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动员史 1949-1978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动员史 1949-197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动员史》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37742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67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国民经济-中国经济史-1949~1978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动员史 1949-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战争动员时期1

第一节 支援战略追击作战1

一、把战争需要放在财政支出首位2

(一)对军费开支实行统一管理2

(二)财政收入的50%用于战争5

(三)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6

(四)“这是胜利的负担”8

二、转向政府主导的军工动员9

(一)政府军工管理体制的建立9

(二)缴获和生产并举的装备保障10

三、迅速统一的交通运输动员11

(一)铁路交通运输动员12

(二)公路交通运输动员14

(三)水上交通运输动员19

四、统分结合筹措军需给养24

(一)老解放区动员支前25

(二)新解放区征粮借粮26

五、“解放台湾”动员准备31

(一)动员需求的变化32

(二)民用船舶的征用和改装33

(三)华东支前公路建设34

第二节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36

一、战前阶段的动员37

(一)初建局部动员组织体制37

(二)战前动员保障的目标任务43

(三)战前的交通运输动员45

(四)武器装备的紧急生产50

(五)军需物资的筹措供应52

(六)首批医疗卫生力量动员56

二、运动战阶段的动员59

(一)动员组织指挥体制的完善60

(二)动员面临的新情况和新任务65

(三)财政中心转向抗美援朝67

(四)军工企业转入战时生产71

(五)沿海企业和物资的疏散76

(六)物资动员规模的扩大76

(七)医疗卫生力量的紧急派遣81

(八)艰难开展的交通运输动员87

(九)支援空军抢修机场99

(十)冻结、没收美国在华资产100

三、阵地战阶段的动员105

(一)动员需求出现高峰105

(二)年度军费最高48.5 %107

(三)军工动员的作用日益提高119

(四)物资保障形势日趋好转125

(五)医疗卫生动员成效明显126

(六)交通运输动员发挥枢纽作用131

(七)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136

第三节 “边打边建设”138

一、动员基础建设的筹划组织138

(一)“边打边建”的国家建设方针138

(二)“军民结合”思想的提出139

(三)政府首批动员机构的建立141

二、国防科技工业动员基础建设144

(一)国家决定重点发展国防科技工业144

(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规划的制订144

(三)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初步展开147

三、国防交通通信基础建设148

(一)首批“国防公路”建设148

(二)“义务建勤”制度的实行149

(三)编写铁路军事技术说明书149

(四)通信动员基础建设151

四、物资动员基础建设153

(一)统配物资制度的建立153

(二)战略物资储备制度的建立154

(三)长期粮食储备制度的开端156

第二章 动员现代化奠基时期157

第一节 “一五”时期的动员基础建设158

一、动员基础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158

(一)抓住有利的和平发展时期159

(二)率先实现国防工业现代化160

(三)“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162

(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164

二、系统借鉴苏联经验167

(一)“以苏为师”的指导思想167

(二)“以苏为师”的早期成果170

(三)赴苏进行动员制度考察173

(四)仿苏建立动员组织体制175

三、试编经济动员计划179

(一)动员计划工作的基本依据179

(二)试编1956年度动员计划180

(三)试编“动员能力增长计划”184

四、国防科技工业动员基础建设188

(一)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主要目标188

