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
  • 柯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1901586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652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曲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少数民族曲艺基础理论1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理论的研究方法3

第一节 重视文献资料4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文化价值6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的科研方法8

第二章 曲艺概念与少数民族曲艺的基本定义13

第一节 曲艺称谓14

第二节 “曲艺”词义的演化14

第三节 “曲艺”与“说唱”辨析17

第四节 少数民族曲艺的基本定义19

第三章 少数民族曲艺的分类方法及分类21

第一节 少数民族曲艺分类方法22

第二节 少数民族曲艺分类原则22

第三节 按语系分类的优势23

第四节 少数民族曲艺与语言谱系25

1、汉藏语系25

2、阿尔泰语系26

3、南亚语系26

4、南岛语系27

5、印欧语系27

第五节 语言系属中少数民族分布及其曲种形式27

第四章 少数民族曲艺的表现形式、特征、基本功及题材类型31

第一节 少数民族曲艺的表现形式32

1、说唱形式32

2、歌唱形式33

3、舞唱形式33

4、杂艺形式33

第二节 少数民族曲艺的表现特征34

1、曲种繁杂34

2、内容广博35

3、底蕴深厚37

4、特点鲜明40

5、歌舞突出41

6、服饰独特42

7、篇幅长大43

8、演技多样43

9、演绎生动47

第三节 少数民族曲艺表演基本技能50

1、说51

2、学51

3、逗52

4、唱53

第四节 少数民族曲艺题材类型53

1、史诗、叙事诗类54

2、神话传说类55

3、哲理、祈福祝词类56

4、生活故事类57

5、受汉族文学影响的少数民族曲艺类58

第五章 少数民族曲艺的基本属性59

第一节 民族性、地域性与审美特性60

第二节 时代性与民众性62

第三节 丰厚性与习俗性64

第四节 多元性与一体性65

第五节 稳定性与变异性66

第六节 程式性与即兴性67

第七节 集体性与通俗性68

第六章 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现状与价值69

第一节 少数民族曲艺的起源70

第二节 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沿革73

1、先秦——雏形期:《楚辞》《成相篇》75

2、秦汉至隋朝——初成期:乐府诗歌(相和、鼓吹)、说书77

3、隋唐五代——定型期:敦煌说唱、歌辞82

4、宋金元——发展期:金元诸宫调、散曲84

5、明清至中华民国时期——成熟期:众多曲艺品种涌现8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曲艺改革与发展89

