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 第2卷 藏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 第2卷 藏族
  • 张晋藩总主编;南杰·隆英强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11338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法制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 第2卷 藏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形成期的藏族法律3

第一章 远古藏族文明与藏区法律起源3

第一节 远古藏族文明的起源及其特征4

一、远古藏族与部落的兴起4

二、远古藏族文明的形成7

三、远古藏族部落联盟以及吐蕃王朝的形成8

四、藏族文化的价值或藏族文明的特点12

第二节 藏族古代法律的本土文化渊源13

一、藏族原始部落时期的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13

二、藏族原始部落时期的禁忌文化15

三、藏族原始部落时期的宗教文化19

四、藏族原始部落时期的起誓与盟誓23

五、藏族原始部落社会时期的苯教法26

六、藏族原始部落社会和吐蕃政权时期的令27

七、藏族原始部落社会时期的习惯法28

八、《格萨尔王传》中反映的藏族军事法律文化29

第三节 藏族古代法律的特征31

第二章 藏族史前时期和邦国时期的法律35

第一节 藏族史前时期的社会形态及法律的雏形36

第二节 藏族邦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状况37

一、从聂赤赞普到第三十二代藏王南日松赞(约前825—629)之间的藏王对邦国政权社会及吐蕃法制改革所作出的贡献38

二、藏族邦国时期的君臣和议事会议制度开始形成42

三、藏族邦国时期的行政司法机关和法律制度以及军事机构43

四、吐蕃邦国时期的法制特点45

第二编 发展期的吐蕃法律49

第三章 吐蕃赞普时期的法律49

第一节 赞普松赞干布父子对吐蕃法制文明所做的突出贡献50

第二节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制定的成文法律52

一、以“五戒十善”为指导思想制定了僧俗通用的《十善法》52

二、以《十善法》为基础制定了《人伦道德十六净法》54

三、以《十善法》为基础制定了吐蕃综合法典《法律二十条》54

四、松赞干布时期制定颁布的《三十六种大法》或《基础三十六制》56

第三节 松赞干布以后历代吐蕃赞普的立法66

第四章 吐蕃赞普时期的法律渊源与立法依据69

第一节 法律70

第二节 赞普的诏令、诰令71

第三节 盟誓73

一、王室与贵族间的盟誓73

二、吐蕃王朝与邻国以及被征服的邦国和部属君臣之间的盟誓74

三、王室颁布的法律、法令79

第四节 习惯法80

第五章 吐蕃赞普时期的行政法律与军事法律规范83

第一节 行政法律84

一、行政区划与各级行政司法以及军事官员职责的法律85

二、《十万金顶具鹿之法律》或度量衡标准法律90

三、赞普准则之法或伦常道德之法90

四、六种告身法90

五、六种标志法90

六、六种褒贬法91

七、六种勇饰法91

八、六大决议法91

第二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军事法92

一、行政、军事、生产合一92

二、作战装备和兵种93

三、战役策略独特94

四、吐蕃发达的驿站制度与完善的军事情报机构94

五、军功奖罚分明97

六、军令严肃97

七、吐蕃盛行的宗教仪式影响着军民的斗志和军事法律的严肃性98

八、严密的军事组织与部落群体作战方式99

第六章 吐蕃赞普时期的宗教法律与伦理道德法规101

第一节 吐蕃赞普时期制定的《神教十善法》102

第二节 吐蕃赞普时期制定的《入教十六净法》103

第三节 吐蕃赞普时期制定的《法律二十条》104

第四节 吐蕃赞普时期大小寺院的宗教法规105

第七章 吐蕃赞普时期的刑事法律与诉讼制度109

第一节 吐蕃赞普时期刑事法律原则及犯罪的规定110

一、刑事法律原则111

二、犯罪115

第二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刑罚种类117

一、死刑117

二、肉刑118

三、流刑120

四、财产刑121

五、剥夺告身121

六、劳役刑121

七、羞辱刑122

第三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刑罚特点122

一、在犯罪的认定上,注重刑事惩罚问题而缺乏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年龄122

二、盗窃罪的处罚方法复杂多样,注重惩罚社会底层的人群123

三、轻罪重罚与罚过其罪兼财产刑123

四、刑罚种类繁多与手段残酷兼重视程序124

五、吐蕃赞普时期赔偿法的特征124

第四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诉讼制度125

一、大权决断总法125

二、国库内部法律126

三、敬强护弱之法或据两造申诉判决之法126

四、调查取证126

第五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司法制度128

第八章 吐蕃赞普时期的民事法律133

第一节 吐蕃赞普时期民事权利的主体与客体135

一、民事权利的主体135

二、民事权利的客体138

第二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物权法律制度140

一、土地、牧场的所有权和占有权140

二、其他财产所有权142

三、契约制度142

第三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侵权行为145

一、侵权行为负担民事责任的依据146

二、对侵权行为的民事制裁146

第四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148

一、婚姻形式148

二、婚姻范围149

三、亲系151

四、亲属关系在法律上的效力151

第五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财产继承法律制度152

一、继承人的范围153

二、继承的顺序153

三、继承的标的154

第六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债权债务154

第九章 吐蕃赞普时期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历史地位159

第一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法律源于多种东方文化160

第二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法律主要以佛教理论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163

