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师道观的解读与重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师道观的解读与重构
  • 张世欣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5003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教师-职业道德-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师道观的解读与重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师道观的历史创意1

一、师道观产生的历史背景1

二、师道观的历史特征5

三、师道观的历史意义7

第二章 师道观的历史旋律9

一、春秋战国时期:师道意识的自觉营建9

二、秦汉时期:师道意识的规范追求16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师道意识的时代迷茫20

四、隋唐时期:师道意识的社会呼唤20

五、宋元时期:师道意识的哲学思考23

六、明清时期:师道意识的沉重反省29

七、近现代:师道意识的维新探索35

第三章 师道观的科学意蕴44

一、“道”解44

二、“师”解49

三、“师道”解54

第四章 师道观的哲理意蕴69

一、师道即教育、政治的贯通69

二、师道即师生主客体的最佳融合72

三、师道即真、善、美的贯通74

四、师道即“不逾矩”、“从心所欲”的贯通75

五、师道即治学、施教的贯通77

第五章 师道观的思想争辩79

一、师古、知今之辩79

二、述、作之辩80

三、性、习之辩81

四、尊德性、道问学之辩83

五、导、矫之辩84

六、隐、尽之辩86

七、爱、教之辩87

八、叩、鸣之辩88

九、同、异之辩90

十、师法、拒师之辩91

十一、儒、师之辩92

十二、经师、人师之辩93

十三、“坐讲”之辩94

十四、道、业之辩95

十五、太简、支离之辩95

十六、理、功之辩96

十七、守儒经、兼百家之辩97

十八、中、西,体、用之辩98

第六章 师道观的理论探讨100

一、“师道尊严”辨100

二、道、德关系辨107

三、“学无常师”辨109

四、“师友”辨111

五、“师心”辨113

六、“择师”辨114

七、“谏师”辨116

八、“教书匠”辨117

第七章 师道观的学派特征119

一、儒家的师道观:师为人范119

二、道家的师道观:因物自然121

三、法家的师道观:尚严守一124

四、释家的师道观:师心佛心126

五、功利学派的师道观:功用为的128

六、洋务派师道观:中体西用129

第八章 师道观的学级差异131

一、早期官学的官师合一型师道观131

二、国学的政治服务型师道观132

三、书院的学术至上型师道观134

四、乡学的文明使者型师道观136

第九章 师道个性的绚丽色彩138

一、师道观的边缘性存在138

二、师道观的个性化存在144

三、师道典范解读149

第十章 师道意识的历史告诫154

一、师道不传的呼号154

二、师风不正的剖剥158

三、为师之忌的诫勉161

第十一章 师道意识的社会营建166

一、政府对师道规范的政治倡导166

二、后学弟子对师道楷模的传扬168

三、思想家对师道理念的理论探讨169

四、史学家对师道业绩的有意表彰171

五、民间对师道人格的着力颂扬173

第十二章 师道模式的历史走向177

一、师道向度的历史演变177

二、师道评价的历史演变179

三、师道主旨的历史演变181

第十三章 师道观的世纪重构184

一、邓小平对师道意识的现代重构184

二、未来学家对师道维新的未来指向187

三、教育家对师道观的活力追求190

第十四章 师道维新的本质指向:育才质量至上意识191

一、人才期望已成为时代的主色调191

二、为师育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192

三、育才质量意识是为师之道的基本特征193

四、育人成才是为师者的现实难题195

五、育人成才是为师者的基本信念196

六、为国兴才是为师者的精神支点198

第十五章 为师之道的时代回应199

一、角色定位上,确立成才服务意识199

二、教育理念上,确立学生主体意识200

三、教学授受上,要有知识品位意识202

四、教育心态上,要有名师追求意识205

五、事业精神上,强化科学研究意识206

六、师德指向上,立正政治信念意识208

七、师德修养上,要有人格示范意识209

参考资料212

后记2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