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的上海金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洪葭管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5259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金融-经济史-上海市-20世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的上海金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20世纪上海金融的变迁1
一、波澜起伏的二十年1
二、30年代的辉煌及其背后4
三、战争对金融业的巨大影响8
四、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下金融杠杆作用的减弱11
五、改革开放后金融业重显辉煌和步入新时代14
上卷19
20世纪上半期(1901—l949年)上海金融的简要历程21
民国时期上海金融机构在社会变化中的作用25
一、在贸易和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现代化进程中金融的作用27
二、政治局势变化中金融机构的态度及其影响与作用34
三、金融机构中的企业文化和白领阶层及其影响41
四、几点说明47
由票号衰亡问题引起的思考53
一、金融业是风险行业53
二、战争、货币、政治是影响金融业兴衰存亡的三大外部因素54
三、金融决定于经济55
四、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票号衰亡的原因56
上海钱庄业的起伏58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钱庄58
二、橡皮股票风潮和辛亥革命对钱庄的影响59
三、钱庄势力的恢复和同工商业关系的增强63
四、钱庄与银行的关系67
1941年前的上海银行业73
一、浙江商人:经营银行的先驱者73
二、上海银行业的黄金时期74
三、银行业的畸形发展问题76
四、金融市场的开拓和全国金融网点的敷设78
五、江浙银行家群体和他们主持的银行的巨大势力82
六、政府当局蓄意搞金融垄断,上海银行业明显分野85
七、抗日战争前期的银行业87
陈光甫把“小小上海银行”发展成为最大的私人资本银行92
一、“小小上海银行”的发家(1915—1926年)92
二、国民党政府成立后业务大扩展的十年(1927年—1937年6月)98
三、从商业、外汇经营中获取厚利(1937年7月—1945年8月)109
四、恶性通货膨胀下的业务变化和资金转移(1945年9月—1949年5月)116
周作民主持下金城银行的经营特色122
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协调122
二、善于利用时机和运用依靠力量123
三、独特的存款揽取方针125
四、从财政性贷款中取得厚利127
五、扩大声誉,厚集资力,组成联营集团129
六、以工业放款和投资比重较大闻名131
七、知识运用和人才培养134
张嘉璈在中国银行的二十二年136
一、初期活动137
二、不屈从北洋政府137
三、摆脱北洋政府的控制和募集商股139
四、与蒋介石的周旋和与政学系的渊源140
五、登上最大银行的总经理宝座142
六、宁办独立自主的专业银行,不办俯仰由人的中央银行143
七、促成银行业联合准备会的建立144
八、扶植国货厂商,承贷铁路借款145
九、被迫辞职146
从“中、交”到“中、中、交”——记交通银行148
一、在近代化进程中趑趄148
二、在专业经营与综合经营中彷徨150
1895—1927年间在沪外资银行的进一步扩展152
一、以汇丰银行为支柱的英资银行继续保持领先地位152
二、日、美银行崛起,其他国家的银行纷纷进入162
三、外国在沪银行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173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纸币的发行186
一、外国银行钞票在中国境内发行和流通概况186
二、外国在华银行发行钞票的实质与特点191
三、外国银行的发钞活动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194
上海成为旧中国金融中心的若干原因197
一、金融机构密集和社会货币资本的集中197
二、灵活的金融周转促进了埠际贸易的兴旺198
三、巨额的国际贸易是上海金融业发展与兴盛的基础202
四、银行信贷在支持民族工业中的杠杆作用204
五、上海金融市场对全国的辐射作用208
六、20年代末30年代初上海成为完全的金融中心210
近代上海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212
一、从形成过程看金融中心是一个地域概念212
二、突出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是上海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213
三、金融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基因214
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趋势和方向215
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形成的经济背景及其影响217
一、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经济背景217
二、上海形成金融中心的历程219
三、关于金融中心的定义和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意义与作用222
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影响226
一、币制改革的背景和关于币制问题的历史情况226
二、英、美、日对中国货币支配权的争夺228
三、币制改革方案的酝酿与拟订229
四、币制改革的实施及其内容230
五、币制改革后国内外的反应231
六、对法币政策的评价233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235
一、1935年币制改革、行使纸币,为日后的通货膨胀铺平道路235
二、通货膨胀的发展、恶化过程及其严重程度236
三、对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通货膨胀若干问题的研究240
关于中国金融史研究248
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概况248
二、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249
三、信用和信用机构的历史演变251
四、与西欧金融历史的比较253
五、复杂多变的中国近代金融254
下卷259
20世纪下半期(1949—2000年上海金融的简要历程261
(一)261
(二)262
(三)264
关于人民币的几个理论问题269
一、“沉淀“是不是人民币贮藏手段的职能?269
二、人民币的价值基础是什么?它是不是代表黄金?271
三、人民币是否受纸币流通规律的支配?273
再谈关于人民币的几个理论问题277
一、人民币的价值基础为黄金合乎客观实际277
二、人民币是否具有积累和储蓄手段职能279
三、人民币的稳定在于按照经济规律办事280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283
一、对通货膨胀的认识283
二、80年代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284
三、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288
“十年”通货膨胀问题研究292
一、1985—1994年的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292
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294
三、通货膨胀与经济效益295
四、通货膨胀与金融业的经营296
五、从宏观经济上看抑制通货膨胀的难度297
六、对抑制通货膨胀的几点建议299
通胀虽获控制,治理仍需继续302
一、如何衡量、判断通货膨胀程度302
二、存不存在隐蔽性的通货膨胀303
三、对于通货膨胀应用什么态度对待和用什么方法治理304
20世纪80年代上海金融体制改革二三事306
一、关于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06
二、关于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308
三、关于金融市场的开拓——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建与开业310
