻滞法54
一、病人自控镇痛法54
五、按疼痛性质分类54
六、按疼痛原因分类54
七、按疼痛程度分类54
第二节 疼痛的治疗与护理54
三、癌痛治疗法55
五、疼痛治疗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56
四、其他镇痛方法56
六、疼痛治疗的注意事项57
二、侧卧位58
一、仰卧位58
第七章 病人卧位58
第一节 病人正确卧位的性质58
第二节 病人卧位的种类58
四、俯卧位60
三、半坐卧位60
九、膝胸卧位61
八、端坐位61
五、颈仰卧位61
六、头高足低位61
七、头低足高位61
十、截石位62
一、杠杆作用原理63
第一节 常用的力学原理63
第八章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63
二、平衡和移动的原理64
三、站立时正确的持物姿势65
二、协助病人在床上移动65
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65
四、肌力65
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65
一、维持身体的平衡65
四、提取重物的姿势66
一、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67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67
第九章 给药67
一、口服给药法68
第二节 口服与注射给药68
二、给药原则68
二、注射给药法70
三、输液操作75
二、输液前准备75
第十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75
第一节 静脉输液75
一、应用范围75
四、输液一般知识78
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81
一、应用范围81
第二节 静脉输血81
三、全血及其成分的种类82
五、静脉输血前的准备83
四、静脉输血原则83
七、静脉输血的注意事项84
六、静脉输血操作84
九、输血反应的观察与护理85
八、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85
一、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及其观察88
第二节 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及观察88
第十一章 各种标本的采集与观察88
第一节 标本采集的临床意义88
二、痰标本采集方法及观察89
三、尿液标本采集方法及观察90
四、粪便标本采集方法及观察93
二、对排痰病人的护理95
一、对排痰病人的观察95
第十二章 排痰、排尿、排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95
第一节 排痰病人的观察与护理95
一、对排尿异常病人的观察96
第二节 排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96
二、对排尿异常病人的护理98
二、促进排便的方法99
一、影响排便的因素99
第三节 排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99
三、对排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100
三、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102
二、医院内感染的传播方式102
第十三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02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102
一、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102
四、医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103
二、消毒的概念104
一、清洁的概念104
第二节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04
一、预防和控制内源性感染104
二、预防和控制外源性感染104
第三节 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104
四、消毒与灭菌的操作方法105
三、灭菌的概念105
五、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112
六、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13
二、无菌技术的几项基本操作117
一、无菌操作技术的概念117
第四节 无菌操作技术117
一、隔离预防的原则121
第二节 隔离预防原则与隔离技术121
第十四章 隔离预防121
第一节 隔离预防的概念与分类121
一、隔离预防的概念121
二、隔离预防的分类121
二、隔离预防的技术要求122
三、隔离预防的种类124
一、溺水128
第一节 急症病人的抢救护理128
第十五章 急症病人的抢救护理与急救技术128
二、中暑129
三、触电130
四、高热131
五、惊厥133
六、急腹症134
七、心脏骤停136
八、猝死138
九、休克139
十、有机磷农药中毒140
十一、安眠药中毒142
十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44
十三、强酸、强碱化学灼伤145
一、止血146
第二节 急救技术146
二、包扎147
三、氧气输入148
四、气管切开150
五、人工呼吸151
六、气管插管152
七、胸外心脏按压153
八、开胸心脏挤压154
九、呼吸机的应用155
十、洗胃156
十一、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158
十二、小夹板固定159
十三、石膏绷带固定160
二、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162
一、临床科研的特点162
第十六章 临床护理科研设计与常用统计方法162
第一节 护理科研设计162
三、临床科研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163
四、临床科研设计的类型166
第二节 临床科研统计方法简介167
五、临床科研中的偏倚及其控制措施167
二、数据的统计描述168
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68
四、定量数据的统计推断170
三、可信区间与标准误170
五、分类数据的统计推断171
一、呼吸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175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75
第二篇 内科系统疾病的护理175
第一章 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175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183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188
一、循环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205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05
二、循环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213
三、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215
一、消化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238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38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241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250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72
一、泌尿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272