(二)为解决100个师的装备而奋斗191

(三)国防工业战略布局的初步形成196

(四)“军民结合”的早期实践199

五、交通通信动员基础建设200

(一)国家骨干交通网建设201

(二)交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204

(三)“技术动员”的全面开展206

(四)国家骨干通信网建设209

六、物资动员基础建设210

(一)“备战、备荒、备产”的储备方针210

(二)“一五”储备计划的执行211

(三)军队动员储备的代储与移交213

(四)“甲字”粮食储备制度的建立214

七、支援解放大陈列岛作战215

(一)战前的动员筹划与准备215

(二)一江山岛作战动员217

(三)解放大陈岛的支前动员准备222

八、“解放台湾”的动员准备223

(一)入闽通道建设动员224

(二)军事工程建设动员226

第二节 贯彻动员能力增长计划227

一、“把国防能力建立在整个国民经济基础之上”228

(一)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的初步形成228

(二)国防交通骨干网建设231

(三)长途通信骨干网路建设234

(四)军交“技术动员”的应战准备235

(五)国家战略物资的储备与调用237

二、机械制造工业掌握“两套本领”238

(一)“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238

(二)国防工业的民品生产239

(三)首批民用工业军品生产动员试点241

(四)地方军工建设的开端243

三、动员能力增长遇到的阻碍244

(一)“以苏为师”的中止244

(二)动员组织管理的削弱245

(三)动员计划工作的拖延246

(四)动员能力增长速度放缓247

四、支援炮击金门作战248

(一)战前动员保障249

(二)封锁作战阶段的动员保障254

(三)“打打停停”阶段的动员保障258

第三章 贯彻“积极防御,北顶南放”军事战略方针时期262

第一节 动员准备的调整和加强263

一、动员准备的指导思想263

(一)“积极防御,北顶南放”263

(二)防止敌人突然袭击264

(三)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265

二、国家总动员计划的编制和中止269

(一)国家总动员计划的提出269

(二)动员机构的恢复和加强271

(三)战时动员计划筹备小组275

(四)国家总动员计划工作的中止276

三、动员能力建设试点277

(一)试编战时工业动员规划278

(二)战时民用工业转产试点280

(三)弹药技术动员准备试验283

(四)动员物资储备工作的开端283

(五)“战时抢修备料储备”试点284

四、“八字方针”与动员基础建设284

(一)国防科技工业的全面整顿285

(二)“三线”布局思想的确立287

(三)国防工业贯彻“和战结合”方针288

(四)地方军工的初步建立290

(五)战略战役交通网路的早期筹划292

(六)贯彻“三防”储备方针294

第二节 1962年紧急战备动员和作战动员296

一、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297

(一)中共中央决定整军备战297

(二)落实军队作战对动员的需求300

(三)动员组织体制的平战转换304

(四)战备动员经费的统筹安排307

(五)邮电通信动员保障312

(六)国防工业“备战增产”318

(七)民用工业的首次应战动员321

(八)抢修抢建入闽通道324

(九)抢运参战部队和战备物资327

(十)军需物资的筹措与供给331

(十一)国家储备物资的转移和疏散336

(十二)医疗卫生动员保障338

二、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动员339

(一)中央军委的对印作战部署339

(二)支前动员的组织指挥340

(三)武器装备生产动员342

(四)军需物资的预储和动员342

(五)动员民力急造军用公路343

(六)战略后方到战役前方的支前运输345

(七)战役前方运输力量动员349

(八)战区卫生勤务力量动员352

第三节 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后的动员建设353

一、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全面统筹353

(一)“三结合”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方针354

(二)计划300万人打一年356

(三)试行《国民经济动员纲要》360

二、动员组织机构的调整363

(一)国家计委的动员机构364

(二)工业动员管理机构366

(三)交通战备动员机构369

(四)物资动员管理机构372

三、工业动员准备的加强373

(一)规划落实“3001方案”373

(二)国防工业战时动员准备374

(三)民用工业战时转扩产准备376

(四)动员生产线的规划与调整379

四、交通、通信动员的规划建设380

