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 李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6548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妇女文学-小说研究-中国-近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2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2

二、国内外有关“梦幻”的理论阐释与探讨6

(一)中国古代有关“梦幻”与文学的思考7

(二)现代中国有关“梦幻”与文学的探讨13

(三)国外有关“梦幻”与文学的理论阐释15

三、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空间的拓展21

(一)梦幻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研究21

(二)梦幻文化与外国文学创作研究24

(三)梦幻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研究25

第一章 梦幻书写与女性主体性话语建构31

第一节 梦幻书写与现代女性主体精神的构建31

一、女性角色的反思与确认32

二、女性主体的精神成长39

三、女性隐秘经验的流露和书写44

第二节 梦幻书写与现代女性的人生探索与困惑54

一、娜拉出走之梦:“做人”与“为我”的追求与困惑55

二、络绮思之梦:事业与家庭的矛盾60

三、邵玉梅之梦:“女英雄”的成长与焦虑65

四、卜零之梦:女性反抗的激进与迷途70

第二章 梦幻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话语建构78

第一节 “梦中人”、“梦”中人与“梦幻人”女性形象78

一、“梦中人”:性格特征、现实映照与文化心理79

二、“梦”中人:内在需求、文化想象与另类形象85

三、“梦幻人”:亦虚幻亦真实,既内在又超越91

第二节 “梦幻”镜像、对位关系与女性形象的塑造96

一、“梦幻”镜像与女性形象:“自卑”与“自恋”的杂糅96

二、“梦幻”女性人物的对位关系:“纯洁”与“放荡”的复杂变奏103

第三节 “梦魇”“梦幻”与“疯女人”形象的塑造121

一、“梦魇”与“疯女人”形象的塑造:从文化“梦魇”到个体“梦魇”122

二、“梦幻”般的“疯女人”形象塑造:隐匿、飞翔与治疗129

第三章 现代女性梦幻叙事模式及其文本功能141

第一节 “梦幻—消解”叙事模式141

一、爱情、婚姻的“梦幻”和“消解”142

二、“梦幻—消解”模式的叙述张力156

三、“梦幻—消解”叙事模式的文化反思167

第二节 “栖息—救赎”叙事模式170

一、两种基本的叙事序列170

二、心灵的栖息与生命的“调制解调器”174

三、单向救赎、性别对立与潜在对话182

第三节 “思虑—表征”叙事模式188

一、内心冲突、梦幻思虑与女性生命意识188

二、心灵表征、叙事意图与性别观念194

三、“内觉”、视觉表征与互文结构201

第四章 梦幻书写的性别策略及其话语建构207

第一节 “梦呓”化表达与抗拒“失语”207

一、“梦呓”化表达:女性主体的生命言说208

二、“梦呓”化:女性写作的一种策略214

三、“梦呓”表达的内在动因及其审美评价220

第二节 “梦魇”式书写的技巧与策略224

一、“内观”“梦魇”与女性小说创作224

二、“梦魇”世界的讲述和呈现228

三、“梦魇”“寓言”与性别策略235

第三节 梦幻易性叙事中的性别策略240

一、民族梦想与易性叙事241

二、易性叙事与“梦幻”互文245

三、“梦魇”的易性叙事与复调结构254

第五章 梦幻书写传统与女性写作的现代突破260

第一节 中国女性文学的梦幻书写传统260

一、思念与体悟261

二、栖息与越界267

三、确认与想象270

四、困惑与探索272

第二节 梦幻书写的主题拓展和技巧探索273

一、“梦幻”体验:社会历史文化的隐喻性书写274

二、“梦魇”思维:人类生存境遇的艺术化隐喻279

第三节 女性知识分子身份的成长与创作的自我突破283

结语287

参考文献293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