二、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279
三、泌尿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280
第五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87
一、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287
二、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293
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296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314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314
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316
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320
第七节 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病人的护理332
一、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332
二、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的症状护理335
三、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的分类护理340
第八节 风湿性疾病和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352
一、风湿性疾病与关节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352
二、风湿性疾病和关节疾病的症状护理354
三、风湿性疾病和关节疾病的分类护理356
第九节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病人的护理363
一、理化因素所致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363
二、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分类护理365
第一节 总论372
一、住院病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372
第二章 小儿内科疾病的护理372
二、小儿预防保健373
第二节 新生儿疾病的护理376
一、新生儿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376
二、新生儿疾病的分类护理379
一、小儿营养性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392
二、小儿营养缺乏性疾病的症状护理392
第三节 小儿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护理392
三、小儿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分类护理395
第四节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398
一、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398
二、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399
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403
一、小儿循环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410
二、小儿循环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410
第五节 小儿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410
三、小儿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412
第六节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426
一、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426
二、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427
三、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430
一、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436
二、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436
第七节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病儿的护理436
三、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439
第八节 小儿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护理446
一、小儿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446
二、小儿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447
三、小儿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449
第九节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465
一、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465
二、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467
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471
一、小儿内分泌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479
二、小儿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479
第十节 小儿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护理479
三、小儿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480
一、小儿风湿、关节及免疫性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489
二、风湿与免疫性疾病的症状护理489
第十一节 小儿风湿、关节及免疫性疾病的护理489
三、小儿风湿、关节及免疫性疾病的分类护理490
第十二节 小儿遗传与代谢性疾病病儿的护理497
一、小儿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497
二、小儿遗传与代谢性疾病的症状护理498
三、小儿遗传与代谢性疾病的分类护理499
第十三节 小儿科急症的抢救与护理503
一、心跳呼吸骤停病儿的抢救与护理503
二、急性呼吸衰竭病儿的护理505
三、感染性休克病儿的护理506
四、急性颅内压增高病儿的护理507
一、感染的概念509
第一节 传染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509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509
第三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509
三、传染病病程发展的几个阶段510
四、传染病的预防原则510
五、传染病的治疗原则511
六、传染病病人的心理特征511
七、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512
八、传染病病人的出院指导514
十、带菌状态、隐性感染、潜在性感染与显性感染515
九、选择消毒方法应遵循的原则515
一、发热516