第三节 少数民族曲艺生存、研究及教育状况90

1、少数民族曲艺的生存现状90

2、关于少数民族曲艺的创作92

(1)创作问题92

(2)创作理念94

3、少数民族曲艺的研究状况99

(1)1921-1948100

(2)1949-1977100

(3)1978-1990102

(4)1990年至今102

4、少数民族曲艺的教育状况102

第四节 研究少数民族曲艺的价值和作用104

1、丰富了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史的作用104

2、“本体艺术”和“母体艺术”乃至“母题艺术”的多重功能与价值104

3、进一步补充了中国曲艺史研究105

4、对推动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105

5、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文化自觉意识作用105

6、民族审美的研究价值106

7、民俗文化研究价值106

8、多元文化的研究价值107

第五节 时代呼唤中国曲艺学的建立107

1、首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论坛具有划时代意义108

2、曲艺已迈入建立学科的发展阶段109

3、少数民族曲艺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继承110

(1)勇于创新110

(2)与时俱进110

(3)保本护根111

(4)开拓发展112

第七章 少数民族曲艺与民间口头文学113

第一节 语言和民间口头文学表现样式114

1、语言114

2、民间文学115

3、“原生态”文学表现样式115

第二节 少数民族曲艺与民间口头文学形式117

1、史诗、叙事诗117

2、神化传说118

3、寓言118

4、谚语119

5、笑话119

6、谜语119

第三节 胡汉民族史诗与叙事诗的曲艺转型120

1、胡夷诗歌对汉文学的影响120

2、胡夷古族乐舞对汉文学的渗透121

第四节 少数民族史诗、叙事诗的曲艺特性125

1、丰富的叙唱性125

2、叙事充满戏剧性126

3、音乐和语言隽永127

4、歌唱性强127

5、演唱旁白128

第五节 少数民族神话、故事类曲艺130

1、以讲唱文学为“脚本”131

2、一切为叙事服务131

3、说唱结合的方式132

第八章 少数民族曲艺与民间音乐133

第一节 “曲艺音乐”134

1、关于“曲艺音乐”的表述134

2、“曲艺音乐”的概念梳理135

第二节 少数民族曲艺音乐137

第三节 北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曲艺的演进139

第四节 南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曲艺的嬗变141

第五节 少数民族曲艺演唱风格的审美追求145

(中篇)语言系属与少数民族曲种149

第九章 汉藏语系少数民族曲艺150

第一节 汉藏语系少数民族曲艺概观151

一、汉藏语系及其所属少数民族151

二、汉藏语系少数民族曲艺总述152

第二节 汉藏语系中少数民族代表性曲种154

一、藏族154

1、说唱类曲种155

(1)“仲谐”155

(2)“格萨尔仲”155

(3)“古尔鲁”156

(4)“折嘎”157

(5)“喇嘛玛尼”158

(6)“嘛尼窘阔”158

2、伴唱类曲种159

(1)“贝翁”159

(2)“扎木年谐”159

3、舞唱类曲种160

“百”160

4、杂艺类曲种161

(1)“夏”161

(2)“堆巴谐巴”161

(3)藏语相声162

二、傣族162

1、说唱类曲种163

叙事歌163

2、伴唱类曲种163

(1)“赞哈”163

(2)“拽”和“索”164

3、舞唱类曲种164

(1)“喊扎”164

(2)“喊半光”165

4、杂艺类曲种165

“喊嘛”165

三、彝族165

1、说唱类曲种166

(1)“梅葛”166

(2)“咪哄”167

(3)“噼啪达”167

(4)“走谷”167

(5)白话腔167

2、伴唱类曲种167

(1)“甲苏”167

(2)月琴弹唱168

3、舞唱类曲种168

“阿细说唱”168

四、壮族169

1、说唱类曲种169

(1)“唐皇”169

(2)叙事长歌169

2、伴唱类曲种170

(1)“末伦”170

(2)“卜牙”171

(3)“万播笛”171

3、舞唱类曲种171

“唱师”171

五、苗族172

1、说唱类曲种172

(1)“噶百福”172

(2)叙事歌173

(3)“署日”173

2、伴唱类曲种174

“果哈”174

六、侗族174

1、说唱类曲种174

(1)叙事大歌174

(2)“讲款”175

2、伴唱类曲种175

(1)琵琶弹唱175

(2)“君果吉”176

七、布依族176

1、说唱类曲种176