我国中央银行应是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统一平衡的主要执行者和研究者315
(一)315
(二)316
(三)319
关于建立国内资金市场的设想322
一、建立短期资金市场的条件与目的322
二、长期资金市场的建立及其结构325
实行分层金融调控,建立中央银行资金管辖行327
一、基本构想327
二、理论基点328
三、措施与条件329
上海银行改革的实践、成果与展望330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30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领域的改革331
三、改革的初步成果和对改革的体会335
四、今后金融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336
交通银行重新组建的重要意义340
(一)340
(二)340
(三)341
金融体制改革与证券市场343
一、金融改革为开拓证券市场准备了条件343
二、证券市场的发展有待于金融改革的深化346
三、关于金融证券化350
金融与宏观间接控制352
一、金融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352
二、经济运行需要间接控制的客观依据352
三、金融在调节宏观经济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353
四、加强和改善宏观间接控制的措施354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357
(一)357
(二)358
(三)360
论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三大问题362
一、正确认识经济与金融的辩证统一关系362
二、正确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363
三、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也要持辩证唯物主义态度365
把作为“第三产业”的上海金融业进一步发展起来368
(一)368
(二)369
(三)370
改革是上海银行工作前进的推动力373
一、要十分重视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373
二、必须强调贷款的经济效益374
三、改革是银行工作前进的推动力375
新世纪谈金融学——兼论上海金融业的发展377
一、新世纪研究金融学的必要性377
二、新世纪初叶上海金融业发展的关键378
三、上海金融业的最大发展体现在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建立上380
四、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取得主动权意味着国家金融安全有了保障381
迎接沪港金融合作新纪元的到来383
一、从近代历史看沪港之间金融合作关系363
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处理沪港金融关系的准则384
三、关于加强沪港金融合作的刍议385
四、展望未来,两颗明珠将更加光芒四射387
从中国近代的金融风潮看当代的金融危机389
一、旧中国十次金融风暴389
二、对当代金融危机问题的思考393
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的金融监管398
一、亚洲金融危机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训398
二、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监管的加强399
三、提高金融监管质量和水平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402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几点思考405
一、国外施加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是一种货币战405
二、我国在金融方面初步取得国际地位会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406
三、要正确把握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就应全面地看问题407
四、经济全球化与货币合作、汇率稳定409
关于提高工业企业流动资金效益的调查411
一、银行集中和分配资金增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进一步加速面临困难411
二、妨碍上海工业企业资金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原因412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途径的几点设想414
信贷资金使用效率问题新探416
一、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下降的三个事例417
二、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下降的原因分析418
三、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的几点建议420
构建金融中心,振兴上海经济423
一、历史上的上海金融中心424
二、改革开放后重提上海金融中心425
三、90年代构建上海金融中心的展望427
上海机遇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430
一、上海要在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同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430
二、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对外开放为重建上海金融中心创造条件432
三、国际资金流动和上海金融中心模式选择434
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寄希望于在沪中资银行437
五、关于外资银行大批进入问题439
六、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与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问题441
七、几点政策建议443
上海新跨越:着力构建国际金融中心445
一、何谓金融中心,旧中国上海金融中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45
二、国际金融中心有哪几种类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采取哪一种模式?446
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已有成就与基础和今后要作的艰巨努力447
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作用和对周边地区的影响448
附录:作者简历及编著书目450
热门推荐
- 405360.html
- 661743.html
- 3699964.html
- 1084123.html
- 3589448.html
- 1557866.html
- 1772117.html
- 3829451.html
- 3055844.html
- 2823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9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5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6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3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8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22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62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1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1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