第二节 传染病的症状护理516
二、出疹517
一、病毒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518
第三节 传染病的分类护理518
二、立克次体感染疾病病人的护理529
三、细菌感染疾病病人的护理532
四、螺旋体感染疾病病人的护理541
五、原虫感染疾病病人的护理544
六、蠕虫感染疾病病人的护理548
一、神经系统疾病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关系552
第一节 神经内科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552
第四章 神经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552
二、神经系统疾病病情的动态观察553
四、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年龄分期护理554
三、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膳食管理554
一、昏迷556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护理556
二、失语557
三、瘫痪558
二、脊神经疾病病人的护理560
一、脑神经疾病病人的护理560
第三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560
三、脊髓病变病人的护理563
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人的护理565
五、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566
六、癫痫病人的护理570
七、锥体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571
八、运动神经元疾病病人的护理573
九、多发性硬化病人的护理574
十、神经-肌接头及肌肉疾病病人的护理575
二、精神疾病致病的有关因素578
一、精神疾病的概念578
第五章 精神科疾病病人的护理578
第一节 精神科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578
四、精神疾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记录579
三、精神疾病与其他科疾病的关系579
五、住院精神病人的组织与管理580
一、兴奋躁动581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护理581
六、精神病病人的家庭护理581
二、自杀、自伤582
五、走失583
四、焦虑583
三、意识障碍583
七、木僵584
六、痴呆584
九、睡眠障碍585
八、饮食障碍585
二、症状性精神病病人的护理586
一、脑器质性精神病病人的护理586
第三节 精神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586
三、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587
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588
五、偏执性精神病病人的护理589
六、反应性精神病病人的护理590
七、神经官能症病人的护理591
八、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护理592
二、皮肤病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关系594
一、精神因素与皮肤病的关系594
第六章 皮肤科疾病病人的护理594
第一节 皮肤科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594
五、皮肤病病人的膳食管理595
四、皮肤病的病情动态观察595
三、皮肤病的防治原则595
七、皮肤病病人的康复期护理596
六、皮肤病病人的年龄分期护理596
一、剥脱性皮炎与大泡皮肤病病人的护理597
第二节 皮肤科疾病的分类护理597
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人的护理599
三、感染性皮肤病病人的护理601
四、性病病人的护理606
六、银屑病病人的护理609
五、皮肤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609
三、营养支持的护理613
二、外科护理的工作程序613
第三篇 外科系统疾病的护理613
第一章 外科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13
一、外科护理的范围与任务613
四、外科特殊感染的护理617
二、颅脑损伤的分类护理620
一、颅脑损伤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20
第二章 颅脑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620
第一节 颅脑损伤疾病病人的护理620
一、颅内肿瘤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23
第二节 颅内肿瘤疾病病人的护理623
二、颅内肿瘤疾病的分类护理627
二、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分类护理630
一、颅内感染性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30
第三节 颅内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630
一、脑血管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31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631
二、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护理632
二、颅内疾病立体定向术的分类护理633
一、立体定向的概念633
第五节 神经外科疾病病人立体定向术的护理633
一、脑神经疾病与先天性颅脑畸形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34
第六节 脑神经疾病与先天性颅脑畸形疾病病人的护理634
二、脑神经疾病与先天性颅脑畸形疾病病人的护理635
二、脊髓疾病的分类护理637
一、脊髓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37
第七节 脊髓疾病病人的护理637
一、甲状腺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39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理639
第三章 颈部、乳腺疾病病人的护理639
二、甲状腺疾病的分类护理640
三、甲状腺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643
二、乳腺疾病的分类护理644
一、乳腺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44
第二节 乳腺疾病病人的护理644
二、术后护理647
一、术前护理647
第四章 胸部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647
第一节 胸外科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647
一、胸部损伤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48
第二节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648
三、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648
二、胸部损伤疾病的分类护理649
二、肺部疾病的分类护理650
一、肺部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50
第三节 肺部疾病病人的护理650
一、食管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54
第四节 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654
二、食管疾病的分类护理655