“分浪论”和“分彭饶”176

2、伴唱类曲种177

“八音坐唱”177

八、回族178

1、说唱类曲种178

经堂教化歌178

2、伴唱类曲种178

新疆曲子178

3、杂艺类曲种179

(1)宴席曲179

(2)新疆杂话180

九、土家族180

1、伴唱类说唱180

(1)长阳南曲181

(2)满堂音181

(3)恩施扬琴182

(4)吹锣鼓182

(5)利川小调182

十、哈尼族183

“哈巴”183

十一、瑶族183

1、舞唱类曲种184

“土别”184

2、杂艺类曲种184

“盘王大歌”184

十二、独龙族185

“斗虾门珠”185

十三、白族185

1、伴唱类曲种185

“大本曲”185

2、舞唱类曲种186

(1)打歌调186

(2)霸王鞭186

十四、景颇族186

(1)“斋瓦”186

(2)“勒嘎”187

十五、阿昌族188

“阿考袍”188

十六、水族188

“旭早”189

十七、纳西族189

(1)“谷期”190

(2)“东巴调”190

十八、普米族190

(1)“支萨·甲布”191

(2)“哩”191

十九、仫佬族191

“古条”192

二十、毛南族192

“排见”192

二十一、傈僳族193

“莫广”193

二十二、拉祜族193

“咕阔噶阔”194

二十三、怒族194

“办汝”194

二十四、基诺族、黎族、畲族、羌族的叙事歌195

1、基诺族叙事歌195

2、黎族叙事歌195

3、畲族叙事歌196

4、羌族叙事歌196

第三节 汉藏语系中少数民族曲艺表演形式及特征198

第十章 阿尔泰语系少数民族曲艺201

第一节 阿尔泰语系少数民族曲艺概观202

一、阿尔泰语系及其所属少数民族202

二、阿尔泰语系少数民族曲艺总述203

第二节 阿尔泰语系少数民族代表性曲种204

一、哈萨克族204

1、说唱类曲种205

(1)阿依特斯205

(2)“克萨”206

2、伴唱类曲种206

(1)冬不拉弹唱206

(2)“铁尔麦”207

(3)新疆曲子208

3、杂艺类曲种209

“月令”209

二、蒙古族209

1、说唱类曲种209

(1)“陶力”209

(2)“海勒胡”210

(3)“图吉娜木特尔”211

2、伴唱类曲种212

(1)“好来宝”212

(2)“乌力格尔”212

3、杂艺类曲种214

“二人台”214

三、维吾尔族215

1、说唱类曲种215

“埃依提希西”215

2、伴唱类曲种216

(1)维吾尔“达斯坦”216

(2)“库夏克”217

3、舞唱类曲种219

“莱派尔”219

“纳兹尔库姆”219

4、杂艺类曲种219

“买达”219

四、柯尔克孜族219

1、说唱类曲种220

“交莫克”220

2、伴唱类曲种220

(1)柯尔克孜“达斯坦”220

(2)“库木孜弹唱”221

(3)“阿依吐秀”222

五、朝鲜族222

1、伴唱类曲种222

(1)“盘索里”222

(2)“鼓打铃”224

2、杂艺类曲种224

(1)“三老人”224

(2)“延边谈唱”225

六、锡伯族226

1、说唱类曲种226

“朱伦呼兰比”226

2、舞唱类曲种227

“天鹅歌舞曲”227

3、杂曲类曲种228

念说228

七、满族228

1、伴唱类曲种228

(1)八角鼓228

(2)子弟书230

(3)热河五音大鼓230

八、塔塔尔族231

1、伴唱类曲种231

塔塔尔族“达斯坦”231

2、舞唱类曲种231

“阿衣提西希”231

九、达斡尔族232

“乌春”232

十、乌兹别克族232

十一、赫哲族233

“依玛堪”233

十二、土族234

“道拉”234

十三、撒拉族235

(1)撒拉曲236

(2)撒拉说唱236

十四、裕固族236

裕固族弹唱237

十五、东乡族237

东乡颂曲238

十六、鄂伦春族238

“摩苏昆”238

十七、鄂温克族239

“尼玛罕”239

第三节 阿尔泰语系少数民族曲艺表演形式及特征240

第十一章 南亚语系少数民族曲艺243

第一节 南亚语系少数民族曲艺概观244

一、南亚语系及其所属少数民族244

二、南亚语系少数民族曲艺综述245

第二节 南亚语系民族代表曲种248

一、佤族248

说唱类曲种248

(1)“唠琼嘎卜”248

(2)“拍巧”248

二、布朗族249

伴唱类曲种249

“布朗弹唱”249

三、德昂族249

说唱类曲种249

“格丹”249

第十二章 南岛语系少数民族曲艺251

第一节 南岛语系曲艺概观252

一、南岛语系及其所属少数民族252

二、南岛语系少数民族曲艺综述253

第二节 南岛语系民族代表曲种254

泰雅“玛瓜斯”254

第十三章 印欧语系少数民族曲艺255

第一节 印欧语系少数民族曲艺概观256

一、印欧语系及其所属少数民族256

二、印欧语系所属民族曲艺综述257

第二节 印欧语系民族代表曲种259

塔吉克族259

1、说唱类曲种259

“道斯通”259

2、徒歌类曲种259

“麦依丽斯”259

