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行政法学
  • 苗连营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0553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行政法学-中国-远程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1行政法概述9

1.1 行政11

1.1.1 行政的概念11

1.1.2 行政的特征11

1.2 行政法13

1.2.1 行政法的概念13

1.2.2 行政法的特点13

1.2.3 行政法的功能15

1.3 行政法律关系16

1.3.1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16

1.3.2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16

1.4 行政法的渊源与分类17

1.4.1 行政法的渊源17

1.4.2 行政法的分类20

1.5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

1.5.1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21

1.5.2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21

2行政法的历史发展28

2.1 外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29

2.1.1 外国行政法产生与发展的基础29

2.1.2 外国行政法的发展31

2.2 我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36

2.2.1 我国行政法的历史阶段37

2.2.2 我国行政法学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42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44

3.1 行政主体概述46

3.1.1 行政主体的概念46

3.1.2 行政主体和相关概念的区别46

3.1.3 行政主体的分类46

3.2 行政机关47

3.2.1 行政机关的含义及特点47

3.2.2 国家行政机关的种类及范围47

3.3 被授权的组织和受委托的组织48

3.3.1 行政授权48

3.3.2 行政委托49

3.4 公务员49

3.4.1 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49

3.4.2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49

3.4.3 公务员的权利义务50

3.4.4 公务员管理制度50

3.5 行政相对人52

3.5.1 行政相对人的概述52

3.5.2 行政相对人的范围52

3.5.3 行政相对人的地位52

4行政行为概述55

4.1 行政行为的含义和特征57

4.1.1 行政行为的概念57

4.1.2 行政行为的特点57

4.2 行政行为的分类57

4.2.1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57

4.2.2 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57

4.3 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58

4.3.1 行政行为的内容58

4.3.2 行政行为的效力58

4.4 行政行为的成立、合法及生效59

4.4.1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59

4.4.2 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59

4.4.3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59

4.5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60

4.5.1 行政行为的无效60

4.5.2 行政行为的撤销60

4.5.3 行政行为的废止60

5行政规范63

5.1 行政规范的定义和特征64

5.1.1 行政规范的定义64

5.1.2 行政规范的特征64

5.2 行政规范的分类66

5.2.1 创制性行政规范66

5.2.2 解释性行政规范67

5.2.3 指导性行政规范68

5.3 行政规范的效力69

5.3.1 行政规范的效力等级69

5.3.2 行政规范的依据效力71

5.4 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72

5.4.1 编制规划72

5.4.2 立项和交办72

5.4.3 起草72

5.4.4 审核72

5.4.5 签发73

5.4.6 公布73

6行政许可75

6.1 行政许可概述76

6.1.1 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征76

6.1.2 行政许可的种类76

6.1.3 行政许可的分类77

6.2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77

6.2.1 许可法定原则77

6.2.2 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78

6.2.3 许可便民、效率原则78

6.2.4 信赖保护原则79

6.3 行政许可的设定79

6.3.1 设定条件79

6.3.2 设定权限80

6.3.3 设定内容81

6.3.4 设定程序81

6.3.5 违法设定许可的处理81

6.4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82

6.4.1 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82

6.4.2 实施行政许可的被授权组织82

6.4.3 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82

6.4.4 综合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83

6.5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83

6.5.1 申请与受理83

6.5.2 审核83

6.5.3 决定84

6.5.4 撤销、吊销和注销84

6.6 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85

6.6.1 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85

6.6.2 对被许可人的监督85

6.7 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86

6.7.1 行政机关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责任86

6.7.2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责任86

6.7.3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法的责任87

7行政强制90

7.1 行政强制概述91

7.1.1 行政强制的概念91

7.1.2 我国行政强制的立法概况92

7.2 行政强制执行92

7.2.1 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92