二、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分类护理657
一、纵隔肿瘤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57
第五节 原发性纵隔肿瘤病人的护理657
一、心脏、血管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59
第五章 心脏、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659
二、心脏、血管疾病的分类护理666
三、心脏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672
一、腹外疝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75
第一节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675
第六章 腹部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675
三、腹外疝病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676
二、腹外疝疾病的分类护理676
一、腹部闭合性损伤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77
第二节 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的护理677
二、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分类护理678
一、腹膜与胃肠道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82
第三节 腹膜、胃肠道疾病病人的护理682
二、腹膜、胃肠道疾病的分类护理686
三、腹膜、胃肠道疾病病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692
一、门脉高压症与肝、胆、胰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693
第四节 门脉高压症与肝、胆、胰疾病病人的护理693
二、门静脉高压症、肝、胆、胰疾病的分类护理696
三、肝、胆、胰疾病病人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701
二、尿液病理改变的观察703
一、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703
第七章 泌尿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703
第一节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03
三、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手术前后病情的动态观察704
五、泌尿外科常用造瘘管与引流管的护理705
四、经尿道器械检查的准备705
六、肾脏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护理706
七、肾脏移植术后超大量输液的观察708
九、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人康复期的护理709
八、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心理问题与对策709
一、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710
第二节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分类护理710
二、泌尿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714
三、肾结核病人的护理716
四、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护理717
五、泌尿系统其他疾病病人的护理718
一、骨折与关节脱位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22
第一节 骨折与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722
第八章 骨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722
二、骨折与关节脱位疾病的分类护理724
一、显微外科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25
第二节 显微外科病人的护理725
三、骨折与关节脱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725
二、各种游离组织移植病人的护理726
二、手外伤病人的护理727
一、手外伤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27
第三节 手外伤病人的护理727
一、周围神经损伤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28
第四节 周围神经损伤病人的护理728
二、周围神经损伤病人的护理729
二、周围血管损伤病人的护理730
一、周围血管损伤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30
第五节 周围血管损伤病人的护理730
二、断肢(指)再植病人的护理731
一、断肢(指)再植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31
第六节 断肢(指)再植病人的护理731
一、脊柱、脊髓损伤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32
第七节 脊柱、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732
二、脊柱、脊髓损伤的分类护理733
二、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分类护理739
一、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39
第八节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739
一、骨与关节结核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40
第九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740
二、骨与关节结核疾病的分类护理741
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人的护理743
一、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43
第十节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人的护理743
一、骨肿瘤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44
第十一节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744
二、骨肿瘤的分类护理745
四、整形病人的心理特征746
三、整形外科的特点746
第九章 整形外科病人的护理746
第一节 整形外科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46
一、整形外科的概念746
二、整形外科的治疗范围746
一、头颈面部整形手术前的准备747
第二节 整形手术前的准备747
五、整形治疗后病人的病情观察747
二、手术后体位护理748
一、手术后饮食护理748
二、躯干、四肢整形手术前的准备748
三、供皮区的皮肤准备748
四、供骨区的皮肤准备748
第三节 整形手术后病人的护理748
四、康复护理749
三、手术后伤口护理749
二、小儿手术前的用药原则750
一、新生儿与早产儿的外科护理特点750
第十章 小儿外科疾病的护理750
第一节 小儿外科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50
四、小儿外科水、电解质平衡与液体疗法的观察751
三、小儿手术前后生命体征的监护751
一、小儿腹部外科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52
