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迁与交融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世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849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乌江-流域-移民-历史-研究;乌江-流域-民族关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变迁与交融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基本理论命题2
第一节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概念界说2
一 乌江流域的界说2
二 移民的界说5
三 民族关系的界说8
第二节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研究内容10
一 乌江流域历代政府对本地的经略与治理11
二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的具体迁移流动过程11
三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的时间和地理分布格局12
四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及民族关系的类型特征13
五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对民族关系的综合影响14
六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前瞻启示15
第三节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研究方法16
一 文献研究方法16
二 人口学方法18
三 历史地理学方法19
四 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方法19
第四节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研究价值20
一 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行政归属和政治一统的佐证价值21
二 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民族和睦和融合团结的实证价值22
三 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经济复苏和开发历程的确证价值23
四 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变迁和文化互动的验证价值23
五 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电站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启示价值24
六 对人口学理论和人口民族学理论纵深研究的学术价值25
上编 历史篇30
第一章 乌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及远古人类活动与文化交流30
第一节 乌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源起30
第二节 乌江流域的远古人类活动及其文化交流34
一 旧石器时代的乌江流域古人类活动及其文化交流34
二 新石器时代的乌江流域古人类活动及其文化交流38
第二章 先秦:部族、部落与方国交错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44
第一节 先秦时期乌江流域的原始土著及入迁族群44
一 原始土著44
二 氐羌系族群48
三 濮系族群50
四 越系族群53
五 苗蛮系族群54
第二节 巴人的迁徙和巴王国的建立57
一 巴人在乌江流域的出入57
二 巴人政权及王国的建立63
第三节 牂人、且人的迁入和牂牁、且兰古国的兴起66
一 牂人的迁入与牂牁国的建立66
二 且人的迁入与且兰国的建立68
第四节 谢人的南移与夜郎国的兴盛69
一 夜郎的族属与名称来源70
二 夜郎国的中兴与地域范围71
第五节 先秦时期乌江流域移民对民族关系的影响74
一 汉夷关系初建立74
二 方国争斗常胶着75
三 文化交流渐频繁76
四 民族融合始显现77
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郡国、夷帅与大姓并立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82
第一节 秦汉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82
一 秦汉时期乌江流域的民族分布及社会经济状况82
二 秦汉中央政府对乌江流域的初始开拓与经营91
三 秦汉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流移与民族关系98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107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政局对乌江流域的影响108
二 魏晋南北朝各朝中央政府对乌江流域的经营与治理111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流动与民族关系117
第四章 隋唐五代宋:藩国、边州与正州同列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128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128
一 隋唐五代时期乌江流域的民族分布及流变128
二 隋唐五代中央政府对乌江流域的控制与管理136
三 隋唐五代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流迁与民族关系145
第二节 两宋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152
一 两宋时期乌江流域的民族势力与民族政权153
二 两宋中央政府对乌江流域的控制与经略161
三 两宋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流移与民族关系169
第五章 元明清:土司、土官与流官参治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182
第一节 蒙元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182
一 蒙元时期乌江流域的世居民族及北方流移民族182
二 蒙元中央政府对乌江流域的统治与经营186
三 蒙元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入迁与民族关系194
第二节 明朝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204
一 明朝时期乌江流域的民族概况及民族政策204
二 明朝中央政府对乌江流域的控制与治理211
三 明朝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移迁与民族关系218
第三节 清朝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231
一 清朝时期乌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民族分布232
二 清朝中央政府对乌江流域的经略及治策修正236
三 清朝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流迁与民族关系247
第六章 民国:军阀、国民政府与革命政权共存时期乌江流域移民与民族关系264
第一节 民国时期乌江流域的时局动荡及变换264
第二节 民国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流动与迁移271
一 讨袁护国部队的陆续进驻271
二 讨逆定黔国军的蚕食摸进274
三 战略转移红军的挥师西指276
四 规避国难民众的西迁转移280
第三节 民国时期乌江流域移民对民族关系的影响283
一 移民地主盘剥使各族人民灾难日益加重283
二 各路驻军交战使各族人民疾苦愈益加深286
三 民众共度国难使各民族间团结绝后空前288
四 沿海企业内迁使民族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290
五 大批学校迁入使各民族文化教育持续繁荣293
下编 现实篇300
第七章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类型特征300
第一节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的基本分类300
一 拓展生存环境的原始迁徙301
二 强化政权组织的政治遣派302
三 牢固军事布防的屯戍留驻305
四 惩治贬官人犯的谪迁流放308
五 逃避生活压力的自发流移310
第二节 乌江流域历代民族关系的类型特征312
一 乌江流域历代民族关系的主要类型312
二 乌江流域历代民族关系的典型特征319
第八章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对民族关系的综合影响326
第一节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对民族经济关系的促进326
一 因地制宜,提升农业水准:夯实了当地的经济根基326
二 适地取材,掘采矿产资源:承传了当地的经济优势328
三 借风使船,开发工业制品:拓展了当地的经济领域330
四 寄籍客居,繁荣据点市易:助推了当地的经济交往333
五 兴学施教,启佑乡里文明:保证了当地的经济持续发展335
第二节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对民族政治关系的护佑338
一 秉奉正朔,支持行政隶属:达成了当地的政治一统338
二 强盛门庭,渐成大姓势力:注定了当地的政治格局340
三 罢兵屯守,参与耕种留戍:维系了当地的政治稳定342
四 兴学施教,传播儒学新风:推进了当地的政治文明344
五 寄籍客居,推动文化交流:加速了当地的政治融会345
六 横征豪夺,挤占生存资源:激烈了当地的政治对抗347
第三节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对民族文化关系的浸润349
一 落地生根,坚守固化传统:丰富了当地的文化遗存350
二 入乡随俗,彼此包容宽宥:造就了当地的文化多样352
三 过境留籍,传扬礼俗文明:促成了当地的文化改造354
四 开化办学,完善各类教育:推动了当地的文化进步356
结语 乌江流域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的前瞻及启示363
主要参考文献363
后记373
热门推荐
- 117887.html
- 1262408.html
- 1405278.html
- 272393.html
- 1203066.html
- 3508848.html
- 1100208.html
- 2725265.html
- 2997038.html
- 2674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0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6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1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5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4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82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7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91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4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