7.2.2 行政强制执行的一般程序93

7.2.3 特别种类的行政强制执行93

7.2.4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94

7.3 行政即时强制95

7.3.1 行政即时强制的概念95

7.3.2 行政即时强制的种类95

7.4 行政强制措施95

7.4.1 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95

7.4.2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96

8行政处罚99

8.1 行政处罚概述100

8.1.1 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100

8.1.2 行政处罚的原则101

8.2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103

8.2.1 行政处罚的种类103

8.2.2 行政处罚的类型104

8.2.3 行政处罚的设定105

8.3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106

8.3.1 一般处罚机关106

8.3.2 集中处罚机关106

8.4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107

8.4.1 行政处罚的管辖107

8.4.2 行政处罚的适用108

8.5 行政处罚的程序108

8.5.1 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108

8.5.2 听证程序109

9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112

9.1 行政合同113

9.1.1 行政合同的概念113

9.1.2 行政合同的订立114

9.1.3 行政合同的特性117

9.2 行政指导117

9.2.1 行政指导的概念和性质117

9.2.2 行政指导的种类118

9.2.3 行政指导的法律责任118

10行政事实行为122

10.1 行政事实行为概述123

10.1.1 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124

10.1.2 行政事实行为的特征124

10.2 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124

10.2.1 程序型行政事实行为124

10.2.2 即时型行政事实行为125

10.2.3 告知型行政事实行为125

10.2.4 服务型行政事实行为125

10.2.5 暴力侵权行为126

10.3 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126

10.3.1 行政事实行为救济的必要性126

10.3.2 外国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制度127

10.3.3 我国行政事实行为救济制度的现状及完善129

11其他行政行为133

11.1 行政确认135

11.1.1 行政确认的概念和特征135

11.1.2 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分类135

11.1.3 行政确认的内容135

11.1.4 行政确认的作用136

11.1.5 行政确认的程序136

11.2 行政给付136

11.2.1 行政给付的概念136

11.2.2 行政给付的基本原则136

11.2.3 行政给什的申请人136

11.2.4 行政给付的种类137

11.3 行政奖励137

11.3.1 行政奖励的概念与特征137

11.3.2 行政奖励的原则137

11.3.3 行政奖励的形式138

11.3.4 行政奖励的程序138

11.4 行政征收138

11.4.1 行政征收的概念与特征138

11.4.2 行政征收的原则138

11.4.3 行政征收的种类139

11.4.4 行政征收的程序139

11.5 行政检查139

11.5.1 行政检查的概念与特征139

11.5.2 行政检查的分类140

11.5.3 行政检查的方法140

11.5.4 行政检查的程序141

11.5.5 行政检查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141

11.6 行政司法142

11.6.1 行政司法的概念与特征142

11.6.2 行政司法的程序142

12行政程序145

12.1 行政程序的概念、分类和意义146

12.1.1 行政程序的概念146

12.1.2 行政程序的分类146

12.1.3 行政程序的意义147

12.2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147

12.2.1 程序法定原则147

12.2.2 程序民主原则147

12.2.3 程序公开原则147

12.2.4 程序公平原则147

12.2.5 程序效率原则147

12.3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148

12.3.1 回避制度148

12.3.2 表明身份制度148

12.3.3 调查制度148

12.3.4 告知制度148

12.3.5 行政案卷制度148

12.3.6 听证制度148

12.3.7 说明理由148

12.3.8 时效制度149

12.4 行政程序法149

12.4.1 行政程序法的概念149

12.4.2 其他国家和地区行政程序立法的概况149

12.4.3 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149

13行政复议152

13.1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原则153

13.1.1 行政复议的概念153

13.1.2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154

13.2 行政复议受案范围154

13.2.1 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概念154

13.2.2 可申请行政复议的行为154

13.2.3 不可申请复议的事项155

13.3 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155

13.3.1 申请人155

13.3.2 被申请人155

13.3.3 第三人156

13.3.4 行政复议机关156

13.4 行政复议申请与受理157

13.4.1 行政复议的申请157

13.4.2 行政复议的受理157

13.5 行政复议的审理、决定及其执行158

13.5.1 行政复议的审理158

13.5.2 行政复议的决定159

13.5.3 行政复议的执行160

14行政诉讼概述162

14.1 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163

14.1.1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163

14.1.2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联系与区别164

14.1.3 行政诉讼法的形式与功能165

14.2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65

14.2.1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与作用165

14.2.2 行政诉讼与民事、刑事诉讼共有的原则166

14.2.3 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合法性审查原则166