第二节 小儿腹部外科疾病的护理752
五、小儿手术时机的选择752
二、小儿腹部外科疾病的分类护理753
二、小儿胸外科疾病的分类护理759
一、小儿胸外科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59
第三节 小儿胸外科疾病的护理759
一、小儿泌尿外科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61
第四节 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护理761
二、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分类护理762
一、小儿矫形外科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65
第五节 小儿矫形外科疾病的护理765
二、小儿矫形外科疾病的分类护理766
第一节 外科急诊的范畴770
一、创伤急救的配合770
第十一章 外科急诊病人的护理770
四、大批外伤病人集中就诊的管理771
三、外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抢救771
二、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的准备771
一、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772
第二节 外科急症病人的护理772
五、外科急诊涉及法律问题的管理772
四、颅内高压的紧急处理与观察773
三、呼吸道阻塞的急救处理773
二、心脏停跳后肾功能的观察773
九、狂犬咬伤伤口的处理774
八、大面积烧伤的紧急处理与配合774
五、脑部降温774
六、肋骨骨折的紧急处理与配合774
七、开放性气胸的紧急处理与配合774
十、毒蛇咬伤伤口的处理775
一、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人的护理776
第一节 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776
第十二章 妇产科疾病病人的护理776
二、女性生殖器官损伤病人的护理784
三、常见女性生殖道畸形病人的护理788
四、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789
五、外阴色素减退疾病及外阴瘙痒病人的护理793
一、产科基本护理理论概述794
第二节 产科产妇的护理794
二、生理产科的临床护理799
三、病理产科的临床护理808
四、妊娠孕妇合并症的护理816
五、异常分娩的护理821
六、产妇分娩期并发症的护理826
七、异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831
一、避孕法833
第三节 计划生育833
二、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835
三、绝育840
二、低视力和盲目的标准842
一、常见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842
第十三章 眼科疾病病人的护理842
第一节 眼科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842
一、眼睑病病人的护理843
第二节 眼科疾病的分类护理843
三、结膜病病人的护理844
二、泪器病病人的护理844
四、角膜疾病病人的护理845
五、晶状体疾病病人的护理849
六、青光眼疾病病人的护理850
七、葡萄膜疾病病人的护理852
八、视网膜疾病病人的护理854
九、视神经疾病病人的护理855
十、屈光不正疾病病人的护理856
十一、斜视、弱视疾病病人的护理857
十二、眼眶疾病病人的护理860
十三、眼外伤疾病病人的护理861
一、耳部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864
第二节 耳部疾病病人的护理864
第十四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病人的护理864
第一节 耳鼻咽喉科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864
二、耳科疾病的分类护理865
一、鼻部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868
第三节 鼻部疾病病人的护理868
三、耳科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868
二、鼻部疾病的分类护理869
一、咽喉部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875
第四节 咽喉部疾病病人的护理875
二、咽喉部疾病的分类护理876
一、口腔解剖与生理功能886
第一节 口腔疾病基本护理理论概述886
第十五章 口腔科疾病病人的护理886
四、龋病的预防887
三、龋病表现的年龄特征887
二、唾液的功能887
六、口腔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888
五、口腔器械消毒的特点888
一、口腔颌面部炎症基本护理理论概述891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炎症病人的护理891
二、口腔颌面部炎症病人的护理892
一、口腔颌面部损伤基本护理理论概述893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的护理893
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分类护理894
一、口腔颌面部肿瘤基本护理理论概述895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疾病病人的护理895
二、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分类护理896
一、唇裂病人的护理899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病人的护理899
二、腭裂病人的护理901
二、手术室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904
一、手术室的清洁、消毒、灭菌规则904
第十六章 手术室904
第一节 手术室概述904
三、手术室的空气消毒905
四、常用几种手术体位906
一、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907
第二节 神经外科手术907
五、特殊感染手术后器械、敷料及环境处理907
二、硬脊膜下髓外肿瘤切除术908
四、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909
三、经口鼻蝶垂体瘤切除术909
一、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10
第三节 普外手术910
二、乳癌根治术911
三、胃大部切除术912
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13
五、直肠癌根治术915
一、肺切除术917
第四节 胸部手术917
二、食管癌切除术918
三、结肠上徙喉咽全食管重建术919
一、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920
第五节 心脏外科手术920
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922
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923
一、肾切除术926
第六节 泌尿外科手术926
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927
三、回肠代膀胱术928
四、肾脏移植术929
一、胸腰椎CDI椎弓根钉固定术931
第七节 骨外科手术931
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32
一、子宫颈癌根治术933
第八节 妇产科手术933
二、经阴子宫切除术935
三、腹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936
一、白内障摘除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37
第九节 五官科手术937
二、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加压垫术938
