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新版图志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新版图志本
  • 杨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1756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738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780页
  • 主题词:古典小说-小说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新版图志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中国古典小说的本体阐释和文体发生发展论1

一 本体认定和“小说”语义分析1

二 小说发端于战国及其互体形态6

三 多祖现象之一:子书与小说13

四 多祖现象之二:神话与小说17

五 多祖现象之三:史学与小说20

六 多祖因素和文人诗学灵性的融合26

七 小说分类学的产生及其误区32

八 民间口传小说和外来宗教文化的撞击36

九文人对小说参与和奇书系统41

第一章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47

一 中国神话的大地情结47

二 迥异于史诗神话的原始性、非情节性和多义性49

三 化生创世和异体合构的野性思维55

四 二元对应原则与海外奇思62

五 日月神话人伦化与英雄神话66

第二章 《穆天子传》的史诗价值76

一 战国人把周穆王当作传奇英雄76

二 成书年代与魏人的河伯崇拜80

三 马神崇拜与八骏配八方之色87

四 穆王见西王母的神话史诗化92

五 仁霸兼修、悲乐兼备的叙事复调及盛姬之丧98

六 文史交叉与韵散交错的叙事谋略102

第三章 汉魏六朝杂史小说的形态108

一杂史小说的品位和成书年代108

二燕、吴、越文化的复仇史诗113

三 汉代杂史小说的时空结构和叙事谋略122

四 杂传小说和道教文化134

第四章 汉魏六朝志怪书的神秘主义幻想142

一“万物皆灵”与对《山海经》模式的突破142

二神话世俗化和鬼话人情化148

三 经以人情、纬以神秘的幻想方式154

四空间幻想:殊域,洞穴,自由空间160

五 时间幻想:古老的权威,仙凡时间的悬殊165

第五章 汉魏六朝“世说体”小说的流变173

一从依附子书到脱胎于子书174

二《说苑》储事言政的叙事谋略179

三《世说》的山水意识和人物品鉴187

四超越名教和意象叙事195

第六章 唐人传奇的诗韵乐趣206

一 小说诗化和“进士——妓女”母题206

二 主体创造意识和《九歌》余韵211

三 玄怪风中的命运意识和豪侠风中的心理危机218

四 小说和音乐沟通,以及那谈论不尽的开元天宝盛世226

五 对梦幻世界、潜隐意识和变形艺术的探索231

第七章 敦煌变文的佛影俗趣240

一“变”字的语义分析和变文的歌场化240

二变文世俗化过程及其文体发展逻辑245

三 雄丽的综合文体和壮阔的时空结构251

四 在佛教幻想和世俗道教、历史叙事的结合点上259

五 变文的敦煌地域特色和边塞情思264

第八章 从《酉阳杂俎》到《夷坚志》273

一文人案头文学和南方习俗投影273

二 清雅自由的唐人风度和面对怪异的幽默感278

三 沉重的人生感受和宋人说鬼的道学气284

四 掌故趣味和蛮荒女色的诗意290

五多重声音和时空错综的叙事296

第九章 文人与话本叙事典范化304

一 话本和文人互动互补的审美动力结构304

二入话和正话的“有意味的错位”308

三 由俗趋雅和叙事焦点盲点的调整313

四 韵散交错的精致化和审美浓度的增加319

五 伪书《京本通俗小说》和宋元话本的叙事方式325

第十章 《三国演义》的悲剧结构和经典性叙事330

一 悲剧态势的形成和民间心理原型330

二“战争与人才”母题以及兵、道互渗模式339

三 具有结构价值的探听效应和数序组合346

四 两极共构的立体动态审美功能351

五 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的疏密张弛359

第十一章 《水浒传》的整体生命和叙事神理362

一神秘的宇宙意识和参数叙事365

二心理、社会、玄想三层面的结构张力370

三 折扇式列传单元和群体性战役板块376

四 似真传神主义的叙事谋略380

五 以局部限知实现整体全知的流动视角388

第十二章 “剪灯三话”的文化意识和叙事谋略397

一 百年乱离对传奇笔墨之志怪的刺激397

二 乱世悲凉淡化后的养性炫才401

三 在风流和礼防共构中欣赏人间情欲404

四 在玄怪幻想和时空错乱中反省历史408

五 意象叙事与话本趣味的影响413

第十三章 《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419

一“三教归心”情结和超宗教自由心态419

二 个性神群体及其精神哲学隐喻427

三 神魔观念重构及其拓展的幻想空间437

四 神秘数字和神奇情节相组合的结构体系445

第十四章 《金瓶梅》:世情书与怪才奇书的双重品格458

一“世情—奇书”的审美旨趣悖谬双构458

二 文人小说对传统文学的多层次戏拟459

三对正统哲学和世俗宗教的信仰危机464

四 “情欲与死亡”母题和人物“三绝”468

五叙事语言系统的变革和意象性473

六 结构的“道”与“技”以及对生活原生态靠拢481

第十五章 李渔小说:程式化和个性化的审美张力488

一 托钵山人、快乐浪子的复杂自我488

二“三美俱擅”原则和“才貌风流”正反模式496

三 名士、戏曲家、园林嗜好者对话本体制的改造504

四 “俗中求雅”和喜剧化语言风格514

第十六章 《聊斋志异》充满灵性的幻想和叙事方式525

一 蒲松龄寻找精神系统525

二 颠倒的世界和沉重的幻想527

三 灵魂幻想的乡野气息和灵秀不俗532

四 花妖狐魅的笑影和诗情538

五 以生命精华激发叙事体制活性544

六 在博取传统和投射作家心灵光影之间549

第十七章 《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与叙事谋略555

一 百年文化反思和“叶子”式结构体制555

二 把清事推至明朝后的“帝都情结”和“精神家园”562

三 瞬息烟尘中的真儒理想和名士风流572

四 “瞬间百年”时空操作中的悲喜剧和智性美582

第十八章 《红楼梦》:人书与天书的诗意融合591

一“天·人”奇书品格与复合视角591

二 生活原生态和对比原则的张力598

三 “影中影”描写术和悖谬性扭结604

四 神话素之意象和预言叙事的多维性611

五 真幻雅俗错综的时空结构及其人文化618

第十九章 《红楼梦》与五四小说628

一在“神圣施、曹,土芥归、方”思潮中628

二“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和悲剧文学形态634

三 个性思潮的解读和汲取639

四 对妇女和婚姻爱情问题的妙悟与误认642

五 描写手法的模仿、点化和转型649

第二十章 《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智慧658

一 以王充、应劭杂说改造志怪文体658

二 陷入开明的迂腐和困惑的固执的文化怪圈662

三 以博学老者晚秋气象讥评传奇小说青春气息665

四 借幽怪以阅世和归隐于心的孤独感668

五 学问家笔下的“狐鬼”和狐鬼中的“学问家”670

六 叙事功力和反虚构之间的张力674

七 复式视角和“元小说”679

结论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对两千年小说叙事的综合考察684

一 文化对行原理与易行、道行图谱684

二 潜隐圆形结构对应于审美理想及其适应性和涵容力688

三 圆的破裂与参数叙事694

四 阴阳两极共构的叙事动力学及其四种表现形式701

五 视角的群体流动性、层面跳跃性和玄学性707

附录一台湾版《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序言716

附录二台湾版《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自序722

附录三 台弯版《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前言——白话小说由口传走向书面724

后记736

新版后记7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