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讲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革命史讲义
  • 宋豫君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ISBN:11348·1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革命史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一、中华民族1

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3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6

第一章 太平天国革命11

一、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胜利发展11

(一)太平天国革命的酝酿11

(二)太平军的胜利进军16

(三)《天朝田亩制度》21

二、太平天国的内讧和失败23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分裂23

(二)太平天国争取形势好转的斗争27

(三)太平天国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与失败30

(四)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35

第二章 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39

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39

(一)民族危机的加深39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43

(三)维新与守旧之争47

(四)百日维新50

(五)维新运动的历史启示53

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56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56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壮举60

(三)在中外反动势力绞杀下失败62

(四)义和团功不可没65

第三章 辛亥革命68

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同盟会68

(一)清政府的“新政”68

(二)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69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72

(四)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74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斗争和中华民国成立79

(一)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革命派对立宪派的批判79

(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82

(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83

三、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的幻灭87

(一)袁世凯的窃国和软弱的资产阶级87

(二)清王朝的覆灭和辛亥革命的流产89

(三)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历史经验90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5

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中国革命的新曙光95

(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95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及其失败99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01

(四)中国工人阶级迅速壮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05

二、五四运动109

(一)“公理战胜”幻想的破灭,五四运动爆发109

(二)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胜利114

(三)改造社会的探索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18

三、中国共产党建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26

(一)共产主义组织出现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26

(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29

(三)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133

第五章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139

一、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建立139

(一)国共合作的酝酿139

(二)国民党的改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42

(三)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145

二、席卷全国的大革命风暴150

(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50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154

(三)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和斗争155

(四)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59

三、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161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61

(二)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164

(三)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65

四、蒋介石、汪精卫叛变,大革命的失败167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67

(二)大革命紧急阶段的武汉政府171

(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173

(四)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75

第六章 土地革命战争179

一、新军阀代替旧军阀179

(一)蒋介石南京政权的建立179

(二)新军阀的混战182

(三)蒋介石南京政权的反动本质184

二、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86

(一)各反蒋政治派别的主张和活动186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4

(三)土地革命和其它各项新民主主义政策的实施200

(四)反对国民党军事和文化“围剿”的斗争205

(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208

三、日本武装侵略东北,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211

(一)“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211

(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活动213

(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214

(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216

(五)福建事变218

(六)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220

四、民族危机加深,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227

(一)华北事变227

(二)中国共产党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28

(三)“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231

(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33

第七章 抗日战争236

一、全民族抗战的兴起236

(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36

(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与持久战的战略方针240

(三)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242

(四)八路军挺进抗日前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245

(五)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民的抗日斗争249

(六)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252

二、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55

(一)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国民党的倒退255

(二)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斗争。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257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百团大战260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264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化266

三、相持阶段后期的艰苦斗争269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抗战形势269

(二)日本残酷统治下的沦陷区人民的斗争270

(三)解放区军民战胜困难,坚持敌后抗战272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和国民党战场的溃败277

(五)国统区的民主运动279

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82

(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形势下的中国战场282

(二)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关于建立新中国的纲领政策的制定284

(三)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日本无条件投降286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主要经验287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90

一、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90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290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94

(三)解放区自卫战争的准备298

二、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301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共产党关于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301

(二)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303

(三)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306

三、人民革命的伟大转折。共产党关于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308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308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310

(三)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纲领政策的制定312

(四)各民主党派响应共产党的“五一”号召,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315

四、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318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318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国民党反动派和谈阴谋的破产322

(三)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政策的提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325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27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331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331

(一)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331

(二)新中国面临的基本任务333

二、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337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纲领和战略策略337

(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其它社会改革340

三、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胜利完成349

(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胜利完成349

(二)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基本经验351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353

一、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53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353

(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358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60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开展365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65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74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意义380

三、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3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