三、次全喉切除环舌吻合术939
五、舌、颌、颈联合根治术940
四、功能性鼻内镜手术940
一、胸膜穿刺活组织检查945
第一节 穿刺技术945
第四篇 诊疗护理技术945
第一章 内科诊疗护理技术945
三、心包穿刺946
二、胸腔穿刺946
四、肝脏穿刺抽脓947
五、腹腔穿刺948
一、肺功能检查949
第二节 检查技术949
六、骨髓穿刺949
三、胸腔镜检查950
二、纵隔镜检查950
四、中心静脉压测定951
五、心脏电生理检查952
六、心电图检查953
八、超声心动图检查954
七、动态心电图检查954
九、动态血压监测955
十、胃镜、十二指肠镜检查956
十一、超声波检查(肝、胆、胰)957
十二、结肠镜检查958
十三、真菌检查959
一、支气管造影960
第三节 造影技术960
十四、皮肤活组织检查960
三、左心导管检查及造影961
二、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961
四、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962
二、心得安试验963
一、心电图负荷试验963
第四节 试验技术963
五、尿浓缩与稀释试验964
四、酚红排泄试验(PSP试验)964
三、阿托品试验964
七、甲状腺抑制试验965
六、甲状腺吸131碘试验965
十、酚妥拉明试验966
九、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966
八、冷压试验966
十二、斑贴试验967
十一、地塞米松试验967
二、环甲膜穿刺滴药968
一、经鼻导管药物滴入968
第五节 治疗技术968
四、体位排痰969
三、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969
五、超声雾化吸入970
六、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971
八、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972
七、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消除术972
十、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973
九、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973
十一、人工心脏起搏974
十三、十二指肠引流975
十二、周围血管病的导管介入治疗975
十四、腹膜透析疗法976
十五、灌肠977
十六、导尿979
十八、二重滤过血浆置换(血脂净化)疗法981
十七、血浆交换(置换)疗法981
十九、血液透析疗法982
二十、微量泵的应用983
二十二、液氮冷冻疗法984
二十一、输液泵的应用984
二十四、激光疗法985
二十三、放射性核素疗法985
二十五、光化学疗法986
二、耻骨上膀胱穿刺988
一、关节腔穿刺988
第二章 外科诊疗护理技术988
第一节 穿刺技术988
一、纤维食管镜检查989
第二节 检查技术989
二、纤维胆道镜检查990
三、腹腔镜检查991
五、尿动力学检查993
四、膀胱镜检查993
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995
一、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995
第三节 造影技术995
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996
四、经皮穿刺肾动脉造影997
六、逆行肾盂造影998
五、静脉肾盂造影998
一、换药999
第四节 治疗技术999
七、膀胱及尿道造影999
二、胸腔闭式引流1000
三、胃肠减压1001
五、负压吸引1002
四、胆道T形管引流1002
六、牵引1003
八、尿道扩张1004
七、膀胱冲洗1004
九、体外碎石1005
十、输精管绝育术1006
二、阴道后穹隆穿刺1008
一、经腹脐血管穿刺1008
第三章 妇产科诊疗护理技术1008
第一节 穿刺技术1008
三、羊膜腔穿刺1009
二、宫颈粘液检查1010
一、阴道及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1010
第二节 检查技术1010
五、基础体温测定1011
四、阴道镜检查1011
三、宫颈活体组织检查1011
六、宫腔镜检查1012
一、盆腔动脉造影1013
第三节 造影技术1013
二、催产素激惹试验1014
一、复方碘试验1014
二、子宫、输卵管造影1014
第四节 试验技术1014
一、宫颈冷冻1015
第五节 治疗技术1015
三、无应激试验1015
三、诊断性刮宫1016
二、宫颈电熨术1016
四、输卵管通液1017
二、后囟穿刺1018
一、小儿颈外静脉穿刺1018
第四章 小儿科诊疗护理技术1018
第一节 穿刺技术1018
四、小儿头皮静脉穿刺1019
三、侧脑室穿刺1019
六、股静脉穿刺1020
五、硬脑膜穿刺1020
七、小儿腰椎穿刺1021
一、新生儿换血疗法1022
第二节 治疗技术1022
三、卡介苗接种1023
二、蓝光疗法1023
四、自动调控保暖箱的使用1024
第五章 神经科诊疗护理技术1026
第一节 穿刺技术1026
一、脑室穿刺1026
二、腰椎穿刺1026
第二节 检查技术1027
第三节 试验技术1028
一、周期性瘫痪诱发试验1028
二、新斯的明试验1028
三、腾喜龙试验1029
第四节 治疗技术1029
一、射频温控热凝治疗1029
二、面神经阻滞术1030
四、脑室穿刺体外引流1031
三、枕大神经阻滞术1031
五、高压氧治疗1032
第一节 穿刺技术1034
一、上颌窦穿刺1034
第六章 五官科诊疗护理技术1034
第二节 检查技术1035
一、视力检查1035
二、鼓膜穿刺1035
二、色觉检查1036
三、视野检查1036
四、眼压检查1037
五、眼底检查1038
六、验光检查1040
七、同视机检查1041
八、眼超声波检查1042
九、咽鼓管功能检查1043
十、纤维喉镜检查1043
十一、鼻内镜检查1044
十二、牙髓电测试1044
第三节 造影技术1045
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1045
十三、牙髓温度测试1045
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1047
三、涎腺造影1047
四、颞下颌关节造影1048
五、动脉造影(口腔科)1048
六、血管瘤瘤腔造影1049
二、涂眼药膏法1050
一、滴眼药水法1050
三、泪道冲洗法1050
第四节 治疗技术1050
四、眼部冲洗法1051
五、球结膜下注射法1051
七、电解睫毛法1052
八、剪睫毛法1052
六、球后注射法1052
十、气管套管清洗消毒法1053
十一、气管切开吸痰法1053
九、外耳道冲洗法1053
十二、喉腔滴药法1054
十三、鼻腔冲洗法1054
十五、鼻腔滴药法1055
十六、咽鼓管吹张法1055
十四、鼻窦排气置换法1055
十八、下鼻甲粘膜下注射法1056
十九、喉腔喷雾麻醉法1056
十七、剪鼻毛法1056
二十、鼻腔粘膜表面麻醉法1057
热门推荐
- 2129907.html
- 2851643.html
- 297855.html
- 2289588.html
- 2231592.html
- 2048923.html
- 3867645.html
- 1582869.html
- 1631940.html
- 2198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5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3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3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9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27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27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5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9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9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9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