(下篇)少数民族曲艺的专题研究261

第十四章 汉藏语系少数民族曲艺专题研究262

专题一:藏族《格萨尔王传》研究263

(一)格萨尔王传的产生及流传263

(二)格萨尔王传的艺术特征265

(三)格萨尔王传的传承271

专题二:藏族“百汪扎”——偶人曲艺研究272

(一)藏族“百汪扎”的历史沿革272

(二)藏族“百汪扎”的艺术特征274

(三)藏族“百汪扎”曲艺中木偶的使用277

专题三:壮族“唱师”研究279

(一)壮族“唱师”的历史沿革279

(二)壮族“唱师”的艺术特征280

(三)壮族“唱师”的形成机制283

专题四:藏族“堆巴谐巴”及祝赞词研究287

(一)藏族“堆巴谐巴”起源及历史发展287

(二)藏族“堆巴谐巴”的艺术特征288

(三)藏族祝赞词的文化研究289

专题五:布依族八音研究292

(一)生态环境和人为环境293

(二)布依族八音的源起294

(三)舞台化布依族八音的发展历程297

(四)布依族八音的音乐特征300

(五)演出形式及其分析310

(六)布依族八音研究状况316

专题六:畲族“叙事歌”研究320

(一)景宁畲族自治县叙事歌的历史发展321

(二)景宁畲族叙事歌的音乐形态特征327

(三)词调关系335

(四)词调的音高关系340

(五)曲式结构346

(六)畲族叙事歌的研究价值354

专题七:傣族“赞哈”研究361

(一)傣族赞哈的生存环境361

(二)傣族赞哈的历史渊源362

(三)傣族赞哈的管理制度363

(四)傣族赞哈的代表人物365

(五)傣族赞哈演唱的内容形式366

(六)傣族赞哈艺术的继承发展367

第十五章 阿尔泰语系少数民族曲艺专题研究369

专题一:鄂伦春族“摩苏昆”研究370

(一)“摩苏昆”的渊源370

(二)艺术特征371

(三)存在现状及传承措施375

专题二: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380

(一)哈萨克族“阿肯”与“阿依特斯”380

(二)阿依特斯的历史渊源382

(三)阿依特斯的音乐特征385

(四)阿依特斯的表现特征387

(五)阿依特斯的研究与发展393

专题三:满族扶余八角鼓到新城戏的曲牌变化研究397

(一)扶余八角鼓到新城戏的演化判定397

(二)曲牌音乐形态变迁分析399

(三)扶余八角鼓到新城戏的文化解析405

专题四:满族子弟书研究414

(一)子弟书与清代子弟书音乐414

(二)清代子弟书音乐的渊源与发展417

(三)子弟书音乐的历史发展432

(四)清代子弟书对曲艺音乐的影响441

(五)子弟书研究状况479

专题五:朝鲜族“盘索里”研究488

(一)中国延边“盘索里”的历史发展488

(二)朝鲜半岛的“盘索里”491

(三)“盘索里”音乐特征494

(四)“盘索里”在唱剧中的传承496

(五)延边唱谈与“盘索里”497

专题六:“吃宴席”中的“宴席曲”研究499

(一)“宴席曲”的概述499

(二)体裁形式——以撒拉族为例500

(三)“宴席曲”表演中女性的存在502

专题七:赫哲族“伊玛堪”研究504

(一)口传文化“伊玛堪”及其分类504

(二)伊玛堪音乐形态特征513

(三)民俗百科伊玛堪528

(四)伊玛堪说唱的传承与发展535

(五)伊玛堪研究状况及意义538

第十六章 南亚语系少数民族曲艺专题研究543

专题一:佤族“唠琼嘎卜”研究544

(一)曲种沿革544

(二)形式与内容544

1、表演场域544

2、民间文学545

3、民间音乐545

4、代表性说唱曲目547

专题二:“布朗弹唱”研究550

(一)曲种沿革550

(二)形式与内容551

1、表演场域551

2、民间文学551

3、民间音乐552

4、代表性说唱曲目556

第十七章 印欧语系少数民族曲艺专题研究558

塔吉克族“道斯通”559

(一)曲种沿革559

(二)形式与内容560

1、表演场域560

2、民间文学560

3、民间音乐562

4、表演特点563

5.代表性说唱曲目和艺人564

附录: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567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1993年·内蒙古)568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2004年·广西南宁)573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2007年·宁夏银川)582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2010年·贵州贵阳)592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2013年·内蒙古)603

参考文献609

后记6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