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思想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毛泽东思想概论
  • 莫岳云,秦兴洪,谈方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2836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毛泽东思想-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毛泽东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1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0

(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15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科学体系18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18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24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0

(一)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30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4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1

一、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41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41

(二)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4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50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5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52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55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58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60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6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63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71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74

(四)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77

第三章 关于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81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及其理论的确立81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81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确立85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90

(一)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90

(二)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94

(三)“工农武装割据”在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目标中的地位97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99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0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04

(一)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04

(二)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109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118

(一)武装斗争的地位和特点118

(二)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121

(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25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129

(一)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129

(二)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理论创新134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14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14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147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151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53

(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154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155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61

(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61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65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伟大意义17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及经济建设方针探索的成果175

一、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75

(一)以苏联为借鉴,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76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党的中心任务179

(三)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18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82

(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18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83

(三)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其处理方针和政策185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战略188

(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初步认识188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190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的探索及其成果193

(一)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193

(二)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195

(三)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198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208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08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09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12

(三)实现各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5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18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219

(二)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220

(三)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223

(四)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224

三、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的指导方针226

(一)加强社会主义国防建设227

(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29

(三)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初步设想234

四、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237

(一)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237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240

第八章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245

一、实事求是245

(一)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45

(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50

二、群众路线252

(一)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52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和根本作风256

(三)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258

三、独立自主260

(一)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内容260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262

结束语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267

后记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