14.3 行政诉讼的基本制度167

14.3.1 行政审判庭专属审判行政案件167

14.3.2 合议制审判方式167

14.3.3 法律规范合法性的有限审查168

14.3.4 起诉不停止执行168

14.3.5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168

14.3.6 司法变更权有限169

15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171

15.1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72

15.1.1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述172

15.1.2 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73

15.2 行政诉讼的管辖179

15.2.1 行政诉讼管辖概述179

15.2.2 级别管辖180

15.2.3 地域管辖181

15.2.4 裁定管辖182

15.2.5 管辖异议183

16行政诉讼当事人186

16.1 行政诉讼当事人概述187

16.1.1 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概念和特征187

16.1.2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87

16.2 行政诉讼的原告188

16.2.1 行政诉讼原告的概念和资格188

16.2.2 特殊情况下原告的确定188

16.2.3 原告资格的转移191

16.3 行政诉讼的被告191

16.3.1 行政诉讼被告的概念和条件191

16.3.2 特殊情形下被告的确定191

16.4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193

16.4.1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193

16.4.2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种类193

16.4.3 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194

16.5 共同诉讼人194

16.5.1 共同诉讼人的概念194

16.5.2 共同诉讼人的种类194

17行政诉讼程序197

17.1 起诉与受理198

17.1.1 行政案件的起诉198

17.1.2 行政案件的受理202

17.2 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203

17.2.1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203

17.2.2 审理前的准备203

17.2.3 开庭审理205

17.2.4 一审中的其他问题206

17.3 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207

17.3.1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207

17.3.2 上诉的提起、审查和受理207

17.3.3 上诉的审理207

17.4 行政诉讼的审判监督程序208

17.4.1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208

17.4.2 再审程序的提起208

17.4.3 当事人的申诉209

17.4.4 人民检察院的抗诉209

17.4.5 再审案件的立案和审理211

18行政诉讼的证据、法律适用与特殊制度214

18.1 行政诉讼的证据215

18.1.1 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216

18.1.2 举证责任218

18.1.3 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保全221

18.1.4 行政诉讼证据的对质辨认与核实222

18.1.5 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与认定224

18.2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226

18.2.1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概念226

18.2.2 各位阶法律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227

18.2.3 行政诉讼中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227

18.3 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230

18.3.1 延期审理和延长审限230

18.3.2 撤诉和缺席判决231

18.3.3 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232

18.3.4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233

18.3.5 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233

18.3.6 具体行政行为的停止执行问题234

18.3.7 合并审理234

18.3.8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35

19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239

19.1 行政诉讼的判决240

19.1.1 行政诉讼判决的概念与特点240

19.1.2 一审行政判决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241

19.1.3 二审行政判决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244

19.1.4 行政判决的效力244

19.2 行政诉讼的裁定245

19.2.1 行政诉讼裁定的概念及特征245

19.2.2 行政诉讼裁定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245

19.2.3 行政诉讼裁定的效力247

19.3 行政诉讼的决定247

19.3.1 行政诉讼决定的概念和特点247

19.3.2 行政诉讼决定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247

19.3.3 行政诉讼决定的效力248

19.4 行政诉讼的执行248

19.4.1 行政诉讼执行的概念248

19.4.2 执行的条件249

19.4.3 执行措施249

19.4.4 执行的提起249

19.4.5 执行审查250

19.4.6 执行中止250

19.4.7 执行终结251

20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254

20.1 行政赔偿255

20.1.1 行政赔偿的范围255

20.1.2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256

20.1.3 行政赔偿程序257

20.1.4 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258

20.2 行政补偿260

20.2.1 行政补偿的概念260

20.2.2 行政补偿的实施261

后记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