(一)交通动员的国家规划380

(二)国防公路纳入国家基建计划383

(三)民用船舶修造的“和战结合”384

(四)局部地区的动员征用准备385

(五)邮电通信战备的规划建设387

五、战备物资储备的加强388

(一)国家粮食储备新增“506”储备388

(二)战略物资新增“506”储备393

(三)战备盐储备制度的开端394

(四)战备商品的统筹管理394

六、战略后方建设的筹划与启动395

(一)中央决定进行战略后方建设396

(二)国家建委召开搬迁工作会议400

(三)地方军工三年建设规划获准402

第四章 立足“早打、大打”的大规模战备动员时期407

第一节 大规模战备动员前期408

一、国防建设指导思想转入战争轨道408

(一)国家决定立足“早打、大打”409

(二)“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军事战略方针411

(三)“三五”计划转向以备战为中心412

(四)经济动员准备的概略筹划416

二、战备动员组织机构的充实调整418

(一)区域性战备动员领导机构419

(二)政府部门的战备动员机构420

(三)国家对要害部门实行军事管理422

三、战略后方建设的全面展开423

(一)国家战略后方的工业建设424

(二)国家战略后方的铁路建设428

(三)地方战略后方建设429

四、工业系统的战备动员433

(一)国防工业的“备战增产”433

(二)地方军工的初步贡献435

(三)第二次民用工业动员435

五、铁路、交通、通信、卫生系统的战备动员438

(一)铁路系统的战备动员行动438

(二)交通系统的战备动员行动439

(三)邮电通信系统的战备动员445

(四)医疗卫生系统的战备动员448

六、物资系统的战备动员449

(一)国家战略物资储备449

(二)国家战备粮油储备452

(三)战备商品调配与储备454

(四)战备盐在农村的分散储备460

(五)沿海岛屿战备物资储备461

(六)试行支前装备物资供应标准462

第二节 大规模战备动员中期463

一、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动员463

(一)支前动员的组织指挥464

(二)军需物资动员保障465

(三)交通运输的应急动员保障467

(四)组织民兵担负火线抢救任务471

(五)依托邮电部门组织战区通信472

(六)以地方力量为主组织军械保障472

(七)兵器工业突击研制反坦克武器473

二、中共中央决定“要准备打仗”474

(一)中共中央发布“八二八”命令474

(二)“大军工规划”的制订477

(三)大幅度增加国防和战备费用479

(四)动员组织体制的恢复和加强482

三、国防工业三年发展计划的执行484

(一)大三线的扩建和战备生产484

(二)小三线的扩建和试生产487

(三)第三次民用工业军工生产动员487

四、交通通信系统的应战措施493

(一)战时交通保障计划的编制和执行493

(二)铁路建设计划的“高指标”495

(三)“三北地区”三年国防公路建设496

(四)公路飞机跑道建设499

(五)落实战时交通保障措施500

(六)全国5年战备通信网建设502

五、国家储备物资的应战措施504

(一)储备物资的紧急调用504

(二)储备物资的转移和疏散505

(三)作战物资的战场预置506

(四)物资储备的进一步加强507

六、“全民办后勤”运动512

(一)东北地区“全民办后勤”512

(二)战时生产和物资基地建设514

(三)战时运输力量的预建预储515

(四)战时医疗卫生动员准备516

第三节 大规模战备动员后期518

一、中共中央决定继续加强战备动员518

(一)“四五”计划坚持以备战为中心518

(二)“十大”提出继续准备反侵略战争519

二、战略后方建设的继续推进520

(一)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520

(二)“大军工规划”建设的继续522

(三)地方军工的高位发展526

(四)战略后方干线铁路的建成527

三、动员生产线的再发展528

(一)轻武器动员生产线的发展528

(二)重型武器动员生产线建设531

(三)新建反坦克武器动员生产线533

(四)“7911会议”与动员生产线的整顿535

四、战时交通保障计划的制订与执行537

(一)战时保障计划的全面制订537

(二)国防交通骨干网路的全面建成539

(三)民用车船的战备登记与编组541

(四)交通战备物资储备的加强542

五、邮电通信和医疗卫生的战备工作543

(一)邮电通信战备工作的加强543

(二)医疗卫生战备工作的加强545

六、应战物资储备546

(一)国家战略物资储备546

(二)战备商品储备549

(三)战备粮油盐的储备550

七、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动员555

(一)战时动员的组织指挥556

(二)军需物资的筹措与供给558

(三)海运力量的动员与使用561

(四)战后的经济复员活动563

后记5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