第三节 吐蕃赞普时期重视以诸法合体的法律手段全面调整社会关系164

第四节 吐蕃赞普时期逐渐否定苯教,全面重视佛教思想内容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65

第五节 吐蕃赞普时期法律以等级森严的特权法重点保护中央集权、赞普权位167

第六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法律注重赞普权力至上,维护封建土地与财产制度,严惩侵犯公私财产的盗窃行为,重教化和慎刑罚的同时,主张罪刑相适应原则168

第七节 吐蕃赞普时期法制的当代价值及其历史影响169

第三编 独具特色的藏族法律文化181

第十章 藏族法文化在中华法文化中的价值与地位181

第一节 法律文化概述183

第二节 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的属性及其价值184

第三节 中华法系与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的共性及其地位191

一、两种法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人文精神的共性195

二、体现的文化氛围与哲学思想的共性197

三、两种法文化体现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上的共性198

四、两种法文化的体例结构与司法制度方面的大同199

五、两种法文化所体现的法的价值、功能与效益方面的共性200

六、两种法文化体现的法治现实主义核心思想与基本精神的大同201

第四节 主要结论203

第十一章 藏族法文化中的赔命价习惯法与中国的死刑存废问题207

第一节 “赔命价”制度的含义及其历史渊源209

第二节 “赔命价”制度存在的原因和范围及其本质211

第三节 “赔命价”制度积极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建议215

第四节 主要结论217

第十二章 藏族赔命价习惯法对我国刑事司法的可能贡献219

第一节 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的含义221

第二节 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的功能222

第三节 藏族赔命价刑事习惯法对刑事司法领域的贡献225

第十三章 藏族法律文化赔命价习惯法与伦理刑法的关系235

第一节 赔命价及其对藏区社会的影响236

第二节 藏族习惯法中的赔命价与伦理刑法的属性239

第三节 藏族习惯法中的赔命价与伦理刑法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243

第十四章 噶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期的法律247

第一节 五世达赖喇嘛生平与《十三法典》产生的历史背景249

一、五世达赖喇嘛生平249

二、《十三法典》产生的历史背景251

第二节 《十三法典》的内容及其顺序253

第三节 《十三法典》的特点257

第四节 《十三法典》的社会影响及其意义258

第十五章 清朝时期的藏族法制263

第一节 清朝对整个藏区的行政区划与管辖范围265

第二节 清朝时期的藏族法制内容268

一、清朝时期藏区的行政法律269

二、清朝时期藏区的刑事法律272

三、清朝时期藏区的民事法律274

四、清朝时期藏区的宗教法律277

五、清朝时期藏区的军事法律278

六、清朝时期藏区的司法制度279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的关系2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关系研究的可行性284

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的关系286

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的关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287

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国家法与藏族习惯法的相互作用2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关系研究的意义288

第三节 主要结论289

第四编 门巴族与珞巴族法律293

第十七章 门巴族的法律293

第一节 门巴族概况294

一、门巴族历史沿革296

二、吐蕃王朝和西藏地方政权在门巴族地区推行的政教合一制度298

第二节 门巴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299

一、门巴族不成文的习惯法299

二、佛教信仰中的宗教习惯法300

三、成文的刑事习惯法300

四、婚姻习惯法302

五、家庭和继承习惯法304

六、门巴族的司法制度305

七、色目和贡日门巴族地区处理纠纷程序的习惯法307

第十八章 珞巴族的法律309

第一节 珞巴族历史概况310

第二节 珞巴族习惯法律文化的起源312

一、自然崇拜的产生313

二、图腾崇拜的产生314

三、祖先崇拜的产生314

四、巫术的产生314

五、宗教信仰315

六、风俗习惯316

七、文化艺术316

第三节 珞巴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317

一、行政组织与行政习惯法317

二、家庭与婚姻习惯法319

三、经济习惯法321

四、债权制度的习惯法322

五、刑事习惯法323

六、关于生态保护的习惯法324

七、财产继承习惯法324

八、珞巴族司法制度:氏族、部落议事会制度326

九、珞巴族司法审判方式327

十、珞巴族的审判和习惯法的特点328

参考文献329

后记337

热门推荐