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性图景与哲学的视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庞立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7920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性图景与哲学的视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当代西方哲学与社会理论反思现代性的理路与趋向1
一、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文化理论批判的视域转换1
二、现代性批判的全球化语境3
三、对现代性的建设性重写4
第二章 现代性社会理论:经典传统与发展逻辑8
一、现代性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8
二、现代性社会理论传统的当代扩展11
三、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批判传统及其思想效应17
第三章 现代性的变革与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趋向23
一、寻求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理解23
二、强化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和人文性向度27
三、多元现代性的发展与新型现代性的建构30
四、超越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的二元对立33
第四章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35
一、当代伦理学变革的思想理路35
二、伦理学变革的基本方向39
三、伦理学如何转向生活世界42
第五章 “哲学的转向”与哲学观的当代变革48
一、哲学观变革与现代性问题48
二、哲学转向的三重向度53
三、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61
第六章 布迪厄与马克思:社会实践理论的契合与分野70
一、作为社会理论起点的实践概念及其方法论取向70
二、阶级与资本:对社会生活结构的实践论分析与批判75
三、马克思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比较的启示80
第七章 阿伦特与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现代性批判意蕴82
一、劳动观与劳动论题83
二、马克思劳动理论作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独特视域86
三、马克思与阿伦特劳动理论的不同归宿90
第八章 当代辩证法的生存论态度与人文旨趣93
一、人的生命本性和生活活动:辩证法的人学根基93
二、人的生存的理性态度:辩证法敞开的人生态度96
三、时代精神状况:知性的对立与存在的焦虑101
四、当代辩证法的价值旨趣:挺立个体内在超越的精神生活104
第九章 当代中国哲学的个性化发展问题108
一、哲学发展的个性化趋向108
二、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到当代中国哲学的个性化追求112
三、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哲学个性化发展的思想前提118
四、深度对话:当代中国哲学个性的生成之路122
第十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嬗变与发展态势126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分化流变与理论性质126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谱系与理论形态134
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态势139
第十一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145
一、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问题145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150
三、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实践模式的反思153
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意义与中国意识157
第十二章 “哲学的终结”与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哲学之思168
一、“语言转向”与“哲学的终结”168
二、“哲学的终结”与哲学观的当代变革172
三、当代哲学自我形象的重塑——走向后哲学文化?174
四、走向后形而上学时代的体验之思178
第十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182
一、精神生活的自然主义与超验主义传统183
二、精神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184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精神生活现代性状况的批判187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物化处境的扬弃192
第十四章 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198
一、精神生活的物化:“物化时代”的消极历史效应198
二、精神生活物化困境的超越与扬弃202
三、文化自觉与精神家园205
四、融入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与当代使命209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明教养215
一、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的文明教养与思想张力21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价值自觉21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敞开一种新的文明类型的哲学实践223
第十六章 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与哲学憧憬226
一、文化自觉:反省与厘清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础226
二、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根基231
三、时代的“言外之意”与民族复兴的哲学憧憬236
主要参考文献242
索引246
后记253
热门推荐
- 687905.html
- 2840019.html
- 1364447.html
- 2706978.html
- 69614.html
- 189255.html
- 1257437.html
- 3672076.html
- 2560850.html
- 2785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1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7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2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0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7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9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4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0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1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